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作业8

2024-12-15 来源:东饰资讯网
问题:如果创作类型小说,你偏好哪一种?这一类型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作品?请评价此部作品,不低于200字。

偏好爱情小说。

王安忆《桃之夭夭》


简评《桃之夭夭》

有人说王安忆的作品细节琐碎、着墨浓重,读起来十分繁复冗长。我也有同感,尤其读她写的年代爱情小说,就像吃一只脆香甜柚,徒手费力剥掉外壳,还要徒手使劲掰开肉瓣,手里欠一把刀。送进嘴里的橙黄肉瓣却是酸甜爽口,又略带一丝麻、苦,因徒手费力,回味起来,却添了几分啧啧称奇的风味。

王安忆是上海女作家,笔下的故事多是以上海弄堂、市井生活为背景,运笔的色调偏浓郁沉重,就像上海弄堂里的一爿爿老旧门店,逼仄的小道长了阴暗的苔藓,灰暗的门扇深了原木的年轮,从里边穿过,吸进一口油香、脂粉香、樟脑丸香……忍不住要砸吧两下嘴唇,把无形的香气细细的咀嚼一番,脑回路是余香,鼻子里呼出潮气,心里却有一股热气。(ps.想比之下,张爱玲的故事令人心生凉气,感叹世态炎凉,不免要趋于绝望。)

《桃之夭夭》就是一个令人心生热气的故事。

我首先被她的小说名称吸引——“桃之夭夭”,即使不了解古诗词的读者也能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绚烂美好的女主角形象。

“桃之夭夭”取自《诗经·国风·周南》中的《桃夭》一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桃夭》

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并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

作者以“桃之夭夭”为题,也暗示这篇故事的女主角的一生如桃花绚烂,开花结果,宜其家人。

五个古诗词章题,也别具心裁、韵味十足、且紧扣情节脉络发展。

第一章“梨花一枝春带雨”,这句诗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整章也暗含悲伤的基调,讲述了女主角母亲年轻时期的人生际遇和爱恋婚姻。

女主角母亲——一个敢爱敢恨且不遗余力的搞艺术的女人形象。她的长相清丽且媚。

“她长相是清丽的,疏眉淡眼,眼型很媚,细长的眼梢甩上去。倒也不是吊眼,而是人称的丹凤眼,笑起来先弯下去,再挑起来。嘴唇薄,上唇边略有些翘。”

但行为泼辣开放,与周遭平庸凡俗的市井女人不一样,别的女人虽然干净却是低到墙脚里的小花,她是蒙上尘垢的成簇成团的粉玉兰,高高的开在树稍上,等男人来仰视、女人来诋毁。漂亮女人总有几个追求者,母亲就是这样,她爱的时候不遗余力,恨的时候也不遗余力,这份力气透着泼辣,对女主角泼辣,对社会的恶势力泼辣,唱戏的“沙喉咙”也泼辣。

正如章题,女主角的母亲是一朵孤零零的梨花,遭遇不幸的爱情,令人怜惜,不过小说的母亲角色十分顽强,离婚后独自抚养大三个孩子,她泼辣不服输的个性也深深影响到女主角。

第二章“新剥珍珠豆蔻仁”,取自元散曲《卖花声·香茶》,原句是“香茶细研片脑梅花粉,新剥珍珠豆蔻仁,依方修合凤团春。醉魂清爽,舌尖香嫩,这孩儿那些风韵。”这正是描写十来岁孩子的句子,暗指女主角十岁左右的人生比众不同的风韵。

别人的童年只是为了玩耍,她的童年还关乎非正统的美貌,因而赢得市井优待,也招受朋友妒忌,且因她父亲的身份不明,这份更浓的优待背后是亵玩,这份更浓的妒忌背后是鄙弃。

“当她瞳仁慢慢从正面移到梢上时,就有一种风韵,一种孩子才有的风韵,完全不自知的美魅,天真的风情。”

女主角虽然是老幺,却并没有得到泼辣母亲的疼惜,好像是因为她与母亲是同类人,母亲下意识把她当做更亲的孩子,便从不吝啬对她的打骂。

但她在这份辛酸的家庭生活中体味出的却是一份难舍的亲情,譬如兄长的打骂,姐姐的责难漠视,保姆的公报私仇。这磨砺了她以后的人生,当然也不妨碍她从小比别人出落得别致。

第三章“千朵万朵压枝低”,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后一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而此时的女主角,十五六岁,过早的女性之美越发逼人,在灰暗的时代背景下,是一朵游走的女性荷尔蒙。

作者用章题来暗示女主角这一时期因美引发的纠葛人生。

第四章“豆棚篱落野花妖”,摘自明散曲《花影集》。该诗句浓浓的乡野情趣,已将女主角的生存背景移到下乡劳动中,经历乡村劳动的淬炼,女主角渐渐成熟,像从温室里移栽出去的花木,添了自然的乡土味,她饱满的年轻身体磨砺成结实的美,映照章题中的“野花妖”。

而此时她收获了萌芽中的爱情,这也成了“野花妖”的养料。

第五章“插髻烨烨牵牛花”,摘自陆游《浣花女》,把牵牛花当作头饰插到发髻上,光彩烨烨,是一个农村妇女最朴素的打扮,也是最美的打扮。描绘出一个幸福快乐的平凡主妇形象。

这似乎在预示女主角的完满结局。但这一章却是女主角人生最具考验的时刻。

她经历了初恋的背叛、兄长入狱、姐姐难产而死,母亲的抑郁,照顾姐姐的孩子,并最终在姐姐婆家和母亲的默许下做了姐夫的续弦,在毫无爱情的情况下开始了一个家庭主妇平实忙碌的生活。

又终以她的人格魅力获得了来自姐夫的爱情。成为了一个生活幸福、内心安定的主妇。

文中的女主角不是一面镜子,别人给她什么就反射出什么,她是一爿土地,别人吐她一口唾沫,她用来浇灌一朵花,别人丢给她一坨大便,她拿来滋养土地的肥。

她让读者感受到向上向善的力量,因此我说这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令人心生热气的故事。

这篇小说近13万字,全篇用古诗词的章题将女主角的一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浓郁得精缩成一副渐变的中国花鸟画,运笔细腻、有时甚至繁琐,但恰是因为这些繁琐的着笔,才把这渐变似的中国花鸟画描绘得层次分明、令读者不仅看到了花和鸟,还嗅到花香,闻见鸟啼,甚至抚到风,摸到云。作者趋于工笔写意的手法,敦厚得描摹细节,使读者看到客观的人物和世界,像游走在人物的身旁,伸手就能触到人物的手,听着人物细细说来。

作者笔下的每一个情节的转折,都是一个圆匀的弧度,不逼仄也不过分铺张,使人耐看,且又余下留白,像延展开的折扇,每句话每个人物都有留白的褶皱,供人抚平遐想。

读王安忆的作品就像泡在深流静水之间,行文缓缓从身上淌过,有沁人心脾的温凉,这片静水且有一只鱼钩,勾住你的心眼,使你要跟着鱼钩去往神秘的地方。

但这个鱼钩不是用铁丝做的,是用手指勾做的,没有针尖麦芒的刻薄尖锐,是温厚的敦实的,把读者这些深水的游鱼一只只捉住,再放生。使我们在故事的世事人情中认知向上的能量。

这大概是我喜欢王安忆作品的缘由吧。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