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B超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检查的临床结果分析

2024-03-30 来源:东饰资讯网


B超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检查的临床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B超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劲动脉检查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同时选取同一时期的42例老年健康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进餐前后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并分析颈动脉内膜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7±0.2)mm,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2±0.3)mm,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进餐前后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分别为(6.2±1.7)%、(2.7±0.6)%,观察组在进餐前后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分别为(3.8±1.4)%、(0.9±0.3)%,两组进餐前后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的内膜改变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B超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检查的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减弱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且可分析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标签:B超;冠心病;颈动脉检查;结果分析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的简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器质性阻塞或狭窄,导致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脏病,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支数和狭窄程度有关,临床上主要诱发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及过度肥胖等,临床症状为典型胸痛,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恶心、呕吐、心悸、出汗、乏力、心力衰竭等[1-2]。本文分析了B超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检查的临床结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同一时期的42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60~81岁,平均(69.3±2.8)岁。观察组中有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61~79岁,平均(70.2±2.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所以患者均符合衷敬柏主编的《冠心病心绞痛》[3]中相关诊断标准,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检查仪器 选取东芝SSA-660A彩色超声诊断仪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进餐前后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进行测量。

1.2.2方法 测量前将探头频率先调节为7~10 MHz,而后分别对双侧颈动脉进行各组别的纵向探查,测量3个心动周期后取其平均值,并取垂直距离计算出中膜厚度的平均值。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相关资料总结,可将标准定为:当颈动

脉内-中膜厚度值1.3 mm时,有斑块存在。并分别在进餐前(空腹12 h以上)和进餐后(进食4 h后)对两组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值进行检测,探头扫描肱动脉在心室舒张末期时内膜前后的垂直距离,并计算出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对3个心动周期的测量值取平均值。同时期再对观察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冠状动脉的受累支数和狭窄程度,并分析颈动脉B超检查的表现和以上各检查结果的关系。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 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7±0.2)mm,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2±0.3)mm,见表1。

2.2两组进餐前后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的比较 两组进餐前后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颈动脉内膜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关系的分析 观察组中颈动脉的内膜改变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内膜改变越大,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支数越多,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

3 结论

冠心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临床上可分为隐匿型、心力衰竭型、心肌梗死型、心绞痛型及猝死型5个类型,最常见为心绞痛型,最严重的为心肌梗死型和猝死型[4]。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全身性的一种弥漫性病变,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便可蔓延至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引发病变,病变部位可以在颈动脉上,也可在冠状动脉上,因此,需要及时对颈动脉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测,使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能够及时被发现[5]。B超检查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减弱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餐前后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的内膜改变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内膜改变越大,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支数越多,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说明B超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检查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成红宇,李平凡,靳连明,等.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4):5353-5354.

[2]肖华,迟路湘.冠心病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的变化[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2):124-126.

[3]衷敬柏.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7-49.

[4]梁旭,孙枫,黄璐璐,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0):790-791.

[5]吴梓芳,许军丽.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148-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