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June 2012,Vo1.28,No.6 问题少年儿童受虐待经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翠青 ,戴伏英 ,刘华平 ,刘瑛 【中图分类号】R193;B844.1 【文献标识码l A 【文章编号】1002—9982(2012)06—0460—03 【摘要】 目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了解山西省某未成年教管所学员的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分析其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的 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对研究对象山西省某未教所89名学员及对照组152名在校初中学生就 两组 其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进行无记名调查,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在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心理状况的情况均有差异,而且未教所学员虐待发生率均 比初中学生高13.7%。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工作变动、婚姻状况是躯体(t值分别为一3.325和 0.130,P<0.05)、情感(t值分别为一2.573和2.604,P<0.05)、性虐(t值分别为一2.101和3.009,P< 0.05)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谁生活与忽视、情感、性虐待有关。文化程度高低与性虐待发生有关。结论虐待影响青少年成长,有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儿童 【关键词】 问题少年;儿童期虐待;影响因素 Analysis on childhood abuse experi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troubled juvenile GAO Cui—qing,DAI ng,LIU Hua-ping,LIU .Taiyuan City Center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ildhood abuse among 89 students in the Juvenile Cultivation Institution of Shanxi Province,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buses.Methods With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 naires,both 89 children in Juvenile Cultivation Institution and 152 middle schod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child— hood physical abuse,emotional abuse,sexual abuse,neglect,and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0.0.Results There were signiifcantly di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diferent kinds of abuse,and the incidences of childhood abuses in juvenile prison were 13.7%hi er than tha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ork changes of parents and maritla status of parents were the irsk factors associated itwh physical busae(t=一3.325,t=0.130,respec・ tively,P<0.05),emotional abuse(t=一2.573,t=2.604,respectively,P<0.05),sexual abuse(t=一2.101, t:3.009,respectively,P<0.05).The person living together was associated with neglect,emotional abuse and sexual abuse.Education level was associated with sexual abuse.Conclusion Childhood abuses inluence adolfescent develop・ ment,targeted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formulat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s】Troubled juvenile;Childhood abuse;Iluencifnng factor 研究人员发现,儿童虐待问题自20世纪60年 精神虐待。即使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一美国, 每天晚上有300万一500万儿童饿着肚子上床睡 觉…。国内外现有研究 一代就普遍存在 。据文献报告,在1999年,世界 已证实的受虐儿童总数超过100万,其中52%受 到忽视,24%遭到身体虐待,其余的属于性虐待和 表明,儿童虐待已成为 个全球性的问题。儿童期虐待导致其将来犯罪 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国研究资料表明 J,青少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GH 一年初次违法的高发年龄段为10—17岁,重新违法 的高发年龄段为18~22岁;不满14岁的少年儿童 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出现增长的趋势。为了 解青少年犯罪是否与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关,并对 09182) 【作者单位】1 山西省太原市疾病控制中心,山西太原030001; 2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3 山西省太原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山西太原 030002 【作者简介】高翠青(1960一),女,山西忻州人,硕士,副主任 医师,主要从事儿童少年保健工作。 未教所的学员管理与教育、教学建设等方面提供 科学依据。课题组于2009年对山西省某未教所男 性问题少年进行了调查。 【通讯作者】戴伏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因素与儿童 少年身心健康。E—mail:dry一1954@126.corn ・460・ 中国健康教育2012年6月第28卷第6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山西省某未成年教管所(以下简称未 教所)89名男性问题少年。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 西省某未教所所有男性学员89名作为研究组,某 中学初二所有男生152名作为对照组。 1.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参 考现有国际儿童虐待相关调查表,由课题组自行 设计。内容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如年龄、家庭成员、 文化程度等和儿童期是否受过情感虐待、躯体虐 待、性虐待、忽视。 1.2.3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录人,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x 检验、 多元逐步回归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共获 有效问卷241份,应答率为96.4%。造成漏答的原 因是有未教所学员不会读写而造成问卷不真实。在 调查的241名男生中,研究组89人,对照组152 人,未教所问题青少年为89人,年龄分布范围为 16~24岁;民族以汉族者为主,占94.2%;多为独 生子女,占46.9%;父母为非正常婚姻生活者占 35.9%。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民族、年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经济状况对照组高于研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受虐待情况 2.2.1躯体虐待方面在躯体虐待的5个方面研 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且研究组虐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 未教所问题少年躯体虐待情况较中学生严重。 表1 两组儿童在躯体虐待方面的对比分析n(%) 2.2.2情感虐待情感虐待方面,所列5种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论著・ 2),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未教所问题 青少年较中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 表2两组儿童在情感虐待方面的对比分析n(%) 虐待情况 对照组 研究组 )(2值P值 曾被言语侮辱 104(68.4JD)72(81.80)5.115 <O.O5 曾长期被困它处 (42.6o)16(18.oo)17.371 <0.O5 曾目睹打架斗殴 42(27.60)46(52.30)14.572 <O.05 曾目睹有人被凶器恐吓57(37.50)60(67.40)20.111 <O.05 曾目睹周围人被杀害 12(8.10)(2730.70)20.606 <0.05 2.2.3性虐待方面 在性虐待方面,研究组显著 高于对照组,特别在言语侮辱、发生过性交几方 面发生率更高,说明问题青少年更容易遭受性虐 待、性侮辱等(表3)。 表3两组儿童在性虐待方面的对比分析n(%) 2.2.4忽视方面 忽视问题的各项指标,研究组 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 教所问题青少年容易发生被忽视的情况(表4)。 表4两组儿童在忽视方面的对比分析n(%) 2.3 中学生和未教所学员在躯体虐待、情感虐待、 性虐待、忽视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4种虐待方式作 为自变量y值,以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诸因素 为 因变量,剔除标准为0.10、入选标准为0.15,多 元逐步回归表明:父母工作变动、婚姻状况是躯 体、情感、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谁生活与 忽视、情感、性虐待有关。文化程度高低与性虐 ・461・ Chinese Joumal of Health Education.June 2012.Vo1.28.No.6 待发生有关(表5)。 表5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讨论 3.1 未教所学员儿童期虐待经历分析本次研究 结果表明:未教所问题少年在儿童期的虐待检出 率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经济状况差、家居面积小,婚姻不稳定的家 庭对子女躯体虐待的发生率与其成长过程中的犯 罪率明显关联l5]。国外报告 显示儿童期曾被父 母殴打、被凶器恐吓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更容 易产生暴力倾向。陈晶琦对484名中专学生调查显 示:46.7%的学生报告16岁前有过至少1次被他 人羞辱的经历,如用愚蠢、丑陋、笨等词汇对其 进行否定,使其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导 致其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 。性虐待儿童逐 渐产生自卑感、无助感、不安全感等,更甚者发 展为人格障碍、心境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未教所青少年的生活条件较中学生差,被忽视的 情况较多见。 本次研究提示:未教所问题青少年由于受虐 待高发,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自尊心丧失、也 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卷入打架斗殴等,故更要 ・462・ 关注问题青少年的管理教育。 3.2未教所学员儿童期虐待的影响因素分析本 次调查发现,儿童期虐待的影响因素与年龄、文 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家庭状况有关。有研 究显示:儿童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越高则性虐待 可能性越小,可能由于掌握的知识越多自我保护 意识越强,越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_8 J。非独生 子女比独生子女认为自己受到情感虐待,导致亲 子关系对立,社会上流浪儿增加,青少年网恋, 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增加等许多不良结果。但也 有研究认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期望值高,较非 独生子女更容易受到父母的言语虐待。童年期虐 待经历的回顾性调查研究还显示:家庭经济收入 低,儿童虐待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教育和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操作性较 强的儿童虐待防治方案或条例、向社会公众宣传 什么样的行为是虐待儿童的行为,为改变父母或 教师不良的教育方式提供依据,尽可能减少儿童 辍学,减少流浪儿童数量。进一步提高公众保护 儿童权利的意识,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 参考文献 [1]杨世昌,张亚林.儿童虐待与精神卫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4,10(4):303—304. [2]潘建平.全国首届预防儿童虐待忽视研讨会会议纪要[J].实用 儿科临床杂志,2o00,15(6):370—371. [3]徐韦,朱云霞,陈灵,等.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行为医学,2002,ll(1):77-78. [4]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儿童受虐方式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 理学杂志,2004,12(2):140—141. [5]杨鲁静,徐勇,李学来.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J].中 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56—1357. [6]杨世昌,张亚林,郭果毅,等.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16—18. [7]陈晶琦,王兴文.某中学高中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调查 [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08—110. [8]陈晶琦,王兴文.239名高中男生儿童期性虐待调查[J].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o03,l7(5):345—347. [收稿日期]2011—08-08 [本文编辑]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