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也意味着孩子们的寒假要来了。寒假里最让家长烦的事就是孩子玩手机了。寒假时间较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
孩子沉迷于手机的事件
孩子因为孩子无权限地使用手机,已制造了太多家庭悲剧。
比如:1月3日,四川南江县一名14岁的小女孩,因为沉迷手机,父母一怒之下没收了手机还将手机砸坏。小女孩上学路上想不开,要跳河自杀。
比如:误用手机刷装备、打赏主播,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眼看寒假来了,莲子妈有预感,又会有很多家庭把孩子交给手机,把悲剧交给手机。
但要不要给孩子接触手机?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是当代家庭教育的难题!
父母应怎样做
第一:避免手机变保姆。
陪孩子是比工作更辛苦的一件事。
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在全程的陪伴过程中,也渴望抽离出来,给自己一段独立的时间——休息、思考、唠嗑。
比如:全职妈妈,要买菜,要做早餐,要搞卫生,还得洗衣,处理孩子的各种状况。
这些事情坐下来,早已人仰马翻,生无可恋。想要安心地休息,也只能选在孩子安静的时间里。
想要孩子安静,还不受外界打扰,手机成了最佳选择。孩子沉浸在手机里,是完全不会去烦别人的。
这种体验,带孩子的人感触最深。
可怕的就是抚养人适应了这种累中带闲的舒适感,越来越纵容孩子,把手机当保姆。
低龄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带来的视觉、听觉快感,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思维和生活,自控力、专注力变差,还易怒易燥。
2017年,神经放射学教授Hyung Suk Seo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与经历焦虑和抑郁症的人相似。
并且智能手机成瘾青少年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冲动方面的分数显著高于平常人。
第二:对手机要进行科普。
假如孩子哀求着想玩手机,父母大多数时间会克制自己,但偶尔会让步,给孩子玩的机会。
心里清楚,不是每一次孩子胡闹就给孩子玩手机,还觉得自己处理得很不错。但这样做,其实很难停止孩子继续无节制地玩手机。
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库赫在《为什么我们会上瘾》一书中说:不确定和不定时的奖赏方式更容易成瘾。
说到手机危害,其实父母最担心和最怕的其实是“网络成瘾”。
一刀切地禁止孩子玩手机,不如给孩子进行科普:普及网络知识、科技产品,了解自身对互联网的真正需求。
大部分禁止孩子玩手机的家长,肯定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了解。一说到孩子玩手机,刻板印象就是“游戏”“不健康社交网站”。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莲子快五岁的时候,她熟悉手机的很多应用。除了会一般情况的打电话,还会紧急事件报警。
给她不定期报了一些网课,她也会自主学习。
和大部分家长不同的是,我鼓励孩子接触手机,告诉她怎么用手机求助、和朋友沟通、学知识。
因为自己很享受利用科技学习新知识,同样希望孩子也能体验这样的快感,正视我们是在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用。
第三:和孩子生活共享。
孩子接触手机,不是等孩子出了问题,才去纠正,责怪,打骂,禁止。
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样子,是不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各自抱着手机,相对无声,各看各的。
这其实是非正确的打开方式。
最开始孩子接触手机,最好是和父母一起。比如微信视频,可以一人一个手机,在同一个房间,用手机通话,或者玩假想游戏。
可以假扮医生、蛋糕师傅、快递员、警察。
比如看电视,父母对电视节目要精选。
三岁以内孩子,动画片一集的时长,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三岁以上的儿童,动画片时长不超过20分钟。
一起看,每次的量控制在两集。
三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可以结合所看视频内容玩游戏。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试着去讲述自己所看的故事。
接纳孩子的世界,共享孩子的内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