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哭」和「笑」的古文字中都有「犬」字?

2024-12-13 来源:东饰资讯网

「哭」和「笑」都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人类表情,特别是小孩,每天不知道转换多少回,但恐怕很少有人去想这两个字怎么来的。

「哭」和「笑」都是比较后起的漢字,其战国文字都从「犬」:

摘自国学大师·字形演变

「笑」字后起。因为更早的时候,表示人心情好而张口展颜的字,用的是「喜」字:

「喜」字从壴从口,「壴」乃「鼓」之初文。自古闻鼓而进,闻金而退。鼓响为利好,所以「喜」字构形为遇到好事而张口展颜。但在使用中,其引申义“中意”更为常用,所以另造“笑”字表示“喜”的本义。而“喜”字本义至少还存在于一些成语中,比如:喜极而泣。两者存在共同关联,体现在如下两个成语中:嬉笑怒骂与喜怒哀乐。另有喜极而泣,泣者,哭也。

同「笑」字一样,「哭」字后起。更早的时候,表示人心情差而嚎叫流泪的字,用的是「哀」字:

「哀」字从衣从口,其构形为埋首衣服中(或伏案或蜷坐),张嘴嚎叫(流泪);类似掩面而哭的情态。但在使用中,其引申义“伤悲”更为常用。所以另造“哭”表示“哀”的本义。成语“哀鸿遍野”中的“哀”就是哭。其来源为《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还有更明显表示嚎叫流泪的“呜呼哀哉”。

而「哭」字从犬,的确源于狗的叫声,从两“口”表示某种特定情态下的叫声,有别于“吠”。按我的理解,“哭”的构型是被关起的狗在笼子内辗转哀鸣,乞求主人释放。养过狗的都知道,那种情况下的狗叫声其实很像人的哭声。

至于「笑」字,战国文字从艹从犬。我的理解,也是狗的某种情态的发声。对狗狗有点了解的都知道,狗没有汗腺。热天的时候,狗不但要找阴凉处避暑(草下之犬),还要吐出舌头哈气散热。此时狗的哈气声与人大笑哈气声几乎一样。

至于后来「笑」字从竹从夭。大概因为狗吐舌哈气的造型实在不雅,所以传抄中,被人理解为上丝竹下舞蹈,于是「笑」字变成上竹下夭的会意构型。对同时代的人而言,这样既高大上了,又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估计因为从艹从犬的「笑」字造型太贴切,找不到其它更好用的构形,只好在其基础上进行美化了。否则,若没有从艹从犬的「笑」字打底,单从如今从竹从夭的构形看,理解起来就可谓费解了。

综上,「哭」和「笑」两字的战国时代构形都从「犬」。这正符合造字的基本原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狗是动物中跟人最亲的、有最有灵性的,造字时使用狗的某些情态来造字实在太自然了。

《说文》四大家之一的段玉裁也持类似看法:“窃谓从犬之字,如狡狯狂默猝猥 狠犷状獳狎狃犯猜猛犺㹤狟戾独狩臭獘献类犹卅字皆从犬,而移以言人。安见非哭本谓犬噑,而移以言人也。”

说到从「犬」的字,我甚至认为「丧(喪)」字并非从哭从亡,而是从吅从犬亡。其构形来源就是丧家犬。当然,这又是另外一则故事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