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古筝的基本演奏技法及其运用

2020-01-04 来源:东饰资讯网
课程 教法 豫触lA0 A体育艺术教法 浅谈古筝的基本演奏技法及其运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附中张摘慧 要:本文主要阐述古筝演奏的传统技法、现代技法的分类以及各自运用的方法和技巧特点。结合实践, 将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古筝这一古老而典雅的民族乐器,焕发出青春的旋律。文中主要把 为满足现代音乐需要而产生的现代技巧做了重点阐述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只有充分掌握传统和现代技法,才 能使古筝演奏恰到好处。 关键词:古筝技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B一0084—02 古筝,是一种古老而典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 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人们丰富 文化生活,陶冶艺术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筝 发展至今有多少种基本指法,这些指法在乐曲中怎样运用以 及如何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我不 点是声音清脆,杂音少,但音量较小;后者称为拇指大关节托劈, 其特点是声音大、较灵活、但杂音相对较多。这两种托劈技 法根据乐曲表现的内容不同,应用的地方不一样,演奏者应 在熟练掌握两种技巧后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选择用哪一种托 劈技巧。 (二)现代技法 断探索和总结,下面将我的体会和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右手技法 1.摇指技法:由于古筝属于弹拨乐器,音响在弹弦后几 秒钟之内便会消失,无法使一个音保持较长时间,为了克服 右手技法分为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两种。但不论是怎样 首先要坐直,挺胸抬头,两肩自然松弛在同一高度,臀部只 身心自然放松。初学者要记住一点:弹古筝是在自然放松状 的技法都要注意基本演奏姿势。古筝演奏的基本姿势:身体 这一缺陷,摇指应运而生。通过摇指技法使音响由“点”变 成“线”,从而使旋律连贯流畅,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是古 分为扎桩摇和悬手摇。(1)扎桩摇技法是以拇指义甲甲尖作为 着力点,手臂带动拇指指尖左右摇动,从而把每一个音连在 一坐琴凳的三分之一,身体的右侧与琴梁在同一直线上,整个 筝演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法。运用摇指技法的方法有两种, 态下做出的动作,切不可在大脑中形成一弹琴就要身心紧张 的错误概念。 (一)传统技法 起,达到由点成线的目的。练习时应注意大臂的自然下垂, 手臂松弛,切勿高抬手肘和压低手腕,否则会造成手臂的紧 以拇指、中指、食指的运用及相互搭配产生的几种组合 技法,中指向里弹为“勾”,拇指向外弹为“托”,食指向里弹 为“抹”。其中,拇指和中指的组合,分开弹称为“大勾搭”, 合在一起弹称为“大撮”;拇指和食指的组合,分开弹称为“小 张,影响摇指的速度和质量,小指在前琴梁外侧手用指尖撑托, 起到支撑的作用,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扎桩摇;(2)悬手摇技 法特点是手臂松弛,悬手,无扎桩依托,手腕来回运动,要 注意灵巧性。不论是扎桩摇还是悬手摇都要注意吃弦深度和 勾搭”,合起来弹称为“小撮”。在基础训练时要强调拇指、中 指八度勾搭的练习。要求拇指、中指放在八度的弦位上,做到 识弦准确,手形自然,所有手部关节都要自然突出。食指、中指、 无名指垂直于琴板,食指在拇指、中指八度范围内的四根弦上 活动。弹弦时指尖要用力,带动手部关节的运动,从而弹响 琴弦。不能用手臂带动手指弹弦,弹完后回到原来放松的状态, 小勾搭与大勾搭演奏的方法是一样的。这三种指法除上述所 触弦面积,来回运动的速度要一致,力度要均匀。要由慢到快, 由快到慢,由弱到强,由强到弱,作各种不同节奏、不同速 度和不同力度的练习,才能熟练、灵活地运用摇指。 2.指序技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再局限于食指、中指、拇 指,而是双手的十根手指根据旋律进行有规律地,合理地安排, 使之为现代筝曲的特殊音列和多变的旋律提供更加恰当的表 现手法。古筝艺术在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传统,犹 说的组合外,还能合在一起用,称作“套指”。 初学者在练习时一定要做到手型正确、自然松弛,把最 基本的大、小勾搭及套指技法熟练掌握后再学习其他指法。 拇指指法除“托”外,还有与之相反的一个指法是“劈”, 如一条长河,每一个时代的古筝演奏家和教育家都将自己的 创作和贡献注入到这条河流中,在建国以来六十多年里,古筝 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进入上世纪9o年代,许多作曲 家投入到筝曲创作中,创作了大量现代筝曲及无调式乐曲,因 即拇指用义甲向外挑。但“劈”指法往往不单用,一般只和“托” 连在一起,先托再劈。“托劈”技巧有两种弹法,一种是只用 此传统技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筝曲的需要,现代技法的出现成 为必然。指序技法就是现代技法中最为重要的一支。 指序技法强调的是指功能和每根手指的独立性。其中, 由于无名指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它是最难灵活运用的手指。因 其不灵活,所以在练习时要多练, (下转91页) 拇指靠近指尖的关节通常称为小关节,通过小关节的前后活动 使音响弹出;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整个拇指进行托劈,通过虎口 的运动带动拇指进行托劈,前者称为拇指小关节托劈,其特 84 蒙舌盏甫・基教版03/2015 叙事J 案例 案例分析A ㈣ ×l (曼),位于两座山峰之间,是一个凹地,即鞍部; 是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游戏, ④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陡崖,这里有时会形成瀑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对于等 布。 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用几个字高度概括,也起到化难为 师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②处和③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 易的作用。 不同? 三、选择爬山路线 生答:②处等高线向低海拔凸出,③处等高线向高海拔 师讲:如果你想登上图一中的山顶A你会选择BA线还是 凸出。 CA线,为什么? 教师引导得出如下结论:等高线凸向低海拔处为山脊, 生答:选择CA路线,因为CA处的等高线比BA处等高 即“凸低为脊”,等高线凸向高海拔处为山谷,即“凸高为谷”。 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板书5: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对于山谷和山脊的判读,学生容易混淆,通 师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英国人口中的“蝴 过对等高线凸出方向的比较得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规律, 蝶图”是什么? 易于学生掌握。 生答:等高线地形图。 过渡:我们再来看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 总结:我们学会了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这样,发生在藏 板书6: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 族人身上的悲剧就不会在我们身上重演。 师讲:请以桌子上的沙土替代水,缓慢地将沙土倒在你 设计意图:在课堂小结中再一次引出藏族人的悲剧,做 刚才的左拳上,并观察河流的发源地是在山体的哪一部位。 到了首尾呼应,使得本节课内容完整。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河流发源于山谷地区。 五、布置课后作业 过渡:等高线与河流的流向是什么关系呢? 布置填图题(教材或填充图册) 师讲:假设③处有一条河流,由等高线海拔高度的变化, 【教学设计总结】 可以知道这是山谷。我们根据等高线凸出方向判断河流的流 首先,地形图的判读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 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有什么关 无味。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一定的技巧。让 系。 学生体验成功,强化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生答:相反。 其次,我会将教材、教学参考认真钻研,收集一些与等 板书:正好相反 高线地形图有关的资料,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写出较详细 设计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 的教案,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J顷利完成。 (上接84页)使它能够具备其他手指的力度和速度。 保持,上滑音须在弹响下一个音时放开琴弦,否则会出现下 二、左手技法 滑音的效果。(2)下滑音:①先按再弹。先把弦按到所需高度, 左手技法除上述现代技法中的指序技法外,它的传统技 等右手弹完后左手再缓慢地松开;②下滑音高。与上滑音相 法主要是吟、揉、滑、按,以韵补声为其主要特色。在最初 反,下滑音是先把弦按到本音的上方音,待音响弹出后再松 学习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颤音。颤音是左手食指、中指、 开回到本音。如E的下滑音,就首先要把E弦按到G的音高 无名指轻微并拢,在需要颤音的琴弦上做上下按动,达到使音 上,待右手弹出后,左手再松开;③下滑时值。与上滑音相 响听上去微微波动的效果。左手练习基本技法时要注意几点: 同,下滑音也是在本音的后拍再抬起,与本音各占一半的时值。 (1)左肩、手及手臂要自然放松,手腕不能上鼓或者下压,否 演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乐曲,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要 则会影响颤音的质量;(2)颤音按下去时要用力,抬起时要放 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就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听、多看、多揣磨, 松,使琴弦恢复到之前的位置,一张一弛,手臂就不会紧张, 才能真正掌握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 又可以恢复琴弦原本的音高;(3)在弹弦时,颤音不能同时进行, 总之,在古筝发展的历程中,并不仅仅只有上述的几种 需要在本音的后半拍颤出。 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乐曲和技法,也在飞速发展,演 除颤音外,左手最重要的技法是上滑音和下滑音,这两 奏者只有在扎实掌握基本功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勤学苦练, 种技法有一定的规律。(1)上滑音:①先弹再按。右手弹完后 才能取得进步。 左手按下去,以达到使音升高的目的;②上滑音高度。左手 参考文献: 按弦的深度要按到上方音的音高位置。按五声音阶排列,如 【1】邱大成.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M】.华乐出版社, 果E的上滑音,其音高就要在G音上,G的上方音,其上滑 2003. 音高度就应在A音上。以此类推;③上滑音时值。左手滑弦时, [2J童宜风,李远榕.古筝入门IMJ.人民音乐出版社, 应在本音的后半按下,滑音与本音各占一半的时值;④音高 2004. 蒙古盏哥.基教版03/2015 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