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运动员没有拿金牌,该不该道歉?

2024-12-15 来源:东饰资讯网

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培养机制和美国的运动员培养机制。

我国:实行所谓的举国体制,其实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体育这种事情,在我国有专门的部门管着,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每年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专门分配给体育总局,这些纳税人的钱主要被用来支付体育总局的事务管理,运动员培养以及群众体育。在这种体制下,我国把所有的体育资源,力量集中起来,放在从全国各个地方挑选出来的种子选手身上,从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训练培养他们,为的是在奥运会这种世界赛事上拿金牌,为国争光。

美国:实行的其实也是“举国体制”,这里说的“举国体制”其实是全民参与体育的一种机制,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有完整的体育选拔体系,只要你喜欢体育运动,你就可以找到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美国并没有国家或者政府的运动员培养政策,全部采取市场化运作,而运动员的花费主要来自于企业赞助商和媒体赞助商的合作、大众球迷的捐赠以及出售明星运动员的球衣等自身的运营活动。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在赛前短短的时间内通过举办全国选拨赛集中到一起,不管你是职业选手还是业余的,只要你实力强劲,你就有机会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应该能够发现,我国的运动员出去参加世界比赛,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而已,在更大意义上代表的是我们国家,因为从很小的时候被选拔到参加比赛这期间都是国家政府在出钱培养他们,他们身上负担了很多东西。而美国的运动员去参加世界比赛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已,再多一点的压力就来自于赞助商了。

了解了运动员培养机制后,我们再看一下在这个机制下,我们国家每年在体育这一块的花费,以及我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关于一枚金牌的成本,还有我们花费在每一个运动员身上的钱。

这是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体育部分,我们看到预算是392.57亿,实际花费356.48亿,虽然不知道这些具体分类的钱是用来做什么的,但是可以看到除了行政管理外,其他都用在了体育这一方面,而在群众体育这一类仅花了36.44亿,剩下的基本上可以说用来培养运动员了。但是我们应该能算一下,36.44亿的群众体育资金的覆盖面是14亿的国民,而两百多亿的运动员经费培养出来的只是那么几百个人。

以下关于金牌的成本和运动员的花费来源于网上资料,真实性有待查证:

国家体操队教练钱奎说:从2001到2003年,国家体操队每年的费用为2000万元,这只是体操队的训练费用,并不包括运动场馆的建设费用。这样国家体操队备战奥运4年,训练费用就要花去8000万元。如果体操队得到三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是2700万元;如果只得到一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8000万元。

这只是最简单地计算奥运金牌的训练成本,没有把运动员早期培养的费用计算在内,实际上一枚金牌所花费的费用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我国主要是以 “少年体校”的方式来培养运动员的,培养一个运动员大约需要花费七、八年的时间,所有的费用都由国家负担。现在中国各地少年体校的在校生约有20万人,如果每人每年花费的培训费用为2万元的话,那么20万人一年就要花费40亿元。

体育总局科研所的研究员李力研透露了这样一个数字: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每年10亿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涨到每年30亿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育总局事业费又涨到每年5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就要花费200亿元。如果这次中国队获得30枚金牌,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亿元,真可谓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这几年当然不光是科技方面了,我们对刘翔的支持,科研保障方面,对他们训练经费津贴的补助,营养费,以及给他出国参赛,我们初步算了一下,接近三百万。” 在罗超毅主任提供的一份刘翔训练投入清单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几组数字: 训练补贴方面,田径中心每个月要给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训练补贴,2004年的标准是每个月8000元,这两年总额已达到35万元; 为保证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的伙食和营养补助,田径中心每天提供60元的伙食费和营养费,总额已达到10万元; 在科研和科技服务方面,2003年中心专门成立了110米栏课题组,经费总额在25万元左右; 为了提高刘翔实战能力,近几年,中心送刘翔和教练孙海平参加了多次国外比赛和培训,这方面的经费总额已经达到了160万元之多; 此外,为了保证不同季节的训练需要,田径中心还出资50万元改造了训练房、添置了各种训练和比赛器材。 在迈进雅典奥运赛场之前,刘翔其实已经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接近了成功。

大家此时心里应该对培养一个运动员的花费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在了解了我国的运动员培养机制和运动员的花费之后,我想说,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没有拿金牌,应该向国家向人民道歉。他们本来承载的就是民族的名誉,花费纳税人的钱,受国家培养多年,但是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难道不该说一声对不起吗?从相反的角度讲,如果他们拿了金牌,当然是赞誉不断,被大家捧成了民族英雄,回国后拿着奖金开着跑车参加真人秀。俗话说,能承受多大的赞美就要承受多大的诋毁。

但是我们应该指责那些没有拿金牌的运动员吗?不该。因为他们也是被这个体制限制。我承认,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很多东西不是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也相信每个运动员都尽了自己的全力,因为大家心里第一位想的不会是为国争光,而是超越自己,证明自己,让自己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的好一点。至于受到采访时,当然肯定要首先感谢国家领导的支持和培养了,毕竟这些话事先都反复练习了很多遍,就这还有人说的不熟练呢。我们不应该苛责某个个体,而是要对这个体制和它有关的东西进行一些思考。

关于奥运精神

百度百科里对奥运精神这样解释: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也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那么从我们国家现在体制中能看到这样的奥运精神吗?我们是集中力量让个别人走在体育运动的前列,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体育运动,也根本没有机会从事体育运动。我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家乡五线小城市上的,小学和初中在农村,根本没有所谓的校园操场,只有一块空出来的野地,每个学期初学生自己把杂草清理干净作为操场,早上跑步的时候漫天的黄土飞扬,也根本没有体育课,因为没有体育设施,体育器材,更是觉得学体育没什么用,于是体育老师都去教数学语文了。上了高中之后情况略有改善,黄土跑道升级成了煤渣跑道。这还是在一个内地的城市,不敢想象在更贫穷的山村里面,连黄土跑道或许都没有吧。我们拿一块金牌的成本7亿元来说,可以建造7000个标准的篮球场,700个标准的足球场,700万米的塑胶跑道。如果把这些钱用来投入到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体育运动的普及上,是不是比那一块金牌更有意义的多?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拿金牌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乒乓球,跳水,举重这样的个人竞技类上面,但是在篮球,足球等团体类竞技项目上被诟病的不知道多少年了。原因就在于,个人竞技可以通过集中式的大剂量、高强度甚至惨无人道的方式训练,实现质的提高,但是对于团体类竞技而言,不只是一个人优秀就可以,而是讲究一个团队整体都要优秀,这是所谓的群众性体育,是要在整个国内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之后逐渐提升整体水平。体育天才的数量通常是与人口基数成正相关关系的,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已经够大了,最重要的就是给那些没有被发现的天才一个可以参与的舞台和途径,让他们自己站出来。

关于运动员培养体制

我们国家的运动员选拔过程一般是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在这种选拔机制下,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参加奥运会的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我国在2010年体校有37万人,但是最终进入到专业队的人大概只有4000人(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剩下的那些人或许一辈子都没有做冠军的机会。但是在体校这种几乎不看文化课成绩的氛围下,他们既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也没有通过体育运动证明自己的机会,结果只能是社会上的半文盲。所以小时候,我们身边那些上体校的同学要么就是家里特别穷的,希望能通过走体育这条路改善一下生活,要么就是家里吃穿不愁的,就算没进入国家队,家里还能想办法让孩子生活下去。而那些进入专业队的运动员就更没有机会学习文化课知识了,别看现在获得奥运冠军的是哪个名牌大学的MBA毕业,真让他去作高数题,能得20分吗?

相比之下,没有走体育运动这条道路的人,是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大家往高考这条独木桥上挤。永远都有做不完的试卷,哪来的时间去锻炼,去从事体育活动。就算不想从事体育这条路,那么为了身体健康也应该去做体育运动吧?可是,如果你去打个球,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严厉训斥你,打球能提高成绩吗?能让你考上名牌大学吗?滚去学习。好多人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有体育天赋,可惜已经错过了训练的黄金时间。而且就算你水平很高,你也只能是业余选手,不可能去参加各种世界比赛。

而在美国的培养机制下,一个小孩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都可以在学校参加俱乐部训练,基本上是在课余时间,所以不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进入职业队之前必须要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所以就算不能进入职业联赛,也可以从事其他的职业,甚至很多参加世界大赛的运动员只是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的副业而已。由于他们从小就参与体育活动,所以普遍体质都比较好,而且从小就能发现自己的体育特长,以后有时间或者资金还可以继续朝着自己的体育梦努力。

关于奖牌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

诚然,举国体制还是有好处的,那就是给那些家庭贫苦的孩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以及短时间内提升国家在世界上体育知名度。但是这一个孩子的命运是拿多少孩子的命运作为垫背换来的呢?而且,奖牌拿得多就一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吗?2012年伦敦奥运会朝鲜的奖牌数排名是20,它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也是这种制度,那么你可以说朝鲜的综合国力傲居世界前列吗?所以,靠奖牌数带来的盲目的“民族自豪感”是不是有点可笑呢?我们奖牌数是多,但是我们就是体育强国了吗?运动员拿金牌可以让千千万万的学生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吗?还有那么多孩子无法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你知道吗?

《走向共和》电视剧开篇的背景是,清朝末年,国库空虚,北洋海军正在遭受日本海军的威胁,李鸿章想拿钱来加强北洋水师实力,而慈禧要拿这钱修建颐和园过她的六十岁生日,皇帝和大臣都不同意,慈禧怒了,很委屈的说:“你以为我是那种贪图享受的人吗?我修这个园子还不是为了让我大清国在洋人眼里显得实力强盛一点吗?”咋一开始,还觉得有点道理啊,毕竟这也是为了国家着想啊。结果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外国列强才发现原来这是个纸老虎而已,于是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在我们国家应该上演过很多回了吧,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不就是为了显示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而掀起的“浮夸风,大跃进”吗?只不过现在区区一枚金牌没有关乎到生存这件要紧事而已,但是对于我来说,把花在奖牌身上的钱用来普及全民体育,让国人的身体素质提高,爱上体育运动,我认为这比一块奖牌带来的盲目的“民族自豪感 ”的意义大得多。

后记

多年前,刘翔因为伤痛退出比赛的时候,网络上骂声一片,说他丢人,垃圾,因为他辜负了大家的希望,说明那时候大家对金牌还是很在意的,但是举国体制花了那么多钱还是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啊。今年奥运会大家好像一下子素质变高了起来,大度的说,没拿金牌没关系,尽力了就好,那就说明大家对金牌没有那么在意了,那这个时候举国体制就更没有意义了。其实很多人只是跟着网上的主流态度人云亦云而已,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不管运动员有没有拿金牌,我们都不能去指责他,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体制问题,与其把每条路都做成独木桥,不如做成宽敞的车道,让更多的人有路可走。

顺便再给大家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奥运精神不是让你在手机上看各种奥运段子,而是让你去参与体育运动,感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所以,有时间的话多去锻炼吧,身边的很多同学不到30岁就各种颈椎病,肥胖,高血压等问题,相信我,这种经历你不想要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