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别条理,审分寸——《谈修养》

2024-12-15 来源:东饰资讯网

大学教育在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

这是朱光潜先生在民国时期写的一本书,书中关于群处、读书、价值意识及美感教育方面的认识和建议对现在仍然适用,不得不佩服先生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我喜欢独处,胜过各种各样的聚会,总是在各种商务宴请的场合显得无所适从,但是工作的原因又不得不去做,感觉自己不太合群。

“我们民族性的优点很多,只是不善处群。‘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谚语把我们民族性的弱点表现得最深刻。”

这句话虽然并不直接指向我的这种性格短板,但也降低了我在这方面的焦虑。社会由个人集合而成,而个人必生存于社会。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偏重于个人是主体,社会是扩充,道家讲究一切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遗世独立、超然物表;儒家讲究修身诚意、克己复礼,着重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道家和儒家在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而西方文化基本是从社会本位出发,个人的道德责任应由社会负担起,要改善个人,先要改善社会。人固然是不能独立于社会存在,但是做好自己是第一步,既然不能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那就放过自己,做好自己。

如何做好自己?开启心智,提高对社会的认知,阅读是第一步。阅读固然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纸质阅读量为4.58本,数量却是不多,当然不排除许多人阅读电子书籍。我一直保持纸质阅读的习惯,一是因为电子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手感和亲切感,二是不方便随时记录读书感受和看法,今年大概读了50本左右,除了有读书笔记和读书分享的外,其他书籍的内容能记下来的所剩无几,各个专业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全凭自己的兴趣。这段时间对医学感兴趣,看几本;过几个月对时间管理感兴趣,看几本;然后对心灵疗愈感兴趣,再看几本……虽然有改变对各方面的看法,但是不成体系,还容易产生偏见。这种阅读容易产生乐趣,但并不能成就一种学问。读书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也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主题阅读。读书有中心,才有系统组织,做好记录,分门别类归档,一旦需要随时调用,毕竟大脑的存储空间有限。

要能认真阅读,除了心境之外,还需要良好的身体。身体有病痛,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现在年轻人亚健康严重,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运动少等都能影响个人的情绪,而情绪又恰好直接影响做事的效率,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锻炼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总是觉得瑜伽相对于其他运动而言,时间长,见效短,执着于各种不适合自己的运动,走了不少歪路,看来还是要坚持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