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腰盘突出治疗方法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东饰资讯网

腰盘突出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 腰椎间盘症 诊断 综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们在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按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其诊断已并非难事,有效的亦很多,甚至在普通医院也可实施手术治疗。但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出现了颇多的误区,现就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讨论。

1 对临床症状、体征的认识

患者主诉慢性腰腿痛时,如医生不进一步详细了解病情,只想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关键是症状与体征的独特表现。

1.1发病年龄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尤以30~40岁为多,如果超过50岁,甚至60岁,除非曾患有腰腿痛,否则诊断应当谨慎,考虑的范围应当更广些。

;仅腿痛无腰痛,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然而,其它病变如肿瘤、炎症波及神经根也有腰腿痛,却不是椎间盘突出症。

1.3痛的性质除了少数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或游离于椎管并有粘连时,其腰腿痛可为持续性外,大多数病人是间歇性痛。因此,对持续性痛者应首先排除炎症、结核或肿瘤等。

1.4痛的程度多数病人的疼痛可以忍受或口服消炎止痛药后可缓解。对疼痛时间长达1周以上,难以缓解者诊断该症应谨慎。

1.5痛的规律大多数病人的疼痛有规律性,活动时痛加重,静止时减轻;翻身、站立时加重,卧床减轻;下午比上午重,白昼比晚间重;咳嗽及大小便腹内压增加时痛加重。

1.6痛的发作腰腿痛病史多较长,数周、数月或数年,反复发作,时重时轻,而对于长时间疼痛不减轻或是进行性加重的病人则应考虑其它疾病,特别是腰椎肿瘤。

1.7腰部外形及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表现为“身斜、臀歪、腿跛行”,以减轻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对神经根的压力或张力,故腰椎活动时多以某一方向受限为主。如腰椎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及疼痛者,则应考虑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等;如站立位腰前凸增加、腰椎有阶梯样凹陷畸形者,为峡部裂并滑脱。

1.8直腿抬高试验95%病人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急性腰扭伤、强直性脊柱炎、腰骶椎肿瘤、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病变等也可阳性。加强试验是区分真假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有效办法。相反,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则大多数不属此症;但L3-4以上或轻度中央型,或外侧型,或神经根长期受压萎缩,或椎管腔宽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为阴性表现,应注意鉴别。

1.9肌肉萎缩神经根受压时间较长,可出现下肢局限性肌肉萎缩,一般都与间盘突出的水平相对应,如L3-4突出引起股四头肌、L3-4突出引起伸长肌萎缩,巨大的中央型突出或脱出可致马尾神经损害引起小腿前外侧肌群萎缩或足下垂,但如出现普遍性的肌肉萎缩则不一定是椎间盘突出症。

2 对影像学检查的认识

随着CT、MRI等影像学现代检查手段的应用,不仅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征,还可通过三维观察做出突出物大小、类型、位置等的判断。这些现代检查手段的优点使一些骨科医生容易忽视或缺乏了解它们的不足之处,进入唯影像学诊断而与临床症候脱节的误区。

2.1X线片 由于X线片不能提供直接的影像征,而被误认为可以省略。其实,x线片可提供对脊椎整体的了解,观察腰骶椎有无骨性畸形(如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炎症、肿瘤等,避免漏诊、误诊。

2.2脊髓造影 目前的碘水造影剂毒副作用很小,行腰椎脊髓造影具有价廉、直观、观察范围广的优点,准确率达90%以上。但对椎管腔宽大,突出又较小的也可出现阴性表现。

。假阳性假阴性并不少见,这与机器的性能、质量、扫描技术和阅片者的经验有关。常见的误区是。没有照x线片,只做CT检查,出现漏诊、误诊,特别常见的是将膨出诊断为突出,故治疗无效并非少见。

2.4MRI对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但由于价钱昂贵而难于普及。有腰椎畸形者或机器性能欠佳者诊断准确率常受影响。

3 诊断的问题

诊断上对一些基本概念应搞清楚。

3.1椎间盘膨出不等于突出 膨出是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的张力、弹性开始退变,其形态结构仍正常。影像学表现为:间盘前方或后、外侧方的均匀膨起,40岁开始出现,年纪越大越明显,可无临床症状,也不需任何处理,除非合并有椎管骨性狭窄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才会出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有些在基层医院手术后仍有下腰痛的患者,复阅其CT片仅见间盘膨出,也没有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手术效果差并不奇怪。因此,切勿把间盘膨出当成突出而行手术治疗。

3.2突出不等于突出症 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为某一区域的纤维环部分或大部分破裂,髓核变性突出。影像学表现为:间盘边缘某一位置山峰状的突起,一般在间盘后缘最多见;如有相应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体征,才能诊断为间盘突出症。。

4 治疗方面的问题

4.1保守治疗一成不变

4.1.1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牵引(1)水平牵引(气动或电动牵引),(2)自体重量倒悬牵引,(3)三维牵引及中药内服、推拿按摩、热敷、熏洗和物理治疗等,临床治疗应以牵引为主,推拿按摩、热敷、熏洗、硬膜外(骶管)封闭和物理治疗为辅;其中,无论牵引或按摩都必须严格按推拿按摩禁忌症的规定施术,而不能盲目使用牵引、按摩治疗,有效避免医源性事故的发生。实际治疗中还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发作期宜采用气动牵引床水平牵引,在快速牵引下配合手法按压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使髓核还纳,再嘱患者卧硬板床72小时,当急性症状缓解后,再施用推拿按摩、热敷、熏洗和物理治疗,方可达到满意疗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明显,非急性期患者宜采用电动

牵引床或三维牵引床水平牵引,配合推拿按摩、热敷、熏洗和物理治疗,如腰腿痛仍不缓解者宜采用自体重量倒悬牵引法治疗(推拿按摩禁忌症者禁用);自体重量倒悬牵引法具有疗效好,比电动牵引床牵引患者更能接受,解决了电动牵引床牵引固定时患者两胁下受压迫,疼痛、呼吸困难;牵引中骨盆牵引带容易松、滑的缺点。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因人、因症治宜。

4.2保守治疗对病史短、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脊髓造影或CT等影像学检查轻度阳性表现者适用,一旦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早放弃保守治疗或改用手术或其它治疗方法。

4.3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常见的有:①只有影像学的突出征象而无相应症状体征的做了椎间盘手术;②初发病人,症状不重,未经正规保守治疗即匆匆做手术;③只有临床症状,影像学不典型的做了椎间盘手术;④因错误的诊断导致的适应证选择错误,例如腰骶部恶性肿瘤、转移癌、强直性脊柱炎或腰椎滑脱误诊为椎间盘突出而行间盘手术。

5 手术后康复

术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练习,一般1~2周内可下地。术后3个月可参加工作,半年内免弯腰搬重物。但具体康复应根据患者年龄及手术具体情况而定。

6 讨论

腰盘突出治疗方法范文2

【摘要】 目的 观察骶管加压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诊断明确,无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75例,骶管普通注射;治疗组(B组)75例,骶管快速加压注射。每周1次,3~4次为1疗程。结果 停止治疗后6个月随访,A组与B组治疗结果比较,A组的治疗次数较B组的多,但是B组的优良率(86.7%)高于A组(66.7%)。结论 骶管加压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疗效好,可作为保守治疗的首选疗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管加压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骶管注射药物是疼痛诊疗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方法。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不断筛选药物配方,同时技术操作也在改进,本院在骶管注射药物时采用快速加压推注法治疗该病,获得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男109例,女41例。年龄25~69岁,平均46岁。病程20 d~15年,平均13个月。其中初次发病90例,二次发病40例,反复发作两次以上20例。所有病例均无甲亢、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禁忌证,全部经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75例,骶管普通注射;治疗组(B组)75例,骶管快速加压注射。

1.2 治疗方法

1.2.1 镇痛液配方 2%利多卡因10 ml,维生素B1注射液3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2 mg,氟美松10 mg,5%碳酸氢钠3 ml,加生理盐水至50 ml。

1.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髋部垫一厚枕以抬高骨盆,暴露骶部。两侧髂后上嵴连线的等边长度斜向下作等边三角形,摸清其下角处的骶裂孔,常规消毒后,用7号细长针作局部麻醉皮内小丘,换18~20 G长8 cm穿刺针,内放针芯,与皮肤成30°~45°角倾斜,针尖对向患者头侧,直到骶尾韧带,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倾斜,推进2~3 cm后,接注射器回吸,无血和脑脊液,空气压缩试验无阻力和皮下无肿胀及串气感,说明穿刺针已进入骶管腔。用针芯在皮肤外测量进针深度,使针尖不得超过髂后上棘连线,以免过深进入蛛网膜下隙[1]。明确在骶管内后,针栓直接连接PTM-6B生理压力测试仪传感器,较零,再接50 ml装有上述镇痛液的注射器。对照组普通注射时患者无痛或有轻微胀痛感,注药速度在0.5~1 ml/s,压力为1.11~2.44 kPa;治疗组加压注射时患者须有很强的胀痛感,注药速度2~3 ml/s,压力为49.88~54.55 kPa。给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若无全身反应及全脊髓麻醉征象,约6~8 min推完药液。一般卧床60~90 min无其他不适即可回家。每周1次,3~4次为1疗程。

1.3 标准评定 优:腰腿痛症状完全解除,能参加正常工作和生活;良:症状缓解,参加正常工作,但有轻微残留症状;有效:主要症状解除,有残留症状,劳动时加重;差:腰腿痛照旧,甚至加重,行走困难。

2 结果

停止治疗后6个月随访150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是:对照组(A组,75例)治疗(4.99±1.4)次,优良率为66.7%(优35例,良15例,有效20例,差5);治疗组(B组,75例)治疗(3.50±0.65)次,优良率为86.7%(优50例,良15例,有效5例,差5)。

3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纤维环断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突出或膨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发生水肿、局部缺血等无菌性炎症,日久可有周围纤维组织的增生和粘连,受压组织应激性增高。骶管内注射镇痛液能阻断疼痛传导通道;阻断疼痛形成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防治疼痛刺激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后导致的脊髓和脑的敏化[2],解除肌紧张和痉挛,解除血管收缩,改善缺氧。利多卡因起效快、弥散力强,能迅速有效地解决肩部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解除肌痉挛;地塞米松注射液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有效减轻急性炎症间质水肿,抑制炎性渗出,可有效降低局部组织对损伤后的反应性及防止组织再粘连,加快致痛因子的消除,从而能有效地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解除炎症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促进局部水肿及炎症的吸收,而产生止痛作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可提高镇痛液的pH值,目的是:(1)缓解组织的酸中毒状态,(2)增加激素的消炎作用,(3)减轻酸性药物注射引起的疼痛,(4)增强局部的效果[3];维生素B1是辅酶的组成部分,能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12与神经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和营养,维生素B1、B12能促进神经组织的恢复,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骶管内注射抗炎消肿、松解粘连及缓解疼痛的药物,能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治疗组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而B组的优良率(86.7%)高于A组(66.7%)。笔者认为其机理是,正常骶管容积约25~30 ml,骶管内快速加压注射50 ml药物,在腰骶部硬膜外间隙产生的液团冲击,产生一定的膨胀力,扩大压迫脊神经根的间隙,使神经根与周围粘连得以分离松解,改变神经根周围的环境,使药物能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并可使腰骶部神经根广泛得到浸泡,起到液体剥离作用。因此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和承受能力选择压力,进行骶管加压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疗效好,可作为保守治疗的首选疗法。

参考文献

[1] 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8-289.

[2] 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25.

腰盘突出治疗方法范文3

方法:对门诊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小针刀配放血疗法治疗。

结果:治疗80例痊愈68例占85%,显效10例占12.5%,有效2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小针刀配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针刀放血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坐骨痛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01-01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益增多,且显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笔者采用小针刀配放血疗法治疗80例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为2012年3-5月门诊患者,男55例,女25例,年龄30-70岁(38.5±3)岁;病程1周-10年。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均为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均通过CT确诊且排除其它鉴别诊断及禁忌症。其中无椎管狭窄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60例,双侧15例;有椎管狭窄伴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5例。

1.2治疗方法。①小针刀疗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上枕头,腰臀部,按压寻找腰臀部压痛点及其结节条索等阳性反应点,用黑色油性笔做标记,常规消毒、铺巾,按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加压进针,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走形方向平行,直达剥离处,根据情况行剥离手法。以患者有胀感,剥离处松软为标准,出针、按压针孔至不出血为止,7天1次,3次1疗程,大多数在1疗程痊愈。②放血疗法。患者取俯卧或侧卧,患肢,取患者殷门、委中、承山等穴常规消毒,用7号注射针头迅速刺破选穴皮肤,每穴连续刺2-3次,拔上消毒火罐,通过负压促其出血,血量总计5-20ml/次为宜,5分钟后取掉火罐,消毒伤口,再用红外线灯照射伤口防其感染,每周1次,3次1疗程。

1.3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偶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卧床休息后症状消失;有效: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明显减轻,但症状未消除;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变。

2结果

痊愈68例占85%;显效10例占12.5%;有效2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后神经功能障碍,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5或L5/S1椎间盘,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2。小针刀疗法属于一种微创的闭合性疗法3,同时也贯通了中医的针刺效应,既有西医的解除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又有中医的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之效。放血疗法为中医的传统特色疗法,《调经论》讲“病在脉,调之血”指出放血是驱逐病邪的一种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则》提出了“菀陈则除之,去血脉也”的治疗原则,选择殷门、委中、承山诸穴主要因经络学说的足太阳膀胱经与西医的坐骨神经分布相似,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通过放血,血行风自灭,血行气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将小针刀与放血疗法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既运用了西医的现代微创疗法,也结合了中医传统的特长,事半功倍,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6-190

腰盘突出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拟射频热凝消融方法 热凝温度规律变化 周期 微创手术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月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156个椎间隙,其中L3~4 3例,L4~5 38例,L5~S1 18例,双间隙44例,L3~S1三间隙3例。腰椎间盘膨出26间隙,突出128间隙,脱出2间隙,突出合并邻近椎体滑脱3例。本组突出部位为中央型、和(或合并)后外侧型,无极外侧型。其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25~68岁,平均43.4岁。病程1个月~30年。合并高血压病1~3级6例,糖尿病5例,听力下降2例,心肌缺血2例。1例高血压患者术中血压过高出现呕吐停止手术,药物控制血压稳定后2次手术。术后复发1例,2次热凝治愈。本组因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中间间隔1~2天2次治疗2例。以上患者多数经过多次多种中西医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或治疗好转后症状复发。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L3~S1椎间盘CT平扫,76例行核磁检查,结合症状、体征确定诊断,椎间盘膨出、突出、或脱出髓核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椎间孔部位。核磁检查同时排外其他如肿瘤等腰部病变、脊髓栓系等椎管内其他病灶或异常,确定椎间盘髓核病变与临床表现符合、依估计髓核含水分多或少拟定是否增加治疗周期等。

术前准备:术前确定引起症状神经定位与病变椎间盘一致、突出髓核在椎管内位置、髓核大小、结合C型臂定位做出穿刺路径、进针点、针尖到达的准确位置即:突出髓核中心为靶点中心。排除一般手术禁忌症,调整血压、血糖能耐受手术,做好心理护理。

方法:患者俯卧位于手术床,胸、髋部或腹部加垫。维持量输液、吸氧,心电等监控。C型臂透视方法采用卢振和等定位皮肤进针点并标记[1]。可进针点局部皮肤皮下用0.4%利多卡因1~5ml浸润麻醉成功后,在C型臂各向监视引导下,自突出侧侧隐窝(小关节内侧缘,本组1例用侧方神经根出口入路,2例采用联合入路)入路进射频穿刺针,至术前确定靶点-腰椎间盘髓核突出中心位置。广泛膨出、突出间盘髓核组织块较大或脱出至椎管内或中央性大块突出时,2针同侧不同角度或双侧侧隐窝进针穿刺至靶点,或外侧型小关节内侧和侧方神经根出口各穿1针。C型臂监视引导证实针尖准确在突出髓核中心,对接好射频头,测阻抗在正常范围(150~250?),用100Hz高频0.8~1.0mA,3Hz低频1.2~3mA电流刺激无运动、神经反应。给与试验量60℃60"、70℃60"2~4周期时无不适症状或部分复制症状,80℃、60"2周期时腰部轻微胀、热感或原肢体疼痛区温热感。95℃60"时腰部胀痛感或原肢体疼痛区温热感略明显、或轻微胀痛感,但能轻松耐受。给与90℃、95℃均60"各治疗2~4周期。对穿刺2针者依次上述热凝处理。拔出射频针芯、穿刺针,无菌包扎针孔。手术平均历时41分钟。

术后处理:术后腰围保护后平车回病房。给予腰麻术后护理,观察下肢感觉、运动,尤其拇趾背伸力量。绝对平卧床3~5天后腰围保护下有限允许坐位进食和下床入厕,但尽可能平卧床休养,围手术期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1天,术后给予甘露醇125ml、每12小时~1次/日静滴1~3天。自术后次日开始直腿抬高锻炼及下肢康复功能锻炼。腰部中频、纳米波等理疗缓解治疗部位广泛性疼痛或防卫性肌痉挛。住院5~8天后平车回家,术后1周后逐步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内避免腰部过度负重。

疗效判断标准:依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①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生活;②良:偶有疼痛,能做较轻工作;③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④差:仍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个别需做开放手术。

结 果

;2个月优64例、良32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90.57%;3个月优良率90.57%;术后6个月63例,1年、2年分别随访12例、3例,均与3个月无显著性临床症状差异。

按年龄分组及术后3月疗效观察:25~50岁优良率92%;51~68岁优良率80%。

按临床症状、体征分组及术后3个月疗效:下腰及臀部痛5例,优良率94.82%;伴坐骨神经放射痛101例,优良率92.50%;伴下肢局限性麻木28例,优良率80.40%;伴下肢无力症状7例,优良率60.50%;伴梨状肌试验(+)9例:优良率80.60%。

按间隙诊断分型分组及术后3个月疗效:椎间盘膨出型26间隙,优良率93.80%;椎间盘突出型128间隙,优良率91.62%;椎间盘脱出型2间隙,优良率50.00%;伴其他间隙椎体退变滑脱3间隙,优良率66.66%。

按病程分组及术后3个月疗效:0~2年优良率92.64%;2~5年优良率87.15%;5年以上优良率70.77%。

本组1例初次低温(最高70℃、60"4周期)热凝治疗后3周复发,CT对比第2次突出髓核较第1次体积大2mm,二次高温(最高90或95℃、60"各4周期)热凝治疗后治愈。2例术后低颅压头痛,补液及去枕平卧后1~2天内缓解,分析穿刺致脑脊液外漏所致。无1例术后椎管内血肿、感染、术前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无术后肢体不适症状加重病例。

对随机13例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术后3个月CT复查与术前对比:突出髓核直径平均缩小1.6mm。

本组住院治疗平均费用:约为本地开放手术的1/3~1/2;平均住院天数4.5天。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之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病症[2]。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技术原理是利用射频热凝仪直接把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小体积,解除压迫。几乎不伤及正常的髓核组织,同时修补了纤维环的破裂,灭活了盘内新生病变的神经末梢,直接阻断了髓核液中糖蛋白和B蛋白的释放,温热效应对损伤的纤维环,水肿的神经根,椎管内的炎性反应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或减轻[3]。

采用自拟手术操作中体会:患者:胸、髋部加枕头垫,但避免使腰椎前突加大,从而增加穿刺难度,或在保证腹部不受压情况下腹部加垫。整个穿刺可不用麻醉,但最好进针点局部皮肤皮下用0.4%利多卡因1~5ml浸润麻醉,这样可以避免因局部穿刺不适造成个别患者注意力分散不配合、或不能集中注意力体会症状复制过程。但因避免局麻药过多或注射过深造成椎管内麻醉难以准确复制症状或复制不全。C型臂监视引导要准确:透视下穿刺进针点位置正位在小关节内侧、侧位针指向椎间隙。穿刺时进入椎间孔时无骨性阻力,穿入突出髓核时手中有似柔韧穿入面团感、或有针尖被吸纳感。把握手术基本流程:临床表现与影像定位阻抗测试正常电刺激测试正常60~70℃测试正常、变性治疗80℃测试正常、变性治疗90~95℃复制症状、热凝毁损治疗。广泛膨出、突出间盘髓核组织块较大或脱出至椎管内或中央性大块突出时,2针同侧不同角度或双侧侧隐窝进针穿刺至靶点,或小关节内侧和侧方神经根出口各穿1针。依次、先低温70℃ 2~4周期变性,再高温(90~95℃)、多周期(3~5周期)热凝处理会取得最佳效果。靶点热凝处理完成后若再将穿刺针刺入椎间隙1~5mm再次热凝处理,可预防盘内潜在髓核突出复发或盘源性腰痛,但对影像提示盘内真空者无作用。

在穿刺时避免强行穿过骨质边缘防穿刺针折断、针尖折弯或绝缘层脱落;拔出穿刺针时经验是先将针向椎间隙刺入1~2mm,轻微旋转后再拔出,防止因高温热凝后髓核与穿刺针绝缘层可能黏连或针与绝缘层分离。检查拔出穿刺针及绝缘层是否完整。

综合上述认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体征、病程、影像学表现,采用不同穿刺路径、不同规律变化温度治疗则会达到并发症少、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卢振和,等.射频镇痛治疗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

腰盘突出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 治疗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lapsed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36 cases clinical observation

Lv Shaojun Long Mei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acupuncture cupping treatment prolapsed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differences.Method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observed,the observation group take Hua Tuo hole clamp ridge and wrist ankle needle treatment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location cupping treatment.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 efficiency (10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100%) and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efficiency (50.0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66.67%) is more,significant efficiency P < 0.01,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otal effective P > 0.05,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Acupuncture treatment at waist disease better therapeutic cupping treatment.

Keywords:Acupunctur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linical And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25-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是由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在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等外因的作用下,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等周围组织而引起的腰腿痛[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开放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6-68岁,平均43.6岁;病程4d-4.25a,平均46.3d;腰3-腰4突出者6例,腰4-腰5突出者8例,腰5-腰1突出者4例,同时有2处以上突出者11例。对照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0-64岁,平均45.8岁;病程2d-3a,平均36.8d;腰3-腰4突出者4例,腰4-腰5突出者8例,腰5-腰1突出者6例,同时有2处以上突出者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①电针疗法。主穴:腰腧、腰阳关、肾腧;配穴:白环腧、环跳、承扶、殷门、委中、L2 ~5夹脊、上巨虚、承山、昆仑、阿是穴。每次选主穴及3~5个配穴,疏密波,中、强刺激,30 min/次,1次/d,连续15次。②采用中医的推拿、按摩、扳牵及捏脊法,沿腰足太阳膀胱经施滚法、掌根揉法、拇指按压、前臂揉压、重点行肾腧、大肠腧、关元等穴,再沿膀胱经施掌揉法、滚法、拇指按压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阴陵泉等穴。对有棘突偏歪者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或中医斜扳法复位[2]。手法治疗1次/d,30 min/次,连续15次。

1.2.2 对照组。①低周波疗法:治疗时,将2个80~100 cm2电极(阴极)分别放置于受累腰部节段两侧腰肌处,1个80~100 cm2电极(正极)放置于受累腰部节段正中部位,电流强度为最大耐受限,20 min/次,1次/d,连续15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腱反射正常,X线摄片示椎间隙基本恢复正常,腰部活动正常,腰肌痉挛消失,能恢复正常工作,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达60°,能恢复部分工作。

无效:经治2个疗程无明显好转,症状体征无改善[3]。

2.2 治疗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治愈显效率1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66.67%,两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治愈显效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针灸治疗此病虽然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但是依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差,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设计,从而得出更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在本病的治疗上,可以采用单一治法,同样也可以采用综合治法。大部分研究似乎说明综合治法效果会更好,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医疗条件而定。毫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和对医院条件要求不高的优点,其治疗的关键是选穴准确和操作合理,腰部病灶附近的穴位和深刺法被大多数医家所青睐[4]。腹针不选背部而是针刺腹部,除了“神阙布气假说”外,是否也与刺激了维持腰椎稳定的腹部肌肉有关呢?电针疗法中低频率收到良好疗效。小针刀疗法虽然解除了黏连,但是否也会造成新的黏连?热敏灸有别与传统灸主要在于其灸热敏化穴,一个在疾病状态下的反应灵敏点,但是此法是否对腰突病无论新久都适用?文中所选病例都为急性起病者,多种治疗方法结合可能起到优势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是同时也需注意不能过度治疗。总之,密切结合中医理论,临床认真观察总结,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精髓,灵活运用于临床,定会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日新.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1):57-60

[2] 唐福宇,黄承军,陈日新,等.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5):382-384

腰盘突出治疗方法范文6

摘 要 目的:观察药酒内服外用在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治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理疗、针灸推拿和飞燕式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本院自治药酒,并每天做1次药酒穴位按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7.86%)、治愈率(分别为26.79%、5.36%)、显效率(分别为48.21%、26.79%)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药酒 穴位按摩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medicated wine acupoint massage plus oral in treating chronic lumbar disc herniation

Jiang Ming,Huang Wenfang

The Health Hospital of Xingfeng Town,Zhong County,Chongqing 40430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edicated wine acupoint massage plus oral in treating chronic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224 cases with chron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ysical therapy,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nd the flying swallow type functional exercise therapy.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dicated wine acupoint massage with 1 time per day plus ora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otal efficiency (100%,67.86%),the cure rate(26.79%,5.36%) and significant efficiency(48.21%,26.79%)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onclusion:Medicated win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bination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Key words Medicated wine;Acupoint massage;Chronic lumbar disc herniation;Curative effect;Nursing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我国人群的平均患病率8%~25%,其病程一般较长而形成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此病治疗方式各异,本文研究药酒在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4例,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其中男130例,女94例,年龄(54.26±12.34)岁,平均病程15.16天。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②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或心律失常;合并脊椎结核;肿瘤患者;有出血倾向者;精神病;皮肤溃疡者;孕产妇;对酒精过敏者。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理疗中频脉冲和针灸推拿法。中频脉冲治疗方法:主穴取命门、大肠俞;配穴取昆仑、承山、委中、关元。用仪器6~8档,再通过微调至患者最大耐受量。每组用15分钟,共30分钟,1次/日;针灸:选取腰部华佗夹脊穴、肾俞、秩边等穴位,针灸穴位,1次/日;推拿:在患者腰腿部进行按、揉、拿等,1次/日。并嘱患者进行飞燕式的主动功能锻炼:俯卧位,两臂后伸,头颈尽量抬起,使胸部离开床面,腹部着床,同时两腿后伸,双下肢尽力离开床面,持续3~5秒,促使背伸肌得到有效锻炼。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药酒。自拟腰腿痛药酒:独活20 g,桑寄生15 g,秦艽10 g,防风10 g,细辛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桂心10 g,茯苓15 g,杜仲15 g,牛膝15 g,人参10 g,威灵仙12 g,白芍60 g,木瓜10 g,白芷10 g,鸡血藤15 g,狗脊15 g,苍术10 g,黄柏10 g,乌梢蛇20 g,三七20 g,姜黄12 g,苏木12 g,泽兰12 g,乳香10 g,没药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海桐皮15 g,路路通15g,全蝎10g,土鳖虫10 g,续断15 g,补骨脂15 g,川乌10 g,草乌10 g,一支蒿10 g。先将药酒以本地包谷酒(45~55%)或高粱酒5 kg浸泡10天。每次10 ml,早晚各1次。另外,用少量药酒配合穴位按摩。先用纱布浸透药酒外擦于腰部,然后用点穴按压法施于阿是穴、肾俞、命门、环跳、委中、承山、昆仑、太溪、太冲,每穴约2分钟。每日中午1次。所有治疗方式持续4周,4周后判断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治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工作。②显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明显改善,能坚持工作。③好转: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腰部活动改善,可做轻便工作。④无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处理: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 17.0,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

结 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7.86%)、治愈率(分别为26.79%、5.36%)、显效率(分别48.21%、26.79%)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方法两种,而非手术疗法中,分为理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包括中药和西药治疗。西药如甲钴胺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中药包括内服、外用(包括药酒穴位按摩、结合理疗器械进行外用、外敷等)[3-5]。事实上,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比较复杂,且复发率高,因此,现在常用的是2种及其以上方法的综合治疗[6]。本研究与其他文献类似,综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法中,在理疗的基础上,增加了药酒的治疗方式。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包括外伤,劳损,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治疗主要是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等。

本药酒是独活寄生酒、土鳖红花酒、腰痛酒、痛灵酒、乌藤酒等配方优化而成,方中各药均为祛风除湿、活络痛痹、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等良药。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白芷、细辛、苍术、川乌、草乌等散寒通络、通窍止痛,当归、白芍、人参等补血活血,乌梢蛇、全蝎、土鳖虫、一支蒿、川芎、威灵仙、鸡血藤、三七、姜黄、苏木、泽兰、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桂心、杜仲、狗脊、土鳖虫、续断、补骨脂等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茯苓、黄柏、海桐皮、路路通清热燥湿、利水渗湿。另,酒可通血脉,且它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诸药共奏滋补肝肾、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方中大部分药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7];实验研究还提示其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8]。

内服药酒可以益肝补肾、补气养气、强腰健腿等。而内服+药酒穴位按摩可增加活血化瘀、缓筋止痛等功能。再加上理疗、针灸、推拿、飞燕式、卧床休息[9]等功能锻炼,可有效治疗慢性腰椎间盘出症。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01-202.

[2] 于芳,聂军.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6):1083-1085.

[3] 傅军霞,徐文峥,吴筱芬.甲钴胺序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72例[J].中国药业,2010,1(17):78-79.

[4] 谢福德,何霞.牵引推拿配合药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9):590-591.

[5] 谢旖静,张蕊,王淑清.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1):23-24.

[6] 奚胜,胡顺富.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J].中国药业,2012,21(12):82-83.

[7]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7.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