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甘肃伏羲庙的导游词范文

2024-02-12 来源:东饰资讯网

  伏羲庙导游词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1963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巍然屹立于院子正北高1.7米的砖筑月台上。其高大雄伟的殿内,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先天殿后面为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原供伏羲,后祀神农,建筑规模略小于先天殿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听植。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一时,宝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鼓鸣天,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伏羲庙门坊又称大门、正门、前门、头门。明弘治三年创建,嘉靖二年、清顺治十年、乾隆四年重修。嘉庆十年至十二年间由原来的3间扩建至5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间又重修,始成今制。面阔5间计17米,进深2间计5.4米。悬山顶,绿瓦龙吻,质朴典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