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食次数的增加使内分泌系统产生明显变化,从而对口腔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多数人都要经历早期妊娠反应与身体的倦怠,使口腔卫生习惯甚至无法维持在妊娠前的水平,致使各种潜伏的口腔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做好孕期口腔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1、龋病
孕早期的呕吐反应会使唾液量减少,唾液中的酸度增加。孕妇大量摄入糖类,为细菌在口腔内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和场所,细菌代谢产酸腐蚀牙面,导致龋病发生[1]。妊娠期龋齿与普通的龋齿一样,都是以变形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糖酵解而产生牙垢和酸,使牙垢内的PH值下降引起釉质脱钙而形成龋齿,变形链球菌可以通过母亲传给胎儿,增加孩子的患龋率。妊娠期随着孕妇机体内部状况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刷牙困难,饮食习惯改变,饮食次数增加,口腔清洁不彻底,口腔卫生状况差,加之孕妇机体抵抗力下降,使龋齿迅速发展,症状明显。
2、妊娠期牙龈炎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常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口臭,严重时牙齿出现松动,疼痛,牙齿移位,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病率不一,约在30%~100%之间[2]。妊娠期牙龈炎可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的几率[3]。
3、牙周炎
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感染性炎症称为牙周炎。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首位原因。调查表明,母体牙周炎与早产及低体重儿有密切关系,而且牙周炎越严重,胎儿出生体重越低,妊娠时间越短[4]。有学者认为孕期牙周炎不是性激素的平衡失调引起[5],而是由细菌引起。现已证明牙龈沟渗出液中性激素通过中间类杆菌转换成营养源,成为细菌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此外,由于因口腔内牙石、软垢等局部因素,使之变成患病牙龈。
4、妊娠期龈瘤
怀孕3个月后,孕妇的高孕酮值和细菌等局部刺激共同作用下会导致血管发生良性病变,称为妊娠性龈瘤。临床表现为两颗相邻牙齿间的牙龈乳头肿胀,颜色暗红,牙龈表面光滑,咀嚼时易出血。瘤体较大的可覆盖牙齿。妊娠性龈瘤的发病率在5%左右。严重影响孕妇生活质量,孕期切除易复发[6]。
因此,在怀孕之前应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消除所有口腔隐患。尽早对龋齿进行治疗,对已有的牙龈炎进行超声洁治,拔除口腔内无法采取充填治疗的残根、残冠以及阻生智齿,消除可能发作的炎性病灶。牙齿缺失,要及时镶复,以便恢复咀嚼功能,促进食物消化,营养吸收,有利于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坚持有效的刷牙,提倡使用漱口水,对于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牙龈炎极为有效。妊娠期的妇女要摄取足够的营养,如: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D)和必要的微量元素,以促进胎儿的发育、骨骼和牙齿的形成和钙化[7],避免过量摄食酸性食物以防造成牙本质敏感。维生素D及钙、磷等矿物质的缺乏可影响胎儿牙齿结构的正常发育,使乳牙萌出后易患龋病;也影响胎儿的颌骨发育,导致畸形。应指导孕妇在孕期不要偏食,保证孕妇及胎儿的营养需要,同时为胎儿的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及口齿疾病的预防打下良好基础。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慎重使用药物,不吸烟饮酒。怀孕期间,以第4-6个月为较适当的治疗时机。怀孕初期,胎儿器官在分化,容易受到消炎药、麻醉药的影响而不宜治疗;怀孕最后2个月,子宫较敏感,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收缩,也不宜治疗。急性口腔疾病的治疗,以减轻症状为主,建议生产后再治疗为宜。
参考文献:
[1]Russell SL,Mayberry IJ.Pregnancy and oral health: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to reduce gaps in practice and research[J].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08,33(1):32-37.
[2]孟焕新.牙周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0-156.
[3]吴胜,胡飚,劳文茵.广州市海珠区育龄妇女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意识行为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21(6):340-342,362.
[4]刘蕾,徐燕.孕期牙周健康与早产低体重儿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2,16(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