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第一次质量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12-13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博古”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衡《西京赋》。最早开展大规模研究古器物的活动则在宋代——公元1107年,一本记录古代青铜器的金石学著作开始编纂。约16年后,30卷的《宣和博古图》完成,著录有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商代至唐代青铜器839件,每件器物有摹绘图,并记录其尺寸、容量、重量,考证铭文,每类首列总说,论述器物形制、名称、纹饰及用途渊源。图录中贯穿着“格物致知”的精神,对器物造型、纹饰、铭文的描摹与拓印,也成为博古图的先声。

不同时代的博古图,体现着不同的治学态度。古器物鉴定具有“正经补史”的考释意义,宋人从中追求博古通今的学术趣味,这从宋代刘松年《博古图》、张训礼《围炉博古图》等作品中可窥一斑。明代则把古器物赏玩视为“进德精艺”的生活美学。董其昌将崇古、好古与个人修为联系在一起。这一时期人们的藏物、观物、用物之道,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博古图创作也为之一变。

明代杜堇《玩古图》是博古图的代表作。从画上题跋可以看出,宋代博古的深层内涵在明代有所承传——将博古视作通礼乐之源的途径。融合金石趣味与花卉技法的“花博古”,自清末以来得到不少花鸟画名家的青睐。清代,朴学大兴,大量古物出土,金石学、考据学的繁荣,令博古纹饰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出现在卷轴画以及织绣、陶瓷、漆器、木雕等工艺品装饰上。博古图的画面构成样式也更为多样。把金石鼎彝拓本与传统清供题材中的蔬果花卉相结合的“拓本博古画”,更是独树一帜。这类大多数需要收藏家、传拓者和画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不仅是别具一格的创作,更是金石文化的载体。尤其是以能体现古器物立体样态的全形拓本为主体的博古画,墨拓古拙厚重的金石韵味,与传统写意花鸟的生动鲜活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并赋予对方新的意义,相映成趣。全形拓本与花鸟画结合的创作图式逐渐流行起来,与用毛笔绘画模仿拓片效果的颖拓以及以手绘器物为主体的博古画,汇聚成手法多样、形式完备、意趣独特的中国画体系分支。

今天的博物馆以开放的姿态、丰富的主题、多样的展陈面向大众,人们欣赏古物的场景从私人书斋、江南园林切换到博物馆中。蕴含博古通今、崇尚儒雅寓意的博古图,在今天被时代赋予新的审美内涵。以新水墨表现古器物,以新工笔表现“博物馆热”,使老传统成为新风尚。走进博物馆,便开启了探索历史、感受文明、体验文化的旅程。这些现代博古图的欣赏者不再是文人雅士,而是四方游客,观赏场地也由室外迁至精心设计的博物馆内,不变的是观众欣赏文物时专注的眼神与沉浸的状态,折射出中国人隽永的博古情怀。

(摘编自于硕《博古图——物与人的“雅集”》)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瓷片上有许多博古图,它们被藏界统称为“博古”。“博古”是中国传统性极强的绘画门类,以钟鼎彝器为描摹对象,意为“博通古事,雅聚艺苑”。

博古画,是一种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另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也被称为“博古”。其典出于汉代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乃谓博通古代器物。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将宣和殿所藏古物,编绘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来凡是印拓或仿摹钟鼎等古器物的画通称“博古画”。博古画不限于某一物事,秦砖汉瓦、碑帖字画、缂丝织锦,都在其列,与日常生活中的瓷盆、嘉花、异卉、果蔬和节令风物相映成趣。

宋代以来,金石学兴起,对古器物的研究与鉴赏活动,也培养了人们对文物的审美取向,反映到艺术活动中,就是以“博古图”为代表的文物题材绘画的产生,并影响到工艺美术,如瓷器、建筑装饰、雕刻之中。早期“博古图”侧重于“鉴古”活动场景,后期则以文物本身为主体内容。“博古图”是金石学影响下审美趣味的典型反映。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始于唐宋时期,至明代有了新的诠释,到了清代达到新高度。“博古”文化也因之经历着变迁。南朝梁的沈约在《与何胤敕》中有“吾虽不学,颇好博古”的阐述,说明崇古之风已经萌芽。随着政权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当权者对古物收集日益重视,到了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主持编绘了《宣和博古图》,绘有商代至唐代铜器八百余件,因集宋以前青铜器之大成,故称“博古”。之后“博古”一词的含义有所扩大并加以引申,凡在工艺品上加以鼎、尊、彝、瓷瓶、玉件、杂宝、盆景、琴棋书画等题材,以及添加蔬果作为点缀的纹样,皆以“博古”名之,寓意高洁清雅,不同于流俗。

我们现今见到最多的是,绘于瓷器上的博古图案,最早出现在明末的瓷器上,而当时也只是以瓶花的纹饰为主,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受到晚明影响,民窑青花瓷器上也出现了此类图案,工匠们也有了雅意。除瓶花外,还有青铜花觚、石桌、带底座的果篮、茶壶、如意等新纹饰,虽然未见官窑器物,但也说明博古品位有了提升。

(摘编自胡剑明《从明清青花瓷片说“博古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古”典出于汉代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无论是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还是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都称为“博古”。

B.北宋时期,博古图的先声——《宣和博古图》完成,它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古物,图录中贯穿着“格物致知”的精神,意义重大。

C.大多数“拓本博古画”需要收藏家、传拓者和画家共同合作完成,是将金石鼎彝拓本与传统清供题材中蔬果花卉结合起来的博古画。

D.明末绘在瓷器上的博古图案,是今天我们见到的最多的,而清代顺治时期为了提升博古品位,民窑又创作了青铜花觚、石桌等新纹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刘松年的《博古图》和明代杜堇《玩古图》体现出两人不同的治学态度。

B.清代博古图画面构成样式繁多,创作别具一格,发展成为中国画体系的分支。

C.现代博古图中的欣赏主体、观赏地点都与过去不同,但欣赏者的博古情怀相同。

D.金石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文物的审美取向,因而让博古图的主体内容发生变化。

3.下列选项,描述的画作不属于博古画的一项是( )(3分)

A.《侯峒曾像》是明代画家曾鲸与张翀合作的肖像画。画面中,侯峒曾独坐于三面围屏的罗汉床上,前方两位童子正在整理摆放在方桌上的各种青铜器。

B.明代高濂所撰《燕闲清赏笺》,涉及器物广泛,古铜器、玉器、瓷器的辨识与鉴赏,历代碑帖、绘画、古琴的鉴别与赏玩,文房四宝的品藻,皆一一在列。

C.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描绘了初春时节汉代宫廷中嫔妃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丰富的宫廷日常活动和后宫佳丽们的千姿百态,如下棋、弹琴、歌舞等。

D.明代画家崔子忠的《桐阴博古图》截取庭院的一段,精心刻画,梧桐、盆景、人物、古物、案几等充满画面,突出了画面闲和严静的幽雅气氛。

4.材料二中引用张衡和沈约的言论有何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5.两则材料的写作对象都是博古图,但是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憩园[注](节选) 巴金

“小时候爹顶爱我。我记得从我三岁起,就是爹带我睡觉。妈喜欢哥哥。哥哥自小就不听爹的话。爹一天不在家,到晚上才回来,回来就要跟妈吵嘴,有时候吵得很凶,妈哭了,第二天早晨爹跟妈讲几句好话,妈又高兴了。过两天他们又吵起嘴来。哥哥有时还帮妈讲几句话。我躲在床上,不敢做声,也睡不着觉。后来爹上床来,拉开我的铺盖,问我是不是他们吵嘴吵得我不能睡觉,我只点点头。他流着眼泪,说他以后不再跟妈吵嘴了,我也轻轻地哭了。他拿好多话劝我,我后来就睡着了。”

小孩这样地开始讲他的故事。姚太太坐在沙发上,我坐在床沿上。

“有一回我已经睡了,妈拉我起来,要我同哥哥两个给爹磕头。爹接连顿脚抓头发,结结巴巴,说了好几个‘你’字。妈指着他说:‘你今天怎么不讲话了!你也会不好意思吗?他们都是你的儿子,你拿出你做父亲的架子,教训他们呀!你跟他们说,你花的是你自己挣的钱,不是他们爷爷留给他们的钱!’爹说:‘你看寒儿都给你吓哭了。你还紧吵什么!给别人听见大家都丢脸!’妈更生气了。她说话声音更大,她说:‘往天你吵得,怎么今天也害怕吵了!你做得,我就说不得!你怕哪个不晓得你在外头快活!哪个不笑我在家里守活寡……’爹一句话也不说,就甩开妈的手转身跑出去了。妈在后面喊他,他也不回转来。妈哭,哥哥哭,我也哭。妈望着我们说:‘你们要好好读书,不然我们大家都要饿死了。’我讲不出一句话。我听见哥哥说:‘妈,你放心,我长大了,一定要给你报仇!’”

“爹一连两晚上都没有回来,妈着急了,埋怨她自己不该跟爹吵嘴。第三天早晨爹回来了,妈跟爹又有说有笑的,还交了一对金圈子给爹,爹很高兴。下午爹陪着妈,带着我跟哥哥出去看戏。我偷偷跟爹说:‘爹,你以后不要再跟妈吵嘴了。’他对我赌咒说,他以后决不再吵嘴了。”

“可是过了不多久,他又跟妈大吵一回。于是,差不多每过一两个月妈就要交给爹一样值钱的东西。爹拿到东西就要带着妈跟我们出去看戏上馆子。”

“他们都说我懂事早。的确我那个时候什么都明白。①我晓得钱比什么都有用,我晓得人跟人不能够讲真话,我晓得各人都只顾自己。有时候他们吵得凶了,惊动了旁人,大家来看笑话,却没有人同情我们。”

②“妈常常对我们说,钱快给爹花光了。可是妈还是拿钱给爹用。妈还跟我们讲过,她拿给爹的是外婆留给她的钱,爹现在拿去做生意。爷爷留下的钱早就给爹花光了。”

“有一天爹带我出去买东西,买好东西,他不送我回家,却把我带到一个独院儿里头去。那儿有个很漂亮的女人,爹叫我喊她‘阿姨’。她跟爹很亲热。我们在那儿坐了好久才回家。”

“第二年妈就晓得了‘阿姨’的事情,才晓得从前交给爹的东西,并不是拿去押款做生意,全是给‘阿姨’用了。两个人大吵起来。这一回吵得真凶,直到爹向妈赔过礼,答应以后取消小公馆。他这一天没有出门,到晚上妈的气才消了。”

“这天晚上还是我跟爹一起睡。我看见爹眼里有泪水,我对他说:‘爹,你不要再跟妈吵嘴吧。我害怕。’说着说着我就哭了。我又说:‘你从前赌过咒不再跟妈吵嘴。你是大人,你不应该骗我。’他拉住我的手,轻轻地说:‘我对不起你,我不配做你父亲。我以后不再跟你妈吵嘴了。’③我说:‘我不信你的话!过两天你又会吵的,会吵得连我们都没有脸见人。’爹只是叹了一口气。”

“大伯伯一死,公馆里头人人吵着要彻底分家,要卖憩园。妈也赞成。就是爹一个人反对,他说这是照爷爷亲笔画的图样修成的,并且爷爷在遗嘱上也说过不准卖公馆,要拿它来做祠堂。他的话没有人肯听。”

“那天,在堂屋里头,二伯伯同四爸跟爹大吵。爹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话。④爹说:‘你们要卖就卖吧。我绝不签字。我对不起爹的事情做得太多了。我是个不肖子弟。我丢过爹的脸。我卖光了爹留给我的田。可是我不愿意卖憩园。’爹不肯签字。妈出去把哥哥找来了。哥哥走进来也不跟爹讲话,就走到桌子跟前,拿起笔把字签了。爹瞪了他一眼。他就大声说:‘字是我签的,房子是我赞成卖的。三房的事情我可以做主。我不怕哪个反对!’”

“爹叹口气牵着我的手走进憩园。他拉我到茶花那儿去,要我去看他划在树上的字。爹指着那几个字对我说:‘它的年纪比你还大。’我问他:‘比哥哥呢?’他说:‘比你哥哥还大。’他叹了一口气,又说:‘看今天那种神气,你哥哥比我派头还大。现在我管不住他,他倒要来管我了。’我也说:‘哥哥今天对你不好,连我也气他。’他摇摇头说:‘我倒不气他。他有理,我实在不配做他父亲。’我大声说:‘爹,他是你的儿子。他不该跟旁人一起欺负你!’爹说:‘这是我的报应。我对不起你妈,对不起你们。寒儿,记住爹的话,你不要学我这个不争气的父亲。’我说:‘爹,我不恨你。’他不讲话,只是望着我,流下眼泪。”

“他把我引到金鱼缸那儿去。缸子里水很脏,有浮萍,有虾子,有虫。爹拿手按住缸子,我也扶着缸子。爹说:‘我小时候爱在这个缸子里喂金鱼,每天放了学,就跑到这儿来,不到他们来喊我吃饭,我就不肯走。那个时候缸里水真干净,连缸底的泥沙也看得清清楚楚。我弄到了两尾“朝天眼”,你爷爷也喜欢它们。他常常到这儿来。有好几回他跟我一起站在缸子前头,就跟我们今天一样。’”

“他又说:‘我想起来,你爷爷临死前不多久,有一天我在花园里头碰到他,他忽然说:‘我看我也活不到好久了。我死了,不晓得这个花园、这些东西,还保得住多久?我就不放心你们。我到现在才明白,不留德行,留财产给子孙,是靠不住的。这许多年我真糊涂!’你爷爷的确说过这样的话。我今天才懂得他的意思。可是已经迟了……”

[注]《憩园》以第一人称“我”——黎先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接受朋友姚国栋的邀请,去他家居住。姚国栋的家中有一个非常美丽的花园,黎先生在花园中散步时,发现有一个小孩(寒儿)天天来花园摘花,从而引出了花园以前的主人——杨梦痴(排行老三)的故事。文中的“爹”即杨梦痴,小孩即寒儿。杨梦痴的形象有作者五叔的影子,作者对他的五叔持批判态度。但自从作者离家出走以后,就一直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反思,《憩园》自始至终存在着作者的反思和忏悔,这些思想都集中体现在寒儿身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通过寒儿幼小的心灵发出的痛苦的自白,无情地揭露了金钱对人的腐蚀和大家族内部的倾轧和炎凉。

B.句子②写尽管杨老三不断“犯错——认错——再犯错”,但杨老三太太都毫无原则地原谅了他,可见杨老三太太软弱无能。

C.句子③可见寒儿内心隐藏着的对父亲的怨恨,只是小说里更多表现的是他对父亲的爱,语言描写贴合人物身份。

D.句子④可见杨老三心存孝心,而杨老三留恋憩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对幸福童年的记忆是其中之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哥哥待父亲似乎太坏了,弟弟对父亲又太好,实际上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正代表着巴金人格和思想的两个方面。

B.“结结巴巴”在文中出现两次,一次是面对妻子的诘责,一次是面对族人的威逼高压,可见杨老三虽然是个败家子,但个性柔顺。

C.“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来听杨家小孩讲述杨老三的故事,“我”犹如“看客”,与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有异曲同工之妙。

D.憩园既是公馆名称,也是小说题目,是旧主人成长之所也是被其败掉之地,可见作为空间因素的憩园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性意义。

8.美国学者内森·K·茅认为《憩园》是一部饶有兴味的作品,“它的成功在某些方面还要归于巴金描绘了杨梦痴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杨梦痴的形象。(4分)

9.小说以杨家小孩“寒儿”的视角讲述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子胥乃见要离,曰:“吴王闻子高义,惟一临之。”乃与子胥见吴王。王曰:“子何为者?”要离曰:“臣,国东千里之人。臣细小无力,迎风则僵,负风则仆。大王有命,臣敢不尽力?”吴王心非子胥进此人,良久默然不言。要离即进曰:“大王患庆忌乎?臣能杀之。”王曰:“庆忌之勇,世所闻也。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吾尝追之于江,驷马驰不及,射之暗,接矢不可中。今子之力不如也。”要离曰:“王有意焉,臣能杀之。”王曰:“庆忌,明智之人,归穷于诸侯,不下诸侯之士。”要离曰:“臣闻:‘安其妻子之乐,不尽事君之义,非忠也;怀家室之爱而不除君之患者,非义也。’臣诈以负罪出奔,愿王戮臣妻子焚之吴市飞扬其灰购臣千金与百里之邑,庆忌必信臣矣。”王曰:“诺。”要离乃奔诸侯而行怨言,以无罪闻于天下。遂如卫,求见庆忌。见曰:“阖闾无道,王子所知。今戮吾妻子,焚之于市,无罪见诛。吴国之事,吾知其情,愿因王子之勇,阖闾可得也。何不与我东之于吴?”庆忌信其谋。后三月,拣练士卒,遂之吴。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上风,因风势以矛钩其冠,顺风而刺庆忌,庆忌顾而挥之,三摔其头于水中,乃加于膝上:“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于我。”左右欲杀之,庆忌止之,曰:“此是天下勇士。岂可一日而杀天下勇士二人哉?”乃诫左右曰:“可令还吴,以旌其忠。”于是庆忌死。要离渡至江陵,愍然不行。从者曰:“君何不行?”要离曰:“杀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重其死,不贵无义。今吾贪生弃行,非义也。夫人有三恶以立于世,吾何面目以视天下之士?”言讫,遂投身于江,未绝,从者出之。要离曰:“吾宁能不死乎?”从者曰:“君且勿死,以俟爵禄。”要离乃自断手足,伏剑而死。

(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一》,有删改)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愿王戮臣妻A子B焚之C吴市D飞扬E其灰F购臣G千金H与百里之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处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拊,拍、打,与“阿母大拊掌”(《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拊”意思相同。

B.无罪见诛,被动句,与“不知始何名”(《种树郭橐驼传》)文言句式不同。

C.之,到……去,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中的“之”意思不同。

D.左右,指侍从人员,与“单于视左右而惊”(《苏武传》)中的“左右”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有伍子胥的引荐,阖闾却不太信任要离,而要离主动要求去刺杀庆忌,不惜使用“苦肉计”,将自己的妻子儿女交给阖闾杀害。

B.庆忌有超强的耐力,可连续奔跑百里以上。阖闾冲着庆忌放了一记冷箭,但庆忌伸手一抄,竟然把箭接住了,其反应之敏捷令人惊讶。

C.要离在获得庆忌的完全信任后,与庆忌一同去吴国。到达长江江心的时候,要离用矛钩掉了庆忌的帽子,顺着风向直刺庆忌。

D.庆忌力量过人,被世人敬畏,却被要离刺杀,临死前还认为要离是一个真正的勇士,并命左右放了他,可见其人徒有妇人之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庆忌,明智之人,归穷于诸侯,不下诸侯之士。(4分)

(2)要离曰:“吾宁能不死乎?”从者曰:“君且勿死,以俟爵禄。”(4分)

14.要离刺杀庆忌成功后为什么不接受封赏却选择了自尽而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度大庾岭①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②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流放钦州过大庾岭时。②此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至柳州。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诗颔联两句以“鸟”“花”点缀,巧妙对仗,写诗人的魂魄随南飞之鸟飞回故乡,泪水打湿了大庾岭上北枝的梅花。

B.柳诗首联展现了登柳州城楼的所见所闻,看到眼前辽阔而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由实而虚,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C.宋诗颈联一转,写雨散云收,气候转晴。阴雨天气,本使人情绪低沉,而雨过天晴,又出现彩霞,则使人心情好转。

D.柳诗颈联写远景。“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

16.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华观看电影《长安三万里》后,有感于李白青年时期的潇洒飞扬和半生蹉跎后内心的落寞郁愤,想到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蔑视权贵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老师谈到古人以行船写心境,别出心裁,让学生举例。小刚举的是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小明举的是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小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马面裙是清新带有雅致、简约不失华丽的传统服装。②大约十多年前,③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传统服饰还局限在汉服社、漫展等小圈子里,④而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常服”。⑤春节有添置新衣的习俗,⑥今年马面裙成了“爆款新春战袍”。⑦相关大数据显示,⑧春节前后,马面裙不少热销单品超过了百万元。

穿上马面裙,自然不止锦衣夜行。除了过年家庭聚会时惊艳亮相,更少不了在外面出游几趟。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不少女性身着马面裙。身着这样的服饰出游,就是游客中妥妥的“C位”了。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伺候着河上的风光,这春来一天有一天的消息。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草里的花鲜,关心这水流的缓急,关心水草的滋长,关心天上的云霞,关心新来的鸟语。怯怜怜的小雪球是探春信的小使。铃兰与香草是欢喜的初声。窈窕的莲馨,玲珑的石水仙,爱热闹的克罗克斯,耐辛苦的蒲公英与雏菊——这时候春光已是烂漫在人间,更不须殷勤问讯。

瑰丽的春放。这是你野游的时期。可爱的路政,这里不比中国,哪一处不是坦荡荡的大道?徒步是一个愉快,但骑自转车是一个更大的愉快,在康桥骑车是普遍的技术:妇人、稚子、老翁,一致享受这双轮舞的快乐。(在康桥听说自转车是不怕人偷的,就为人人都自己有车,没人要偷。)任你选好方向任你踏上走道任你放轮远去,保管你这半天的逍遥是你性灵的补剂。这道上有的是清荫与美草,随地都可以供你休憩。你如爱花,这里多的是锦绣似的草原。你如爱鸟,这里多的是巧啭的鸣禽。你如爱儿童,这乡间到处是可亲的稚子。你如爱人情,这里多的是不嫌远客的乡人,你可以到处“挂单”借宿,有酪浆与嫩薯供你饱餐,有夺目的果鲜恣你挥霍。你如爱酒,这乡间每“望”都为你储有上好的新酿,黑啤如太浓,苹果酒、姜酒都是供你解渴润肺的……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软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关心石上的苔痕、败草里的花鲜、水流的缓急、水草的滋长、天上的云霞、新来的鸟语”,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1.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挥霍”的妙处。(4分)

22.标点与文字一样,可以流露出不同的情绪,摇曳出不同的节奏,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并未使用任何标点,却产生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种树郭橐驼传》中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郭橐驼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而在种树的过程中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均,捣土要结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围绕“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为了提升博古品位,民窑又创作了……”不合文意,从原文看,清代顺治时期民窑受明代瓶花纹饰启发又创作了青铜花觚、石桌、如意等新纹饰,从而提升了博古品位)

2.D(“因而让博古图的主体内容发生变化”强加因果;另外“改变了人们对文物的审美取向”曲解文意,原文说“培养了人们对文物的审美取向”,“培养”意味着从无到有,“改变”意味着从此到彼)

3.C(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博古画,是一种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另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也被称为‘博古’”“凡是印拓或仿摹钟鼎等古器物的画通称‘博古画’”可判断)

4.①引用张衡的言论,指出“博古”一词的来源和最初含义,为博古文化的悠久历史提供了证据,为理解博古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基础,使得博古文化的讨论更具权威性。②引用沈约的言论,论证了博古文化在南朝时就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的文化追求,为论证提供历史文献的支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材料一侧重记述博古图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宋代到明清再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强调了博古图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变化。②材料二侧重记述博古图在明清时期瓷器上的表现,以及博古图案在瓷器装饰上的应用和发展。(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6.B(“可见杨老三太太软弱无能”于文无据,杨老三太太毫无原则的原谅很可能和当时妇女的地位、观念等有关)

7.C(“与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有异曲同工之妙”错,“我”并没有表现出冷漠、猎奇的意味,和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有很大不同)

8.①败家子形象。杨梦痴花光家产,骗取妻子陪奁,秘置公馆在外风流快活。②慈父形象。杨梦痴疼爱儿子,满怀父爱,渴望与寒儿一起生活,但又无力祛除身上的恶习,害怕给儿子带来更大的伤害。③悔悟者形象。杨梦痴在败家后忏悔认错,遵照父亲遗嘱,坚决反对变卖憩园。(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塑造人物形象。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到杨梦痴的人生经历,展现其复杂的人性和丰富的内心情感。②揭示小说主旨。作者借杨家小孩之口,对造成杨梦痴堕落的根源——信奉财富“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进行冷静清醒的批判。(或者答“只重财富不重德行”)③产生陌生化效果。儿童视角特有的单纯稚嫩超越了成人读者的期待视野,给予读者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对文本产生新奇感。或:以儿童视角去看待大人们的行为、言语以及家庭的纷争,没有过多的主观猜测和复杂的分析,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质朴的真实感。或:通过儿童的眼睛来展现,儿童的天真无邪与成人世界的复杂、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对人性的真实呈现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DF[(原文标点)愿王戮臣妻子,焚之吴市,飞扬其灰,购臣千金与百里之邑]

11.C(《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也是到达的意思)

12.D(“可见其人徒有妇人之仁”错,应该是可看出庆忌有君子之风,光明磊落)

13.(1)庆忌,是个明智的人,他虽然因为困厄而投奔了诸侯,但并不卑下地去奉承诸侯各国的贤士。(关键点“穷”“下”和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1分)

(2)要离说:“我难道能不死吗?”随从说:“您暂且不要死,以便等候吴王赏给你爵位俸禄。”(关键点“宁”“且”“俟”各1分,大意1分)

14.①要离认为将妻子儿女交给吴王阖闾杀害,违背以“仁”为核心的基本价值判断。②用苦肉计谋害原来吴王的儿子庆忌,违背以“义”为核心的基本价值判断。③自己贪生怕死的行为,违背以“重死轻生”为美德的世俗社会的价值标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子胥于是去见要离,说:“吴王听说您行为高尚合于正义,希望见您一面。”要离就和子胥去见吴王。吴王说:“你是干什么的?”要离说:“我是国都东面千里以外的人。我瘦小无力,面对着风就会向后倒下,背着风就会向前倒下。但王若有命令,我敢不尽心竭力吗?”吴王心里认为子胥推荐这个人很不得当,所以沉默了很久不说话。要离便走前去说:“大王担心庆忌吗?我能杀死他。”吴王说:“庆忌的勇力,是世上的人都知道的。他筋骨刚劲,上万个人也不能抵挡。他跑起来能追上飞奔的野兽,手能抓住飞翔的鸟,身体能跳跃腾飞,一拍腿就能跑上几百里。我曾经追他追到江边,连四匹马拉的车飞快地奔驰也没追上,在暗中射他,他把箭接住了而不能射伤他。现在你的力量不及他啊。”要离说:“大王如果想用我,我就能杀死他。”吴王说:“庆忌,是个明智的人,他虽然因为困厄而投奔了诸侯,但并不卑下地去奉承诸侯各国的贤士。”要离说:“我听说:‘沉溺于和自己妻子儿女的欢乐,而不能尽到侍奉君主的道义,是不忠;怀念妻室的爱恋而不去除掉君主的祸患,是不义。’我假装负罪出国逃亡,请大王杀掉我的妻子儿女,在吴中的街市上把她们烧掉,再播撒她们的骨灰,拿出千金和方圆百里的城邑作为赏金来收捕我,庆忌一定会相信我了。”吴王说:“行。”要离于是逃亡到诸侯各国,散播怨言,因而以无罪被害闻名于天下。于是他到了卫国,求见庆忌。他见到庆忌后说:“阖闾暴虐无道,是王子您所知道的。现在他杀了我的妻子儿女,在街市上焚烧他们,他们实是无罪被杀。吴国的事情,我知道它的内情,我希望依靠王子的勇力,这样,阖闾就可以擒获了。为什么不和我朝东到吴国去呢?”庆忌相信了他的计谋。三个月后,庆忌挑选训练好的士兵,就到吴国去。将要渡过长江到达江心的时候,要离因为力气小,便坐在庆忌的上风,靠风力用矛钩掉了庆忌的帽子,顺着风向直刺庆忌,庆忌回过头来甩掉矛,揪住了要离的头多次按进水中,然后把他放在膝盖上,说:“哎呀!真是天下的勇士啊!竟敢把兵器的锋刃加到我的头上。”庆忌身边的侍从想杀掉要离,庆忌阻止了他们,说:“这是天下的勇士。怎么能在一天之内杀掉两个天下的勇士呢?”又告诫侍从说:“可以让他返回吴国,以此来表彰他的忠诚。”于是庆忌就死了。要离渡过长江到了江陵,忧伤得不走了。随从说:“您为什么不走?”要离说:“杀了我的妻子儿女来侍奉我的君主,不合乎仁;为了新的君主而杀害原来君主的儿子,不合乎义;人们看重舍生就死,但不尊崇不合乎道义的行为。现在我贪生怕死而抛弃了德行,也就不合乎道义了。人有了这三种丑恶的行为还活在世上,我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的贤士呢?”说完,就纵身跳入江中,要离还没有断气,随从就把他救上来了。要离说:“我难道能不死吗?”随从说:“您暂且不要死,以便等候吴王赏给你爵位俸禄。”要离便自己斩断了手脚,用剑自杀而死。

15.A(“随南飞之鸟飞回故乡”分析有误,“魂随南翥鸟”是说诗人的魂魄已随南飞之鸟,远离故国)

16.同:都表达了诗人被贬偏远地区的苦闷之情。(2分)异:宋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不舍之情以及对负面情绪的抗拒,寄希望于未来的自信。(2分)柳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险恶、人生艰难的感叹以及对好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泊东吴万里船

示例三: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②不合逻辑,“大约”和“多”删掉其中之一。⑧成分残缺,在“单品”的后面加上“销售额”。(每指出序号并修改正确一处得2分,只正确指出序号但修改不正确的不得分)

19.语言鲜活,“C位”为现代网络流行语,指处于团队核心位置的人;“妥妥的”,用口语化的叠词,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20.①原句每一小句都带有“关心”一词,突出春天到来“我”观察到的自然界景物之多,(1分)变化之大,(1分)体现了“我”盼春的急切和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1分)②改写的句子只用一个“关心”,缺少了欢欢喜喜迎春的味道,语言呆板不生动。(2分)(意思答对即可)

21.①“挥霍”本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在此处化为褒义,贬词褒用。(2分)②这里写出做客乡野之人肆意享受果鲜,表达出乡人热情好客、慷慨的性格特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22.①作者把连续的动作“选好方向”“踏上走道”“放轮远去”组合起来,无停顿,形成快读。(1分)②给人一种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的意味。(1分)③传达出作者春天在康桥骑车春游的巨大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表现出作者在康桥骑车的自由、随性。(1分)(意思答对即可)

23.【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提出的写作任务是:“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哪个更重要?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具体来说,一方面,改造自然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自古以来,自然界各种灾难问题频发,如果不改造自然,人类将难以在这些问题面前生存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改造自然的历史,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从简陋的居所到现代城市,都是人类通过智慧和劳动改造自然的结果。同时,改造自然还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便利。另一方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所谓顺应自然,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理解生命的本质。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发生深刻转变:人与自然应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对自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则会让人类受益无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参考立意:

①顺应自然,尊重规律;

②以敬畏之心,行改造之举;

③在改造与顺应间寻找生态智慧;等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