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010122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
1. 网络传播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新闻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新闻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院文学与新闻系新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2.开设、教课时间及学分:第三年级开设,本课程学习一学期。总时数为36课时(周2课时,18周)。每学期2学分。
3.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
4.课程教材:《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开设系(部):文学与新闻系。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网络传播学认识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现代网络传播学的特点,基础理论,传播模式等,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传播活动中,分析网络传者、受众的点面关系,行为模式,基本规律等问题。通过学习,从多元视角探索网络传者和受众关系的变化,
掌握网络议程设置,推广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业对现代人素质的全面要求,同时还应努力实践网络内容传播,提高实际网络传播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 网络传播学的发展(4课时)
第一节 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了解互联网的发展,介绍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理解)。
第二节 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介绍网络传播的模式和其对传统理论的挑战(理解),网络中的“议程设置”(难点,重点讲述),网络传播的界限,面临的新问题和其对新闻价值实现的影响(理解)。
第三节 网络传播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了解网络传播对现有传播格局和舆论调控的作用,介绍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社会控制的影响(理解)。
第四节 纸质媒介还有明天吗:介绍目前的主要观点(理解),讨论纸质媒介是否会消亡。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管理(4课时)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优势:从其传播速度,信息量,成本,互动性等方面介绍网络传播的优势(掌握)。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介绍目前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网络犯罪和侵权,分析网瘾症及其影响(理解)。
第三节 正确看待网络传播的双刃性:介绍互联网对社的推动作用,正确认知互联网所出现的问题(理解)。
第四节 网络传播的管理:介绍互联网监管难点,了解政府控制和法制管理手段,说明网络中的道德伦理约束和技术管理方法(掌握)。
第五节 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介绍西方国家互联网方面的立法,讲解发达国家的技术监督手段和举报机制,介绍发达国家的政府指导方式和行业自律(理解)。
第六节 我国网络媒体管理方式的创新:讲解我国网络媒体的管理现状及问题,介绍我国网络媒体的变革思路和原则(掌握)。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类型(2课时)
第一节 网络人际传播:了解网络人际传播的主要方式,电子邮件,网上聊天。介绍如何正确对待网恋(理解)。
第二节 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分析BBS如何进行网络群体传播,介绍网上同学录,分析正式组织的组织内,外的网络传播(理解)。
第三节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介绍网络大众传播的四个阶段(掌握)。
第四节 Web2.0:介绍Web的历史和特性,分析Web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理解)。
第五节 博客:说明博客的定义(掌握),介绍博客的种类和特点(理解),重点分析博客先进存在的问题和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重点,难点讲述)。
第四章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民研究(2课时)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解释受众、网络受众和网民之间的关系,阐释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和受众接近权的突破(理解),介绍“反沉默螺旋理论”,应详细讲解其产生原因和带来的影响(难点讲述)。
第二节 网民由精英走向大众化:分析网民增长原因,解释“扩散S曲线理论”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介绍网络精英何以大众化(理解)。
第三节 网民心理特征分析:介绍网民的五种类型差异,分析由五种类型差异所带来的七种不同的网民心理(理解)。
第四节 网民的上网目的和动机:分析网民上网的目的与动机,说明娱乐化对于网民的重要性(理解)。
第五节 网民行为特征分析:介绍“马太效应”,分析网民对于“黄色信息的猎奇心理”,分析非常时期网民所产生的三种行为特征和产生的原因(理解)。
第六节 网络舆论:介绍网络舆论的特征,功能,规律,由此引出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引导与规范(理解)。
第五章 网络媒体的经营策略(2课时)
第一节 网络广告:确定网络广告的定义,它的主要特点和7种主要形式;介绍网络广告的测定标准和方法,明白网络广告的行业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理解)。
第二节 电子商务基础问题:介绍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归纳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和类型,明确其商贸活动的本质。讨论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客观问题与其安全性(重点)。
第三节 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介绍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商务的几种代表性模式,并介绍网店的经营模式和其对网络的意义(理解)。
第四节 收费服务:介绍收费对于网站盈利的重要性,收费的来源和方式。介绍网络游戏的广阔市场前景和人才的培养(理解)。
第六章 手机媒体(2课时)
第一节 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确定手机媒体的概念,介绍中国手机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引出中国手机在用途上的转变。介绍日本I-MODE手机在日本所取得的巨大意义和对手机成为新兴大众媒体的推动作用(理解)。
第二节 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介绍手机媒体的优势,其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理解)。解释手机媒体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优势和其强有力的竞争力(掌握)。
第三节 3G手机媒体走向成熟:介绍TD-SCDMA在中国通讯行业的标志性作用,3G对手机媒体的推动作用(理解)。
第七章 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6课时)
第一节 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介绍互联网的特性,由这些特点引发的侵权易和维权难。解释关于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问题,多媒体网络传播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和与网络有关的传播权限制(理解)。
第二节 网络传播著作权的法律保护:介绍发达国家对网络传播著作权的保护情况,介绍《尼波尔公
约》和《互联网条约》关于网络著作权的法律规定,介绍中国网络传播著作权保护的法规,和其中的人身权的保护,财产权的保护。介绍著作权的集体管理组织,并讲述网络传播著作权保护的国际化(理解)。
第三节 网络传播著作权的技术保护:介绍技术措施的界定。分析技术措施的种类,重点讲解其中的DRM技术,解释侵权者的技术技巧(理解)。
第四节 网络传播著作权保护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各种网络侵权案例(理解)。
第八章 网络国际传播(2课时)
第一节 网络传播中的国际政治斗争:介绍西方媒体的强势,并由此引出“南北”信息鸿沟(理解)。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介绍网络文化特征(掌握),分析西方霸权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帝国主义和其所造成的文化冲突(重点讲述),介绍中国和其他国家传统文化遭受的冲击(理解)。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教育面临变革(6课时)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兴起对新闻传播人员的新要求:介绍采编方式的主要改变和由此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理解)。
第二节 新闻传播教育的对策:介绍网络传播的出现对新闻人才教育的影响,介绍新闻人才教育的新观念,即文理兼容,培养实践复合型人才(理解)。
第三节 美国日本新媒体教育的特点:介绍美国新闻院校对网络传播的重视。分析美国网络新闻学课程的多样性和高度的实践性。介绍日本的在职培训模式(理解)。
第四节 网络信息检索基本知识:明确搜索引擎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分析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介绍“布尔逻辑检索”理论,明白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这两种检索模式的异同(重点,难点讲解)。介绍GOOGLD的特性和优点,以及其独特的优势。 介绍图书馆检索模式(理解)。
第十章 网络传播学研究(2课时)
第一节 网络传播学研究的前期准备:介绍如何选题,分析选题的可论证性(重点)。
第二节 网络传播学研究的通用方法:介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重点讲解比较研究和材料分析这两种方法(理解,掌握)。
第三节 网络传播学研究的特殊方法——网络调查法:介绍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调查和测量互联网使用
情况这两种方法(重点)。
总复习(2课时)
最后一周用于前面十章课程的总复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
【考核方式】
期中考和期末考。考核方式期中为实践小组操作,期末为闭卷、笔试。
【主要参考书目】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谢新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杜骏飞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网络新闻编辑教程》.彭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屠忠俊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媒体导论》.蒋宏,徐剑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后注】
执笔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