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挂民族留学是种什么体验?一共的留学生加起来才不到十个。
印度留学生小李,因为热衷于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在印度留学经历,而受到热烈的关注。
他是一名中国人,选择在印度尼赫鲁大学读国际关系专业。
在印度留学期间,他的每一天都在经历挑战。
在印度的高温天气下,他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气温一度达到53度,创下历史新高。
在这样的高温下,小李所租的出租屋只有一台小电风扇。
当气温攀升到47度时,风扇基本失去降温效果。晚上热得无法入睡,甚至一晚上要冲7次凉水澡。
但出了浴室室温更高,湿热难当。学校的考试周也受到高温影响,教室没有空调,学生们只能在高温环境下考试。
那么,印度为什么这么热呢?
电力短缺、设施简陋,宿舍没有空调,风扇都算奢侈。
做饭后食物放久了会自带酸味。
为了降温,小李一天要洗多次澡、换多套衣服,睡觉的床单也得一天换一次,甚至洗澡前还得先看看水管,接点水以防停水。
小李当初办签证折腾了5个月,到学校时还曾被保安以过了开学时间为由不让进,最后找到院长才勉强入学。
宿舍又脏又乱,不到5平米,床单看上去很久没换,桌子上堆满脏兮兮的生活用品。
室友也比较奇葩,有过“黑户”室友被学校赶走,后来的室友天天带女朋友回宿舍睡觉,个人卫生特别差。
印度垃圾遍地,焚烧垃圾是常态,恶臭和有毒气体弥漫在城市上空,时刻威胁着身体健康。
宿舍窗户关不严,没有像样的纱窗,蚊子成群结队,叮咬后还会传播病毒。
如此恶劣的环境,小李为什么还要去印度留学呢?
一方面,印度留学的费用相对较低,是性价比较高的留学目的地。
印度的学费通常在每年3300美元至7800美元之间,私立大学学费可能在每年15000至25000美元之间。
本科学费约为每年5000至10000美元,研究生学费则在每年7000至15000美元之间。
学生公寓或共享出租房也不会很高,校园宿舍的费用是最低的。
每月生活费用包括食宿、交通、日常用品和娱乐等方面的开销同样很低。
印度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印度留学时,学生能够深入探究印度宗教、哲学、艺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文化,从而拓宽自身文化视野,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
他在印度尼赫鲁大学学习国际关系专业,这个专业竞争小、机会多,且随着中印关系日益紧密,专业前景一片光明,所以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依然咬牙坚持。
提起印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耐人寻味的环境和独特的宗教文化。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人口众多带来劳动力优势的同时也面临资源分配与发展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服务、制药等领域发展迅速,班加罗尔的软件外包业务闻名全球,但基础设施薄弱和贫富差距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且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实行议会民主制,政党众多政治格局复杂。
印度教种姓制度虽法律废除但社会观念影响犹存。
印度历史文化悠久,文学、舞蹈、音乐独具特色,宝莱坞电影以歌舞片风格全球闻名。
传统服饰纱丽色彩鲜艳款式多样是印度文化象征,家庭观念浓厚,家族成员联系紧密,这些都构成了印度复杂而独特的国情和人文环境。
但是印度的脏乱差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问题。
印度的脏乱差背后的原因也是复杂的。涉及历史、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在殖民地时期,英国对印度的资源进行了大量开采,导致森林砍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这些问题一直延续到现代。
印度政府在环境治理上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政治制度失灵、民主困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如道路、铁路、电力供应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印度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许多农村家庭缺乏自来水供应,约82%的农村家庭没有自来水供应,这直接影响了日常生活的质量。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也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护构成了挑战。
印度的空气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在冬季,由于秸秆燃烧和工业排放,空气污染达到危险水平。
印度的垃圾处理方式非常落后,大部分垃圾未经过处理便被直接填埋,这种做法导致了环境污染,并带来了很多健康问题。
虽然政府推出了诸如清洁印度运动等一些改善环境的政策和计划,然而由于执行力度不足,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地人的习惯问题。
印度的公共卫生习惯也是一个问题,例如露天排便的习俗,这都导致了环境卫生问题和社会健康问题。
印度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牺牲了环境,导致环境问题积重难返。
在印度留学,不仅要面临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还有饮食上也是让人难以下咽。
无论任何事物都可以加咖喱,这就使得那些食物看起来卖相不好,难以描述。
咖喱粉是印度人最常用、最普遍的调料,由胡椒、姜黄、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呈黄色粉末状。
印度菜几乎每道菜都会用到咖喱,如咖喱鸡、咖喱鱼、咖喱土豆等,所以印度饮食文化也常被称为咖喱文化。
除了咖喱粉,印度还有其他众多香料,如丁香、八角、小茴、豆蔻、辣椒粉、黄姜粉等,用量惊人,可以说是致死量了。
印度有大量的素食主义者,约占人口的一半。这主要是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印度的虔诚的印度教徒、佛教徒和耆那教徒大多食素。
因此,蔬菜、豆类等素食食材在印度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豆类是印度人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各种豆类被加上香料和盐,做成汤或菜肴。
大家一定都听过印度飞饼吧!
它是印度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尤其在印度的街头小吃摊点随处可见。
厨师通过独特的抛掷技巧使面饼在空中不断旋转、拉伸,面饼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面饼的厚度可以达到薄如纸张的程度,直径也能扩展到很大,这也是“飞饼”名称的由来。
印度有多种饼类食品,如“加巴地”是一种烙成的小薄饼,还有油炸的薄饼以及用未切的面包,饼类通常与米饭或咖喱一起搭配吃。
在印度文化中,食物被视为神圣的礼物。
用手抓饭吃在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习惯已经传承了数千年。
印度人认为,手是身体最纯净的部分之一,用手接触食物可以更好地感受食物的质地、温度和能量。
难道烫到手就没事了吗?简直是令人大跌眼镜。
为了便于用手抓饼或米饭拌着吃,印度菜大部分为糊状。
各种食材和调料经过长时间的煮熬,混合在一起,形成浓厚的酱汁和软烂的状态。
印度的食物制作过程和加工环境非常糟糕,苍蝇蚊子满天飞,下水道恶臭难闻。各种调料混在在一起难以分辨味道。
印度的文化水平也并不高。
印度宪法规定6-14周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实行8年免费义务教育,但实际上由于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一政策并未完全普及。
71%的印度成年人没上过高中。而且识字率也很低。
印度学校的基础设施也很差,全国只有85%的学校有饮水设施,37%的学校没有厕所,四分之三的学校都没有通电。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少数精英教育机构占据了多数资源,而大多数学生都接收不到好的教育。
在印度留学有很多禁忌。
因为中印关系的变化,在印中国人的行为容易被“泛安全化”,会被当地人盯上。
在印度的留学生不要暴露自己的政治立场,不要轻易谈论中印关系、印度内政等话题,以免被当成间谍盯上。
在大街上听到有人喊 “chinese” 或 “qingchong” 时不要回头,避免被误认和嘲讽。
小李出门时会特意穿得不怎么整洁的长袖长裤,对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也视若无睹,尽力让自己看上去和当地人的形象差不多,可以减少周围人对他的关注。
他还会隐藏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当有印度人问他来自哪里时,他会说自己是日本人或韩国人。
这种伪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周围人对他的恶意,保证自己的安全。
印度的一些地区犯罪率相对较高,包括盗窃、抢劫等案件时有发生。
留学生作为外国人,可能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尤其是在一些治安较差的区域或夜间单独外出时,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大。
因此,去印度留学可谓是比西天取经都难,即使你做好了心理准备,都不一定能接受得了。
不得不佩服小李的勇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