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严格管理 推进发展

2023-07-19 来源:东饰资讯网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严格管理 推进发展

益民集团开展质量警示月活动

本报讯 针对近期国内频发食品安全事件,益民集团深入贯彻光明食品集团食品安全警示月活动要求,自4月12日开始,开展了主题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肃管理、确保发展”的质量警示月活动。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益民集团组织召开食品安全警示月教育会议。重点围绕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深刻反思,吸取教训,进一步明确各单位总经理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在警示月期间,负责本单位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

二是严格管理,狠抓实效。组织开展全集团范围的食品安全评估和整改工作。重点对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整改,一是对集团所属食品制造、食品流通企业开展原辅料、添加剂及其他投入品食品安全的评估;二是对食品制造企业操作规程、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的评估;三是对食品流通企业装备、设施、环境以及供应资质及管理的评估;四是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体系运行、制度建设与执行、专业人员配置、日常监督管理、应急处置管理的评估。同时组织质量管理大检查,重点加强对商标被授权企业、小规模企业和OEM企业的管控力度,促进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整改工作。以市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产品的抽检力度。重点加强对品牌产品、新产品、时令产品和风险产品的抽检,加大对非法添加物、农残药残、瘦肉精和抗菌素等敏感项目的检测频次。

三是增强意识,巩固成果。活动期间益民集团将以企业报、网站为阵地,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关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的宣传工作。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和质量管理动态,外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组织质量讲座活动,加深企业的经营者和质量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意识。同时,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开展质量管理交流,结合企业特点,对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网络、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形成长效机制,固化活动成果。 (通讯员 岳磊)

川东农场大力建设农业循环体系 促进种养加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川东农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川东农场耕地面积3.507万亩,林地8039万亩,常年完成大麦亩产451公斤,小麦亩产446公斤,水稻亩产523公斤。2010年农业总产值为18003.7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906.8万元,生猪养殖产值6823.4万元,种子和稻米加工业产值6949.4万元。各产业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为上海“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川东农场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种植业为基础,以种源农业和生猪养殖业为重点,加快优质商品粮基地、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进程。

种植业一体化:逐步建设种植业服务保障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建成农资物资配件库、农机农具库、修理库、油库的中心仓库管理区,形成“四库一体、机农合一”的农田生产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四区一室”的科技研发体系,率先实行全程桔梗还田。

农产品加工业一体化: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力度,实行种业、米业、饲料加工的产中一体化管理,实现仓储、加工、检测、物流等资源共享。种业建立健全种子质量保障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米业建设域外生产管理体系和驻沪配送服务体系,加大优质、特色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饲料加工加强与科研部门的产业联盟,开发饲料产品。

林苗木业一体化:建成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基地和绿化苗木基地;探索大棚育苗的集约化生产,发展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景观苗木业;加大对经济林木的综合利用,探索木材深加工产业。为川东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生猪养殖业一体化:建设标准化养猪场、标准化公猪种猪场。实现全年上市量达10万头,并逐步建

成饲料供应、良种繁育、生猪养殖、疫病控制、屠宰加工、物流配送一条龙管理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沼气发电产业,结合生猪养殖、秸秆还田、生活垃圾处理建成沼气产气网络系统和中心发电厂,提高资源的循环转化利用率。

食用菌产业一体化: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产品均达到绿色标准,努力创建成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形成上海市区域化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菌菇生产后的菌泊用于生产养殖及水产用饲料,畜牧水产养殖后的粪便,用于生物有机肥生产,形成现代农业生产大循环体系,促进市郊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生产所用原材料来源于农场每年林木生产的树木枝条及周边农户的玉米芯、棉花秸秆等,带动农场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增加农场居民就业机会。 (通讯员 胡桃)

规范生产技术标准 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种业集团举办“上海梨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班”

本报讯 为规范本市梨生产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梨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同时确保上海地区主要果树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日前,种业集团上海仓桥水晶梨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市园艺学会联合举办“上海梨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班”,邀请全国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滕元文教授前来授课。来自浙江嘉善、江苏昆山、奉贤区、浦东新区、宝山区、松江区、金山区及青浦区的165名梨树技术人员、种梨专业大户与梨园负责人参加培训班。 滕元文教授从梨产业的发展、分布及品种介绍着手,主要针对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区梨业合理的修剪、授粉、疏果、果实套袋、控制夏季肥料、花果管理、两次套袋技术、土壤管理与施肥、病虫害等标准化栽培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会后滕老师为大家做了套袋的现场示范。

培训班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海郊区梨树春季、夏季管理技术,加快对果农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果农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进梨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通讯员 施珊珊)

农房·万安金邸新房源当日销售65%

本报讯 农房·万安金邸楼盘日前迎来2011年房产新政后的首次考验:第四次推盘新房源。项目开盘当天完成销售30套,这是万安金邸在2011年房产税和限购新政下的全新成绩单。超过65%的当日销售率,在成交量大幅下降的“春寒”房产市场中显得来之不易。

据悉,万安金邸此次推出的46套房源位于地块西南角,包括两幢多层洋房和一栋联排别墅,是万安金邸最后一批住宅房源。

对于新政的影响,购房者们多数选择了观望和等待,万安金邸此次开盘非但没有门庭冷落,反而出现人气爆棚、逆势热销的现象。万安金邸的客户们为何在新政之下仍选择大胆出手?在和多位业主攀谈之后,笔者得知他们选择万安金邸的两大理由:一是准现房优势。随着交房的日益临近,项目的建筑立面和整体景观实景呈现,产品品质一目了然。许多客户在实景参观了项目小区之后由衷的表示,农房·万安金邸确实是朱泾最好的楼盘。二是高附加空间。本批次房源延续了之前高附赠空间的成熟设计,特别是多层洋房的超大露台、阳光地下室等赢得了既追求品质又讲究实惠的客户的青睐。(通讯员 唐浩生)

增强意识 提升水平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一食品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周活动

本报讯 烟糖集团第一食品公司日前启动食品质量安全教育周活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举办专题培训、开展专题检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作为食品零售商,第一食品公司将始终坚持以职业道德和诚信经营为根本,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由

点到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做到售前、售中、售后全覆盖。(通讯员 陈静)

东方先导公司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集团食品安全警示月会议精神,全面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烟糖集团东方先导公司日前组成检查团到东方通海和上棠食品公司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检查团一行查看了两个公司的食糖仓库、倒糖间及包装车间,询问了民用产品生产、卫生制度执行、安全防护措施等有关情况,并进行了现场指导。要求东方通海及上棠食品,一方面要深入一线,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制度,针对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子,尤其是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的安全责任必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员工队伍稳定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妥善处置、及时化解可能危及食品安全的各类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同时,对如何完善设备技改、强化人员管控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讯员 陈天华)

海博汽修公司打造汽配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本报讯 为迎合现代营销观念,方便消费者选购海博汽配产品,日前,海博出租汽车公司所属修理公司车辆服务部和信息中心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上构筑了网络销售平台,这是海博借助网络销售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利用在因特网上信息资源共享,进入障碍为零的特性,将原有的汽配大规模营销改为大规模营销与小群体销售并举的格局,这不仅成为海博汽配对外销售的新窗口,也是海博汽销对外展示的平台,扩大了“海博”品牌的影响力,更使配件销售能面对更广阔的市场,为进入全国市场开好局、起好步。(通讯员 陈洁)

强化多措并举 提升科研水平 ○上海市海丰农场良种发展中心

上海市海丰农场良种发展中心主要承担农场农业技术指导;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稻麦新品种的研发、扩繁、生产、加工、推广、销售等工作。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海丰农场大米产业,不断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保持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一)科研团队的引进与培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提供发展空间等各种优厚条件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近年先后引进2名硕士研究生和10余名优秀本科生。同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重用,高度重视对高级人才的培养,采用科研技术骨干继续深造和培养的方式,提高科技干部队伍科研开发水平和管理水平。目前形成一支具有较为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且研究开发能力较高的科研队伍,拥有各类技术人员24名。

(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保证科研经费的落实。采取项目推进、政策扶持、农场主体等多项措施,每年投入科研专项资金100余万元,同时在财务上实行单独核算。近年来累计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实验设备的购进、沟渠疏浚、涵闸改造和试验田的平整、改良等。

(三)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研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通过信息交流、技术合作、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建立“产、学、研”基地,加速科研成果的研发、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2004年,与上海农科院共同组建了“上海海丰优质稻米工程研发中心”。 2006年,再次与上海农科院合作,组建了“上海啤麦细胞工程研发中心”,同时和扬州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品种的研究。此外,还与江苏省沿海农科院展开合作,进行黑大麦的品种选育工作。

(四)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整合人才优势。在项目实施过程之前,注重统筹规划,项目课题细分到个人。在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科研小组,成员主要有各部门负责人、品种研发部技术人员,根据所承担的项目,利用外部专家的技术优势支持项目研究。

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培育出申5优18、武3优早恢2号、中粳3号、巨胚米、海丰1号及黑麦1003、申海麦1号、海花1号啤麦等一大批优质高产稻麦新品种。

此外,积极进行稻麦品种的相关栽培试验,形成了一系列稻麦优质高产栽培体系。

海丰种业稳步推进大小麦杂交育种工作 本报讯 今年,海丰农场种业研发部在去年田间选择与考种的基础上,共种植大小麦株行、穗行达10000余个,同时承担了江苏省大小麦品种展示、大小麦高产栽培措施探究等多项农业科研试验。在遭遇严重的冬旱与倒春寒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在农技人员的精心管理下,海丰种业大小麦长势良好。目前,农技人员正进行紧张而有序的田间调查与大小麦田间杂交试验。

海丰种业研发部肩负着海丰种业品种选育的重任,近年来,先后培育出申5优18、武3优早恢2号、中粳3号、巨胚米、海丰1号及黑麦1003、申海麦1号、海花1号啤麦等一大批优质高产稻麦新品种(系、组合),有效提升了海丰种业的市场幅射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讯员 沈庆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