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生生理健康教育范文

2024-09-28 来源:东饰资讯网

篇1

一、初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人际关系、学习、青春期问题,现试述如下:

1. 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由于一些女生心胸狭隘及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表现为孤独、同学关系不融洽、小团体内拉帮结派等现象。

2.与父母关系的问题。由于与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及沟通不当,加上初中女生个性娇气、叛逆,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敏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她们往往会产生老师偏心、不公平、不关心自己等错误的认知,以及感到失落,没有归属感。

4.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排名,题海战术,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5.青春期心理问题是初中女生心理困扰中较为又一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初中阶段,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期闭锁心理。另外,初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出现好奇与向往,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女生更容易涉足早恋。

综上,由于初中女生情感脆弱,且敏感多疑,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学习适应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初中女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针对初中女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1.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女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她们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所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初中女生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使其主动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只有她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对初中女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要消除初中女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初中女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3.引导健康情感,鼓励学生正常交往,

篇2

一、择业心理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女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担心“毕业就是失业”,以及受社会上一些性别歧视的影响,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紧张、焦虑心理。

二、高职院校女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职院校女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因素的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受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使高职女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相比本科院校的女生,高职女生压力更大,不少女生为考虑工作问题变得焦虑不安。二是家庭因素。由于性别的差异,社会性别角色期望的影响,使家庭对女孩的抚养和教育方式与对男孩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女生缺乏吃苦精神,在各个方面都缺乏独立性,养成依赖的心理。

三、增进高职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女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首先可以通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进课堂。其次是社会、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给她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使她们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2、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女生适应能力。了解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展具有女性特点的专题讲座,引导高职女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恋爱观、世界观。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报纸、展览、网络等各种传播途径来进行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尤其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女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高职女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三是开展各种健康的诗歌演讲比赛、风采大赛等活动,培养高职女生的素质和修养,增强她们生活的自信心。

3、健全心理防卫机制,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心理防卫机制又称心理防卫反应,是指人们为了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中心等机构引导学生学习否认法、退化法、转移法、补偿法、升华法、幽默法等常用心理防卫方法,使她们在出现心理矛盾,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摆脱情绪上的痛苦,解除心理负担时,能主动及时地求助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达到疏导感情,减轻情绪压力,重新建立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篇3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受到重视。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与文件,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至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离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还相差甚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以往的工作以及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是针对大学生这个普遍群体,而较少涉及特殊群体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一、当前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的偏差

。纵观近些年的心理健康工作与研究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与研究甚少。从仅有的少量的研究来看,大多也只是进行一般性、概括性的分析,缺乏系统、详细的阐述,更不用说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性研究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得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到位,机构不健全,经费投入不够,队伍建设不足,重心理疾病治疗而轻心理发展咨询,等等。因为以上多方面的原因,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这些悲剧的产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心理机制的欠缺

。心理机制的欠缺,导致不少本可以预防的不该发生的心理悲剧时有发生,给社会的稳定和高校的教学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完善贫困女生的心理机制,建立一整套贫困女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后期跟踪评价体系,将心理危机控制于萌芽阶段,提升其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队伍建设的不足

2002年4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1]然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国家的标准差距较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念峰教授介绍,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2]据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的调查发现,有33.73%的省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低于1: 3000至1: 4000。[3]显然,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尚在建设中,人员数量上远远不够,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较少,专职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乏,大大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加之,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大部分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由于辅导员本身流动性较强,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工作的成效。因此,着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四)角色定位的偏颇

据河南省2002年的调研发现,省内23所高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人员141人,平均每校6.1人。其中,专职仅7人,约占4.9%。[4]由于专职心理辅导员的不足,许多政治辅导员不得不同时兼职心理辅导员,拥有双重角色身份,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但大多数政治辅导员因为心理知识缺乏,也没有经过有关心理方面的实操训练,经验不丰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混淆了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因而工作中,不少政治辅导员往往感觉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从而流露出过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干预,严重影响了咨询效果。。因此,政治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努力避免政治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员双重角色的冲突,认真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咨询技术,正确定位自己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

(五)专业技能的缺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是教育部对心理工作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有些政治辅导员为了工作的需要,通过自学心理专业知识,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但由于实操训练较少,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工作实效。

(七)加强感恩教育,优化心理品质

笔者发现,高校奖助学金评比过程中,不少贫困女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认为自己贫穷,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少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他人的感恩之心。还有一些贫困女生,没有及时获得资助,还会表现出愤世嫉俗、怨恨不满的情绪,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对贫困女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优化其心理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激之情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帮助她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结语

。。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Z].教社政[2002]3号.

[2]杨伟柱.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抑郁症[J].商情,2012(38):187.

[3]贾慧媛.构建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6):28.

[4]李艺敏,李永鑫.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难与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3):178.

[5]仇小梅.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2,30(1):108.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0-201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SZ11209。

篇4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 、 个案分析

。(为了尊重当事人,笔者隐去了当事人的真实姓名)

案例1:心有余悸

杏子,女,父母务农,收入微薄,勉强糊口,家中还有一个读书的妹妹,杏子参加过两次高考,由于高考的压力,杏子曾患抑郁症,并一直在在偷偷服用药物,(大二春季学期情绪出现特别大的反常时才从她母亲口中追问出她的病史), 九月杏子从边远山区来到武汉高校念书,该生对比其他同学显得敏感、多疑,学习效率不高,秋季学期开学不久,杏子情绪出现异常,辅导员与她谈心,她说同寝室的几个人总在背后说她坏话,议论她(其实别人并没有经常议论她,很多时候只是她的一种猜测和想象),接连好几天,她晚上无法入睡,脑海里总是很纷乱,为了调节她的情绪,辅导员和助理及其她同学把该生接到辅导员的宿舍住了几天,并与她交心谈心,每天晚上和她跳绳,以便让她忘记烦恼,待她的情绪恢复后,辅导员和班上同学共同把她安排到另外学生寝室住宿,并嘱咐同寝室的同学多关心她,安慰她,给她温暖,这样,情况似乎有所好转,但过了一段时间,该生又开始出现晚上失眠,某一天该生留下字条后离校出走,后经过多方努力找回了该生…无数个担心的日日夜夜、无数次的谈心疏导,杏子和其他同学一样毕业了。回想她晚上的泪流满面;回想她给在火车上仅有一面之交的男友大胆的约会;回想她的多疑与焦虑;回想她两次的不辞而别,截至目前我仍然心有余悸…

启示:某些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在高中就患上了心理疾病,但高中老师和家长为了孩子,刻意隐瞒了学生的既往病史,这样就给学校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增加了难度,同时给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增加了极其大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案例2:她休学了

启示:天下的父母,千万不要为了物质上的原因,让自己的孩子常年远离自己,这样会在孩子的心理留下无法弥补的缺失,父母常常的关心与爱护,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最为重要,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曾写到:”孩子脸上快乐的光彩都是美丽的,无论这孩子是贫穷或是富有;蜡烛也一样,在快乐的感觉面前,无论是在富人的屋子还是穷人的屋子,同样光明和快乐的照着…”不管物质多么贫困,不管有多少借口,年轻的父亲母亲,请给你们的孩子心灵上的真正的快乐!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健康愉快的成长!因为任何一个心理疾病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常年累月淤积的结果,其次,辅导员对于军训不能适应的学生要进行说服调整,适应不了的,要进行特殊照顾,学生本人也不能逞一时之能,内心无法忍受还有硬撑着,这是在虐待自己,导致的结果是不仅身体累,心理也跨了。

二、应对措施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危机是心理危机,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其次,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进行精神鼓励及心理引导,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她们认识贫穷不是自己的错,没有必要因为家庭一时的贫穷而折磨自己,更不要埋怨父母和家庭,贫穷是暂时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中悲观失望,可怕是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贫穷的现状。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要进行自立自强教育,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应加强对她们进行心理引导,尤其要帮助她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鼓励她们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别人,要让她们发现和肯定自己纯朴、上进、能吃苦的优点,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孤僻、自我封闭等消极心理,增进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密切同学关系,同时,鼓励班上其他同学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有人说:“只有在人性充盈的地方,才能生长出健康的人性和自尊的人格;而在人性的沙漠中,我们收获的只能是病态孱弱的人性和冷漠的人格”。作为服务学生的管理人员应该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她们在温情中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和谐与幸福。雨果说:“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在浩如海洋和天空的心理世界里,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像蛟龙和雄鹰一般遨游!

参考文献:

[1]叶素珍.《消除女大学生贫困心理影响的策略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2] 吕世军.《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篇5

关键词:生命质量;大学生;体育人口;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lO-1332-03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是对由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个多维度综合测量,它包括健康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满意程度两个方面。

以往关于青少年以及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研究,其广度和深度都不及成年人的研究。关于体育锻炼与生命质量的有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人的体力和精力;降低抑郁和焦虑;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心理调调控能力。体育锻炼通过对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社会适应纬度的积极影响;提高生命质量。

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而言,将心理等具体维度置于生命质量的总体之中,并与其它维度相比,其特点如何,研究较少;另外生命质量的具体维度对生活满意感以及总体生命质量影响等问题,也是目前身心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常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一部分,了解他们的生命质量特点,对于揭示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生命质量特点,为他们制定健康促进策略,并研究体育锻炼者或体育人口的健康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校区、廊坊师范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体育人口为调查对象。将在过去一年能做到每周3次,每次30 min以上者,确定为调查对象。调查的方法:在操场、健身房、球场等地旁边,设立调查点;由专人负责,随机抽样;调查时间为2004年6月3日到13日。共发放问卷136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0份,回收率为92.66%,其中男生528份,占41.74%;女生732份,占58.26%,年龄20.91±1.15岁。

1.2研究方法

1.2.1 测量工具 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L-BREF),自制针对大学生健康的生命质量问卷。问卷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环境和综合领域等六个维度。问卷要求回答在过去两星期的生活质量情况。问卷的中的正式测试题的分值分为5个等级;按照从对健康有利的程度或满意程度,由低到高分别计:“1;2;3;4;5”分,并填写自我评估百分制得分,整个问卷共46小题。问卷的a系数,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环境领域分别是0.3611,O.5449,0.6532,0.5296和0.8008。问卷的生理维度得分较低,但与(WHOQL-BREF)相近(a=0.3816)。

1.2.2 调查方法 在经培训调查员的统一指导语下进行测试.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

1.2.3 统计分析 将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l2.O进行统计分析。注意将反向得分的题目利用Recode(重新赋值)进行换算。以自评总体生命质量百分制总分为因变量,以各个纬度的具体因子为自变量,利用spss提供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

2 结 果

2.1 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在心理维度、独立性维度、社会维度平均得分存在差异

2.2 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在心理维度的比较

2.3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总体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自变量为:生命质量的各个维度的具体因子,其赋值方法是按照从对健康有利的程度或满意程度,

由低到高分别计:“1~5”分。因变量为:自我评估百分制得分。在O.05水平筛选出上述因子。

3 讨 论

3.1 男女生生理维度水平都不高 本研究在生理维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疼痛、对医疗帮助的需要程度、精力和体力、睡眠质量等4小题,男女对照比较均未见明显的差异。但男女生的平均水平都不高,这提示,体育人口生理维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研究表明,体育大学生的损伤及其疼痛是影响其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3.2 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在心理、环境、社会和综合维度存在差异,男生在心理、环境、社会和综合等维度得分均显著好于女生,提示,应关心体育锻炼女生的心理、环境、社会和综合维度。

3.3 在心理维度。男女在生活乐趣、食欲和外形等方面存在差异 男生对生活的乐趣较少,而女生食欲和外形感觉较差。

针对生活乐趣问题,我们认为,这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过高,客观上,一些大学业余生活相对贫乏,不少学生学习生活“三点一线”;一些学生兴趣爱好较少,业余生活单调乏味,缺少生活情趣。针对上述情况,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各种活动,在生活中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学校和全社会应认识到娱乐健康环境的重要性,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

另外,上述研究也提示我们:第一,快乐体育、娱乐体育的实施和推广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第二,针对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生活情趣教育;应尽快展开;并注意渗透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第三,对于心理维度的生活乐趣问题,诸如“动中取乐、静中取乐、知足常乐、宽以为乐、天伦之乐、助人为乐”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可能是这些大学生体育人口者急需的。

3.4 男生在综合维度的生命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提示,大学生体育人口男生生命质量高于女生。相关研究表明,生命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有关,两者都包括生活满意度指标。Campbell对美国2160名成人的研究表明,女性的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男性;而新近李靖等关于629名大学生的调查与Camp-bell的研究相反,男生的幸福感高于女生。本研究结果与李靖的结果相一致。

3.5 影响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有所不同

3.5.1 影响大学体育人口男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 它们主要有:注意力的集中情况、社会交往能力、经济状况、居住条件、人际关系对学习的正面影响等等;其中,注意力的集中

情况属于心理维度;社会交往能力属于独立性维度;而经济状况属于环境维度。提示,影响体育锻炼男生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来于心理、独立性和环境等维度。

按照Green提出的健康促进模式以及流行的“三A模式”即:评估(assesment)、分析(analysis)、行动(action)模式的要求,如何提注意的集中程度、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满意水平是提高男生生命质量的关键。

1)注意问题有关研究表明:注意的集中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配及注意的转移有关。减轻压力的训练、放松训练以及集中注意力训练往往对于增加注意的集中程度是有效的。另外,东方绵缓运动具有上述作用。注意的集中状况可能与学习操作以及其它认知因素成正相关,并通过此项影响学生学习和做事的成败,进而影响幸福感和生命质量。

2)社交能力在本研究中,它是影响男生生命质量的第二位原因。提示,社交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在交往中形成,又在交往中表现出来,它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它可以通过交往活动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研究表明:体育集体项目可以增强人的团队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因此,普及推广体育集体项目可能是提高大学生体育人往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手段之一。

3.5.2 影响大学生体育人口女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 它们主要有:消极感受、外形、生活乐趣、居住环境等因素。其中前三项均属于心理维度。

1)消极感受。消极感受主要有情绪低落、绝望、焦虑、忧郁、空虚、失落等。如何控制和减少消极感受是提高女大学生体育人口的主要途径之一。Li Hong等调查了大学生应激与理想健康(Well―being)之间的关系,学习压力、生活压力、负性生活事件与幸福感和理想健康呈反比。新近,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应用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提示,采用自我效能以及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对于增加主观幸福感有积极作用。应将其引入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干预策略。

2)外形。外形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满意程度是影响女生的第二位的因子。这与女生的特点有关。一般女生比较注重外形。男女生在外形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新近张力为的研究发现:在整体自尊的基础上,主观身体感受,包括身体吸引力能够对生活满意感做出有效的预测。

应当注意,外表美与气质美的和谐状态影响外形客观状态,而审美情趣和观念决定主观感受;外形的确重要,著名的森田疗法也强调端正仪表、自信对于纠正神经症的重要性;同时应当注意顺其自然、不做完美主义者的生活态度对于提高自己的外形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4 结 论

通过对1230名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生命质量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健康促进有关原理,为其制定的健康促进策略主要有:

1)继续提高男女生在生理维度的生命质量;

2)全面提高女生心理、环境、社会及综合维度的生命质量;

3)男生的干预重点是培养生活情趣、提高社交能力;

4)女生的干预重点是设法减少消极感受、正确面对外形等问题。

投稿日期:2004-11-0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DLA010383

篇6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711.5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81-02

【关键词】 月经;症状与体征;知识;行为;学生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正常与否关系着女性的生殖健康。。及时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个新课题[1-2]。为了解女大学生月经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生殖健康教育,防治月经病,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对江西某高校女大学生进行了月经状况及相关KAP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江西某高校本科生按专业(艺术、文科、工科)、年级(大一~大四)分层,整群抽取调查对象2 800人,回收有效问卷数为2 620份,有效率为93.57%。在被调查的2 620名大学生中,艺术856人,文科874人,工科890人;大一680人,大二665人,大三648人,大四627人;来自城镇1 478人,来自乡村1 142人。被调查大学生年龄为17~23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女大学生月经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月经史、月经相关症状、处理方式以及月经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由调查对象匿名自行填写。

根据《妇产科学》[3]对各月经病症状定义如下:(1)周期不规则指近6个月内月经周期无规律,时长时短。(2)月经稀发指周期规则,间隔时间大于42 d。(3)月经频发指周期规则,间隔时间少于21 d。(4)经期过长指经期出血时间在7 d以上。(5)经期不规则指月经量及持续时间不规则。(6)经血过多指经期失血量超过80 mL(月经量按经期使用卫生巾的量来计算,市售卫生巾10片/包为依据,每个经期内用量2包为经量过多)。(7)月经间期出血指2次月经间期的任何时间阴道出血。(8)闭经指停经6个月以上。(9)痛经指经前或经期下腹部疼痛、坠胀伴腰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分为轻度(轻微腹痛,不必服药,不影响学习)、中度(疼痛较重,不能坚持学习,但无需药物治疗)、重度(疼痛难忍,必须药物治疗且需休息)。

1.3 统计分析 以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月经情况及月经病症状 所有被调查对象均已来潮,初潮年龄最小9岁,最大16岁,平均为(13.39 ±1.56)岁。城市女生初潮年龄为 (13.23 ±1.74 )岁,农村女生为 (13.65 ±1.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女生有月经病症状者2 013人,占76.83%。痛经是高校女生最常见的月经病症状,其报告率为70.99%;其余各种症状分布依次为经期不规则占34.73%,月经稀发为6.83%,经期过长为6.56%,周期不规则为4.58%,月经频发为3.70%,经血过多为2.48%,月经间期出血为1.87%,闭经为0.57%。见表1。

在痛经女生中,每次行经都出现疼痛的占34.94%,偶尔出现疼痛的占65.05%;轻、中、重度痛经分别占53.76%,40.32%和5.91%。痛经始发时间多数女生(75.05%)在初潮后1~2 a内。52.68%的痛经女生腹痛出现在经前或行经最初的1~2 h内,大部分(65.59%)持续1 d,但也有3.22%的女生痛经持续整个经期。痛经除表现为下腹痉挛性疼痛外,还常伴随其他症状,较常见的是腰背痛(43.01%)、全身乏力(40.86%)、情绪改变(34.94%)、恶心呕吐(20.69%)。此外,受调查的女生中,80.15%的女生有月经前综合征的表现,如头痛头晕、胀痛、腹部饱胀、肢体浮肿、体重增加、心烦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乏力以及饮食、睡眠改变等。

2.2 经期对女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62.73%的女生认为行经期间自己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其中以体育活动受影响最为常见,占全部受调查女生的58.46%;有12.68%的女生认为经期不适已影响其上课,有3.74%的女生认为已影响到同学间的交往活动;有17.82%的女生曾因经期不适而请假缺课(包括体育课)。

2.3 对月经病症状的应对措施 出现月经病症状后的就诊率,闭经为100.00%(15/15),月经间期出血为91.84%(45/49),月经频发为67.01%(65/97),经血过多为64.62%(42/65),经期过长为45.93%(79/172),月经稀发为43.58%(78/179),经期不规则为37.91%(345/910),周期不规则为35.83%(43/120),痛经为24.57%(457/1 860)。

就诊的医院主要为妇幼保健院(64.83%),其次为综合医院的妇科(18.65%)和中医院(16.51%);治疗方式多数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42.15%)和中医中药治疗(37.82%)。对于痛经,女生最常采用的缓解疼痛的方式是卧床休息(70.15%),其次为焐热水袋(36.54%),25.62%的女生通过服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中成药)来缓解疼痛。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学生中,有29.64%认为这些措施的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此外,16.73%的女生在痛经时未采取任何措施来缓解疼痛。

2.4 女大学生月经知识行为及教育服务需求 37.40%的女生能正确知晓排卵时间,38.93%的女生知道月经周期中容易怀孕时间,31.98%的女生知道安全避孕方法并不可靠,40.99%的女生知道早孕知识,34.73%的学生知道情绪波动影响月经。对掌握月经知识的时间,61.83%在中学,38.16%在进入高校后。获取月经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分别为,母亲姐妹占40.91%,同学朋友占35.07%,中学时生理卫生课占34.35%,书籍杂志占30.45%,其他占10.69%。

在出现月经困扰时,多数向母亲求助(77.86%),其次是自助(29.77%),求助于朋友和同学(25.95%),仅有9.92%的向医生寻求帮助。此外,尚有7.25%的女生在出现月经困扰时跟谁也不说。不愿谈论月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觉得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61.83%)、害羞不好意思讲(18.51%)、不知道该跟谁讲(9.16%)。

95.03%的学生对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有强烈需求。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依次是:开设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专门咨询室或咨询热线提供随时指导、由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多种服务。

3 讨论

3.1 月经相关症状在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月经相关症状自报患病率为76.83%,其中痛经患病率为70.99%。月经相关症状虽不致命,但严重的可影响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成年后的生育。痛经的女性常伴发其他的自觉症状,如腰背痛、全身乏力、情绪改变等,严重的可出现冷汗、腹泻、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稀发、闭经可能反映潜在的内分泌紊乱,月经频发、经血过多可引发或加重贫血[1-2,4-5]。

3.2 月经相关症状对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已构成影响 调查发现,约62.73%的女大学生学习活动受到了影响,有17.82%因此而请假缺课。月经病尤其是痛经,是影响青春期女性经期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缺课的常见原因。月经失调、痛经、经期伴随症状作为青春期女生常见的卫生问题,很可能成为影响女生生活质量的事件,所导致的生理影响、心理压力和低生活质量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女生认为月经不调和痛经的原因主要有疲劳及激烈运动、情绪波动、环境改变、受凉或寒冷刺激、学习紧张等[1-2,5-7]。

3.3 女大学生对月经相关症状的医疗服务利用不足 相对于月经相关症状的高发,月经异常时去医院治疗的比例较低(34.11%),其中低年级女大学生月经异常的就诊率更低。就诊率低可能与女大学生对于月经病的认识不足、心理较为敏感、羞于就医以及针对月经病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较低有关。因此,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女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设月经病特色门诊等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如在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开设针对少女的专科门诊,完善学校的月经病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校内增设月经病生理与心理卫生咨询指导[1-2,7]。

3.4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月经初潮年龄平均为(13.39 。月经初潮年龄不断提前,而青春期性教育相对滞后,势必导致性心理发展前倾及某些低龄化。在目前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对婚前持宽容和认同态度不断增多的状况下,大学生婚前及未婚妊娠的现象较普遍。大多数学生缺乏避孕意识或对避孕知识一知半解,因而导致非意愿人流或生殖道感染。婚前有可能带来未婚先孕,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与精神负担,并可能成为有损健康的诱因。提示应大力开展学校生殖健康教育和提供相关服务,普及月经及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她们处理月经问题的能力,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时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2,7-10]。

4 参考文献

[1] 李东阳,于秋红,康小平,等.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月经相关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092-1094.

[2] 曾琳娜.广州市658名女大学生月经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20-721.

[3]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万同己.月经的特殊表现及其防治措施.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1069-1070.

[5] 禹龙香.某大学女生月经情况和常见妇科病的问卷调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79-80.

[6] 梁红玲,吴美琼,伍洁莹,等.青少年痛经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591-1592.

[7] 张东枚.某高校女大学生月经病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7):620-630.

[8] 张珊珊,黄婉君,陈杏云.广州八高校女大学生月经初潮年龄调查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5,5(4):900-901.

[9] 万同己.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教育需求.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755-2757.

篇7

【关键词】 卫校学生;生活质量;WHOQOL-BREF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8-02

卫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 ( WHO) 的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与其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它涵盖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适应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 环境) 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了解镇江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尝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以期从不同角度评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状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镇江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0级6个班,共计324名卫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 91.35%。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5人。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1], 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 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 4 个维度的总的生存质量及总的健康状况,每个条目分别按 1~5 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其中第21条“您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不适合卫校学生, 依据高中生生活质量评价办法[2]改为“您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适应吗?”。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预防医学老师担任, 在调查员的指导下, 由被测学生自行填写, 调查人员复核, 检查, 及时补漏, 确保问卷合格。

1.3 统计分析 经调查人员核实评分后,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表1可见,男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女生,但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2.2 结果见表2。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农村卫校学生(P

2.3 自述健康状况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自述健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高于自述非健康状态的卫校学生(P

3 讨论

自南丁格尔开创现代护理专业以来,以女性为主角的护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和活动领域,具备了相应的护理理论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护理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的观念也在更新。护理不再被看作是女性的专属,全球每年男性护士的数量在逐渐增加[3]。近几年,我国的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我校近4年护理专业招生情况看,选择护理专业的男生越来越多。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对其中31名男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265名女护生进行了对比。

不同性别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男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生性活泼、好动、喜交际有关。女生在环境领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男生。

男生在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女生,分析原因,男护生最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偏见,病人不接纳他们,还担心女性护士的歧视。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他们认识到从事护理工作男性比女性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能体现男性优势的手术室、急诊科、外科等科室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说明城市卫校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强于农村卫校学生,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不同人群有关。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城镇学生,这与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参与了更多的劳动有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

自述健康的卫校学生在总的生活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及其它各领域得分均高于自述非健康的卫校学生,说明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提醒我们需要对卫校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

篇8

关键词:职校生;生殖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37-04

职校生是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的生殖健康认知状况及生殖行为一方面间接地反映了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的整体状况,同时也直接反映出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所以,有必要对职校生的生殖健康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现状,积极寻找可行的针对职校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模式。笔者旨在通过对职校生生殖健康的认知状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了解职校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最终能够寻找到适合职校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模式。

一、职校生生殖健康认知水平现状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未来整个民族的健康状况,进而影响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等。生殖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对个人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下一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东西方文化的激烈撞击,我国青少年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明显提前,同时众多社会因素使得婚育年龄推迟,造成了婚育年龄群体的较长的性等待期,与较长性等待期相伴随的是青少年普遍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1][2][3]研究发现,青少年性相关态度趋于开放,发生比例逐渐上升。[4]调查发现,青少年中有性经历者占7.01%。有恋爱经历的职校生其性经历的比例更高,平均为13.6%。经历过者有恋爱史的比例为8.13%,其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职校学生是在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从职业中学毕业就意味着学校教育的终止,与普通中学生相比,他们学习压力较小,学习兴趣不高,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受社会的影响较大,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倾向于通过谈恋爱寻求异性的关心和爱护,因而面临更多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研究发现,约84%的职校生觉得自己缺少至少一种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其中提及最多的是性心理知识;在性别差异上,男生更多地希望提高性心理知识,女生更多地希望提高预防和应对性骚扰方面的知识、技能。因此,职校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现状非常严峻,如果不能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将不利于职校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职校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会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笔者对江苏省南京卫生学校护理系的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五年制高职护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随机选择了年龄在17—20岁之间的女性在校生44人,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可知,44人中45.5%的学生认为他们是在中学阶段开始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15.9%的学生认为他们是在小学开始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没有人在幼儿园阶段开始接受生殖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说明目前对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育的需求。

根据表2可以看出,学生主要通过书报、杂志、网络、影音资料、咨询室、讲座、宣传栏、朋友、同学等渠道获取生殖健康的知识,在上面提及的渠道中,有68.2%的学生认为通过朋友、同学可以获得生殖健康知识。只有11.4%的学生通过父母了解生殖健康,4.5%的学生会拨打心理热线了解生殖健康知识,8%的学生曾接受过来自社区服务机构的教育。。

二、职校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相关教育缺失

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尚无针对职校生开发的关于生殖健康教育的专用教材。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针对医学生的性医学课程并进行了研究。当然,一些医学院校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后,提高了医学生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有助于医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关于该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尚在进行当中,处于探索阶段,所用教材为全国材《性医学》。相对于大学生而言,职校生在年龄、知识结构、身心发育等诸多方面均不同于在校大学生,所以现有的一些针对大学医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不能直接用于职校生的生殖健康教育。

因为职业学校教学中没有把生殖健康教育设置成必修课,所以更不会配备专门的教师来实施教学,这样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部分职业学校开设了生殖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或是相关生殖健康的讲座,聘请的大多是校内的兼职教师或校外的专业人士,存在学时短、缺乏系统性、受教范围小等缺陷,这样的模式也不能满足对职校生的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

(二)社会相应服务空白

我国的政策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免费对社区内的青少年(包括在校学生)进行青春期保健服务,其中包括生殖健康保健。但是,由于下述原因该项服务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能够开展社区青春期生殖保健的服务人员数量不足或能力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学校医务室的信息沟通不畅通。笔者在查阅参考文献时发现,学者们做了大量关于社区青少年青春期生殖健康认知及现状的研究,而鲜少见到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青少年生殖健康进行干预效果方面的研究和进展。这说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没有把对青少年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放在重点的位置。

(三)来自家庭的教育

可以不夸张地说,来自家庭的生殖健康教育几乎不可能。对于青少年的性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场所。可事实上,学校的性教育是不充分的,而学生家长们又闭口不谈,视为洪水猛兽。最后结局是学生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低,导致了错误的性观念、错误的,因而抱憾终生。

(四)其他教育途径不畅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书籍报刊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它们更多时候在传递正能量、相关知识和信息。但是,在家庭、学校、社会服务等方面对职校生生殖健康教育缺失的大前提下,对于网络、书籍上充斥着的形形的与“性”有关的内容,成了学生们的“宝藏”,他们不分良莠地将这些见闻统统吸收进来,于是形成了不健康的性观念,做出不健康的,不仅造成自身的伤害,还成为日益广泛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会借由同伴教育的途径扩大并影响到更多的人,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职校生殖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就是:职校生生殖健康保健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和生殖健康教育水平整体偏低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尚不能满足不同特点青少年的需求,对职校生进行的生殖健康教育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

三、关于职校生生殖健康教育与

服务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向青少年和未婚青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的研究项目不断增多,但这类项目多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性教育和服务干预研究,社区青少年与在校青少年在个人特征方面存在差别,因此其成功经验不能直接应用于在校学生。。[7][8][9]

在国外,开展由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实施的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性性教育/服务模式获得了成功经验。如zabin等在美国马里兰州进行的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项目效果较好: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分别在学校和附近的诊所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展个人咨询、小组讨论和包括避孕药具发放、早孕检查在内的多种服务,通过3年的干预,明显提高了中学生的性相关知识水平,推迟了首次的发生年龄,促进了时保护性避孕措施的使用,提高了研究对象避孕知识和性传播疾病知识的答对率以及性活跃者避孕措施的使用率。但是,由于文化观念、传统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国外成功的模式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的职校生的生殖健康教育中。因此,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满足我国职校生需求的生殖健康教育模式,可为以后开展职校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提高职校生的生殖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四、针对职校生生殖健康教育的思考

职校生没有学业压力,恋爱和比例一般高于高中生,存在更大的性安全隐患。因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内容上有所侧重,方法上也要多样化。

从教育内容上看,首先应向职校生传授性心理、性生理、性病预防、意外怀孕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行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是性安全教育,由于职校生性安全意识的缺乏,未经保护的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性传播疾病、意外怀孕、人工流产的危害等,所以应对职校生加强性安全教育。

从方式上看,首先,请专业人员指导。由于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可以聘请医务系统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如举办各类讲座和咨询指导等。再次,开展同伴教育。学生相互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时效性,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另外,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是青少年尤其是职校生较常使用的知识获取途径,应探索采用网络、多媒体等途径进行性教育的方法。

从教育模式上看,其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是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途径,事实证明,学校课程是他们最需要的和最能接受的性教育的途径。通过这一途径,能系统地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掌握科学的青春期知识创造条件。其二,编写校本教材。新课程提倡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职业学校性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作为单独的课程开设,也可以作为一部分课程的补充,为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其三,开设讲座与开展社团活动。性教育的重心应该倾斜于科学的性心理知识和正确的性观念教育,这一部分对职校生而言几近空白,虽然通过媒体或生活获得支离破碎的信息,但是很不全面、不系统、甚至不正确。因此,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合格的教师采取讲座的方式进行辅导是合适的和可行的。应该强调的是,讲座不是灌输、不是布道、不是训导、不是说教,应该以启发引导为主,采取开放式、探讨式和参与式的讲座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适时、适度、适当的辅导。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是每位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学校生殖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方法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应当从培养健全的人的认识高度来做好这一工作,提高学生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健康愉快地学习,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亚军.高职院校女生生殖健康认知及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2011(9).

[2]崔景贵.90后职校生青春期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J].素质教育,2010(9).

[3]陈晓.职校生的性与生殖健康认知现况及需求[J].生殖与避孕,2009(2).

[4]楼超华.职校学生异往和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7(8).

[5]许洁霜.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政策的过程及实施可行性的案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6]应笑.上海市职校生不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模式效果评价[D].上海:复旦大学,2008.

[7]徐江.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性科学,2011(2).

篇9

【关键词】 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39.35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58-03

青少年时期是体格、心理、智力生长发育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体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生体质水平一般包括体格和体能2个方面,体格即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和形态,如身高、体重、胸围等,本文采用维尔维克指数来反映;体能包括肺活量、握力等方面。通过比较厦门市2005与2008年2次全国体质调研中的数据,掌握厦门市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新时期制订学校卫生工作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根据2005与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要求,确定厦门市体质健康监测点校,以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在校生为检测样本。其中2005年为4 518名,男生2 314名,女生2 204名;2008年为5 530名,男生2 780名,女生2 750名。分7~18岁12个年龄组,城乡男女人群每个年龄组各120人左右。

依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手册》中的规范要求进行,监测人员经过统一的培训,选用适当的医学仪器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握力等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反映身体发育匀称度的指标采用维尔维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分析。体重、胸围、身高的计量单位分别为kg,cm和cm。数据录入用Excel,并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维尔维克指数的变化 2008与2005年相比,不同性别学生的维尔维克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身体匀称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男生平均增长0.66(t=-2.23,P

2.2 生理指标变化

2.2.1 肺活量变化 2008与2005年比较,7~18岁各年龄组之间学生肺活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2 握力变化 2008年与2005年相比,男生整体握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8岁、10岁、11岁年龄组均有明显增长(P值均

3 讨论

维尔维克指数侧重反映体型和身体粗壮程度,且与心肺功能有密切关系,从而说明人体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发育间的关联。从总的趋势上看,3 a来厦门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匀称度有了明显改善,到青春发育后期维尔维克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与国内相关研究[1-2]相似。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源自社会经济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保健的全面改善。近年来,随着厦门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营养改善使得城乡学生的生长发育潜力得到了好的发挥[3]。而随着卫生保健知识普及力度的加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对于肥胖的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意识到了应该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来保持身心健康。

肺活量是反映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发现,学生的肺活量大幅度提高,这跟以往的研究[4]不符。。2008年以前的是电子仪器,稍有动作不规范或不到位,仪器记录值会偏低;2008年以后采用的是回旋式测量仪,回旋式测量仪操作方便,学生容易掌握,吹气时阻力较小,更容易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应科学选择肺活量测量仪器。(2)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以跑跳运动为主,在生理指标上也初见成效,使得学生生理功能得到了发展。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笔者建议加强青少年体质调研与监测工作。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学生进行体质综合评价,以达到评价促进锻炼的目的,定期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学校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主观健身意识与客观健身行为趋于一致。其次,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薄弱环节的指导工作,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发展全面体育锻炼。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跑跳为主,加上大部分学校的运动场地太小,学生人数又多,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持久性,久而久之,就会对大课间的兴趣减低,参加只是留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结合各校自身的实际,开展一些有自身特色的锻炼项目,从而避免体育锻炼项目的单一性。另外,学校的健康教育影响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5]。所以,亟需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健康教育,普及营养与卫生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龄青少年体重指数地域与人群分布差异的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28-332.

[2] 韩娟,胡虞志,杨森焙.1985-2000年湖北省学生体格发育动态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0-112.

[3] 福建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2005年福建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成果汇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74-95.

[4] 龙翔,陶芳标,赵媛媛,等.安徽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派生指标2005年与1985年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15-717.

篇10

【关键词】 性健康; 中高职护生

The investigation of sexual health fo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ZHU Bixia

Nurse School of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Chengdu 61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knowledge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 fo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arrying out a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act of intervening. Methods: Using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bout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taking the three different medical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s subjects of study, and using the anonymous way to writ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On sex physiological knowledge, the score is 4.41±1.64, on sex psychology, the score is 5.02±1.88, on sex ethics, the score is 6.84±1.82, on sex behavior and venereal disease, the score is 3.23±1.60, on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the score is 4.55±1.59, the aggregate score of sexual knowledge is 24.05±5.11.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exual knowledge for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 students (P=0.000). Conclusion: As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heir knowledge about sexual health is lacking,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future career. The school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of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and offer the courses.

【Key words】 Sexual health; Vocational probationer nurse

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成熟时期[1],因此这一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全球范围内,有关青少年及相关问题研究日益增多,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加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和干预。。而中高职护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未来的职业是护理各种各样的病人,并为病人提供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因此护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不仅是自身认知的需要,更是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为此我校申请了四川省卫生厅课题《中高职护生性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为了解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现状,对三所卫生学校在校护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为课题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新都区卫生学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护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对象都已完成护理专业相关课程学习,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共发放问卷355份,收回问卷342份,有效问卷315份,有效率92.11%。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中高职护生性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与性病、避孕五大知识。

本问卷在广泛查阅文献基础上,咨询临床和教学相关专家设计而成。预调查显示问卷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47;折半信度为0.863;重测信度0.76。在知情同意情况下,问卷采用匿名自填法,在规定的时间统一填写,统一收回,由研究人员逐项检查,如有漏选及时纠正。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Epidata3.0输入,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

2 结 果

2.1 人口学资料

;15~20岁252人,占80.0%; 21~25岁62人,占19.6%.学制分布:三年制中专93人,占29.5%;三年制大专105人,占33.3%;五年制高职117人,占37.1%。性别分布:女生315人,占100%。

2.2 护生性健康知识总体知晓情况

在调查的315名护生中,对性心理和性伦理知识方面的问题回答正确率比较高,最大值为10分;与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最差,最大值为8分;性生理和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对居中,最大值为9分。具体结果见表1。

2.3 不同学制护生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不同学制护生在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避孕知识及性知识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学制性健康知识各维度两两比较情况

结果显示三年制中专与五年制高职相比,在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避孕知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与建议

3.1 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总体匮乏

调查发现,作为护理专业的中高职护生对基本的性健康知识了解不系统,不全面。得分相对较高的性伦理知识平均值为(6.84±1.82),性心理知识平均值为(5.02±1.88),这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护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护生大部分是女生,而本次调查女生占100%。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思想在性观念方面留下了深深的烙印[3]。反映到性伦理方面传统的观念要求女生要矜持、温柔顺从,否则就是“坏女孩”。而这一阶段的护生年龄在16~22岁之间,身心都处在成长阶段,对性的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从报刊、杂志、宣传册、电视等渠道了解到一些很肤浅的关于性的知识,从而形成了他们现阶段不成熟的性心理。例如:青年人渴望被异性青睐是正常的表现,望的产生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回答“是”的占53%,“否”的占18%,“不清楚”的占29%。说明护生还需要大大提高自己性心理知识,为正确了解系统的性知识做好心理保障。

护生与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最差,得分为(3.23±1.60)。当代护生处于一个性信息相对开放的时代[4],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十分强烈。然而在开放文化的影响下,虽然他们知道婚前会影响男女双方的前途、名誉,“人流”对女性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但有感情就可以有的观点仍然为大多数护生认同,他们并不反对婚前。与性病知识密不可分,调查表明,护生对性病的种类和传播途径认识较清楚,而对拥抱、接吻是否会传染性病的认识模糊不清。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与医学相关特殊性,学校更应让他们全面系统的了解性健康知识,一方面通过系统的讲解性生理性、性心理、性伦理的知识,使护生理智的对待身理和心理的的变化,另一方面为护生讲授、性病及避孕方面的知识,使护生能够真正掌握健康科学的性知识。

3.2 不同学制护生对性健康知识的知晓有差异

调查发现,不同学制护生对性健康了解情况有所不同。这与他们的学制、年龄、成长环境,主观学习意愿等因素有关。学校应因材施教,根据学制对护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性健康知识教育。

3.2.1 大力加强三年制中专护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 本研究三年制中专护生在性健康知识的了解上总体最差。他们是调查对象中学制最低、年龄最小的,都是初中毕业就到卫生学校学护理。在家时衣食住行有父母包办,生活平静安稳[5]。然而离开父母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便暴露出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自理能力的不足,有失落感,缺乏自信,从而导致他们主观学习意愿不强。加之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渠道多样,知识零散,对知识的正确与否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学校应根据三年制护生的特点,努力开发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提高学生积极的情绪智力。同时从三年制中专护生的专业要求上,多角度,多层面,生动形象地加强性健康知识教育,两方面双管齐下,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获取必要的知识。

3.2.2 提高对五年制高职、三年制大专护生性健康知识教育 调查表明,五年制高职、三年制大专护生在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上较三年制中专护生好,但实际得分率仍未过半,对性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仍需提高;同时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大专护生在不同学制性健康知识各维度两两比较中除性伦理知识外,其它部分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大专护生两者对性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当,可以作为同一相似对象讨论。调查对象中,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大专护生年龄都在18~25岁之间,尚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生理发育接近成熟,性意识活跃。对恋爱、婚前有很高的接受度[6]。学生开放的和性态度背后,却没有足够的性健康知识与之相结合,有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几乎与所有健康危害行为均呈正相关关系[7]。调查显示,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大专护生在与性病、避孕知识的了解上较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差。并且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学校可以请相关专家进行性健康知识讲座,短时间高质量地让学生了解性健康知识;可以自制实用型性健康小手册,帮助学生了解性病、避孕等知识。

3.3 增加护生性教育课程设置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护理行业的主力军,他们所了解的性健康知识不仅要满足自身需求,还要满足未来职业的要求。因此,开展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优化其性心理,引导其,提高其性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中高职护生中增加性教育课程设置,对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性健康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性健康教育模式符合我国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8]。并且积极的性健康教育模式也将是未来学校性健康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

参考文献

1、2李红,周幸,丁永刚,等.重庆市郊县高中生性知识现况及开展学校性教育态度的定性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3): 159-161.

3 罗映光,廖怀高.性伦理的嬗变与艾滋病传播的互动[J].中国性科学,2003,18(5):14-17.

4 魏秀燕.石河子大学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67-568.

5 胡晓东.中专卫校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89-90.

6 罗纯,邓丽,周宗林.高职生生殖健康KAP调查分析[J].适用预防医学,2010,17(1):64-66.

7 许俐,龚露霞.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5-96 .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