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上学期课外阅读练习

2022-04-25 来源:东饰资讯网


初三上学期课外阅读练习(一)

(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6分)

①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③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

端光线曲

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④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的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空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

了。然而终于是

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象!

⑤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

了我

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节选自《上海科技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盛水的杯子里,插入一根筷子看起来它是折成两段的,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B.落山的太阳看起来是扁的,也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C.有时候,远处的海面上之所以出现海市蜃楼,是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使光线曲折。

D.有时候,远处的沙漠上之所以出现大湖之中有一片绿洲的幻像,也是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使光线曲折。

2.第③、④段分别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光线在空气中的变化曲折:第③段是从

变化的角度,而第④段则是从 变化的角度。(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3~4题。(10分)

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

迈克尔·乔丹堪称NBA篮坛的一位巨人。独领风骚ll年的他,却并不是一名天才运动员。他在《尝试——成功路上的迈克尔·乔丹》中写道,上高中时,曾因球技不如人,被教练批评,甚至要摒弃他。但主教练看到他的潜力,让他搭车随队观看比赛,为上场的队员抱衣服,鼓励他勤奋苦练。终于在一年之后,他打上学校的主力。回顾这段经历,乔丹深有感触,如果不是主教练的鼓励,在那时他可能就与篮球绝缘了。

人生就是这样,有人一开始就才华毕露,不仅得到师长的器重,而且得到各方面的关注。但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也有些人起初可能是技不如人,才不如人,很有可能被歧视,遭摒弃而被压抑。有一则故事讲道,一年冬天,父亲需要一些柴火,儿子找到一棵死树,然后就把它锯倒了。到了春天,令他惊愕的是,树干周围绽发出了新芽。他说:“我以为它肯定死了,冬天里树叶都落光了。但现在我看到主根处依然保存着生命的活力。”父亲叮瞩全家:“别忘了这个重要的教训,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不要在情况恶劣时作出消极的决定,因为这会扼杀幼稚的生命。只要有一点生机,它也会绽出新芽,最终成为大树。”迈克尔·乔丹当初不正是那内在充满活力而没有长出的嫩芽吗?如果不是主教练的鼓励和扶持,篮坛真会失去一棵参天大树。

鲁迅先生说过:产生天才难,发现天才难,要有天才赖以生长的土壤更难。冬天里的树,遭受风刀霜剑,幼稚的生命被压抑,让人难以发现,因而更需要保护,更需要培养。爱迪生曾是一位不听话的学生,只迷恋于电,老师并没有因他学业不好就歧视他,而是鼓

励他大胆探索,最终他成为世界上发明成果最多的科学家;邓亚萍身高仅l.5米,常人看来根本不是打乒乓球的料,但她的教练看中她的气质,她的拼劲,破格选她进了国家队,从而一度成为世界乒乓球女单第一号选手。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习惯于以小论大,轻易地肯定或否定。孩子有过失,家长发怒时会说:你将一辈子没出息!学生学习不好,老师也会指责:这学生天生顽皮,反应迟钝,不会有大的作为!而一些高考落榜者往往会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被认为不会有前途。殊不知这些简单的否定,往往会挫伤一个有潜力而未爆发的青年的自尊心,这样的冷遇往往会使他们失去蓬勃成长的环境,甚至使一株幼苗夭折。

当然,冬天的树木需要爱护。但既然有生命总归会发芽,即使冬天里被砍倒,春天来临,根部仍会长出新芽。人生也是一样,悲观者遭人拒绝,可能自怨自艾;乐观的人可能会自己开辟。人生的旅途,需要人引路,遇到坎坎坷坷也需要人帮扶,但路毕竟是自已走的,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 (摘自《中国广播报》)

3.对“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要在迈克尔•乔丹技不如人时摒弃他。

B.要在他人遭遇挫折时好好鼓励他。

C.要在爱迪生迷恋于电时鼓励他大胆探索。

D.不要在孩子犯有过失时对他全盘否定。

4.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文中说“别忘了这个重要的教训”,请问:这个“重要的教训”是什么?(3分)

答:

⑵作者在论证时,把邓亚萍的教练等人作为正面典型,那么,把哪些人作为反面典型呢?第3段开头为什么要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4分)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9题。(22分)

云 雀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见过一个奇妙的现象,不敢忘却,一直到现在,我已是垂暮之年了,仍还百思不得其解呢。

我们的隔壁,住着一位老头儿。他极能养鸟,门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样的鸟笼:里边住着云雀,绿嘴,画眉,黄鹂儿……尽是些可怜可爱的生灵儿。整天整天里,我们就守

在那鸟笼下,听着它们鸣叫。叫声很是好听,尤其那只云雀,像唱歌一样,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战儿了。

时间一长,那云雀叫声就不比以前那么脆了。老头儿便给它吃最好的谷,喝最清的水,稍不鸣叫,就万般逗弄,于是它就又叫起来了。但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它唱得太疲劳了。”我们都这么说,便去给老头儿建议,不要逗弄它了吧。但是,每每黎明的时候,它就又叫起来了,而且每个黎明都叫。我们爬起来,从窗口看去,天刚刚发亮。云升得很高很高,老头儿并没有起床呢。于此才明白别人不逗弄它,它还是每天要叫的。依然嘴挤在笼格外边,翅膀扑闪着,竟有几根茸茸的羽毛掉了下来。

“它在练嗓子吗?”妹妹说。

“不,它那嗓子已经哑了。”我说。

“那它为什么还要唱呢?”

“谁知道呢?你听,它是在唱一支忧郁的歌吗?”

细细听起来,果然那叫声充满了忧郁:那往日里悠悠然的叫声原来是痛苦的呼喊呢?!

“是它肚子饥了、渴了吧?”妹妹又说。

我们跑过去,要给它添些食儿,却看见笼里,放着满满一盘黄谷、一盘清水。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

“一定是向往着云天吧。”

我们这么不经意地说过。立即便觉得是很正确的了,心想:它来被老头儿捉住之前,是飞在天上的。天那么空阔,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时候,它一定是飞得像云一样地高,向黑暗宣告着光明。如今,黎明来了,它却飞不出去,才这么发疯似的抗议了!

我们在笼下捡起了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了。

我们把这想法告诉给老头儿,老头儿笑我们可爱,却终没有放了它去。它每天还是这么叫着,唱那一支忧郁的歌。我们终于不忍了,在一个黎明,悄悄起来,拆开了笼的门,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有些站不稳,几乎就要掉下来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见了。

老头儿发觉走失了云雀,捶胸顿足了一个早上,接着就疑心被人放走了,大声叫骂。我们听了,心里却充满了欢乐,觉得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5.通读全文,概括云雀不同时期叫声的特点,说说文中的云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6分)

刚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时间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每黎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们放飞它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雀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6分)

(1)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 ..

(2)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 ..

7.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5分)

读书卡片

篇名:《云雀》作者:贾平凹

摘句: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品析:

8.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善待生命,同情弱者;也有人认为本文是一首自由的颂歌:还有人认为,本文主要谴责了一种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3分)

9.没有和本文一样表达了对生命关注的课文是( )(2分)

A 《珍珠鸟》 B《斑羚飞渡》 C《大雁归来》 D《海燕》

答案:

1.B(落山的太阳,不存在“水的界面”)

2.距离的变化//温度的变化(3分,答对1空给2分,答对2空给3分)

3.C

4.⑴在冬天里砍倒了一棵树。

⑵家长、老师、高考落榜者周围的人。//佐证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刚来时:叫得很好听,像唱歌一样。时间一长:叫声不比以前那么脆。越发哑了。每每黎明时:叫声很忧郁。当我们放飞它时:它的叫声很响亮(或欢快)。云雀的形象:追

求自由,向往云天。

6、(1)激动:云雀重获自由后显得兴奋、愉快(喜悦)

(2)迷糊:弄不明白,弄不清楚。用在此写出了我和妹妹对云雀的叫声充满了忧郁表示困惑。

7、(本题重点是品析动作描写——撞、碰、挤、盯及其作用)示例:这是对云雀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云雀在笼里的焦躁和痛苦,表现了它对自由和云天的渴望、向往。

8、 (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可,关键是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理由。)示例一:从我和妹妹的角度谈善待生命、同情弱者。示例二:从云雀的角度谈对自由的渴望。示例三:从老头的角度谈对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

9、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