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优秀教案 学法指导:
1、读写本课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并用红笔标出易读错、易写错的部分,小组交流。 2、通过近反义词的对比,多读句子,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进行区分。
3、通过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分析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主识字
(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合作学习
(1)六人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 (2)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学习小组的伙伴认识生字,汇报交流
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 (4)做游戏巩固识字。 3、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检查朗读情况。(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合作品悟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小组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课件出示练习)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学生回答) 3、集体朗读1、2段。(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默读第3小节,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学习伙伴说一说。其他同学还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
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学习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学生回答)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学生感情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师: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
(生读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
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生答)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学生交流)
2、学习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四、扩展延伸
1、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学生试演) 五、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字的右半边不是支。
2、学生照田字格里的样子认真练写1个。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书写1个。 六、总结提升
从文中的故事里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啊,列宁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的人。列宁也就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才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达标检测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