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022-06-12 来源:东饰资讯网


【元旦】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称为“新历年”、“阳历年”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

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俗称『年节』,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通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

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传统淡化以外,春节的主要习俗,都得以完好地继承与发展。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

动达于高潮。各家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度新年。春节的拜年习俗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尽孝注重物资奉养和精神慰藉的有机结合,在目前社会中要更加突出精神慰藉的重要性,在家庭『孝亲』的基础上,由对家庭内部的关切,推广到家庭外部的人们,进而推广至国家、天下。是一个由近及远、由内到外、从知到行、从小到大的循序渐进的扩展过程。体现在价值理念和追求上,就是修身『成仁』,实现『仁政』的社会理想。

【立春】 春季开始的节气,时间为每年的二月四日至五日。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开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农谚说的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除夕节】 除夕节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清朝,『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民间有过元宵节吃起元宵的习俗。元宵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免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同,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二月二】 民间传说,第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食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雨水】 每年二月二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风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惊蛰】 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五日或六日。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杏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十二度至十四度,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

春耕开始的日子。

【春风】 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时间是在每年的三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春分表示昼夜平分,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风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清明】 清明的时间是每年的四月五日至六日。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

扫墓。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时间在清明节前一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并且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谷雨】 每年的四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为谷雨节气。谷雨指坑坑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农作物的生长。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

【立夏】 每年的五月五日或六日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党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署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色船、躲干,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荡秋千,给小孩子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 ,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临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小满】 每年公历五月二十一日这天为小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党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芒种】 每年六月五日或六日为芒种节气。芒种是表证麦

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夏至】 每年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夏至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小署】 每年七月七日或八日为小署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署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小署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坐看牵牛女织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传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乞巧节。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朗朗明

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线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大署】 每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大署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立秋】 每年的八月七、八或九日为立秋节气。在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署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秋的意思是署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即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处暑】 处暑节气在每年的八月二十三日,处暑是表示炎

热的暑大结束。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差增大,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白露】 每年在分历九月八日前后为白露节气,这是天气转凉,露凝而白。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秋分】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九十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十度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寒露】 每年十月八日或九日为寒露节气。『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露水以后,将要结冰。气

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称之谓中秋节,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传统的孝道思想含有报恩成分。在一切恩人中生父母的恩德最大。父母胜过那雨中的一把大伞,默默地遮风挡雨,使我们安全地度过雨天;父母胜过那辛勤的园丁,给我们浇灌了胜似蜜甜的甘露,滋润了我们干枯的心田;父母就像那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天下父母一般心,他们总是默默奉献,却从不希求子女回报。所以,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家人团聚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寓圆满、吉庆之意。子女得以表达对父母的报恩之情。孝不仅是德之本,也是一切教化之本与起点。由『亲亲』启蒙,是人情陶冶、道德升华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途径。那种把『亲亲』教育视为爱民爱国教育的基础,将其作为少儿首先启蒙教育和成人道德终身教育的必修课,是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雨阳相重,故叫『重阳』。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远眺的好季节,因此,

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重阳节又是中国的『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定重阳节为敬老节,是对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重阳节的习俗有:

插茱萸。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因『糕』与『高』谐间,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饮菊花酒。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有延年益寿之效。

【霜降】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十月二十三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十三月七日或八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在现在,人们

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现在立冬有吃饺子的习惯。

【小雪】 小雪季节时值公历十一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大雪】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十二月七日或八日,其时太阳到达黄经二百五十五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腊八节】 时间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主,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冬至】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冬至这天,太阳们于黄经二百七十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小寒】 每年的一月五日或六日为小寒节气,它与大寒、小署、大署及处署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日气候开始寒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间,『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大寒】 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后为大寒节气。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间,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二十四节气歌】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妇女节】 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节期在每年的三月八日。一个世纪多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到这一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门争。一九○三年三月八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妇女工作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

工和示威游行。这一门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回应。一九一○年在这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规定每年的三月八日为国际妇女节。联合国从一九七五年国际妇女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从此『三八』节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门争的伟大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作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门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一八八九年七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五·四青年节】 五月四日是中国青年节。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以北京大学为主的三千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

绝和约签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为了纪念这一天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一九五○年四月共青团中央决定以五月四日作为青年团成立的纪念日。

【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大多数国家通常定为每年的六月一日。目前,各国政府普通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一九九○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积极的工作。

【七·一建党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时间为每年的公历七月一日。一九二年七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党时的党员共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关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

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一九四一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切日期为一九二一年七月的首日即七月一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八·一建军节】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门争的开始。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一九三三年六月三十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七月十一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从此,八月一日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教师节】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党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九月十日为中国教师节。在这一个教师节,党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确定九月十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九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导,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一国庆节】 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一九四九年九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十月一日定为国庆节。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

【圣诞节】 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圣诞节时间是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树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点缀物。圣诞树通常使用整查塔形常绿树(如衫、柏等),传说是圣人与神灵的结合体,是仁爱与慷慨的代名词。圣诞餐是圣诞节当天的主餐,这餐饭主要是家人聚餐,一般不邀请客人。在圣诞夜(十二月二十四日晚至二十五日晨),基督教徒们组织歌泳队到各教徒家去唱圣诞颂歌,传报佳音。

【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耶酥复活的重大节日。对基督徒而言,复活节仅次于圣诞节。公元三二五年为纪念基督基督教的创始人耶酥复活,将每年的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复活节。所以复活节每年的具体日期不确定。按照基督教的习惯,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教徒们要举行夜间祈祷。复活节这一天要举行宗教仪式和活动,如『圣餐』等人们互赠彩蛋,小孩吃兔子糖,讲兔子的故事。按西方国家的习俗,彩蛋和兔子是复活节的典型象征和吉祥物。

【感恩节】 感恩节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的起源有一段有趣但很复杂的历史,英国当时到美洲的移民由于得到了党地印起安人的热心帮助,经过他们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一六二一年的大丰收。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大丰收,移民们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同时也是为了感谢印地安人的热心帮助。于是他们在一六二一年的十一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与邀请来的曾帮助过他们的印地安人一起举行了一个庆祝活动。这便是美国历史上的感恩节的开始。一七八九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华盛顿正式宣布将十一月二十六日作为过感恩节的日子。一九四一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每年十一月的经四个星期四作为全国统一庆祝感恩的。

【愚人节】 愚人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四月一日。按照西方国家的习俗,在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任意说谎骗人,愚弄他人。骗人越高,越能得到推崇。在愚人节受到愚弄的人被称为『四月愚人』。愚人节活动活跃气氛,放松一下大脑,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本不是件坏事。但是开玩笑或愚弄人应该有个分寸,要适可而止,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骗术的高明,而不顾他人的承受度,也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一时高兴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母亲节】 母亲节是英美等国家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而设的一个节日。日期是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起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当时在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地方,人们之间彼此关系不十分友好,经常打架,有一们叫Mrs Jqrvis的女士希望能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就开始了一个所谓『母亲友谊节』的活动。在母亲友谊节这一天使去看望其他人的母亲,并劝她们能和好如初。Mrs Jqrvis女士于一九○五年五月九日去世,她的女儿继承了她的事业,断续努力并决心建立一个纪念母亲的节日。于是她开始给当时有影响的人写信,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她的努力下,费城于一九○八年五月十日第一次庆祝了母亲节。

【父亲节】 时间是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起

源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据说当时在华盛顿州有一位女士,她年幼丧母,兄弟姐妹六人全靠父亲抚养成人。父亲的这种既为人父,又为人母的自我牺牲精神极大地感动了她。长大后,她积极倡导父亲节,后来在一九一六年她的建议得到了威尔逊总统的官方承认。从此父亲节便成为了美国的一项传统节日。按照习惯,父亲节这一天,做孩子的通常一大早就起床给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端到父亲的床头,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另外,父亲节这一天,孩子们还向父亲赠送礼物,所送的一般是父亲喜欢的衣服和爱喝的酒。

【情人节】 情人节是英美等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二月十四日。情人节不仅令是年轻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节日。情人节这一天,不仅仅情侣们互赠卡片和礼物,人们也给自己的父母、老人以及其他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人赠送礼物和卡片。特别引人入胜的是情人节之夜的化装舞会。

【万圣节】 按照基督教的习惯,每年十一月一日为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在美国,万圣节时人们制作『杰克灯』或叫『南瓜灯』。小孩们身穿古怪的服装,头戴面具,装扮成鬼怪的形象,手里提着一盏南瓜灯,从一家走到另一家,在大门口大声叫着『是请客还是要我们捣乱』。这时若

主人不请客,这些顽皮的孩子就会动真格地捣乱。但人们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客人一般还是欢迎的,并且事先都准备好糖果或零钱。听到这些小孩来到时,他们马上迎出来,给孩子们分发糖果或零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