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体结构习题

2021-05-21 来源:东饰资讯网


人体结构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筋膜:

2.髓袢:由近直小管、细段、远直小管三者构成的U形袢状结构

A型题

1.关于膀胱叙述正确的是A

A. 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

B.分底、体、颈三部

C.无论何时均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

D.是储存浓缩尿液有器官

E. 男性膀胱上方毗邻前列腺

2.关于肾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E

A.肾门平第3腰椎高度

B.肾的外侧缘与输尿管相连

C.前缘中部凹陷叫肾门

D.位于脊柱两旁,右肾较左肾高

E.第十二肋斜越左肾后面中部

3.成人肾门平对A

A.第1腰椎

B.第12胸椎

C.第2腰椎

D.第11胸椎

E.第3腰椎

4. 骨的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E

A. 肾脂肪膜,肾纤维膜,肾筋膜

B.肾纤维膜,肾脂肪膜,肾筋膜

C.肾筋膜,肾纤维膜,肾筋膜膜

D.肾纤维膜,肾筋膜,肾脂肪膜

E. 肾筋膜,肾脂肪膜,肾纤维膜

5.关于输尿管,错误的是E

A.管壁有平滑肌

B.全长可分三部

C起于肾盂,终于膀胱

D.全长有三个狭窄

X行走于腹膜腔内

6.不通过肾门的结构是C

A.肾盂

B.肾静脉

C.输尿管

D.肾动脉

E.肾的淋巴管

7.肾蒂主要结构由前向后是A

A. 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B.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C.肾静脉、肾盂、肾动脉

D. 肾动脉、肾盂、肾静脉

E.肾盂、肾动脉、肾静脉

8.输尿管3处狭窄不包括C

A. 小骨盆上口处

B. 斜穿膀胱壁处

C.穿膈处

D.输尿管起始处

B. 壁内段

9肾单位的组成是:E

A.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B.肾小体、近端小管和髓袢

C. 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D.肾小管和集合管

E.一个肾小体和与其相连的肾小管

10.下列结构中上皮细胞侧突最发达的是:A

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

C. 细段

D.直集合管

E. 弓形集合管

11.球旁细胞由下列何种细胞分化而来:C

A. 球内系膜细胞

B.球外系膜细胞

C.人球微动脉的平滑肌细胞

D.足细胞

E.肾小囊壁层细胞

E12.以下关于足细胞的正确描述是:

A. 它们是肾小球内的内皮细胞

B.他们是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C. 它们是系膜细胞

D. 它们是球旁细胞

E. 它们是肾小囊胜层上皮细胞

B13.肾盂、 输尿管和膀胱共有的结构特点是

A. 腔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

B.腔面被覆变移上皮

C. 腔面被覆复层扁平上皮

D.都有骨骼肌所包绕

E. 都有三层平滑肌包绕

D14. 肾柱位于:

A. 髓放线之间

B.肾大盏之间

C. 皮质迷路之间

D. 肾锥体之间

E.肾小叶之间

B15.光镜下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界线不清是由于:

A.胞质嗜酸性

B.相邻细胞的侧突相互嵌合

C.细胞排列紧密

D.细胞膜较薄

E.以上都不对

C16下列结构中不参与健过屏陳组成的是:

A. 毛细血管有孔内皮

B.基膜

C.血管系膜

D. 裂孔膜

E.足细胞

C17. 肾间质内的结缔组织分布是:

A.皮质内多,髓质内少

B. 皮质内多,髓质内越近乳头越多

C.皮质内少,髓质内越近乳头越多

D. 皮质少,髓质内越近乳头越少

E. 皮质内越近被膜越多,髓质内少

B18.下列分化为致密班的是:

A. 近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侧的上皮细胞

B.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侧的上皮细胞

C. 集合管上皮细胞

D.细段上皮细胞

E.乳头管上皮细胞

三、填空题

1. 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有两个极,即血管级和尿级

2. 肾小囊外层为单层扁皮上皮,内层细胞称为足细甩

3.电镜下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属面有大量较长的微绒毛,侧面有许多侧突,细胞基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

4.球旁复合体也称肾小球旁器,位于肾小体的血管级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其中球旁细胞由人球微动脉近肾小体血管极处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转变成的上皮样细胞,细胞的分泌颗粒内含肾素。

5.膀胱壁由粒膜、肌层和外膜三层构成。

四.简答题

1.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及有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统称为滤过屏障或滤过膜,功能是形成原尿。

2.肾单位的结构

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构成。近端小管包括近直小管和远直小管,远端小管包括远直小管和远曲小管。

五.论述题

1.近曲小管的光镜及电镜结构

光镜结构:上皮细胞维立方形或锥形,细胞分界不清,胞质嗜酸性,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

电镜结构:电镜下可见刷状缘由大量较小的微绒毛整齐排列构成,使细胞游离面积扩大,有利于重吸收的进行。微绒毛基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顶小管和顶小泡,是细胞吞饮原尿中小分子蛋白所形成的。胞质内有较多的溶酶体,与顶小泡结合后,可降解吞饮物。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相邻细胞的侧突相互嵌合,故光镜下细胞分界不齐,细胞基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内褶之间有许多纵向的杆状线粒体,侧突和质膜内褶使细胞侧面及基底面积扩大,有利于重吸收物的排出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平均值为125ml/min。

2.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值约为19%。

3.球-管平衡:近端小管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其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至于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4.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约160~180mg/100ml血液)。

5.清除率:两肾在单位时间(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二选择题

B1.通过下列哪项可完成肾脏的泌尿功能

A.肾小体和肾小管的活动 B.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活动 C.肾小体、集合

管和输尿管的活动 D.肾单位和输尿管的活动 E.以上全不是

B2.下列哪种生物活性物质不是肾脏分泌的

A.肾素 B.抗利尿激素 C.前列腺素 D.血管舒张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

A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超滤液的形成和重吸收 B.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C.血量和血压的维持 D.酸碱平衡的调节 E.药物和毒物的排泄

B4.肾脏球旁细胞的生理功能是

A. 分泌血管紧张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醛固酮

D.分泌前列腺素 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B5.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项变化

A.肾小球滤过率 B.流经致密斑的钠量 C.循环血量 D.动脉血压 E.血K+

E6.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肾血浆流量增大 C.血浆蛋白浓度高

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滤过膜上带负电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E7.下列关于滤过膜通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负电荷的物质不能通过滤过膜 B.带正电荷的物质能够通过滤过膜

C.肾小囊脏层的滤过裂隙膜是主要滤过屏障

D.基膜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

E.不同物质滤过能力与其分子大小及所带电荷有关

C8.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物质是

A.氨基酸 B.Na+、K+、CI-等电解质 C.血浆白蛋白 D.葡萄糖D9.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囊内压升高 C.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 D.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小E.肾血流量减少

B10.肾血流量的绝大部分供应

A.肾被膜 B.肾皮质层 C.肾外髓部 D.肾内髓部 E.肾盂

B11.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调节

.肌酐

E

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A12.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A.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B13.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主要适应于

A.肾小球耗氧量较大 B.肾小球滤过作用 C.肾脏的代谢需要

D.致密斑的代谢需要E.球管平衡的需要

B14.正常情况下,下列流过肾脏的血浆约有百分之几被滤出

A.15% B.19% C.45% D.81% E.85%

E15.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全身动脉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囊内压

D.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16.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A17.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血流量

D.滤过膜的面积 E.滤过膜的通透性

E18.关于滤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越高,滤过段越长

B.肾小球毛细血管入球端血压远高于出球端血压

C.肾小囊内压有可能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全段都有滤过

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不可能为负值

C19.原尿中葡萄糖浓度

A.高于血浆B.低于血浆C.与血浆相同 D.与小管液相同 E.与终尿相同

E20.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般只发生在入球端毛细血管段的主要原因是

A.出球端毛细血管血压过低 B.囊内压逐渐升高

C.毛细血管内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D.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逐渐降低

E.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D21.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滤过平衡现象发生在

A.肾小球滤过率不变时 B.滤过系数不变时 C.滤过系数等于零时

D.有效滤过压等于零时 E.有效滤过压大于零时

C22.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

A.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 B.输尿管结石和肿瘤压迫肾小管 浆蛋白浓度降低 D.肾血浆流量减少 E.滤过膜有效通透系数降低

C23.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C.血

A.体循环动脉压下降 B.醛固酮分泌增多 C.肾血流量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C24.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尿量增多。可能的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多 C.尿素生成减少

D.肾髓质直小血管血流加速 E.醛固酮分泌减少

A25.交感神经紧张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C.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囊内压升高

E26.一般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主要取决于

A.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 B.滤过面积的改变 C.囊内压的改变 D.滤过膜的通透性 E.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D27.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B.囊内压下降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肾血浆流量增多 E.囊内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28.下列哪种情况尿量的减少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无关

A. 入球小动脉阻塞或痉挛时 B.大失血时 C.尿路阻塞使囊内压升高时 D.大量出汗时 E. 以上全无关

E29.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重吸收的量少

C.小管上皮腔面膜两侧电位差大

D.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E.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

E30.有关近端小管前半段对Na+ 的重吸收,错误的是

A.重吸收超滤液中约70%的Na+ B.主动转运

C.与葡萄糖和氨基酸同向转运 D.与H+ 逆向转运 E.受醛固酮的调节

E31.某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速尿后,尿量增多,尿渗透压下降,该患者排低渗尿的原因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A.对Na+ 主动重吸收减少 B.对Cl- 主动重吸收减少

C.对水的通透性降低D.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 E.管腔内溶质浓度增加

C32.下列关于Cl- 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发生在近曲小管 B.与HCO3- 重吸收竞争转运体

C.主要通过细胞旁路重吸收D.顺浓度和电位梯度而重吸收

E.优先于HCO3- 的重吸收

D33.肾维持机体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通过对下列哪一过程的调节而实现

A.肾小球的滤过量 B.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C.髓袢降支对水的重吸收量 D.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E.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B34.肾小管对HCO3- 重吸收

A.以HCO3- 的形式吸收 B.以CO2 的形式吸收 C.主要在远曲小管进行

D.滞后于Cl- 吸收 E.不依赖于H+ 的分泌

A35.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

A.近端小管 B.髓袢 C.远端小管 D.集合管 E.各段肾小管

B36.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关键途径是

A.基侧膜上的Na+ 泵 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 C.腔膜上的逆向转运

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 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A37.肾糖阈是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的浓度

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肾小球开始吸收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D.肾小球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E38.下列关于肾小管泌H+ 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发生于近端小管 B.碳酸酐酶活性受抑时泌H+ 增加

C.肾小管泌NH3,有碍于泌H+ D.分泌1个H+ 必有1个K+ 被重吸收

E.分泌1个H+ 必有1个Na+ 和1个HCO3- 被重吸收

B39.某患者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后出现尿液NaCl、水、HCO3- 排出增多,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分析该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原因是由于

A.肾小管K+ -H+ 交换增加 B.肾小管H+ -Na+ 交换减弱

C.近球小管K+ 的重吸收增加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E.肾小管Na+ 重吸收减少

C40.正常人摄K+ 多,由肾脏排出也多,其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近端小管重吸收K+ 减少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 增多

D.髓袢重吸收K+ 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B41.关于NH3 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段小管均可分泌NH3 B.NH3 的分泌促进NaHCO3 重吸收

C.NH3 主要由谷氨酸脱氨产生

D.H+的分泌增多将减少NH3 的分泌 E.分泌的NH3 以原形排出体外

C42.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可造成

A.髓质渗透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 B.内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

C.外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D.远端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渗

E.集合管内尿素稀释

D43.下列关于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越靠近肾内髓部,渗透压越高 B.髓袢底部,小管内外均为高渗

C.髓袢越长,浓缩能力越强 D.肾皮质越厚,浓缩能力越强

E.越接近乳头部,髓袢降支中溶质浓度越高

E44.肾髓质高渗状态的维持主要依靠

A.小叶间动脉 B.弓形动脉 C.弓形静脉 D.网状小血管 E.直小血管

D45.参与尿液浓缩和稀释调节的主要激素是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E.前列腺素

D46.下列哪种情况下产生渗透性利尿

A.饮大量清水 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C.饮大量生理盐水

D.静脉注射甘露醇 E.静脉注射速尿

B47.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浆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近段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渗透压升高,结果阻碍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造成的多尿属于

A.水利尿 B.渗透性利尿 C.球-管平衡紊乱

D.尿浓缩功能降低 E.呋塞米的作用

A48.球管平衡是

A.近端小管对滤过率的重吸收率为65%~70%

B.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重吸收率

C.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

D.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

E.远曲小管重吸收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B49.关于肾交感神经的作用,错误的是

A.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C.近球细胞释放肾素 D.促进肾小管各段分泌K+

E.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重吸收Na+ 、Cl- 和水

D50.关于抗利尿激素(ADH)错误的是

A.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

B.沿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运输到垂体后叶储存

C.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E.也称血管升压素

B51.血容量感受器兴奋可使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醛固酮分泌减少 E.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都增加

C52.下列哪种情况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大量出汗 B.大量失血 C.大量饮清水

D.疼痛、焦虑或手术应激 E.脑室内注射高渗盐水

A53.给家兔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尿液渗透压增高,该动物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A.对水通透性增高 B.对Na+ 重吸收增多 C.对尿素重吸收增多

D.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 E.管腔外渗透压升高

C54.主要调节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水重吸收的内源性物质是

A.醛固酮 B.肾上腺素 C.抗利尿激素

D.血管紧张素Ⅱ E.糖皮质激素

D5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

A.醛固酮分泌减少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肾排NaCl量减少 E.小动脉口径增大

B56.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K+ 排Na+ B.保Na+ 排K+ C.保Na+ 保K+

D.保Na+ 排H+ E.保K+ 排H+

D5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醛固酮不分泌

A.血中K+ 浓度升高 B.血中Na+ 浓度降低 C.肾交感神经兴奋

D.肾动脉灌流量增多 E.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

B58.下列哪一项与肾素分泌无关

A.交感神经活动 B.血K+ 浓度 C.致密斑兴奋

D.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的活动 E.动脉血压

A59.血浆清除率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

A.将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浆毫升数

B.将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速率

C.将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容量

D.将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能力

E.将肾小球滤出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能力

C60.腰骶部脊髓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

A.尿失禁 B.尿频 C.尿潴留 D.多尿 E.尿痛

A61.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

A.尿失禁 B.尿潴留 C.无尿 D.尿崩症 E.少尿

C62.关于排尿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感受器位于膀胱壁上 B.初级中枢位于骶段脊髓

C.反射过程存在负反馈控制D.排尿反射受意识控制

E.反射过程存在正反馈控制

C63.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

A.尿失禁 B.尿频 C.尿潴留 D.多尿 E.少尿

三、填空题

1.尿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2.安静时肾血流量主要通过 自身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应急时主要由于交感神经神经兴奋使肾血流量减少的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3.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

4.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调节,而Na+ 和K+ 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5.外髓部的渗透梯度主要由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所形成,内髓部渗透梯度

的形成与尿素再循环和NaCl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四、问答题

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有许多因素可影响肾小球滤过: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和GFR可保持相对稳定,当血压超出上述范围时,GFR将发生相应变化;②囊内压:正常囊内压比较稳定,尿路结石或肿瘤压迫输尿管,可使囊内压增加,GFR减少;③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不会有很大变动,若蛋白明显减少,则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和GFR将升高,导致尿量增多;④肾血浆流量:流量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将靠近出球端,GFR随之增加;⑤滤过系数:滤过系数(Kf)是指在单位有效滤过压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的滤液量,在某些疾病,滤过面积减小,或肾小球毛细血管膜的厚度增加,都可使Kf和GFR减小。

2.试述近端小管对Na+ 、Cl- 和水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重吸收Na+ 、C1- 和水的量占GFR的65%~70%,其中约2/3 经跨细胞转运途径,1/3经细胞旁路被重吸收。

在近端小管前半段,Na+ 的重吸收过程或与H+ 的分泌或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该过程由Na+泵提供能量,是主动重吸收。在后半段,Cl- 的浓度明显高于周围间质,所以,Cl- 的重吸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l- 的被动重吸收造成管内外电位差,

促使Na+ 顺电位梯度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而水随Na+ 的重吸收而等渗性重吸收,所以是被动过程。

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尿量明显增加。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减少,因此尿量增多。

4.大失血造成低血压休克的病人,其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尿量减少。① 血压降低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②循环血量减少,对左心房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反射性的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③循环血量减少,启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加,起到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使尿量减少。

5.静脉快速注射大量0.9%NaCl溶液时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尿量增加。因为大量液体快速进入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加,GFR增加;另外,可使肾血浆流量加大,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动脉,具有滤过能力的毛细血管段加长,GFR也增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