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Cr13不锈钢零件数控车削技巧

2024-08-11 来源:东饰资讯网
3Cr13不锈钢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技巧

3Cr13是一种强度高、塑性好的中碳马氏体不锈钢材料,加工硬化倾向大、切削温度高、易粘刀、切屑不易卷曲与折断、刀具易磨损,加工困难。

[1] [2]

传统的研究多在普通车床上进

行,侧重于对刀具和切削参数的研究。受机床本体硬件特性的影响,其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很大局限性。本文从数控加工的角度出发,以3Cr13不锈钢零件避雷针头(见图1)的加工为例,探讨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此类零件的一些通用技巧。 3 零件加工 3.1装夹技巧

(1)工件装夹前,必须先把工件外表、三爪卡盘卡爪清理干净,以防零件夹偏、夹歪。 工件装夹时,毛坯伸出卡盘右端面的长度也应尽量小,以提高整体刚性,防止加工振动。因为三爪卡盘三个伞齿装夹工件的精度并不一样,且其中有一个伞齿装夹工件的精度既稳定又高,所以应选择在该卡爪上施力。

(2)车刀刀片安装时,不应随意使用套管等增大力矩,以免螺钉因预应力过大而造成刀体报废。

(3)车刀安装时,刀头伸出刀架的长度应尽量小,伸出过长会引起刀具振动,降低切削用量;对中心高时尽量使用一块厚的刀垫,这比使用几片薄刀垫好,后者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应均匀拧紧固定螺栓,预应紧力也不应太大,防止车刀安装不准确。

避雷针的加工中,工件悬长为36mm,车刀刀头伸出长度为30mm。由于卡盘中心高为20.8mm,选择6mm厚的刀片与20×20的刀杆组合中心高略高出中心线0.2 mm,易于排屑,且无需垫铁。 3.2对刀技巧

对刀的目的是确定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相互位置关系。对刀过程一般是从各坐标方向分别进行,目前多用试切法对刀。对刀数据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在多刀作业时,应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灵活采用对刀方式。一般有以下技巧:

(1)外圆刀一般承担最多的加工任务,因此要首先试切,并将试切长度和与试切直径的结果输入到对应刀偏寄存器中。为保证端面车削质量,一般应设置试切长度值为0.1mm左右。后续其它刀具对刀时的试切长度应以此为参照。

(2)切刀在加工中多承担切槽和切断的任务,切槽的位置和零件的总长为重要检测指标,因此首先要确保对Z方向的刀偏值准确,并用增量×1档方式试切端面得到刀偏值;X方向的刀偏值则用目测法快速完成(螺纹退刀槽或砂轮越程的槽深尺寸精度要求一般不高),可提高对刀速度,且不影响加工质量。

(3)螺纹加工时,螺纹大、小径是重要检测指标,因此首先要确保对X方向的刀偏值准确,并用增量×1档方式试切外圆得到刀偏值,Z方向的刀偏值则用目测法快速完成(螺纹加工编程中有进退刀量,故Z向误差对螺纹旋合长度值影响小),既缩短对刀时间,又不影响

[4]

[3]

使用效果。 3.3 加工技巧

(1)首件试切时,要想保证尺寸精度,应该在粗加工结束后安排暂停指令测量尺寸,修改刀偏值再进行精加工。可在程序清单中将N14;M98P0001中的“;”号去掉,使T01刀具的磨损补偿程序生效。当避雷针粗加工结束后,程序执行N130 MO0时暂停,此时刀具位于X17Z50处,便于工件进行测量。测量完毕,将测量结果输入刀具磨损补偿中,若测量结果偏大,磨损补偿值为负,反之为正。磨损补偿添加后,按循环启动键继续加工,程序执行N140 T010l时将刀具磨损补偿带入精加工中,确保零件的加工质量。当完成2-3件产品加工后,刀具进入正常磨损期,为节约时间,可将程序清单中N14行中的“;”号加上,使T01刀具的磨损补偿程序失效。

(2)首件加工完成后,需要更换工件。由于毛坯为16×1000mm的棒料,故将刀具停在N56 X8Z1位置处,利用T01刀头左侧面作长度方向的定位粗基准,用一块厚度略小于1mm的刀垫作为塞尺来调整工件从卡爪中伸出的长度,可迅速实现工件更换,不需要再次对刀便可重新加工。

(3)批量加工初期,操作者应在每件加工完毕后测量其外径尺寸8.9,统计刀具的磨损情况。随着刀具的磨损,8.9的正偏差应逐渐加大。当零件的偏差超过中值时,在加工下一工件前的辅助时间内,可将刀具磨损补偿值输入机床,不必在加工中测量、修改,效率更高。当刀具进入急剧磨损期时,应更换刀位点。此时刀尖磨损明显,加工零件突然有较大偏差。注意每次更换刀位点后要将磨损补偿值清零。

避雷针的加工中,每刀位点可加工零件约50件,每刀片加工零件约200件,每件零件加工工时约2min,每完成10-15件零件加工后要将刀具磨损补偿值在负方向累加0.01mm。 4

结束语

在数控机床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探索数控加工技巧可更好发挥数控技术的优点,有助于更好解决普通车削加工中的难点。本文从数控加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3Cr13不锈钢零件避雷针在数控加工中的工艺、编程和加工方面的技巧,寻求更简洁、高效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益,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樊琳等. 3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加工[J]. 苏州大学学报,2006 (12):47 -49

[2] 董必辉. 不锈钢加工用刀具切削参数选择分析[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12):91-93 [3] 焦红卫. 数控车床刀具损坏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9 (11):115-116 [4] 陈洪涛.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