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制造业发展的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 与刖景分 与前景分析 李应振 ,李玉举 (1.阜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阜阳236032;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 【摘 要】 文章通过对APEC内部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情况进行了考察,认为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是制造 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并从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东西部区域发展状况等角度,研究了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 景并做出了基本判断。 【关键词】APEC;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407;FO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6)09—0170—03 资水平提高,制造业开始丧失优势,制造业基地开始转移到我国 东南沿海地区。考察APEC内部“美国一日本一新兴工业化国 家一中国大陆”这条制造业基地的转移链条.就可以全面了解劳 动力成本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当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劳 2004年.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表了一份题为 “把握全球优势”的研究报告.其中指出:以中国为例,中国产业 工人每小时不到1美元的平均工资水平.相较美国同等条件下 的15美元-30美元,其优势自然不可小觑。即使到2009年,中 国劳动力工资水平比2003年上升将近60%,但其与美国和欧洲 间的绝对差距仍是相当巨大的。可以说.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差距 在未来1()年-20年不会缩小而是愈益拉大。波士顿最终的结 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会继续保持低成本的优势,中国劳动力成 本优势不会很快消失。 然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依赖于劳动力成本单一因素。 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提高的速度很快,于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 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快速提高的劳动力成本还可以支持高速发 展的制造业达到多少年限? 第二.研究中国西部发展制造业的空问和潜力。一种观点认 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劳动力成本呈现梯度递减的特征.东部地 区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变得稀缺,中西部的劳动力跟进.由此 推测制造业完全可以由东向西依次发展,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我 国中、西部具有发展制造业的巨大空间。根据我们第一点的分 析.可以通过考察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动态变化 情况,由此对这一观点做出客观准确地评价。 第三,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相结合。制造业基地之所以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公布的《贸易和发展报告》,美国 1998年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 造同样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④ 由此可见.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客观的判断,必须综合 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选择APEC作为分析样本 发生转移.肯定不是劳动力成本单一要素的原因.但劳动力成本 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首要的原因。在本文里.将分成两个层面来 论述这一问题。第一层次.剔除其他影响因素,认定劳动力成本 是促使制造业基地发生变化的唯一因素。第二层次.将劳动生产 率影响因素加进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部分弥补劳动力成 本的提高.高速增长的劳动生产率和“适度增长”的劳动力成本 是一国制造业取得长久的、动态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第四,APEC内部的墨西哥以及东盟诸国与我国经济结构 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包括21个国家和地区,具体为: 美、加 墨、智利、秘鲁、澳、新西兰、东盟七国(文莱、新加坡、马来 西亚、印尼、泰、菲 越南)、日 韩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俄罗 斯、巴布亚新几内亚。之所以选择APEC来研究这个问题,主要 是考虑到: 第一.APEC内部囊括了四种类型国家。历史上英国、美国 真正称得上“世界工厂”.制造业最为发达。根据世界银行《世界 发展指数2004}统计.200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 相当.同样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考察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变 化情况,对我国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与之对比,可以研究我国 制造业发展的优与劣。 26.5%.居世界第一位,然而纵向来看.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的上 升.导致其制造业生产逐渐失去优势.随即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 对低廉的日本.日本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制造业增加值占全 球的18.1%.居世界第二位.随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制造业又 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便宜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台湾、韩国以 及新加坡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导致劳动力工 二、纯粹依靠低廉劳动力的发展前景 美国由于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其制造业逐渐失去了竞争 优势.制造基地开始转移到日本。日本单位小时劳动力成本在 1990年赶上美国之后一直高于美国,1990年-1999年均增长率 【收稿日期】2005-07—21 ①UNCTAD,((Trade and Development 2002},第158页。 【作者简介】李应振(1964一),男,安徽桐城人,博士,阜阳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李玉举(1979一),男,山东临沂人,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 1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较美国高出1.1个百分点。 亚洲“四小龙”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后来居上.吸引 着众多制造商前来筑巢。当前四小龙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日美 国家.依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更是低下, 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这是未来长时间内,我国制造业得以高速 发展的关键所在。 敛的态势。( m>n>b>a;( n>b>m>a;( n>m>a>b;( n>m>b> a;⑨m>n>a>b;( m>a>n>b。 (1)m>n>b>a的组合可以保证我国必然有机会追赶得上对 方。 (2)其他5种组合,n>b>=m>a;n>m>a>b;n>m>b>a;e>n> ra>b;m>a>n>b,则必须具备其他的一些条件.如a、m、n、b之间 根据1990年-1999年APEC内部各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 成本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对追赶美国、日本、四小龙的年限进行 匡算。 考虑到东亚“四小龙”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单位小时劳 的差幅,才能保证我国制造业不至于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进一步 拉大。我们收集到APEC内部多个国家或地区m、11_、a、b的数 值,并进行了测算.初步结论整理如下。根据我们对APEC内部 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考察,做出表2。 表2 APEC内部各国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情况 C十/C#№( 1995 i997 1999 动力成本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我们将这一非正常因素剔除,使 用1990年-1997年间的数据进行考察.初步结论见表1。 衰1 2o世纪9O年代有关国家(地区J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情况 增长率 四小龙追赶美国匡算年限 四小龙追赶日本匡算年限 中国追赶“四小龙 匡算年阳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13 4 4 5 5 6 2 O 美国 日本 LP十/LP^- LP增长率 LP增长率 制造业增 平均 ) 3 55 3 12 1995-1999 1995-1999 1995-1999 1990-1999 加值占 ) 415 3 1 (%) 4 0 2 1 GDP(蜘 17 22 2 43 1 75 2 69 2 52 3 94 3.62 3 02 2.63 香港 韩国 8 67 5 73 9 08 13 90 6 26 11 27 10 55 7 75 8 85 7 05 9 4 7 3 5 29t★ 香港 韩国 7 8 11 3 46 21 62 24 30 36 台湾 新加坡 7 04 5 70 8 34 13 45 5.97 10 53 9 61 7.40 30 33 7 09 11.13 4 75 3 8 5 4 26t★ 台湾 6 0 128 19 339 22 23 41 墨西哥 27 68 27.64 35 66 加拿大 0.99 1 6 1.3 2 7 19 19 新加坡 11 8 墨西哥 3.3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 印尼 4 99 27 03 66 7 2 9 2 2 13 31 注:香港、韩国、台湾、新加坡为1990年 ̄1997年间数据.其他国家 数据为1990年~1999年间增长率。香港、韩国、台湾、新加坡1990年~ 1999年间的数据。分别为:6,1%、6 8%、4.1%、7.4%。 资料来源:据贡森:《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国 研报告(2003)整理计算。 27 03 66 7 22 79 5614 0 99 2 2 25 ‘ 泰国 29 4 29 4 14 46 33 菲律宾 47.6 47,6 26.76 23 注:C十/C# 的平均数是取1995年、1997年、1999年三年的平均 数。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四国1997年数据引自胡祖六:“亚洲 金融风暴后的中国汇率政策”,《经济日报》,1998年2月17日。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列中, 表示2000年,”表示2002年 数据,加拿大为1998年数据,其他未标明的数据均为2001年数据.该年 我国此比重为35.世界平均水平为2O。 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整理,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oo3)。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所选择的国家或地区倘若均保持 目前的增长速度,四小龙依然具有20多年的发展前景。而我国 相对于四小龙来说,追上香港大约需30年,韩国约需36年,台 湾需23年,而新加坡则需要41年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制 造业还具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包括劳动生产率在内的发展前景 毋庸置疑,劳动力是一个国家发展制造业的核心因素。不过 与日、美相比较,我国制造业的投入产出能力已经超过El本 当前很多产业的增长都不再是依靠劳动力单一要素,而是资本、 技术以及知识要素的结合。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劳动力成本作为 唯一因素。一个产业的增长表现为生产率的上升,较好的衡量标 准是全要素生产率(TI=P)。由于目前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数据资 料,在本文里,我们仍然使用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 根据分析的需要.我们首先提出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第一, 与美国之间的差距约为10年。与韩国相比,我国存在着6年的 差距。与其他东盟国家相比,这里我们取马来西亚、印尼、泰国、 菲律宾东盟四国的平均值测算,如果东盟四国劳动力成本年均 增长10%.差距大约为7年,倘若其劳动力成本保持5%的增长 率,则差距大约为22年。 与墨西哥相比,我国制造业发展处于绝对劣势,主要表现在 尽管我国劳动力成本大约为墨西哥的30%,但劳动生产率相差 更大,仅为墨西哥的11%左右。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上面的分析仿佛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 我国与美国的差距较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更小。这主要是 因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基数很大的原因,增长率不可能过高。相 比较而言.与我国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四小龙”的分析结论 更为可信。 制造业的发展与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呈现正向关系;第二,制造 业的发展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呈现反向关系。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劳动生产率作为分子,表示正相关关 系.劳动力成本作为分母,表示反向相关关系,所得比值用A表 示,以体现投入——产出关系。 假设劳动生产率用LP来表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为LP , 其他某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为LP#№。劳动力成本用C表示,中 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区域比较 根据传统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方法,我们考察1995 年-2004年间三大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 1995年.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为6 494元,约为全国平均水 国的劳动力成本为c ,c“№表示其他某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 LP 的增长率为m,LP/t-f ̄的增长率为a,C十的增长率为n, c 的增长率为b。我们可以分析以下两种情况:i)n>b;ii)n<b。 一般来说,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基数小,增长率相对较快。基于 L k 平的1.21倍,中部地区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5%,同期西部为 平均水平的90%,2004年时,东部劳动力成本高达19 279元, 中、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2 660元和14 493元,东 此.本文中我们将主要分析n>b的分支情况。 A=lim[1 LP (1+m)/C (1+n)l一{LP №(1+a)/C# (1+b)】卜0 k 部数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2倍,中西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八 到九成。 171 在n>b的前提下.可以证明只有下面六种情况可能呈现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从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来看,1995年 ̄2004年间,第三地区 增长率相差不大,约为12 ̄/,)--13%之间。由此可以推论.中西部有 望维持长久的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 另外,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分析2003年三大地 但是,未来制造业的增长必须改变单纯强调劳动力成本的 发展模式,应该把“提升劳动生产率”作为核心指导思想。从表2 中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仅相当于样本国家的5%  ̄25%之间。 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 指标,东部12省市每年每人平均水平为80 161元,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10 ̄,4,中、西部全员劳动生产率十分接近,两者约为全国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深化区域生产分工,挖掘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渠 道,提升制造业增长的绩效 合理的分工可以导致劳动效率的提 平均水平的90%。 综合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并不存在着明显的 梯度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中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生产 高,不合理的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特别是经济禀赋 雷同的省份,更有必要实现区域分l丁 根据劳动生产率的量化公 式,提高生产率本质上足效率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强人力资 本投资,改善教育体系,增加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存量。 率两方面均低于西部地区,即东西部高,中部低的u型特征。将 劳动生产率考虑在内.可以发现,中部地区的投入产出关系高于 西部.西部又高于东部.因此就决定了制造业完全可以由东部向 西部发展,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我国西部、中部地区具有发展制 造业的巨大空间和潜力。 表3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区域比较 职工平均工资 1995 2 KJ 2【 H 第二,控制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保持竞争力。随着各地区 城市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随之快速提高.例如中 国东部沿海发展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促进,其劳动力成本 快速上升,接近临界点,所以产业外迁的进程初露端倪。韩国20 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导致产业转移到我国沿 1995- 4 增长率( l2 85 12 31 1995-1999 增K率(蜘 6494 4453 2000-2fm 增长率(脚 13 88 14. 海地区,特别是山东半岛,增长很快。韩国政府被迫于1997年修 订劳工法,控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改善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遵循一种“高速增长”的劳 (兀) 东部 中部 74(J8 9364 19279 1266lJ ll 87 1【J 79 西部 全国 全员劳动生产率 4772 5346 8372 9276 14493 158l4 11 41 11 48 l4 7 14 27 1314 12.91 2000—2(g)3年增长率 2(gW) 2o03 动生产率与“适度增长”的劳动力成本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 保持持续的竞争能力,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贡森.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RI.国研报告 【2】胡祖六.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中国汇率政策lN】经济日报,1998一《)2— 17. (元/人年) (煳 东部 中部 西部 52302 35442 40587 80161 65488 66246 15.3 22.7 17.7 全国 45679 73045 16.9 资料来源: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五、基本判断 劳动力成本依然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主要竞 争对手相比较,包括劳动生产率在内的制造业发展前景比单纯 依靠劳动力成本的发展前景,更加堪忧。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4)),APEC内部国家或地区 中,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2003年达到 39%,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但是同期中 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球的6.54%.距离“世界工厂”的目标还 十分遥远,这是中国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的。未来长时期内,发 展制造业对我国解决劳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f31田成诗,盖美.我国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经济计量研究『l1. 中国软科学,2004,(6). 【4】王述英,蓝庆新.我国产业劳动生产率与产业利润率的国际比较Ull 学术研究,2003,(7). f51张金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兼论劳动生产率的计 算方法【l1.中国工业经济,2002,(4). 『6 UNCTAD:6lTrade and Development[R1,2O02 f71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库,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 (责任编辑:X校对:Q) (上接第151页)货膨胀率和企业效率的提高。同时,公用事业的 监管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各种监管都 应把听证会作为常用手段.以兼顾各方利益,并发挥各种消费者 组织、媒体和公众自发参与的作用.使公用事业得以真正体现其 公共性。 院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I】张昕竹.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的规制改革与发展【M1.北京:国家行政学 【21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I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1武剑红.论“特许权经营”与铁路改革的关系U1.铁道经济研究,2000, (2). 四、结论 在我国公用事业改革中.实行特许经营投标和拍卖制度有 【41张富强.以招投标方式分配公交线路经营权的理论与实践U1l中国软 科学.1999.(1). 【5】[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6】Prager,R.aA,(1 990).Firm Behavior in Franchise Monopoly Markets Rand Journal of Ecnomics.21 PP.211—225 『7 Paul7l Milgram.(2004):Putting Auction Theory to W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广泛的前景,但只有解决好投标和拍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才能发挥其优势。这需要事先对拍卖制度进行理论上分析.找出 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弥补,还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管 制度 (责任编辑:X校对:Q)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