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高考23题.(15分)】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H= (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2、【2010年高考第23题(15分)】
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T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族。 (2)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6个原子,其结构简式为 。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 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
J R 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选项 x y a 温度 甲的物质的量 b 温度 平衡常数K c 加入H2的物质的量 甲的转化率 d 加入甲的物质的量 生成物物质的量总和 (5)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 0.2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时放出热量215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2011年高考第23题.(15分)】 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
-
-
-
-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 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 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1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5 5 5 0.01mol·L-1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V1 5 5 H2O的体积 /mL 35 40 V2 实验 温度 /℃ 25 25 0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V2=__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 === □Ce(OH)4↓+□______
+
4、【2012年高考第23题.(15分)】
(1)元素M的离子与NH4+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32-+H2O是 (填序号)。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红色褪去 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4)元素X、Y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2X和Cu2Y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
过量浓硝酸一定量NaOHD的溶液Cu2X澄清溶液悬浊液Cu2Y
HSO3-+OH-水解平衡的事实 ..
①非金属X Y(填“>”或“<”)
②Cu2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
2C(g)
+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 物 质 起始投料/mol
5、【2013年高考第23题.(16分)】
利用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产生的H2S废气制取氢气,既廉价又环保。
A 2 B 1 C 2 D 0 (1)工业上可用组成为K2O·M2O3·2RO2·nH2O的无机材料纯化制取的氢气。 ①已知元素M、R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7,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②常温下,不能与M单质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CuSO4溶液 b.Fe2O3 c.浓硫酸 d.NaOH e.Na2CO3固体 (2)利用H2S废气制取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①高温热分解法 已知:H2S(g)
H2+1/2S2(g)
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以H2S起始浓度均为c mol·L-1测定H2S的转化率,结果见右图。图中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据图计算985℃时H2S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K=________;说明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逼近的原因: 。
②电化学法
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右。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其目的是___________;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