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和性频率】
【亲密关系和性频率】A,健康的关系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但凡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至少要具备这三个特点:平等、互惠、尊重,才算一段健康的关系。不健康的关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而健康的关系会帮助我们积极成长。
去年冬天,在MIT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小鹿老师回南通休假,我和他在一家餐厅喝下午茶。彼时,我有位来访者正因为一段不明确的关系苦恼,不知道该继续还是该放弃。我和小鹿老师就聊了聊这件事。
每当说到这种"不明确"的关系,其实我们的第一感觉往往是:"这样的事很难说清楚"。但小鹿老师专业经验丰富、思维敏捷,经常笑说自己年轻时读了太多亦舒师太的书,如今自己也已经是一名师太了。他很快提出了针对这一类"不清楚不明白"的关系的评估方法。
他说,健康的关系,一定得具有这3点特征:
1. Equal
2. Reciprocal
3.Respect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但凡是健康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至少要具备这三个特点。
Equal,平等,很好理解,它指得是,在关系中的两个人,应该感受到自己和对方是对等的。我们在关系中有着平等的权利。
如果在关系中,你能明显感到对方似乎有着更高的权力、来决定关系的发展,比如一方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见面,另一方却没有相等的决定权力,这就不是一段平等的关系了。
Reciprocal,互惠,顾名思义,它是指,一段好的关系中,关系双方应该都会有所收获,也会有所付出,关系中的利益,并不总是有一方贡献给另一方的,接受了利益的一方,也应当反过来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和利益。
你们彼此都从对方身上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总是只有一方在付出,这也不是一段平等的关系。
Respect, 尊重。尊重是一个相对更加高级的维度。你是否尊重另一方的想法、感受,你是否恶意揣测了对方、或者毫不考虑对方会有的反应和感受。你是否给了对方ta所值得的对待,否则就是一种不尊重。
这三点,是关系中最基本需要满足的。无论是恋爱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都适用。
"我们的关系是不是平等的"、"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互惠的"、"我们的关系中对方是否尊重我"。
如果你觉得一段关系里缺乏了其中某一点,或者,你自己也不是很明确,那你可能需要继续往下阅读今天的文章。
健康的关系到底有哪些特点?
Bornstein 指出一一段好的关系,带有互惠、真诚、平等、尊重边界、独立、适度依赖、和共同进步的特点。一段健康的关系,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成长。
关于互惠,Twardowski指出,关系的双方,都需要愿意把两人之间的关系,放到比自身更优先、更靠前的地位。在健康的关系中,无论哪方在做决定时,都会考虑另外一方。他们不会就自己做了决定,然后通知对方。在他们的关系中,总有空间去讨论如何让这段关系更好,他们会作为一个组合去思考未来及生活中的诸多安排。
关于平等,Twardowski指出,关系必须是平衡的。在做决定时,没有一个人,对于决策能享有比另一方更大的权力。每一方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平等地参与到决定中(两个人的意愿同样重要,如果你约他总约不出来,只有他约你你同意才会见面,就是不平等);同时,即便面临分歧,两个人也需要平等地看待双方,尊重对方的意见,以及尊重对方是一个和自身不完全相同的个体。
在关系中,我们会出现在一些领域某人更擅长,所以我们愿意多听取对方这方面意见的情况。这是自然的,也是自愿的。但如果你们度假去哪里、玩什么、见面约在哪天,都总是ta才有权决定的话,你们的关系就是不具备平等这个特点。
关于尊重边界,Twardowski指出,没有一方应该“尝试”去控制或“修好”另一方。比如说,假如你是个做事很快的人,但对方拖拖拉拉。你可能会尝试去改变他们,让他们加快。这就不是一个尊重边界的表现。关系里的各方,都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别。在健康的关系中,人们是不会逼迫他人成为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的。没有人想被控制和改变。当然,假如关系中的一方真心想要改变,ta会求助,但好的关系中一方会根据对方想要的方式和目标去提供帮助,而不是给出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唠叨和强迫,都是无法带来改变发生。
关于真诚,Twardowski指出,健康的关系中,感受是可以被开放、诚实地拿出来讨论的。不管是关系中的哪个人,他们都觉得可以自由地和对方谈论自己的任何感受。只有坚持这样做的伴侣,可以避免有一天,所有被压抑下去的感受集中爆发,成为重大的冲突。
此外,健康关系中的双方,都看重这段关系,且看重的程度相当。他们都愿意以不伤害关系为前提,共同处理未来可能的冲突。双方都相信这段关系,且都愿意在这段关系中学习成长。
健康的关系中,人们和对方在一起,只是为了和对方在一起。我们可能都会想从不同的关系中获得各种安全感,情绪的、身体的、财务的等等。但在健康的关系中,安全感不是最重要的目标。他们对对方有真挚的感情,只是想要和对方在一起做好朋友。
关于独立,Twardowski指出,一段好的关系中,每个人都应该花时间照顾他们自己。关系并不意味着你的一切都需要对方照顾,或者你的一切时间都要用来照顾对方。照顾对方的需要,有时候是很累人的,会让人觉得压力很大或者精疲力尽。每个人都应该花时间照顾自己的需求,只有这样的关系才不会走向彼此责怪和纠缠。
此外,好的关系中,双方都非常明确各自是两个独立个体。他们都理解,保持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事。他们明白,他们不必完全认同对方,他们也能接受对方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观点。他们不觉得这是非常不正常的问题。
关于共同进步,Twardowski指出,在健康的关系中,冲突不会导向关系的破裂。当冲突发生时,并不意味着你该立刻逃跑,然后把注意转移开。事实上,健康的关系中的人,有能力把冲突看成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双方都应该学会诚实、怀着对对方的尊重地、足够开放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这种公开的、包含了反思的、尊重对方地沟通,会帮助到人们在关系中埕中。
而关于适度依赖,Bornstein 的观点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适度依赖,在一定的情境中,能够愿意求助。没有依赖的关系,只有表面的亲密,是没有深度的链接存在的,充其量只是一种虚假的亲密关系。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关系不健康,说明你已经开始有所觉察,而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值得强调的事,本文讨论的健康关系的标准,并不只是适用于情侣、夫妻等罗曼蒂克关系,也适用于朋友、甚至新兴的炮友关系。
任何一种关系,无论远近都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重点是你是否在关系中感受到了互惠、真诚、平等、尊重边界、独立、适度依赖、和共同进步这些特点。或者至少,有没有平等、互惠、尊重这三个最最基本的属性特点。
假如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明确觉得自己可能身处于一个不健康的关系中,我建议你做一些改变。一段关系可能不能带给我们很多东西,却不能在平等、互惠和尊重这三件事上有失。因为,连这三点都不具备的关系,一定存在某种形式的剥削和掠夺。你一定处在某种被伤害的位置上。
而所做的改变,可能是先和对方谈一谈,说出你的感受,也说出你对这段关系的期待。如果对方是一种无心之失、内心的确珍视你,ta 也许会因为你的感受和期待,让这段关系变得更加互惠、平等、给你更多的尊重。
而如果对方不以为然。你就需要思考以下问题了:
(1)之前你知道这段关系不健康吗?
(2)现在你知道了,之前你为何会让自己在不健康的关系中纠缠没有离开呢?
(3)你觉得这段关系真的会变成健康的关系么?
(4)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倘若连最基本的三点都做不到的关系不要了也罢。你可能曾经在漫长的时间里苦苦坚持,委曲求全,但一段原本就不健康的关系,继续下去也只会带来痛苦的重复。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平等、互惠、尊重的关系,无论是朋友还是伴侣。去找一个愿意和你一起建立健康关系的人,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不快乐会消失很多。愿你有勇气用真实去爱人、也用真实去期待被爱。这个过程固然艰辛、不安、充满焦虑,所得的回报却会无比丰盛。到那一天,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
B,远离操纵和被操纵
我另一位来访者最近深陷困惑之中。她自己是很优秀的人,老公也是绝顶聪明,两个人一起出现的时候总是显得非常般配。但是有一次她对我说:
“当我回过头来看在一起的这些年,会发现他总是以爱之名让我做一些事,或者阻止我做另一些事,比如我曾经想生个孩子,但是他会苦口婆心地给我列举生孩子的诸多坏处,比如影响事业、影响交际等等,还说他都是为我好,但到最后我才发现,他是为了自己。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我现在才感到,跟他在一起的时间里好像都丧失了真正的自己,我慢慢地活成了他所希望的样子,变成了一个提线木偶。”
在她的几次来访中和我聊起这段感情后,我们发现,她的老公一直在以爱的名义对她进行操纵。
操纵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除了亲密关系,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里都存在操纵,当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不要不务正业,我这都是为你好”,上司对想要辞职的下属说“我帮你打听过那边了,不要往火坑里跳,这里的工作还是更适合你”,操纵都在悄悄地发生着。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操纵”和“影响”的区别在哪?我该怎么区别对方是在对我好、提建议,还是在操纵我?
操纵:一种“隐蔽的侵犯”
回顾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你可能发现自己会对对方使用一些“策略”。比如,为了获得Ta的爱和同情,而有意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送Ta喜欢的礼物或者采用其他“投其所好”的方式,为的是让对方能够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去做。那么,你可能是个操纵者。
你也可能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被对方牵着走的人。除非满足了Ta的需求,否则你都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别人都说Ta对你很好,但是你隐隐觉得自己不被爱着,你发现你害怕在这段关系中说“不”,或者表达负面情感。那么,你可能是个被操纵者。
操纵是为了个体自己的利益,采用巧妙的、不公正的或者暗中的方式来控制或利用他人的行为。操纵的核心是一种“隐蔽的侵犯”(covert aggression),它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因为它并没有尊重被影响的人的边界,没有尊重对方接受和拒绝的权利。
在George K.Simon的定义中,一次成功的操纵包括:
· 隐瞒侵略的意图和行为。
· 知道受害者的心理弱点,来确定哪些策略可能是最有效的。
· 足够无情,因此不会担心对受害者造成伤害。
操纵行为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普遍——很多人都会有阶段性的、在某些情境下的操纵行为,会对他人做出操纵行为的人并非一定是“恶人”或者人品欠佳。但如果一个人非常善于探测到他人的弱点和情感脆弱之处,在人际关系中会习惯性地使用操纵性行为,那么这个人可能具有操纵型人格。
当一段亲密关系中,一方在对另一方进行长期操纵时,就会形成操纵式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一种虐待关系。
亲密关系中的操纵行为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关系边界的行为。
一个人越处于情绪不稳定、脆弱、人生转变的阶段,越向另一方敞开自己,就越容易被操纵,可能受到的伤害也会越大。
而关系中的操纵行为,正是利用了两个人的边界靠近、模糊,利用了另一半的信任和坦露,而去蓄意地控制另一半。
关系操纵者的动机和策略
人为什么要操纵?Braiker认为,关系中的操纵行为主要出于3个动机,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操纵者未必能够知道自己的动机,他们只是本能地在进行操纵。
1. 达到自己的目的:操纵者希望达到一些目的,比如获得金钱、地位、性、爱情、胜利,或者是避免损失,而他们认为操纵是达成目标的捷径。
2. 获得力量感和优势:一次成功的操纵,就是对操纵者在关系中拥有力量感的确认和证明。
3. 满足对控制感的需求:操纵者害怕失控,有时,对于操纵者来说,拥有控制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实际获得控制的重要性。
从这三种动机出发,在关系中常见的有6种操纵策略:
1. 取悦(charming):在对方面前表现得魅力十足;赞美对方;在提出请求时努力表现出充满爱和浪漫的样子;在见面时精心准备礼物/惊喜;让ta知道如果按照我想要的去做,我会给ta一些好处。比如,一个用取悦作为操纵武器的人可能会说,“我这样做,都是因为爱你/关心你。”
2. 冷战(thesilent treatment):除非对方像我希望的那样去做,否则便采取不回应/忽视/保持沉默/不作为的态度。
3. 强迫(coercion):除非对方像我希望的那样去做,否则就进行批评/大吼大叫/威胁(比如自杀、自伤等)。强迫行为的本质是对对方进行情感绑架。有一种在关系中常见的情感绑架方式,叫做内疚感引导(guilt induction),即令对方对自己感到内疚,进而进行操纵,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哭着说“我一个人在家好孤单,而你却总是出去工作”。
4. 劝说(reasoning):为了劝对方做一件事而列出种种理由,比如所有可能的好的结果;反复询问对方为什么不这样做;解释为什么自己希望对方这样做。有时,操纵者会装作专家:“我告诉你这些,是因为我在这些事情上有更多的经验,我比你更清楚。”或者为了说服对方,而告诉对方自己愿意为ta做这件事:“我会为了你而做这些事,即便它对我来说毫无好处。”
5. 退行(regression):退行是一种防御机制,指一个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做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表现。比如,为了让对方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去做,而用稚嫩的语气说话或撒娇;除非对方做这件事,否则就表现出闷闷不乐/愠怒。
6. 自贬(debasement):为了能让对方做一件事,操纵者可以贬低自己,表现得低声下气,或者允许自己受到侮辱,比如做出下跪、扇自己耳光、自伤等等举动。
这些策略都通过两种路径来完成——正向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负向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正向强化就是通过不断给予希望出现的行为以正面奖赏;负向强化则是不断给予不希望出现的行为以惩罚。策略也可能会被操纵者连续使用,比如使用魅力无效的时候使用冷战。
为什么对于操纵者和被操纵者来说,操纵都是有害的?
在临床心理学家HarrietB. Braiker长达25年的临床工作中,没有遇到过一例操纵者求助的例子,大量的求助案例都是来自被操纵者的。但这也正说明了,往往对于操纵者而言,意识到自己正在操纵且需要改变是一件更难的事情。他们享受着操纵带来的好处,却没有意识到操纵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坏处。有时候,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操纵动机。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说,操纵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害的呢?
1. 操纵者并不快乐,因为操纵同样剥夺了他们享受爱情的权利。
爱情是一种很神奇的关系,它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利他”,即两个人如果要想有一段幸福的关系,就必须为对方付出,必须将双方看作一个整体,站在“我们”而不是“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爱情真实的美好之处。
但操纵行为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操纵者渴望不付出就得到回报。当他们使用技巧、手段来欺骗对方、达成目的的时候,他们以为自己通过更低的成本达到了目的,也的确会获得暂时的“胜利”或“优势”,但从亲密关系的长远角度来看,最终伤害的是整段关系。
这是因为,被操纵的一方所做出的回应、行为并非出于真实的感受,而是被他人操纵做出的,当他们以你想要的方式回应你的时候,不是一个独立、真实的个体,而只是被你控制的幻想对象。在被操纵的状态下,他们的快乐也不是真实的快乐,产生的情感也不是真实的情感。因此,操纵者同样也无法从对方身上得到真正的情感和爱。
而且,操纵行为会给予操纵者极大的不安全感。它纵容了操纵者的控制欲,当控制行为一再发生作用、控制欲被一再满足的时候,就会激发一个人继续控制的欲望,操纵者便不能忍受没有控制的情况出现;操纵行为也会影响操纵者的情绪,因为操纵包含谎言,当你做出了一次欺骗,就要不断地用一个谎去圆另一个谎,这都会使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焦虑和紧张之中。当然,操纵行为也有可能使操纵者隐隐地感到内疚,尽管他们有时候没有发现,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因此,充满谎言、内疚、控制、搏斗的关系,并不能给操纵者带来幸福感。爱情本应是在复杂世界中珍贵的藏身之处,是一个能够让两个人“松一口气”的地方,在那里,两个人可以远离利益的纠葛,真正地彼此信任。而操纵,却剥夺了操纵者享受爱情的权利。
操纵者往往有一种错误的预设,他们会将关系看作是一种“零和博弈”(即一方得利时,另一方必然失利),以为关系中只有两种角色:胜利者(操纵者)和失败者(被操纵者),而他们则要强迫自己去做那个胜利者。但实际上,感情中并不存在他们想象的输赢。当操纵者和被操纵者都没有活在一段真实的关系中,最终造成的只能是“双输”。
2. 对于被操纵者来说,他们感受不到自己被爱。
一个在关系中被操纵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困惑和不舒服的感觉,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真实地被爱着。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一旦操纵行为出现,双方的权力和控制就变得不平等,因为在被操纵的时候,一个人是无法独立地做判断或者说“不”的,ta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失去了对自己的感受、行为、思维的控制力。
那也就意味着,即便你做出了让对方满意的行为,操纵者在表面上也对你很好,但操纵者爱的并不是独立的你,而是一个承载了ta幻想、期望的载体。
在一段操纵关系的一开始,被操纵者就会发现,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正常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不能令对方开心,真实的表达并不能获得回应。这时,操纵者的策略会使得被操纵的人认为犯错的是自己,自己是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主因,因此很多人尽管隐隐地觉得关系中存在问题,感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力量在逐渐减弱,但也因为内疚、自责而不敢去反抗。
而到后来,他们可能会渐渐失去自我,开始寻求掌握能够让操纵者开心和满意的方式,这意味着,双方进入了共谋。因此,如果一段亲密关系中存在着操纵,那么往往双方都是有责任的——操纵者甘愿失去自我,默许了操纵行为的长期持续,甚至会无意识地鼓励操纵行为的发生。
我在操纵/被操纵,该怎么办?
在这样一段“双输”的关系中,如果你是操纵者:
1.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亲密关系的目的。
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够允许自己不计较“输赢”、感受真实的关系,也许就是亲密关系了。因此,胜利或者失败,强大或者弱小,都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重点;承认自己的情感,感受对方的情感回应,作为独立而真实的自己去爱和被爱,才是在关系中宝贵的财富。真实的关系就会双赢,虚幻的关系则会双输。
2. 寻找你的操纵行为背后的真实动因。
操纵可能来源于你施加给自己的刻板印象,比如,很多男性会成为操纵者,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必须强大,不被允许失败或者软弱,会拒绝自己投入真实的感情;
操纵也可能来源于低自尊,因为从很久以前开始,他们就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得你想要的一切;
有的操纵者可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个控制狂,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关系中,“失控”对于他们来说永远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3. 从“净化”自己的一些行为开始,比如,不要撒谎。
操纵中往往存在谎言,而人们一旦开始撒谎,就会无止境地制造出越来越多的谎言。因此,放弃撒谎行为可能是放弃操纵的第一步。
4. 允许自己脆弱,感受放弃操纵行为后带来的真实情感。
有很多人习惯了否认情绪的丰富性和健康性,认为“脆弱”是不应该出现的,他们害怕暴露脆弱,就是允许自己有被伤害的可能。但当你尝试着表现出自己的脆弱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可能会第一次感觉到你们之间真实的情感流动。
如果你是被操纵者:
1. 首先要相信自己,你完全可以打破操纵。
很多被操纵者,尤其在长期被操纵之后,会变得习得性无助,有的人还会内化了操纵者施加的责备,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而事实上,你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你识别出对方在操纵,你就可以破坏这种操纵行为。
操纵者持续操纵,是因为你给予了配合,他们发现操纵是有效的、总是能够达到目的;如果你不给予操纵者这样的奖赏,不令操纵者达到他们的目的,不像他们希望的那样去做,就打破了对方的幻想。
2. 将操纵行为“标签化”:
使用前文中介绍的一些典型的操纵行为,去观察操纵者平时的行为,给他们的行为贴标签,区分他们的行为是在“正向强化”或者“负向强化”。请务必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做了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上面,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当他们的行为实质上伤害了你的利益,使得你做了原本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别相信他们说的“这是最适合你的”,“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3. 永远保持独立性,学会为自己声张。
当对方对你提出要求、而你又觉得不对劲的时候,不要因为内疚就屈服,至少要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样,你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可以参考对方的建议,但你并不一定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4. 你也需要直面自己本来的问题。
比如,你是否因为害怕被否定/抛弃/冲突/拒绝,而选择顺从;你是否本来就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所以干脆把决定权交到对方手里;你是否习惯了做一个“老好人”,而不懂得如何坚定地声明自己的权利。
愿你有勇气用真实去爱人、也用真实去期待被爱。这个过程固然艰辛、不安、充满焦虑,所得的回报却会无比丰盛。到那一天,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
C,性生活的频率
一对伴侣究竟需要多少的性,不必去遵循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由这对伴侣在沟通后共同决定的。对于一些伴侣,一周两次也远远不够;而另一些伴侣,即使频率较低,他们依然用其他方式维系着关系中的亲密。
性对人有很多积极的影响。它可以增进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水平,在帮助人们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提升自尊与自我价值感、释放压力与焦虑,并使得伴侣们对自己的关系与生活更满意。但许多人都感到自己的性生活次数无法让自己满足。
确实,我们读到这样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虽然如今社交网络流行,似乎为发生性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在美国,年轻人比起他们的父辈,性生活的次数有所下降:同样在20岁~24岁的阶段,1990~1994年出生的年轻人中,15%的年轻人没有过性伴侣;而在1965年~1969年出生的群体中,这个数字仅仅是6%。年轻人越来越少发生性行为的趋势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与伴侣拥有更多的性。
如今的伴侣们,平时性生活的频率如何?
很多人以为,大多数伴侣们的性频率应该是一周一次,但是根据David Schnarch 的研究发现,伴侣们平均性的频率比人们想象的要低:只有26%的伴侣的性频率达到了一周一次,而更大多数的伴侣(67%),他们的性频率是一个月1~2次、一年几次甚至是整整一年没有性生活。而有7%的伴侣,他们的性频率达到了一周几次。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哪些人会和自己伴侣有更高的性频率呢?
哪些伴侣会有更多的性?
1. 性的次数与平等关系有关。
研究表明,如果一对伴侣越是平分家务,他们之间性行为的次数就会越高,对性生活也更满意。
从事历史与家庭研究的Stephanie Coontz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对关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在过去,人们认为伴侣应该各司其职,伴侣们会被对方身上和自己性别不同的特质所吸引;但现在,人们更推崇因为相似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平等渐渐变得更性感。
2. 性的次数与依恋类型有关。
Bartholomew用两个维度来区分依恋类型:“回避亲密”与“焦虑被弃”。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焦虑被弃”的程度较高,TA和伴侣发生性行为的次数会越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用性的次数来衡量伴侣爱自己的程度,他们会认为性行为的次数越多,伴侣对自己爱得更深,于是他们倾向于更多地与爱人发生性行为,来获得被爱的肯定;另一方面,当他们在关系中感到不安、担心被抛弃时,他们会通过性去取悦自己的伴侣、来增进双方的亲密感。
3. 利他性强的人性生活多。
Arnocky等发现,一个越倾向于利他的人,和TA伴侣发生的性行为次数越多,也更容易在和他人约会的时候受到青睐,性伴侣的数量也更多。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普遍觉得如果一个人慷慨好施,意味着TA本身拥有许多资源,因此显得TA很有魅力。(想要性生活?还不快去做好事!)
4. 性的次数与妻子的人格特质有关。
除此之外,研究显示,一对异性伴侣的性生活次数与妻子的人格特质有关,但和丈夫的人格特质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如果妻子的开放性(openness)与宜人性(agreeableness)越高,伴侣间性的次数就更多。其中,开放性和宜人性属于五大人格模型的两个维度。如果一个人开放性越高,意味着这个人可能更具有创造性,更好奇,更愿意接触新的信息;而如果宜人性越高,TA会更乐意与他人协作。
Meltzer和McNulty认为,之所以性的次数只与妻子的人格特质体现出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可能是因为在关系中,丈夫普遍是性行为的发起者,而女性一般被认为是性的“守门人(gatekeeper)”,所以妻子是否同意和丈夫发生性行为是性次数的决定因素。因此,如果妻子的开放性更高,意味着更乐于尝试性行为;且她的宜人性越高,越愿意配合丈夫的性意愿的话,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性。(尽管这是个很新的研究,我们对它还是表示一定的怀疑,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色彩很浓厚,当然,也有可能因为这种传统性别刻板印象仍真实地存在于当下的伴侣关系中。)
如何获得更多的性?
1. 避免错误假设,大胆询问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人们会误以为伴侣缺乏性欲望,而不开口询问或索取。这件事发生的频率远比你以为的还要高。这和人们担心自己开口而被拒绝有关。在性的索取上遭到拒绝似乎是一件格外令人难以忍受的事,即便是在亲密伴侣间。在Muise等的研究中,人们被要求每天评估自己担心被伴侣拒绝的程度、伴侣的性欲以及自己的性欲。结果显示,当人们不怎么担心被伴侣拒绝的时候,人们不会高估或者低估伴侣的性欲;但是一旦人们觉得自己会被伴侣拒绝,就会大大地低估伴侣的性需求。
另一方面,男性更容易低估女性的性欲,这可能和女性普遍被定义为被动与缺乏性欲有关。事实上,不少学者都提出,女性比社会常规所认为的要更喜欢性。只是相对而言,女性对性的态度更容易受到身边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少地表达自己的性需求。
2. 多锻炼
White等发现,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升男性和自己同居伴侣的性频率与性唤起次数。研究者们将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的男性在接下来九个月中,平均一周3.5天里进行有氧运动,每次运动60分钟;另一组男性每周散步4.1天,每次散步60分钟。9个月后,有氧运动男性的性行为次数,比起只是散步的男性,要高出将近30%;同时,研究者用“与伴侣深吻”作为性唤起的指标,研究发现运动者和伴侣进行深吻的次数,比起9个月前,提升了20%。
锻炼对女性的性生活也有帮助。经常锻炼的女性对自己的身材更自信、感到自己更有性吸引力。而对自己的身体满意与否会影响女性与伴侣发生性行为的意愿。调查发现,52%的女性会因为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于是拒绝和伴侣发生性行为,即使当时她们对伴侣有性的需求。
除了自己锻炼外,和伴侣一起跑步也有提升性频率的作用。调查发现,对于每周至少跑一次的人群,66%的人感到当他们与自己的伴侣一起跑步时,他们会有更多的性行为。而且,跑得越远,越有助于性生活的质量。在每次跑步超过6英里(约9.7公里)的夫妇中,将近一半的人表示跑步帮助他们获得了更好的性生活。下次跑步的时候,可以考虑叫上伴侣一起跑。
3. 好好地回复伴侣短信
研究发现,在日常的沟通中体现出积极响应(responsiveness)可以提升伴侣对自己的欲望。所谓的积极响应,是一种会在交流中让伴侣感到被理解、肯定和关心的能力。一个积极响应者会有这样的一些表现:
TA会让伴侣觉得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被准确地理解了,并且,TA会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收集更多的信息,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了伴侣的意图,比如积极响应者会问:“你的意思是……?”“你是不是感到……?”TA会让伴侣感到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被尊重了。尽管在两人产生分歧的情况下,TA依然能让伴侣觉得,TA有仔细地考虑过伴侣的意见,比如积极响应者会说:“我知道去我父母家路程很远、会比较麻烦,所以非常理解你为什么不想去,但这次是过节,如果我们不回去的话他们可能会伤心的”;而不是“我们反正就是要去”。TA会让伴侣觉得,如果自己遇到了困难,是可以向TA寻求帮助的。积极响应者会让伴侣感到TA真的在意伴侣过得好不好。
在Birnbaum等的研究中,伴侣们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双方通过IM(即时文字通信工具,类似QQ或者微信)发信息交流。被试会和对方诉说自己最近生活中遭遇到的困难和麻烦,或者聊一聊最近发生的开心的事,而处于另一个房间里的伴侣会按照研究者的指示,用积极回应(比如“哇!听起来太棒了”或“这听起来真的很糟糕”)或者不积极回应(比如“好吧,听起来还不错”或者“就这样?这有什么难过的”)的方式回答。结束后,被试会评价伴侣的积极回应程度、以及自己与伴侣发生性行为的意愿。
研究发现,当被试感到自己的伴侣积极响应程度较高时,他们与之发生性行为的意愿会显著上升。这是因为,积极响应让被试感到“自己很特别”,这种特别感会让人觉得追求自己积极响应的伴侣是有价值的,并且更希望与伴侣增进亲密感,而性行为是增进亲密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想要有更多的性,从好好地回答微信消息开始吧。
4、多多性幻想
Esther Perel是性幻想的拥护者,她将性幻想视作一座沟通现实与陌生的桥梁,是长期关系的粘合剂。她认为当一对情侣失去了欲望,他们其实失去了在想象中用新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人的能力。
Esther Perel说,性和情感上的亲密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亲密是来自“having”的状态,而欲望是来自“wanting”的状态。更诗意地说,亲密是一种在家“home”的感觉,而欲望则指向某个未知的彼岸“somewhere unknown”。她认为,亲密和欲望这对关系中必不可少、看似亲缘的伙伴,实际从最源头就包含着水火不容的敌意。
欲望是一种和神秘相关的体验。欲望的关键词是:“未知的”、“陌生的”、危险的——正因为不可预测,它才显得诱人。我们虽然呆在伴侣的身边,却在自己的头脑中和对方隔着舒适的距离,重新审视我们的伴侣。在那些场景里,我们熟悉的人重新变得神秘又陌生,而这种新鲜感正是欲望的源泉。
同时,Esther Perel认为性幻想在日常生活的限制之外,开辟了一处转化的空间。在现实中,出于失去伴侣的恐惧,我们会约束自己,不敢彻底表达真实的自我。而在这片想象的空间中,我们突破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习惯与限制,在幻想中TA可以为所欲为,而不用担心会伤到对方。
如果有种性幻想让你感到格外的刺激,你还可以尝试和伴侣沟通,看伴侣是否愿意和你一起把性幻想变成现实。但你不必把每一处性幻想的细节都告诉对方。保留一点私密的想法,保留一些神秘感。
你也并不一定需要更多的性才会快乐
在人们的概念里,一对伴侣的性次数会和这对伴侣的感情程度挂钩。但是更多的性真的意味着这段关系会更快乐吗?
数据显示,对伴侣而言,比起收入,性频率确实更会影响伴侣的快乐程度。性频率一周一次与一月一次的人在快乐感上的差异,比起年收入5~7.5万美金的人与年收入1.5~2.5万美金的人在快乐感上的差距要更大。
但是,有更多的性,并不代表一定会更快乐。一旦超过一周一次后,伴侣们的生活满意度就不会再随着性频率的上升而提升。而研究者Amy Muise博士表示,他们做这个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逼着人们去追求一周一次的性频率,而是希望人们可以因为这个研究开始和自己的伴侣讨论,他们目前的性频率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确实,一对伴侣究竟需要多少的性,不必去遵循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由这对伴侣在沟通后共同决定的。对于一些伴侣,一周两次也远远不够;而另一些伴侣,即使频率较低,他们依然用其他方式维系着关系中的亲密。
总之,你们准备好在这一周里有更多的性了么?
【亲密关系和性频率】丁俊贵
2018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