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以立案时间为准。
因为诉讼时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如果超过这个期限,就无法再向法院提起诉讼。而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以立案时间为起点的,也就是说,从案件被法院受理并立案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如果是申请时间作为起点,那么就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申请时间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拖延,这样就会影响到诉讼时效的计算。因此,诉讼时效的起点应该是立案时间。
刑事诉讼立案程序有哪些
1、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开始;
2、报案、控告和举报可以用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和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3、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保密,并保障他们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为了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保障单位和个人行使控告、举报的权利,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综上所述,设立诉讼时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其权利,维护确定化的社会关系。若权利人能够行使其权利而长期怠于行使,则使义务人的法律地位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将导致当事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事实状态和法律状态长期不一致,不利于在当事人之间建立新的、确定化的社会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