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无边无际。作为宇宙中的一员,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最初,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的,比如在35亿年前的古细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继古细菌的出现后的大约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继接出现的是最早的光合生物,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此时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种数不多的蓝藻和细菌,它们都是原核生物。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在距今大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在距今约5.7亿~5.0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在进化过程中,消费者在遵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则下稳居地球“舞台”的“统治”地位。随着新生代的到来,人类在“舞台”登场,凭借特有的智慧逐渐站到了“舞台”的最中央,屹立在地球食物链的最顶端。
巍巍河山,智者生存。自人类出现以来,地球因为这种拥有智慧的生物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青山繁木被人类智者改造成了高楼大厦,猪牛菜蔬等动植物被加工成了餐桌佳肴......迄今为止,地球总人口数已达到75.8亿,地球的每一处几乎都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地球所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所需资源是有下限的——每个人都有其维持自身最基本生存需求的红线。未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环境的改变,一旦人口数量以现今的速度增长到使人均资源低于红线的数值,人口数量将会成数倍地减少,进而引起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最终甚至灭亡。考虑到这种后果,同时为了防止这一后果成为现实,现予以下猜想:
扩展空间,智者长盛。在未来,人类智者通过航天卫星技术将太空中的暗物质进行吸收并捕获,再用转化技术将其转化成大量能量,经过去辐射化、去毒化后,将能量以人体适应的形式充入特殊容器中供人类使用。因此,这种能量会逐渐取代日益减少的传统的物质食物,以填充过低的人均资源。当然,为了保持人类自身文化繁荣,这些能量必然不会是索然无味的。传统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将会以激发信号的形式被“编程”进能量体系之中,让人类既能满足自身生命活动能量需求,又不失去
追求美味的快意。人类是智慧而顽强的生物,在宇宙中仍将不断发展。
宇宙寂暗,生命闪耀。人类在发展的历程中,其食物历程历经无数变化,多姿多彩。我们知道,人类的食物中蕴含的能量大多都间接源自太阳——植物固定太阳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至其它地球生物。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都与身处太阳系的恒星——太阳密不可分。恒星的存在可以诱导星系中生命的诞生与延续。在宇宙中其它适宜生物生存的行星上,存在的生命有可能是对光十分敏感的硅基生命。二氧化硅对光线具有全反射性——硅基生命表面感受到来自其恒星的光,将光作为一种日常信息,调节硅基生命的生命活动。硅基生命吃的食物也许会是直接组分有硅元素的物质,如沙子、石英等,亦可能是依靠光传导“吃”光子。
食物是生命存在、延续的根本,而生命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最美妙的事物,宇宙虽空寂黑暗,但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而有了闪耀的光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