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满分 15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共分)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子注音。(每题1分,共6分)
1.陋.室( ) 2.鸿儒.( ) 3.悲愤.( ) 4.田圃. ( ) 5.襁.褓( ) 6.喧嚷. (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每题2分,共12分) 便( )—— 几( )—— 干( )—— ( )—— ( )—— ( )—— 3.用形近字注音并组词。(每题2分,共12分)
踊( )—— 侮( )—— 皎( )—— 涌( )—— 悔( )—— 绞( )—— 4.用括号中的词语改写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他们以为自己站得高,处于有利地位,便可控制一切,————————————————————————————。(居高临下) 2.听了老大爷的故事,他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感动,———————
—————————————————————。(无动于衷) 5.用下列成语造句。(每题3分,共6分) 1.分文不值: 2.十拿九稳:
6.连词成句。(每题2分,共4分)
1.兄弟俩 独特的 设计了 为它 装置 起飞 ————————————————————————
2.从空中 栽下来 一头 像 受伤的 只 蜻蜓 “飞鸟” ———————————————————————————— 7. 用下列带点的词语模仿造句。(每题2分,共4分) 1.不料..六一公公竟.
非常感激起来。 —————————————————————————————。 2.小小年纪便有见识..
,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 8.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1.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吧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么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精神都那么
专注和认真。他稍稍的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的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1.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 2. 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时,曾经不允许他朗读的程老师此时会怎么想呢?试着写写她当时的心理活动。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第二小题3分共10分) 1. 于勒叔叔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 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
———————————————————————————。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根据“生物入侵者”一文的内容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 确定一种生物是否属于“生物入侵者”,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生物入侵者”有怎样的危害?
———————————————————————————————————————————————————————————————————————————————————————————————————————— (2) 面对“生物入侵者”问题,学者们持什么态度?他们的依据是
什么?
————————————————————————————————————————————————————————————————————————————————————————————————————————
9.把下列文言文,古诗补充完整。(每空2分,共14分) 1.昔人已乘黄鹳楼 ——————————————。 黄鹳一去不复返 ———————————————。 晴川历历汉阳树———————————————。 日暮乡关何处是?——————————————。
2.无丝竹之乱耳,————————————。南阳诸葛庐,————————————————。孔子云:————————。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 1 分, 共 42 分) 请根据题目要求选出唯一正确的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收藏. 匣.子 发窘. 妒.忌 A.zàng xiá qióng dù B.cáng jiá jiǒng dù C.cáng xiá qióng dù D.cáng xiá jiǒng d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阅历 蔓延 蔷薇 芭蕉 B.领域 地壶 汇聚 破裂
C.制约 归咎 监控 急据 D.豫先 驱赶 单调 新颖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润滑. 华.丽 喧哗. 花.样 狡猾. B.着陆. 露.珠 道路. 录.音 忙碌. C.骗局. 拘.束 具.体 聚.集 剧.场 D.魔.术 莫.属 沉默. 淹没. 磨.蹭 4.下列文言语句中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往来谈笑的,有博学的大儒,没有缺乏文化修养的人)
C.山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有名)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下列表述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轻快明丽,第二处阴郁浓重,实际上是人物的两种心境的反应。
B.于勒的生活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活荒唐,花了哥哥的很多钱——国
外发了财——穷困潦倒地回国
C.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主要的描写对象,是推动清洁发展的关键人物
D.小说中的“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虽然“我”也渴望叔叔于勒发财回来,把自己一家从困境拯救出来,但发现叔叔是个穷水手后,“我”自作主张地给了他十个铜子的消费。
6.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出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2.我发了财就会回哈弗尔的。我希望——,那是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3.对于于勒叔叔回国这桩——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4.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像于勒?”母亲有点儿——,就问:“哪个于勒?”
A.分文不值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迟疑不决 B.一干二净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C.一干二净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莫名其妙
D.分文不值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迟疑不决 (7-11)题,每个句中有一个或两个空,请你在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7.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A.欺骗 B.欺辱 C. 欺瞒 D.欺诈 8.因为我一年才去乡下一次,所以每次回去都会受到——。
A. 优惠 B.优势 C.优待 D.优先 9.我不喝水,——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
A.支援 B. 主持 C.扶持 D.支撑 10.我的豆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A. 不识抬举 B. 不识好歹 C. 不明真相 D.不清不楚
11.根据所学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拥有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冰层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那些生活在南极的动物的化石。
B.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不会长远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必然要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古希腊剧场有几千甚至上万个坐席,每个座位的视线都不会被遮挡。巴黎 ( ) 当时的古希腊人使用了精密的制造仪器,保证了施工的精度。 D.莱特兄弟在飞机试飞的前一天,信心满满的贴出试飞海报,热切期待着观众们到来。可遗憾的是,人们不相信这个巨鸟会飞上天,观众非常少。
(12-18)给下列括号中的词语选择恰当的位置。 12. (从)
小惠狼(A)也慢慢地(B)母狼身后(C)走上来了,和它母亲(D)站成一排。 ( ) 13. (以)
今年夏天 (A)在南疆,我 (B)与水果有了平生 (C) 来最为密
切的(D)接触 。 ( ) 14. (就)
我的父母(A)住在附近,(B)父亲已经来(C)看过我们(D)几次了。 ( ) 15. (成)
假如(A)一生可以划分(B) 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C)的际遇,便(D)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 ) 16. (感触)
(A) 别人对这 (B)飞扬的尘土 (C)可能毫无 (D) ( ) 17. (宏伟)
( A )我面前是 ( B )何等 ( C )的图景( D ) ( ) 18. (肃然)
右边( A )新桥方向是 (B )令人 ( C )起敬的古老的( D )
(19-22)给下列句中的空白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19.——条件多么艰苦,我们——要穿过这片沙漠。
A.无论···也··· B. 因为···所以··· C. 尽管···然而··· D. 只要···就··· 20.这条路太窄,小汽车——开不过去,——卡车呢?
A.尚且···何况··· B. 既然···就··· C.宁可···也··· D.除非···就··· 21.——电话打不通,——只好去一趟了。
A. 虽然···但是··· B.不但···而且··· C.即使···也··· D.既然···就··· 22.下列语句中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 ) 1.由于没有天敌的——,外来“移民”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生活在新环境中。
2.那些外来“移民”在新环境中没有同类的食物竞争和天敌的伤害,所以能无——地繁衍。
3.经过这次民众大规模的抗议之后,美国政府表示将努力——物价的过快上涨。
A.制约 节制 扼制 B.节制 制约 扼制 C. 节制 扼制 制约 D.制约 扼制 节制
(23-27)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当的答案。
23.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 ( )
A.故意设置障碍,使改变方针 B.需要担当责任 C.过问,干涉 D.冒犯,触犯
24.美国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
。 ( ) A. 限制自由 B.观察并护理 C. 监审控告 D.监督控制
25.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 ( ) A. 威猛刚烈 B. 矫捷健康 C.行动迅速 D. 强壮有力
26. 飞泻而下的洪流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 ) A.表情严肃 B. 端庄稳重 C. 说话有分量 D. 规模宏大
27.去年夏天,我领略..了青海湖的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 ( ) A.接受礼物或好意而心怀感激 B.共同前进是走在最前面 C.了解事物,进而认识它的意义 D. 很谦虚的接受别人的教诲 (28-29)根据“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2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虽然屡遭贬谪,但是仍然客观豁达
B.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赏月的“闲人”罢了。
D.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29.“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表达情感的方式是 ( ) A.托物言志 B. 借景抒情 C.类比象征 D. 以物喻人 (29-3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恰当的答案。
父亲是一座( 1 ) 的大山,拥有 ( 2 )的胸怀和深沉的力量;父亲是一颗兀立荒原的大叔,顽强的和昌岁月的风雨;父亲的爱内敛,克制,像醇厚的陈年佳酿,细细品味,种种温暖和感动尽在不言中··· 烈日下,母亲是一树阴凉;暴雨中,母亲是一方小伞;寒夜里,母亲是( 3 )的炉火。母亲的爱,点点滴滴稀释于每一个平凡而( 4 )的日子,感性,热烈,忘我····
29.文中( 1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
A.伟大 B.伟岸 C. 英勇 D.勇敢
30.文中 ( 2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
A.宽厚 B. 厚重 C.厚道 D. 忠厚
31.文中 ( 3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
A. 温暖 B.温和 C.暖湿 D.炎热 32.文中 ( 4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
A. 细小 B. 啰嗦 C. 零碎 D.琐碎 (33-34)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恰当的答案。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 1 )着情,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 2 )地站在街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母亲的信。 33.文中( 1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
A. 闪光 B. 闪烁 C.映照 D. 映衬
34.文中 ( 2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
A.单独 B. 孤苦 C. 孤独 D.单人 (35-36)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恰当的答案。
我国古代园林要求用人为的技艺再现自然,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通过综合性的艺术 ( 1 ),创造理想的深层意境。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但这些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都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 2 ) 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35.文中 ( 1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
A.手艺 B.手感 C.手气 D.手段 36.文中 ( 2 )处应填写的 词语是 ( )
A.协作 B.协调 C. 协议 D. 妥协 (37-39)阅读短文,选择恰当的答案。
一般来说,古典园林可以分为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两种类型。江南私家园林充分利用南方四季常青,花木繁茂的特点,园林布局自由灵活,景物小巧丰富,充满情趣。著名的园林有苏州的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以及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等。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豪华富贵。代表园林有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被烧毁的圆明园等。着两种类型的园林虽然在规模和风格上差异很大,但从造园艺术上讲是有共同特点的。首先园林都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组合而成;其次都是利用人工的力量再现自然闪烁之美,建造出充满诗情画意,比自然
山水更美的园林景色,使园林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艺术境界。
37.文中没有提到的园林是 ( )
A.狮子林 B. 北海公园 C. 植物园 D.颐和园
38.本文主要给我们介绍的是 ( )
A.中国古代建筑 B.古典园林艺术 C. 现代园林艺术 D. 中国现代建筑 39.文中“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意思是 ( ) A.人工作的与自然形成的不一样 B.人工做的像自然形成的一般 C.人工做的比自然形成的美 D.人工作的不如自然形成的美 (40-42)
神秘莫测的间歇泉
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种神奇的泉水——间歇.
泉。间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喷发之后,随着一阵震人心魄.的巨大响声,高温水汽突然冲出泉口,即刻扩展成直径2米以上,高20米左右的水柱,柱顶的蒸汽团继续翻滚腾跃,直冲蓝天。它喷了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之后就自动停止,隔一段时间才再次喷发。 科学家经过考察指出,适宜的地质构造和充足的地下水源是形成间歇泉最根本的因素。此外,还要有一些特殊的条件:首先,间歇泉必须具有有能源,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区的炽热的岩浆活动是间歇泉的能源,因而它只能位于地表稍浅的地区。其次,要形成间歇性的喷发,还要有一套复杂的供水系统来连接一条深泉水通道。在通道最下部,地下水被炽.
热的岩浆烤热,但在通道上部,泉水在高压水柱的压力下又不能自有翻滚沸腾。同时,由于通道狭窄,泉水也不能进行随意的上下对流。这样,通道下面的水在不断的加热中积蓄能量,当水道上部的水压小于水柱底部的蒸汽压力时,通道中的水被地下高压,高温的热气和热水顶出地表,造成强大的喷发。喷发后,压力减小,水温下降,喷发因而暂停,为下一次新的喷发积蓄能量。 .40.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间歇 ( ) 炽( )热 ..积蓄( ) 震人心魄( ) ..41.第2段介绍了间歇泉的 ( )
A. 水柱形状 B.形成因素 C. 喷发周期 D.供水系统 4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间歇泉喷发的通道很宽 B.间歇泉的喷发周期不等 C. 岩浆活动是间歇泉的能源 D.形成间歇泉有两个根本因素
三.作文 ( 21 分)
请选择一处你喜欢的建筑介绍给大家。
要求:写出建筑的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层次清晰有
条理。语句通顺,不要有错别字, 不少于4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