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顺县立足地理环境特点和生态优势,围绕脱贫谋全局,依托产业抓脱贫,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全力推进中药材、休闲农业、设施蔬菜三大特色产业和马铃薯、旱地西红柿、核桃、花椒等传统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全链条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在推进标准化种植方面,着重在构建试验、示范、辐射推广相结合的中药材种植体系上下功夫,建立试验基地500余亩,种植党参、黄芩、黄芪、柴胡、桔梗等73个品种,推广种植10个品种共2万多亩。在提高组织化程度方面,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引进和扶持中药材企业与合作社发展壮大。目前,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14家,专业合作社达到172家。在健全营销体系方面,建立了“1部、10站、50个联系点”的中药材网格化收购体系。同时,采取电子商务“互联网+”模式,网上销售1500多万元。
在实现规模化仓储方面,振东集团中药材加工仓储基地,建筑面积36715平方米,仓储能力达到2万吨,是全国四大仓储基地之一。目前已仓储各类药材7千余吨。在加快加工特色化方面,先后引进了振东集团、长治欣玉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培育壮大了振中绿色、卧虎山、森宇玺等本地中药材企业,在中药材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振东集团全国最先进的青翘加工一体化设备已投入使用,破壳机、切片机等加工设备已运行,可日加工药材30吨,日产值达100余万元。我县还研发生产了潞党参口服液、党参茶、党参脯、连翘茶等相关产品。20xx年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50.34万亩,种植户达到2万户,其中贫困户4000余户、贫困人口1.2万人,中药材总收入达到2.072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达到1546元;
二是突出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我们立足优越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全县已发展工艺品加工、编织、农家旅社、写生基地等特色农业旅游村30多个,85个村庄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岳家寨、神龙湾、黄花、豆峪、蟒岩等11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神龙湾、白杨坡等先后被命名为历史名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平顺县20xx年被国家农业部和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乡村旅游服务行业从业贫困人口达5700人,发展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企业6家、旅游纪念品开发企业6家、旅游购物摊点达到200余个,辐射带动500余户,3000余人增收致富。
三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发展。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驱动,积极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立足实际,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积极发展对光热要求较少和用水量较少的食用菌设施农业。20xx年种植食用菌420万棒,产量达到3360吨,产值达到2200万元;设施蔬菜大棚达到800个,年生产总值达到2500万元,带动15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其中有1000余户贫困户从中直接受益。同时,依托脱毒马铃薯、旱地西红柿、优质核桃、大红袍花椒等传统产业,创建四大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了村有产业、户有项目的发展格局,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