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砼冬季施工测温

2022-12-07 来源:东饰资讯网
.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规范要求),不加水的(2009-12-26 23:21:32) 标签:杂谈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

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5.1 5.1.1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

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 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 结构测孔的设置

(1) 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 1/3至1/2处。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

.

(3) 底板: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 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 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 (4) 现浇混凝土墙板: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 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 测温孔与板面成30度倾斜角。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 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m2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

5.1.4 砼(商砼)拌合物测温: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温度 (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5.1.5 新浇砼结构和构件的测温:

预埋测温管:砼浇筑完在未覆盖前,要预埋测温管,具体预埋的位置和数量,要事先 绘出测温点布置图,每个测温点要做好编号。

测温次数控制: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 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00、晚8:00、夜2:00)至砼温度0℃为 终结。

5.1.6 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 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画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 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雀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 隔时间等。

5.1.7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入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 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深度等。 5.1.8 测温要求

(1) 在测时,按测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 孔内3-5分钟后进行读数;

(2) 混凝土出罐、浇注及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4次; (3) 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其间每6小时测量一次;

(4) 掺用防冻剂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0Mpa以前,每2小时测1次,以后每6小 时测一次;

(5) 冬期施工有室外大气测记录表; (6) 采用成熟度法预估混凝土强度。

'.

.

QC小组的概念、特点及组建原则

http://www.12edu.cn 2009-7-10 14:38:12 查看相关问题 在线交流

从QC小组活动的实践来看,QC小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明显的自主性

QC小组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2、广泛的群众性

QC小组是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广大职工群众在QC小组活动中学技术,学管理,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高度的民主性

这不仅是指QC小组的组长可以是民主推选的,可以由QC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课题小组长,以发现和培养管理人才;同时还指在QC小组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4、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

组建QC小组的原则

1、员对QC小组活动的宗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共识,并产生了自觉参与质量管理,自愿结合在一起,自主地开展活动的要求。

'.

.

强调自愿参加,并不意味着QC小组只能自发地产生,更不是说发电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放弃指导与领导的职责。这里讲的“上下结合”,就是要把来自上面的管理者的组织、引导与启发职工群众的自觉自愿相结合,组建本企业的QC小组。没有广大职工群众自觉自愿参加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就会停滞不前,QC小组就没有生命力。 2、实事求是,灵活多样

组建QC小组,是为了给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不断改进提供一种组织形式。员工自愿结合成各种类型的QC小组,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身边存在的各种问题,形式多样地、自主地开展活动,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由于各个企业的特点不同,乃至于一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特点也不同,在组建QC小组时,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组成适宜类型的QC小组,以方便活动,易出成果。不要搞一个模式、一刀切。比如,一些本公司内跨班组、跨专业、跨部门组织,三结合技术攻关型QC小组或多种组合的“自主管理小组”等模式多样,不拘一格。这样就可以使QC小组这一群众参与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如同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鲜花一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局面。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