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校党建活动模式的发展
李美媛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自“中国梦”概念提出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及各行各业对党中央“中国梦”伟大构思的积极探索,推动华夏文明进入不断发奋图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梦想年代。高校党建工作以“中国梦”为教育契机,推动以“梦”系列为主题的高校党建活动开展,达到引领当代学生青年认识社会、融入时代的教育目标。本文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党建活动的形式、内涵、发展趋势,得到其建设、推广、发展模式的一般性结论,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党建;中国梦;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5-0228-01
1 概述
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高等院校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职责,在积极实践“中国梦”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党建工作是促进当代青年认识时代、投身时代的有效举措,也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切实抓好高校党建工作,是加强新常态下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根本需要,是强化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手段。而高校党建活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扮演着将广大青年师生与党和国家紧密衔接的桥梁角色,是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重要渠道。以“中国梦”及其系列衍生理念为主题的党建活动创建模式,是当下及今后相当历史时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主题实践活动设计的重要范例参考,应成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师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 新时期高校党建活动的开展形式 2.1 课堂教育与课后引导相结合
大学教育,既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新常态下的党建活动开展模式,已经逐步由“面向对象”的古典思维演变至当今“面向过程”的现代形式。课堂教育中,可以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教育主体、各类党校团校为补充、其他课程为渗透渠道的“梦想教育互为支撑模式”,在学生认可度、教育辐射面等考量反馈中有较好表现。在课后引导中,不仅重视主题班会、组织生活、政治学习等传统模式,更将“梦”理念融入日常言谈举止与点滴的辅导工作中,尽可能达到“做小、做细、做平滑”的预期要求。 “全过程”视域下对党建活动效能提升的积极探索,对今后相关工作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2 校园生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校园生态党建理念的提出是现代党建形式向多元化、多样化演变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高校“梦”系列党建活动设计,“可持续教育”模式已被广泛认可,广大高校师生在对二者的辩证思考中得到了大量宝贵经验与启示。党建活动开展于服务、实践、创业一线,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还检验了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也为校园党建活动探索“可持续生态模式”提供了良好支撑,具有应用潜力。
2.3 线上形式与线下形式相结合
国家 “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实施标志着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信息化演变已然开始,催生了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品牌活动创建向“互联网 +”模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互联网 +”党建活动模式,不单是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尝试,更是高校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的象征。高校党务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师在工作中贯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要求,主动占领微信、微博、易班等信息平台,深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学生专业特色,使高校党建活动更具魅力。因此,充分结合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是提升活动辐射面、增强活动教育性与互动性的可靠举措。
3 新时期高校党建活动的特色 3.1 强调个性指导
以“梦”系列为主题的高校党建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广大高校师生认识梦想、实现梦想。学生地域、专业、能力
228 2015年25期
的客观差异,导致不同学生个体对“梦想”的理解与“梦想”实践形式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既是丰富高校党建活动形式与内涵的基础,又是校园党建开展个性化指导的源动力。随着高校党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群体的个性化指导需求也不断增加,激励着高校党务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师在“共性”与“个性”的契合点上不断探索,同时也推动着新常态下高校党建活动内涵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模式。
3.2 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在校期间要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高校党建活动作为引导大学生实现“创业梦”的有效载体,拥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潜力。而以“梦”系列主体实践活动为例的高校党建活动,本身就是对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的工作革新,其通过党建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带动广大师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不断提升。此外,将高校育人工作探索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最终形成效能卓著的长效互促机制,也是高校党建活动“创新”模式的新实践。
3.3 树立法治观念
党的十八届四种全会提出全面加快依法治国战略实施,标志着我国法治化建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高等院校作为国家法治化建设的堡垒,担负着法治实践与法治探索的历史使命,而高校党建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其主体活动的内涵导向决定“法治梦”在一代青年学生中能否圆满实现。“依法治校”党建活动模式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建设引申出新的教育内涵。
4 新时期高校党建活动的发展模式 4.1 互动模式
“中国梦”不单针对教育行业,而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价值追求的总缩影,当下的圆梦历程中,领域、行业、个体的隔阂依旧存在,但随着实现梦想的步伐不断加快,最终的梦想形态会是基于行业间实践交互的聚合体。在行业间互动性增强的前提下,高校党建活动开展将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其开展的形式模式与内涵模式,将会有新的时代释义。
4.2 时代模式
高校党建工作是对时代精神的生动实践,其发展方向与关注重点永远都是最新、最热、最前沿的时代论点。三年来,随着党和人民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入,“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不断丰富,以“梦”为主题的高校党建品牌系列活动也得到了深入实践与长足发展。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剧,与之相呼应的高校党建活动开展模式将沿着时代步伐不断变迁。
4.3 全球模式 现阶段,“中国梦”字面释义上虽然有明显的国界划分,但“中国梦”的理论内涵放至人类文明发展亦有较大共通之处。随着人类“筑梦征程”的不断推进,对“梦想”的地域划分也将逐渐淡化,届时高校的党建活动开展,将会在现有模式与规律的前提下,贴上“全球化”的时代标签。
参考文献
[1]刘会军.生态党建:现代党建的必然选择[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2-45.
[2]宁宗.纵深发展 亮点纷呈——全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品牌活动经验展示[J].北京支部生活,201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