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名称 纳税实务 二、适用专业
本课程标准适用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财务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财务管理专业职业技能课,是以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对象的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税收相关知识以及各个税种的基本要素的学习,增强学生就业和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实现课堂所教、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学生就业的直接对接。
四、教学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并能根据税法的原理、方法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涉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很强,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课时所占比重也比较大,同时也安排了机房的实训课,让学生体会纳税申报工作。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实现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企业涉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具备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的基本技能。
(一)知识目标
1.明确税务会计岗位的职责及工作规范;
2.掌握企业日常涉税业务中所涉及的税务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企业日常涉税业务会计处理中所涉及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办税员操作技能;
2.具有对企业发生的各种涉税业务作出职业判断并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 3.具有独立办理纳税申报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法制观念以及依法纳税的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细致、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3.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到业务部门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对税务会计岗位的分析,明确岗位工作的具体任务,围绕核心工作任务划分教学模块,再按照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模块的内容程序化,构成教学内容体系,编制教学项目,涉及纳税实务的4个核心工作任务。为每一个教学模块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涉及教学活动,全部活动设计结合真实的企业环境设计来完成,对纳税实务的7项核心工作任务进行系统的全程训练。
(二)具体内容
教学活动项目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设计(任务) 认知纳熟悉税收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税法的构成要素,实课时 践课时 0 税实务 了解我国现行税法构成体系及税法制度的构成。 了解增值税的概念、特征,熟悉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纳增值税 税人,熟练掌握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了解增值税的出口退免税;熟悉进口货物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熟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了解消费税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熟悉消费税的应纳范围、纳税人、税目、税率;熟练掌握自产自用、委托加消费税 工、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熟悉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和复合计税税额的计算;掌握消费税的征收管理;熟悉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熟练掌握关税的含义、特征、作用;掌握关税的类别、关税 征税范围、纳税人及减免优惠;掌握计算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额;了解关税的征收管理。 企业所得税 了解企业所得税的含义、特征及其发展;熟练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减免优惠;准确确定税税法制度 4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案例练习 12 4 消费税案例练习 8 2 进口关税案例练习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4 0 12 4 前扣除项目及其扣除标准;熟悉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缴案例练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准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熟悉资产的税务处理,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熟悉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征及其发展;熟悉个人所得个人所得税 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减免优惠;熟练掌握个人所得税各纳税项目的计税依据以及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熟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熟悉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减免优惠;掌握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的计税依据与应其他税种 纳税额的计算。熟悉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减免优惠;掌握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合计 (三)实践教学安排 序号 1 增值税案例练习以及纳税申报 2 消费税练习以及纳税申报 会计处理 实训项目 实训任务 纳税申报 根据业务资料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能处理不同纳税环节下应纳消费税额的计算,并且能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3 企业所得税案例练习以及纳税申报 年终汇算清缴的业务 掌握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能处理企业所得税的预缴及年终汇算清缴的业务,能填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2 税务会计实训平台 4 2 税务会计实训平台 实训教学目标 每组人数(人) 2 耗材使用标准 税务会计实训平台 2 学时 4 房产税、城建税、教育费附件等案例练习 54 4 综合所得案例练习 10 4 习 申报表 4 个人所得税案例练习以及纳税申报 (四)课程结构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正确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业务的账务处理,并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2 税务会计实训平台 4
六、学时与学分 参考学时:54学时。 参考学分:3学分。 七、教学资源利用 (一)教材使用
在对纳税实务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依据工作过程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形成不同的教学单元,再按照工作过程将教学单元序化,形成课程教学内容。教材以序化后的教学模块为单元修订。
(二)数字化资源利用
以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为核心,建立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案例库、网络课程等,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八、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对税务会计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依据工作过程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形成不同的教学章节内容,再按照工作过程将教学章节内容序化,形成课程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主要是采用“教学做结合、岗课证融合”理实一体、
突出实践的教学方式。
九、教学评价
本课程推行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综合测评的考核方式。日常性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及期末考试三部分占总评成绩的比例分别是20%、30%、50%。
(1)日常性考核2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学习笔记、平时作业、阶段性测验、综合性大作业、团队作业、课程实践活动等方面。
(2)实践技能考核30%。按照纳税实务的核心职业能力模块设计任务的知识点,逐次记录每次测试结果,直到课程结束,形成学生本门课的成绩。也就是教学内容以形成性考核为主,注重过程,要求学生对技能操作、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每一步、每一环节都掌握和应用,要求学生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证明自己是否掌握了税务会计职业能力。
(3)期末闭卷笔试50%。以知识的掌握为核心建立题库,逐步实行教考分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