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沈阳音乐学院考研的团队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沈音全套课程)
2025年【沈音812声学概论】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
1.纯音
纯音是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从物理学角度讲,纯音是指具有单一频率成分的声音。它的波形是简单的正弦波,就像在理想状态下,音叉发出的声音接近纯音。在心理声学中,纯音能让人产生清晰、纯净的听觉感受。它是研究听觉感知的重要基础,例如,通过纯音来测试人耳的听力阈值,也就是确定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在声音合成与分析领域,纯音也有着关键作用。它能够作为基本元素,用于构建更为复杂的声音,同时也用于分解复杂声音,以研究其频率组成等特性。
2.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一种音乐律制。它是将一个八度平均分成十二个相等的半音音程。在这种律制下,任意相邻的两个半音之间的频率比是相等的,这使得在乐器转调时能保证音准相对稳定。十二平均律的出现是音乐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成果。从历史发展看,中国明代的朱载堉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二平均律理论的人。在西方,十二平均律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键盘乐器如钢琴等的发展和完善,让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调性进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音乐作品的和声色彩与表现力,是现代音乐的重要基础。
3.八音分类法
八音分类法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一种分类方法。“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类包括钟、镈等金属乐器,其音色清脆明亮;“石”有磬等,音质悠扬空灵。“土”如埙,能发出古朴醇厚的声音。“革”主要是鼓类乐器,节奏强烈。“丝”包含琴、瑟,音色柔和细腻。“木”有柷、敔,用于起止音乐。“匏”以笙、竽为代表,声音圆润。“竹”如箫、笛,音色清越。这种分类法体现了古人对乐器制作材料的重视,反映当时的乐器制造水平和音乐观念,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乐器分类等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
4.嗓音
嗓音是指人类通过喉咙、声带等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从生理结构上看,当空气从肺部呼出,经过喉部时,使声带振动,从而产生嗓音。嗓音的特性主要包括音高、音量、音色等。音高取决于声带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高越高;音量与呼出气流的强度等因素有关,气流越强,音量越大;音色则受到声道形状、共鸣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使得每个人的嗓音都具有独特性。在声乐领域,良好的嗓音是歌唱的基础,通过训练可以改善嗓音的质量,包括拓展音域、增强共鸣效果等,以达到艺术表演的要求。
5.乐音
乐音是一种具有固定音高、和谐悦耳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它是由物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这种有规则的振动会形成周期性的波形,如正弦波或者是由多个正弦波组合成的较为规则的复合波形。乐音具有明确的音高,其音高主要取决于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高越高。同时,乐音的音色丰富多样,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乐音即使音高相同,其音色也会因乐器的材质、构造和发声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在音乐中,乐音是构成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基本单位,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载体,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感受。
6.歌手共振峰
歌手共振峰是指在歌手发声过程中,在频谱上出现的一个特殊的频率区域。通常在2 - 3.5kHz之间,这个区域的能量相对集中。从发声原理来看,当歌手演唱时,通过声道共鸣等生理机制产生共振,使得这一频段的声音得到加强。它是歌唱发声的一个典型特征,对歌手音色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不同类型的歌手(如美声、民族、通俗)其歌手共振峰的表现会有所差异。美声歌手的歌手共振峰通常更为明显,这有助于声音在音乐厅等空间中良好地传播,让歌声更加明亮、饱满、富有穿透力,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并满足艺术表现的需要。
简答题(4选2)
1.萨克斯一霍恩博斯特尔分类法类别及每个类别举了3个或以上例子
萨克斯 - 霍恩博斯特尔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乐器分类法。
它主要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体鸣乐器,这类乐器通过物体本身的振动发声。比如木鱼,通过敲击木鱼的不同部位发出清脆的声音;三角铁,用金属棒敲击能产生明亮的颤音;铃鼓,晃动或敲击时,铃和鼓面共同发声,音色丰富。
·第二类是膜鸣乐器,主要是通过紧绷的膜振动发声。典型的有军鼓,通过鼓槌敲击鼓面,产生节奏强烈的声音;手鼓,用手拍打即可发出富有韵律的声响;大鼓,其声音低沉、浑厚,常用于营造宏大的氛围。
·第三类是气鸣乐器,依靠空气振动发声。像长笛,音色清澈、明亮,通过吹奏者改变气息和指法来演奏;单簧管,音色圆润、柔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小号,声音嘹亮、高亢,在乐队演奏中能起到突出的作用。
·第四类是弦鸣乐器,利用弦的振动发声。例如吉他,音域宽广,能演奏多种风格的音乐;二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音色柔美;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是管弦乐队的重要乐器。
·第五类是电鸣乐器,以电子手段产生和修饰声音。如电子琴,能模拟多种乐器音色;电吉他,在摇滚等音乐中广泛应用;电贝司,为音乐提供低沉有力的低音。这种分类法系统地梳理了乐器,为乐器学的研究和乐器的比较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对理解乐器的发声原理和音乐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2.边陵音乐器发音原理
边棱音乐器是一类常见的乐器,其发音原理具有独特性。
首先,边棱音乐器主要是通过气流与边棱相互作用而发音。以笛子为例,当演奏者吹奏时,气流从吹孔边缘通过。由于吹孔边缘的特殊构造,气流被分成内外两层。外层气流与吹孔边棱发生碰撞,产生了复杂的漩涡和气流扰动。这种气流的扰动使得空气柱产生振动,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决定了音高。
箫也是边棱音乐器,它的发音过程和笛子类似。吹奏时,气流经过吹口边棱,在箫管内形成稳定的空气柱振动。并且通过手指按孔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进而改变振动频率,就能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对于竖笛这种乐器,同样是基于边棱发音。演奏者的气息冲击吹口边棱,引起管内空气柱共鸣,从而发声。而且不同的吹奏力度可以使气流的速度和强度发生变化,影响音色和音量。
边棱音乐器的发音原理核心在于气流与边棱的相互作用,引发空气柱振动,并且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等方式来调整音高,这种原理使得边棱音乐器能够演奏出丰富多样的旋律,在乐器大家族中占据重要地位。
3.直达声概念及作用
直达声是指在室内或其他空间环境中,从声源直接传播到接收点(如人耳)的声音。
从传播路径来看,它是声音传播的最直接方式,没有经过反射、散射等复杂的过程。 例如,在一个音乐厅里,舞台上乐器发出的声音直线传播到观众耳朵里的那部分就是直达声。直达声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声源的强度和距离接收点的远近。根据声学的平方反比定律,距离声源越远,直达声的强度就会越弱。直达声在声音感知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中,直达声能够传递最原始的声音信息,包括乐器的音色、音高和节奏等基本要素。 它让听众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对于感受音乐作品的细节和层次感至关重要。在语言交流场景中,直达声保证了语音的可懂度,使得人们能够清楚地听到说话者的内容。如果直达声太弱,就会被反射声或其他环境噪声干扰,影响信息的准确传达。
在声学设计领域,考虑直达声的传播路径和强度是设计出良好声学环境的基础,如合理安排座位位置以优化听众对直达声的接收,确保良好的听觉体验。 直达声是声音传播中的关键部分,对于声音质量和信息传递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4.人耳的非线性效应举4个例子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是指人耳对声音的感知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首先是听觉掩蔽效应。当一个较强的声音和一个较弱的声音同时存在时,较强的声音可能会掩蔽较弱的声音。例如,在嘈杂的工厂环境中,机器运转的巨大声响会掩盖住旁边人说话的声音,使人难以听清言语内容。这是因为人耳的听觉系统会优先处理强度高的声音,使得较弱声音的感知被抑制。
·其次是频率选择性。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不同。在正常听力范围内,人耳对2 - 4kHz的声音最为敏感。比如在听音乐时,同样响度的高音和低音,高音部分可能会听起来更突出。这是由于人耳内部的基底膜结构特点,不同位置对不同频率响应不同,导致对声音频率的感知呈现非线性。
·还有就是响度感知的非线性。人耳感知的响度并不与声音的强度呈简单的正比关系。例如,当声压级从40dB增加到50dB时,人耳感觉响度的增加比从80dB增加到90dB时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人耳的响度感知是基于心理声学中的等响度曲线,响度的变化与声压级的变化不是线性对应的。
·最后是谐波失真。当一个纯音信号进入人耳后,人耳会产生一定的谐波成分。例如,一个频率为100Hz的纯音,人耳可能会感知到其二次谐波200Hz、三次谐波300Hz等成分,这种谐波的产生是人耳非线性效应的体现,它使得人耳对声音的感知更加复杂。
人耳的这些非线性效应表明人耳对声音的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些效应在声学研究、音频处理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点击试听↑↑↑)
论述题
1、研究声学对音乐实践和音乐产业的作用
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在音乐领域,声学的应用极为广泛,从乐器设计到录音技术,再到音乐表演和教育,声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音乐声学质量是音乐创作和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义和理解声学的基本概念,音乐家、录音工程师和制作人可以创造出清晰、均衡、具有声场感、动态和音色丰富的音乐作品,从而提升听众的体验,传达情感和意图,并提高音乐作品的艺术和商业价值。近期,声学领域有多个前沿研究发现,涵盖了从声学场景分类到声遗传学等多个方向。例如,智能音频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快速进步,使得声学场景分类任务涌现出一系列新算法和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音乐创作的精准度和创意空间。
声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声学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音乐表演的质量。高保真音频系统的开发使得音乐表演的细微差别得以准确再现,创造出身临其境的聆听体验。此外,声学技术在音乐流媒体服务中的集成改变了我们访问和享受音乐的方式。随着音频压缩和流媒体算法的进步,音乐可以通过互联网以高质量传输,让听众以无与伦比的便利享受他们喜爱的音乐。在演出场地设计方面,声学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声学设计,演出场地可以提供最佳的音响效果,确保每一位观众都能享受到最佳的听觉体验。
声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声学知识在音乐教育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声乐教学中,音乐声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从而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例如,通过声学概念的讲解,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控制声带振动频率、共鸣腔的调节以及共振峰的峰值,使他们的声音更响亮、音色更动人。此外,声学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不同的声学环境,帮助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练习和表演,从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声学在音乐实践和音乐产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音乐创作、表演还是教育,声学技术的应用都极大地提升了音乐的质量和体验。随着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音乐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音乐从业者和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声学的重要性,积极应用声学知识和技术,推动音乐事业的持续发展。
2、乐器发声传入人耳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
乐器发声传入人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音量、音高、音色和演奏环境等。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因素,并按照其对传入人耳效果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1.音量(响度)
音量是衡量声音大小和强弱的指标,是乐器发声对人耳影响的最主要因素。音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振幅:振动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大。无论是弦乐器、管乐器还是打击乐器,振幅越大,其发出的声音就越响亮。
力量:打击乐器的演奏力量越大,鼓皮或其他振动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
演奏技巧:演奏者通过控制力量、手法等技巧也可以调节乐器的音量。
2.音高
音高是声音的频率特性,取决于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音高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高越高。弦乐器的弦越细、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相反,弦越粗、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高越低。
空气柱的长度:管乐器中,管内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管内空气柱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高越低。
3.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特性,由乐器的材料、形状、结构等因素决定。音色使不同乐器在相同音高和音量下听起来有所不同。
材料:不同材质的振动物体发出的音色不同,如木制、金属制的乐器音色差异显著。
形状和结构:乐器的设计形状和内部结构(如共鸣箱的形状)对音色有重大影响。
4.演奏环境
演奏环境对乐器声音传入人耳也有显著影响,包括:
空间大小:演奏空间的大小、形状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和反射,进而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和音质。
环境噪声:背景噪声会干扰乐器声音的传播,使声音变得不清晰。
音响设备:对于电子乐器,音响设备的质量和设置会直接影响最终传入人耳的声音。
乐器发声传入人耳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音量(响度)、音高、音色和演奏环境。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乐器声音的传达效果和人耳感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