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爆发
一、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
(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 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常考点】 1.内战爆发的背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性质: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重大措施
土地政策的变化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内容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 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土地改革总路线 2.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
2
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常考点】 1.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2.成果: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3.作用: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示意图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