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教师朋友说,他接到一个通知,寒假里有教学能力比赛,还是全国性的,要不要参加?
我说:“教育能力比赛,好事啊,参加啊!”
朋友说:“可是参加比赛要交钱的。有三个项目,课堂教学、微课制作和教学设计,价格分别是500、300、100,你说参加哪个项目好呢?”
参加比赛还要交钱?现在听来可是件新鲜事儿。因为,笔者觉得,有10多年了吧,无论什么比赛都是免费的,不交钱啊。
若干年前,各种比赛确实都要交报名费。后来记不清从哪年开始,上级禁止“乱收费”,教师参加各种比赛就不再交钱了。现在怎么又交钱了呢?
我问:“这个活动不是教育局、学校逐级下的通知吗?要逐级评选吗?”
朋友说:“这个比赛不是学校组织的,组委会直接给我他打的电话,交上钱至少是全国二等奖。”朋友说,“这个比赛在网上进行,个人在网上报名、缴费、提交作品,然后就等着,组委会评审完毕,会将获奖证书给你快递过来。”
哦,原来如此。
朋友问:往年职称评审时,有此类证书的教师有的通过了,有的没通过。花钱多少是小事,此类证书评职称到底管不管呢?我现在有点拿不定主意?”
我说:“你这个活动,我还真没听说过,证书管不管用也不好妄下断论。反正,在我们这里,只要不是教育局、学校逐级通知,层层评选的活动,其证书,无论什么比赛、什么级别,单位推荐时都不承认,平台正式填报时填上也很危险——被判假证、伪证的可能性极大。
“你们那里的情况我不清楚。至于正式评审,平台填报时,有填报此类证书都通过了,也有人没通过,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正式评审,通过者绝对不是因为有此类证书通过的,但没通过者却极有可能就是因为此类证书没有过通。因此,你个人是否参加,唯有你自己决定了。”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