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天津师范大学考研的团队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天师大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2025年【天津师范大学615音乐史】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
1.六代乐舞
“六代乐舞”是中国古代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六乐”。它包含了六个不同时期的乐舞作品,分别为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这些乐舞不仅是艺术表演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等重要场合,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宗教和社会风貌,在古代音乐舞蹈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乐舞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2.相和大曲
“相和大曲”是汉代在相和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歌舞曲。它融合了歌唱、舞蹈和乐器演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相和大曲的结构较为复杂,一般分为“艳”“曲”“趋”“乱”等部分。“艳”通常在曲前,起引子作用,音乐婉转抒情;“曲”是主体部分,有多段歌曲;“趋”或“乱”在曲末,节奏急促,情绪热烈。其表演时所用乐器包括笙、笛、琴、瑟等,生动地展现了汉代音乐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里拉琴
里拉琴是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时期,琴身多由木头制成,有一个共鸣箱和若干琴弦。里拉琴的弦数不一,早期可能仅有几根弦,后来逐渐增多。其音色纯净、优美,常被用于祭祀、诗歌吟唱等场合,在古希腊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音乐与艺术的象征。古希腊的诗人常边弹奏里拉琴边吟唱诗歌,它也频繁出现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和艺术作品中,如阿波罗神就常被描绘为弹奏里拉琴的形象。里拉琴对后世乐器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
4.情感风格
里拉琴是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时期,琴身多由木头制成,有一个共鸣箱和若干琴弦。里拉琴的弦数不一,早期可能仅有几根弦,后来逐渐增多。其音色纯净、优美,常被用于祭祀、诗歌吟唱等场合,在古希腊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音乐与艺术的象征。古希腊的诗人常边弹奏里拉琴边吟唱诗歌,它也频繁出现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和艺术作品中,如阿波罗神就常被描绘为弹奏里拉琴的形象。里拉琴对后世乐器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
5.无词歌
“无词歌” 是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钢琴小品体裁。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没有具体歌词,但通过旋律、和声与节奏的巧妙组合,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仿佛在用音乐讲述故事。无词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歌唱性,宛如人们内心的情感独白。其结构相对规整,常带有鲜明的抒情风格。例如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旋律清新流畅,洋溢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生动展现了无词歌的艺术特色 。
简答题
1.简述先秦时期墨家的主要音乐观点
先秦时期,墨家以其独特的音乐观点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一席之地。墨家的主要音乐观点是 “非乐”,即反对音乐活动。
这一观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当时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而音乐活动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认为这些资源应更多地用于解决百姓的温饱等实际问题,而非用于满足贵族的享乐需求。
墨家认为,音乐不仅不能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问题,还会耽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他们看来,统治者热衷于音乐活动,会导致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变得奢靡,加重人民的负担。 虽然墨家 “非乐” 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过于极端,忽视了音乐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诉求,对后世思考音乐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 。
2.姜夔的音乐创作
姜夔是南宋时期杰出的音乐家、词人,其音乐创作独具特色。
在作品风格上,姜夔的音乐作品多呈现出清幽的气质。他的词调音乐情感细腻且含蓄,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与惆怅。如《扬州慢》,通过描绘扬州城的破败之景,借景抒情,将黍离之悲融入音乐旋律与歌词之中,给人以深沉的情感触动 。 创作手法方面,姜夔善于自度曲,即自己创作新的曲调。他精通音律,在旋律的构建上,常常运用独特的音程组合与节奏变化,使曲调既富有韵律之美,又别具一格。同时,他注重歌词与音乐的融合,以词的意境来引导音乐的走向,两者相得益彰。在历史地位上,姜夔的音乐创作丰富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宝库,为后世研究宋代音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他的作品在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对后世词人、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3.简述新法密率
姜夔是南宋时期杰出的音乐家、词人,其音乐创作独具特色。
在作品风格上,姜夔的音乐作品多呈现出清幽、高雅的气质。他的词调音乐情感细腻且含蓄,蕴含着淡淡的忧伤。如《扬州慢》,通过描绘扬州城的破败之景,借景抒情,将黍离之悲融入音乐旋律与歌词之中,给人以深沉的情感触动 。 创作手法方面,姜夔善于自度曲,即自己创作新的曲调。他精通音律,在旋律的构建上,常常运用独特的音程组合与节奏变化,使曲调既富有韵律之美,又别具一格。同时,他注重歌词与音乐的融合,以词的意境来引导音乐的走向,两者相得益彰。在历史地位上,姜夔的音乐创作丰富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宝库,为后世研究宋代音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他的作品在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对后世词人、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4.简述新艺术
“新艺术” 通常指 14 世纪在法国和意大利兴起的音乐风格与音乐理论革新运动。
从起源来看,它是在中世纪音乐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思潮变化而孕育产生。新艺术在音乐创作上有诸多鲜明特点。在节奏方面,它突破了以往较为刻板的节奏模式,引入了更多样化、更复杂的节奏型,增强了音乐的动感与活力。在记谱法上也有重大创新,出现了新的记谱符号,能够更精确地记录音乐的节奏和时值,为音乐创作和传承提供了便利 。 在旋律创作上,新艺术的旋律更加自由、流畅,注重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与歌词的结合也更为紧密,以更好地传达作品的内涵。在法国,代表人物有马肖,他的作品涵盖多种体裁,如经文歌、弥撒曲等,其创作充分展现了新艺术的风格特点。在意大利,兰迪尼的音乐也极具代表性,他的作品在旋律和和声运用上有独特之处。新艺术时期的音乐为后世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音乐从古老风格向更具表现力和创新性的方向转变 。
5.j·s巴赫的音乐创作及历史贡献
J.S.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杰出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他的音乐创作风格独特且多元,作品涵盖了众多体裁。在键盘音乐方面,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堪称经典,通过巧妙运用大小调体系,将十二平均律全面地呈现在键盘乐器上,每个调性都有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曲,展示了高超的复调技巧与和声运用能力。 在声乐领域,巴赫的康塔塔、受难曲等作品也极具影响力。如《马太受难曲》,以深刻的宗教情感和宏大的音乐叙事,展现了耶稣受难的过程,音乐庄严肃穆又饱含深情。巴赫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他将巴洛克音乐风格推向了巅峰,其精湛的复调写作技术成为后世音乐家学习的典范,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音乐时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在音乐理论和创作技巧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6.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及特征
普契尼是意大利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其歌剧创作具有鲜明特点。
在题材选择上,他常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将目光投向那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小人物。比如《波希米亚人》中描绘了贫困艺术家们的生活,《蝴蝶夫人》讲述了日本女子巧巧桑的爱情悲剧,这些题材贴近生活,能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音乐风格方面,普契尼善于运用细腻且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他巧妙地融合了意大利传统音乐的抒情性与戏剧性,旋律优美动人,易于传唱。同时,他还大胆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如在《图兰朵》中加入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增添了独特的东方韵味。在人物塑造上,普契尼笔下的角色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他通过音乐精准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深刻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例如《托斯卡》中,通过音乐展现了托斯卡的热情、勇敢与无奈 。普契尼的歌剧以其独特魅力在歌剧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
(点击试听↑↑↑)
论述题
1.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成就及历史意义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次公演,迅速传遍全国,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音乐史诗。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奋发图强的历史见证。
艺术成就
《黄河大合唱》在艺术上实现了创新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冼星海运用西方交响乐的结构形式与合唱技法,巧妙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民间曲调、地方戏曲音乐等,形成了既有强烈现代感又具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全曲共分为七个乐章,每个乐章都独具匠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层次。
歌词方面,光未然的词作饱含深情,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例如,《黄河船夫曲》描绘了黄河船夫与风浪搏斗的英勇场景;《黄水谣》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侵略者的愤慨。这些词句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整体表现形式上,《黄河大合唱》采用了多种演唱形式,包括独唱、重唱、齐唱和合唱,配合交响乐队的伴奏,营造出恢弘壮丽的音乐效果。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也使其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历史意义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在那个民族危难的时刻,这部作品成为了激励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起抗争、保卫祖国的精神号角。正如当时有人评价的那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黄河大合唱》不仅在抗战时期鼓舞了士气,还在战后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
此外,《黄河大合唱》还将中国音乐推向了国际舞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音乐的力量和魅力。自1939年首演以来,这部作品在海内外获得了广泛传播,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许多华人华侨在海外演出《黄河大合唱》时,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
《黄河大合唱》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瑰宝。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黄河大合唱》中汲取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肖邦对钢琴音乐的贡献
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肖邦在钢琴音乐领域的贡献,分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音乐发展的历史意义。
创作特点
肖邦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创作涵盖了钢琴独奏、室内乐和管弦乐等多个领域,但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的钢琴作品。以下几点概括了肖邦 音乐的主要特点
抒情性和表现力:肖邦的音乐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性和表现力,如《夜曲》 和《雨滴前奏曲》,这些作品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氛围,展现了肖邦对自然和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新的和声语言:肖邦在和声语言上的创新是其音乐的一大特色。他巧妙地运用不和谐音和复杂的和声结构,创造出丰富多变的音乐效果,如《波兰舞曲》和《降E大调前奏曲》。
民族风格的融入:肖邦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波兰民族音乐元素,如《玛祖卡》和《波兰舞曲》,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为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超的钢琴技巧:肖邦的钢琴作品对演奏技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练习曲》Op. 10 和 Op. 25,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肖邦对钢琴技巧的精湛掌握,也为后来的钢琴家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材料。
肖邦的音乐对后世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钢琴音乐的发展:肖邦的钢琴作品不仅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还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发展。他的《夜曲》、《前奏曲》、《练习曲》等作品成为了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影响后世作曲家: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对许多后世作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深受肖邦的影响,被誉为“北欧的肖邦”;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也深受肖邦音乐的启发,创作了《肖邦主题变奏曲》等作品。
弘扬民族音乐:肖邦通过将波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不仅弘扬了波兰的民族文化,也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他的《玛祖卡》和《波兰舞曲》等作品,成为了民族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的典范。
提升钢琴演奏技巧:肖邦的钢琴作品对演奏技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促进了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许多钢琴家通过演奏肖邦的作品,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丰富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肖邦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钢琴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肖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个人的音乐成就,更在于他对钢琴音乐和整个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
3.结合实际作品谈谈对20世纪西方音乐的看法
20世纪的西方音乐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和反叛传统的特点。这一时期,各种音乐流派如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等纷纷涌现,音乐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1、《春之祭》
这部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从节奏方面来看,《春之祭》打破了传统音乐的节奏韵律。传统音乐的节奏往往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而《春之祭》的节奏复杂多变,例如节拍的频繁变换、重音的转移等操作,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音乐节奏的固有认知。这种创新的节奏处理方式使得音乐充满了原始的力量和张力,仿佛描绘出古老祭祀仪式中的那种神秘和狂野。它在首演时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观众对这种前所未有的音乐形式反应强烈。这表明20世纪的音乐开始大胆地突破传统的束缚,探索新的音乐表达可能性。
2、勋伯格的《钢琴组曲》
勋伯格在这部作品中首次采用了十二音系的创作方法。十二音系与传统的作曲方式截然不同,传统作曲往往基于调性体系,而十二音系是将十二个半音有顺序地组成序列然后编曲成音乐。这种作曲方式的出现对西方传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钢琴组曲》中,通过这种创新的作曲方法,音乐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结构和色彩,它不再依赖于传统的调性和谐感,而是通过音序的精心安排来构建音乐的内在逻辑。这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新的拓展,也促使音乐家们开始重新思考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3、对20世纪西方音乐的看法
20世纪西方音乐是在社会文化大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创新和多元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新事物的追求。这些创新的音乐作品虽然在刚出现时可能会面临争议,但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它们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界限,让音乐在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得音乐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从高雅的音乐厅走向更广泛的大众文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