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1432450
课程名称:普通生态学
学分/学时:2/32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80%,平时成绩20%。
课程层次:全校文化素质教育 修读类型:选修 开课学期:春季/秋季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教学目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世界上出现的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六大基本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本课程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各个层次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介绍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应用生态学内容,并对生态学各个研究方向的近代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教学中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 建立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概念,对现代生态学的新进展,新成就有基本了解。
2. 人类作用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学基本要求:系统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内容力求新颖;在课堂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对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介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方法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学习生态学,不仅要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更要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命
第二节 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
思考题: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2、试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生物的环境、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使学生了解生物不能脱离其生存环境而生存,需要对异质性环境不断地去适应;反之,环境需要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
第一节 生物种的概念 第二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第三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第四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思考题:
1、简述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第三、四、五章是种群篇,种群是生态学各层次中最重要的的一个层次,它具有许多不同于个体的特征,是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许多与环境变化相联系的生物变化都发生在这一层次,因此,它也是物种适应的单位。本章重点介绍种群概念、基本特征及其种群的不同空间分布格局类型。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 第二节 种群的动态 第三节 种群的空间结构 第四节 种群调节
思考题:
1、什么是种群?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几种类型?
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种群的生活史及其影响机制,并介绍不同种群的繁殖格局及繁殖对策。
第一节 生活史概念 第二节 繁殖成效 第三节 繁殖格局 第四节 繁殖策略 第五节 性选择
思考题:
1、 繁殖的几种基本方式?怎样理解各自的生态学意义? 2、 是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种内和种间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理论,并介绍种群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态恢复、生态工程中物种配置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种内关系 第二节 种间关系
思考题:
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2、什么是密度效应和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第六、七、八章是群落篇,生物群落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发展的必要理论基础,在土地利用、自然保护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本章主要介绍群落的概念、组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四节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思考题:
1、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3、 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
第七章 生物群落动态(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近些年来,群落的变化越来越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本章通过介绍群落动态变化,介绍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特征。
第一节 群落变化的类型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类型 第三节 群落顶级学说 第四节 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 第五节 控制群落的几种主要因素 第六节 两种不同的演替观
思考题:
1、简述群落群演替及其类型。 2、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在本章中通过学习群落分类及排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介绍相关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多元分析的计算原理有个基本的了解,并通过利用现成的统计软件和多元分析软件来完成群落得分类和排序。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排序
思考题:
1、试述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系统与单位。 2、简述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的异同。
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九、十、十一章是生态系统篇,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发展趋势以及自我调节机制等。生态系统研究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在本章中重点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三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四节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第五节 生态效率
思考题:
1、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 2、什么是反馈机制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本过程,在本章中重点了解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的能量流动,简要掌握生态系统简单的能流模型。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分解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五节 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第六节 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第七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思考题:
1、在生态系统发育的各阶段中,初级生产主要能量参数,即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2、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 3、自养生态系统和异养生态系统的区别有哪些?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本过程,在本章中重点了解水、C、N等气体及其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因为这些物质的循环受到干扰受到干扰以后,将会对人类本身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水循环 第三节 气体型循环 第四节 沉积型循环 第五节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思考题:
1、气体性循环物质与沉积性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异同? 2、与一般营养物质相比较,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特点?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2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本章中通过学习我国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更好地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并恢复以退化的生态系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第三节 草地生态系统 第四节 荒漠生态系统
思考题:
1、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纬向地带性更替规律。 2、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经度地带性更替规律。
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2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水域生态系统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和海洋水域,其中沼泽湿地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的栖息地。在本章中重点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并通过实例讲解,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合理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第三节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
思考题:
1、湿地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赤潮是什么?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危害?
第十四章
景观生态学系统(2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层次,理解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关系,这是本章的关键。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十分广泛,最突出的包括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自然保护区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念和理念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思考题:
1、什么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它们之间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讲述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几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的产生就在于人类无节制地索取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温室气体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一些列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真正保证可持续发展略的实现,是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的原则。
第一节 全球变化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1、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减缓的途径? 2、简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十六章
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2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介绍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和应用实例,强调应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评价和规划区域内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特征进行评价和预测,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生态风险评估 第二节 生态规划
思考题:
1、简述生态评估的特点及其种类。
2、生态规划的概念是什么?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
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李博主编 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面向21世纪教材) 2.参考书:
[1]李博等编 普通生态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2]孙儒泳等编 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周纪纶等编 植物种群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