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思政改革

2020-05-06 来源:东饰资讯网
课程思政改革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系统化、专业化改造,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的多样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思政的内涵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这一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造立德树人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的推动要依靠优秀师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而现阶段我们的“课程思政”改革则不仅要关注老师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专题性的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教学计划到考试内容,从评分标准到实践过程都要严格要求,建立健全教师的准入、培训、认证、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课程思政”改革的质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改革之前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也觉得很无趣,效果甚微。 “课程思政”具体包括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课程辅导报告、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安排,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领会其精神内涵,掌握其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中,首先要保证课堂教学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尽可能让大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主学

- 1 -

习能力;其次,必须明确每门课程的目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详细剖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促使大学生能够加深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将党的思想理念传递给他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推动“课程思政”改革,还需要教学管理者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努力构建线上线下互补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