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 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2.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重器,鼎内有现存青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清末书法家李瑞清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郭沫若也曾评论:“毛公鼎煌煌巨制,抵得上一篇《尚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该铭文反映了西周晚期的社会状况 B.后世书法文字皆受该铭文的影响 C.该铭文是《尚书》内容的重要构成 D.《尚书》在西周时期即为儒家经典
3.“上计”制度战国时期既已出现,秦汉时期得到发展,是一种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逐级向上呈递上计文书,最终使朝廷了解地方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等状况,并根据考核结果,朝廷予以地方官员升、降、赏、罚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 )
A.杜绝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B.抑制了官员贪腐现象的出现 C.促成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D.强化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
4.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幅图反映的都是农具 B.都是以水作为动力
C.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是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水排 D.高转筒车的应用主要在北方
- 1 -
5.通过对“ 中国基本古籍库” 中不同时代文献中的“弃儒+ 从事某种职业”一词进行检索,明清时期“ 弃儒 ”一词的出现频率较唐、宋、元有了明显增加,就内容而言,“ 弃儒就贾( 商)”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见证了科举制度走向没落 B.论证了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C.说明了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D.反映出商品经济影响扩大
6.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7.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8.1841年1月初,钦差大臣伊里布准备收复定海,奏调安徽、湖北、湖南4000人入浙江协同作战。得到道光皇帝批准,并以“600里加急”命令上述三省调兵。但直到2月19日,继任钦差裕谦奏报说:离浙江最近的安徽兵“将到兵营”,湖广(湖北、湖南两省) “程途遥远,本属缓不济急”,奏请撤销调令。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体制明显弱化 B.触动君主进行全面改革 C.刺激了近代铁路的修建 D.埋下了战争失败的隐患
9.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
- 2 -
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10.晚清时期《申报》在报道中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可靠。有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政治建设初见成效 B.出版自由得到政府保障 C.新闻报导反映民情舆论 D.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11.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大罢工次数示意图。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 ) A.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市政治力量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12.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13.1932年 12月,中苏代表在日内瓦交换中苏复交照会,宣布中苏复交。1934年10月,蒋介石曾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访苏,秘密探讨建立中苏同盟的可能性。国民政府这些举措( ) A.接受了中共缔结统一战线的建议 B.放弃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思想 C.包含了共同防范日本的战略意图 D.设计了重返世界大国的蓝图
- 3 -
14.《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该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源自 ( ) A.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 D.1954年宪法
15.下图是1952~ 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④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 B.②低谷的形成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严重失误 C.③是由于国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D.④到⑤的变化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遇到了挫折
16.下表为某一时期连续三年中国经济发展数据统计,对该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工业总产值 2534亿元 2104.5亿元 2012.3亿元 比上年 +17.3% -17% -4.2% 国家财政总收入 558.7亿元 419.4亿元 361.3亿元 比上年 +24.4% -25% -13.9% A.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 B.调整“左倾”错误的结果 C.“文革”开始对经济的冲击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
17.柏拉图曾言道:“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实际上反映出柏拉图( ) A.主张美德即为知识 B
C.抨击雅典政治体制 D.肯定理念是万物本源
18.“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衰落的一个原因足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足瓦斯科·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
- 4 -
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 )
A.战争是文艺复兴衰落的原因之一 B. 16世纪中期文岂复兴开始衰落 C.文化的兴衰伴随着经济的强弱 D.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文芝复兴衰落
19.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 克里奥尔 (Creole)-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 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 A.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20.1932年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B.英国帝国经济政策的实用主义 C.大英帝国的衰落 D.英国放弃了自由贸易原则
21.迈克尔·帕伦蒂[美]在《少数人的民主》中说“我们的宪法是一个立场保守的法律文件,它为了抵制各州政治运动的潮流,精心构筑了一道保护少数人利益的堤坝。”以下1787年宪法内容能够体现“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有( )
①联邦权力高于州权力 ②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③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④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产生方式和终身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类便被分成一群群的牛羊,每一群都有它自己的首领,首领保护他们就是为了要吃掉他们。凡是生于奴隶制度之下的人,都是生来作奴隶的。”据此,卢梭意在( )
A.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B.唤醒麻木之人的权利意识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社会契约式国家的建立
23.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
- 5 -
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 B.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 D.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
24.右图反映的事件是有其深层原因的,诸如历史与地理方面,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虽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但是,这也使得英国却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最终使得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24日公布结果:脱欧阵营锁定最终胜利。对于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国家利益是影响外交的根本原因 B.英国脱欧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C.英国和欧陆关系始终若即若离 D.英国脱欧照顾了全部人民的利益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原因(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的状况”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交流的认识?(11分)
- 6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止步不前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忠奸理论。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在这些(鸦片战争)史料和著作中,奸臣是中国传统政治规范的破坏者——竟然与“蛮夷”讲和;忠臣是中国传统政治规范的维护者——坚决地不妥协地“剿夷”……忠奸的理论所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为使忠臣得志,奸臣不生,就必须加强中国的纲纪伦常,强化中国的传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针对材料中作者的论断,围绕“中国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论题,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
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题历史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秦“治驰道”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隋开凿通济渠,沟通黄河淮河水运,到隋炀帝时代,大运河全线建成,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唐代商运已经相当发达,商人的活跃,促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商船四方荟萃……宋代是我国海上交通最为繁盛的历史阶段,造船技术总体进步,“车船”“以轮激水,其行如飞”,“万石船”可载钱二十万贯,载米一万二千石……元代国家疆域空前辽阔,邮驿制度和邮驿组织具有重要地位,元代经营的驿路,远远超过偏安东南的宋朝……古代有整套行之有效的交通规则,如唐代《仪制令》规定交通应“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交通规则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析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9分)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方殖民主义所实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一脉相承,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及背景,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矛盾和问
- 7 -
题激化裂变,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权的重要理论资源和行动纲领,挂制了社会主要舆论。
——摘编自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材料二 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1970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点。战后初期,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仅柏林一地就有2000多个,大多没有暖气,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
——据《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特定的历史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罪行深刻反思产生的影响(9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清末官员, 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迅速成为李鸿章手下的洋务干将.不遗余力地将代表现代科技的铁路,矿务,电讯等“夷技”由上而下推及全国。他是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创始人…… 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所谓挽外溢以足国者。” 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
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
――摘编自陈旭麓《盛宣怀传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主要活动,并予以评述(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盛宣怀提出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
- 8 -
答案
选择题答案: 1 D 13 C
材料题答案: 25题【答案】
(1)欧洲对外贸易需求量大,尤其以亚洲的棉纺织品为主;欧洲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亚欧贸易发展情况由欧洲处于劣势地位到欧洲处于优势地位;(6分)
欧洲经过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进行对外贸易;欧洲重视货币和财富的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欧洲开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任意四点8分)
(2)中国农业与手工业产品愈来愈显得落后,造成部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对外交流,不应闭关自守;应奉行平等公正的交流原则;应重视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5分,言之有理即可)
26题【评分标准】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10~12分) 第二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基本准确(5~9分) 第三等级:观点不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0~4分)
示例一:忠奸理论的确是传统秩序维护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4分)
忠奸理论因其具有掩护君主、道德的特殊功能,因而屡屡被官僚士子用来解释一些他们不敢
- 9 -
2 A 14 A 3 D 15 B 4 B 16 C 5 D 17 B 6 C 18 C 7 C 19 A 8 D 20 C 9 D 21 C 10 C 22 B 11 B 23 D 12 B 24 A
解释不愿解释的历史现象;忠奸理论在中国长期存在,老百姓受其影响,思想固化;忠奸理论充分体现传统儒家文化的作用,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忠奸理论不触及旧有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8分)
示例二:忠奸理论一定程度阻碍中国社会进步,但并非是重要的因素;阻碍中国社会止步不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观念、经济形态和政治体制。(4分)
从经济上看,我国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阻碍新的生产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从政治看,高度集权的专制政体长期存在,阻碍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从思想看,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不利于人们接受先进思想;故中国社会止步不前的因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忠奸理论只是其中一个(8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7题
(1)特点: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3分);体现了儒家纲常伦理(3分)
(2)原因: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兴建大型工程(2分);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科技的进步(造船技术)(2分);国家疆域的扩大(2分);统治者重视(1分); 28题
(1)德国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封建残余;“一战”战败以及《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掠夺性惩罚;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魏玛共和国政府软弱无能,纳粹党的蛊惑宣传(每要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主动承担战争责任,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 为欧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有利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的和解,加快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每要点3分,任答3点即可) 29题
(1)创办厂矿局企业和银行,投身洋务事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创办学校,推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每要点3分.只有活动,没有评述每要点得2分)
(2)银行是贸易畅通、工商业发展的枢纽;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办银行榨取利润;有利于
- 10 -
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每要点2分)
-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