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校工作计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学习,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提倡“爱校守法,明理诚信,友善团结,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帮助学生做到“以德育人,德智并举,探究发展,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加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二、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56名学生,其中有男生29人,女生27人。
主要工作及要求
(一)加强和改进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
继续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在少先队员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板报、班队会、演讲、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法制观念。根据书香校园的活动要求,扎实开展人文教育。做到“熏陶感情,背诵精华,保护好奇,引导个性”;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之路越走越宽。
(二)建设一个基础扎实的少先队活动阵地。
1、增强少先队文化的感染力,,教育少先队员坚持穿整洁的校服、佩戴红领巾和校徽。
2、班级文化建设,使教室文化新颖生动,并具有价值的教育意义。走廊文化以折三角为基本组成元素,建设班级的走廊文化。
(三)坚持不懈地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重温《小学生礼仪常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统一规范学生在学校,在社会,在家里的文明礼仪行为。通过定期开展主题队会活动,使得队员们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以“我是少先队员”、“我生活在少先队组织中”、“我为少先队添光彩”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帮助少先队员了解并不断加深对少先队队章的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少先队组织的基本性质和使命,明确少先队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少先队的组织生活,引导少先队员以是少先队员为自豪,愿意为少先队添光彩。
2、做实“手拉手”互助活动。立足于联谊校,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适时开展互访活动,相互了解和体验对方学生的学习、生活,互相鼓励帮助,开阔手拉手小朋友的知识与生活视野,相互影响,培养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品格,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使队员开眼界,有比较,惜今朝。
3、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关爱孤残、外来儿童、孤寡老人。培养队员有责任感,有爱心,从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等最基本的爱的教育入手,升华到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4、应时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活跃少先队员的身心,丰富少先队员的情操,并能使全体队员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很好的启迪。
四、常规工作要点
九月份
1、制定少先队中队工作计划。
2、高质量完成班级文化建设(后黑板),走廊文化建设。
3、开展常规教育、庆教师节、迎中秋、庆国庆主题队会,并上交材料。
4、开展以“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主题的推普周相关活动。
5、围绕中秋节、国庆六十一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手抄报”、“征文”作品评比活动。
十月份:
1、庆国庆“手抄报”、“征文”作品评比。
2、九九,推选优秀队员参加敬老活动。
3、围绕安全主题,开展安全教育主题队会,提高队员自身的安全意识。
4、开展亲子趣味运动项目运动会。
十一月份:
11日“自觉排队日”,开展主题队会,并向家人、朋友宣传;推选优秀队员参加“维护、宣传公共秩序”社会实践活动。
十二月份:
1、在队员中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结对,成立互助小组,培养团结同学、爱护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3、开展好冬季跑操。
3、学会感恩,回报社会,推选优秀队员走进社区,维护、宣传公共卫生社会实践活动。
4、庆元旦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主题队会,并开展文艺汇演。
元月份: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我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学习研究,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项工作在适合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整合,效果明显。
1.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常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如果运用主题活动的方式,再加上活动方式的探究性、体验性,那么它就具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态特征,因此,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可以做到方式上的统一与融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的《包公审驴》时,我感觉它的故事性比较强,很适合编演课本剧,于是我们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加入当时有名的《武林外传》的元素,流行歌曲的元素,流行街舞的元素。孩子们亦唱亦跳,幽默滑稽的表演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自身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再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的《长城与运河》前,我开展了"走近万里长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从长城与运河的变迁史、历史作用和地位、风光介绍等个方面进行研究。学生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式,搜集大量的资料,更全面地了解了长城与运河,了解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开展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实践的能力也得到体现,语文学科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那充满激情的朗读,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解读,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活动成果展现的多样性等等,都充分证明了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习融合的无限生命力和美好前景。
2.综合实践活动与祖国传统节日的有效整合。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手抄报、表演钟馗捉鬼、配乐的《离骚》朗诵、制作五彩线、现场包粽子……学生们跃跃欲试,将自己的兴趣发挥到了极致。在老师讲到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已于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时,学生感触颇多,普遍认为:我们的“洋节”过得太多了,愚人节、圣诞节,我们过得那样热闹,现在想想,我们民族不是也有很多美好的节日吗?除了端午节,我们还有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除夕……我想,我们该好好地过我们自己的节日。毫无疑问,这番感慨比老师讲多少遍的灌输都要来得真切,来得深刻。
3.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
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已经近20年的时间了,我明白孩子的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但枯燥的说教往往让孩子们厌烦,不愿接受。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课程的出现,无疑为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搭建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德育这一传统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课程相整合――在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落实德育,在德育的情感召唤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