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华 12级中文四班 学号:121201014)
在中国浩浩汤汤千百年的文学长河上,有一个思念的世界,有一群孤独的身影,她们婀娜窈窕,娉婷动人,或微倚栏杆,或小酌清酒,但无一例外均是满腔愁绪、寂寂寡欢。美人深坐泪痕湿,只因夫婿行在外啊,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思妇。
思妇诗词是开在封建男权社会的一朵委婉凄厉的花朵,瓣瓣含泪,丝丝吐怨,如泣如诉。让我好奇的是,这么美丽细腻的世界真正的构造者却几乎是一群男子(撇开李清照等少量的才女,从宏观上来说),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群才子放着大好河山不细细歌颂,反而要一心钻进女子的世界呢,去做种种娇媚女儿态呢?对闺房之情,闺中之怨大书特书呢?
在我看来,缘故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文人常以美人自喻,以美人思恋夫君喻贤臣渴望明君。最著名的莫过于屈原在《离骚》中出现的香草、美人这两个意象。①王逸说:女以喻臣。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自拟弃妇以抒情,表现了受小人排挤的悲愤,望君王能够明察秋毫的情感,而香草为美人装饰,表现了美人高洁的情操和完美的品格。自古以来,君与夫,臣与妇就摆在相互对应的位子上(三纲五常中,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妇纲)。怀才不遇的才子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寂寞孤独的佳人期盼丈夫的怜爱,两者何其相似,而才子
①
王逸《楚辞章句》
在文字狱成堆的封建王朝,不可能大声疾呼,咒骂君王,只能做小伏低,低声轻怨,以女子自比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的遭遇,希望一朝选在君王侧,一日看尽长安花。于是,由此而始,无数的文人骚客从屈原的身上,汲取到了一种营养,一种含蓄矜持的热切表白。曹植的《美女篇》中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以美女渴慕高义喻己渴求恩遇。“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用新妇自比,将主考官张籍比作公婆,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令他满意,如此种种等等。
其次,小小闺房寂寞无趣,女子的大好青春几乎白白虚度,这种孤独、寂寞如果泛化开来,岂不是一种人生的孤寂,放在大诗人的身上,这是一种生命意识、宇宙意识的浮现,一种无可奈何的错失之感。
①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是一种神秘而又亲切的,
如梦境的唔谈,是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爱情。思妇不仅仅是思君,而是诗人借思妇传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怅惘。“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些情感难道仅仅是一个女子的惆怅哀伤么?我看不然吧,这是人类的孤单,是一种人心深处的无助和彷徨。
此外,我想中国有这么多思妇动人篇章,和词这个题材是分不开的。②词其文小、其质轻、其径狭、其境隐,加其多用与歌舞演唱,用词来传达缠绵的女儿情是再妙不过了。③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词人往往心思细腻,性情真切,善感万物。当他们与美貌姣好
①②
《唐诗杂论》闻一多 上海古籍出版社 13页 《论词》缪钺 ③
《人间词话》王国维 四川大学出版社 18页
的女子相知相交时,一种自然而然的怜爱便油然而生,他们同情她们的不幸与痛苦,为她们言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去,陌上相逢否?”也许那些少女令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母亲,时间轮回,情感不变,身影尤似,词人在温柔乡里找到了短暂的归宿,然而,贬谪、远行,永恒的只有别离,当美人不在,词人孤灯冷雨忆往昔,遥想着她在干些什么,她是否和我一样思念着对方,长夜漫漫,她是否转辗难眠,思念绵长,锦书谁托?于是,推己及人,一篇篇上乘佳作便应运而生了。“细雨梦回鸡塞边,小楼吹彻玉笙寒。”无边丝雨像我的愁绪充盈在天地之间,梦中相见又如何,怎比得上昔日描眉之趣,玉笙吹得久了,变得和我的心一样冰凉。“红烛背,绣帘垂,梦君长不知。”红烛就要灭了,这让我想起昔日红烛高烧,我们言笑晏晏的场景,我垂下绣帘,想把茫茫的夜晚隔开,隔开这所有令我触景伤情的事物,我是如此的想念你,渴望夜夜与你在梦中相见,这些刻骨的相思,你都知道么?
思妇的哀愁,在大诗人、大词人的笔下,哀婉感人,美丽的哀愁穿越时光的横流,在现在这个通讯便利的世界拥有更加动人的力量,变的是事物,不变的是人心。千百年来,华夏子弟渴望相知,渴望团圆的心始终不变,也因此,我们在这些美丽的诗句中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乐莫乐兮新相知,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美丽的世界,品味那份美丽的哀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