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使⽤教材
《导体和绝缘体》选⾃教科版⼩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电》的第五课。
图1 图2⼆、实验器材
原电路检测器;⾃制电路检测器; ⾦属棒、⽊⽚、橡⽪、塑料尺、⼲抹布、湿抹布、泥⼟、⾃来⽔、新鲜的树叶等⽇常⽣活中常见的材料。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在本课中,模型设计的科学性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影响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原实验器材存在以下不⾜:⾸先,原实验器材功能单⼀,只能依靠⼩灯的明灭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并且⽆法判断物体导电性的强弱。
其次,原实验器材测试的范围有限,⽆法检测⼤电阻物体的导电性(如:⾃来⽔、⼈体、树叶、⼤地等),难以建⽴正确概念,不利于培养安全⽤电意识。
图1:原导体绝缘体简易检测器图2:原实验器材功能单⼀图3:检测铁勺,⼩灯亮了! 图5:检测⾃来⽔,⼩灯不亮!⽽利⽤⾃制实验器材进⾏检测有以下优势:
(⼀)功能多样,既有灯光提⽰功能,⼜有声⾳提⽰功能;并且通过亮起⼩灯的数量或⾳频的⾼低可以快速判断物体导电性的强弱。
(⼆)⾃制实验器材测试的范围⼴,能精确检测⽣活中常见的任何物体的导电性。新检测器能充分吸引学⽣的注意⼒,增添实验趣味性。四、实验原理
结合我校的科普特⾊,我重新设计半导体振荡电路,并尝试检测,最后,利⽤发光⼆极管、三极管、电阻、喇叭等常见的电⼦原件组装成新的检测器。新检测器的LED 灯、喇叭会根据物体的导电性的强弱分别发出不同信息。
图1:“科普中国校园e 站” 图2:科普特⾊-电⼦百拼
图3:科普特⾊-pvc 电⼦制作 图4:设计电路,测试视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