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陇县堎底下社区小沟小学 闫培林、邓会生
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离开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就失去了最可靠的支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业务学习为前提,以教研教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支撑,通过师徒结队、同伴互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评教赛讲等形式,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有效地引领和指导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时俱进,2004年,我校立足校情、师情,确定以“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研究课题,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以业务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首先,学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123” 理念,即围绕一个中心(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狠抓三个提高(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学校始终把“三个结合” 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摘记笔记和撰写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学理论、强素质、练内功、精教艺;给教师加压、充电,要求教师每天坚持“八个一点”: 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研究一点、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改进一点、提高一点;倡导教师每学期坚持“六个一” 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观看一堂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每月阅读一份教育杂志,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学期精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其次、为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全体教师树立了“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 和“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 的理念,形成了“你在学、我在学、他在学” 的学习氛围;大家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网络学,向专家学,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人人自费订阅了一份教育杂志;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学历进修培训,13名教师中,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6名,中师学历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百分之百。第三、学校用制度作保障,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研教改、教学质量纳入考核系列。通过制度的完善,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竞争机制,大家“坐下来学
1
习,静下来反思,沉下去研究” ,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 。教师专业发展毋庸置疑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的积淀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为使全体教师“闻道在先”、“ 业有所长”、“ 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有教活教材、教活学生的源头活水,学校秉承“勤于在学习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 的校本教研理念,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办学特色,以教研组为基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坚持走好“六步棋”:
一是精心组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坚持每周一个培训专题、一个教研主题,规范活动程序,围绕“活动” 主题,确定中心发言人。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制度、考核” 六落实。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要”:一要精心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有效策略的渗透,关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必须”(必须是有效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通过系列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课题实验老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听、评课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实验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教学的把握能力、对科研的研究能力!
二是采取骨干引领、观看课堂实录、能力展示、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形式,或分或合,张驰有度,突出了“三抓”: 即在青年教师中,从积累经验、掌握方法上抓提升;在中年教师中,从总结提高、升华开发上抓提升;在老年教师中,从创新教法、适应课改上抓提升,促使不同层面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引领教师树立“三种意识”, 即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实现“四个转变” ,即思想上由“应付型” 转向“责任型”、能力上由“经验型” 转向“科研型” 、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 转向“综合型”、 方法途径上由“传统型” 转
2
向“创新型”; 弘扬“五种精神”, 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从教奠基。
四是搭建多元反思平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也有一句名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近年来,我校在课题组老师中积极倡导反思研究,要求做到:“写精彩的教学片断或记下有待修改的地方,写典型的案例材料,说说独到的研究问题”。学校拟定了20多条反思录,让教师反思内容有了明确的方向,便于操作。如: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教学活动是什么?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三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学展示课,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在积累与实践中,教师的课改意识增强了,课改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使教师感受到从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拜读老师的反思,有教学成功后的喜悦体验,有教学失败后的悲痛伤感;有教学艺术长进的简要记载,有摆脱不了传统教法的原因分析;有提问不当的案例,也有学生质疑问难的“难解”; 有上了公开课的自我评价,更有对别人评价的种种感悟。教师作课后,首先让作课教师自我反思,再让指导教师点评,最后集体会诊,达成共识,以活动为主渠道,让教师站在讲台上历练,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五是实施四大工程、开展四项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实现“四高”( 高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高教学质量、高教研水平)。“四大工程”:(1)、名师工程。典型是动力、是形像、是样板,为了整合资源,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做到手上有典型,面上有样板,培植和打造一批全县叫得响,全市有影响的一级梯队,学校给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任务、压担子,有的放矢,培植典型,跟踪指导,集体加工、包装,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祁丽花、张丽荣、闫彩霞、权冬芹、马艳霞、张会敏、郑彩芹、酒慧、曹志厚、徐亮等先后荣获县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称号;2006年,权冬芹同志顺利通过市级教学新秀闯关测试,并在县“强师兴教” 工作会上作了《我的成
3
长之路》专题发言。(2)、“青苗工程”。 为促使新上岗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定了“135” 青苗培养计划,提出新上岗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骨干”要求,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队、同伴互助”等活动,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议课” 一体多元的互动形式,为青年教师架桥铺路。(3)、“强师兴教工程”。“ 强师兴教” 是创建名校、打造亮点、凸显特色、制造精品的支撑点,为引导教师钻研教材、切磋教艺、探索尝试、共同发展,构建“学习提高——教学探索——研讨升华——反馈矫正——理性突破——实践总结” 的课堂教学创新链,一方面我们广泛开展评教赛讲、 同职称赛教、优秀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大赛、远教设施运用等活动;另一方面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编写了《新课程、新思维》一书,汇编了教师《优秀教研论文集》、《学习体会交流集》、《校本教研资料集》、《教研专题发言集》、《教学设计集》、《教学反思集》,帮助教师理解新教材、掌握新教法。(4)、“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实验工程”。 落实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目标,定期汇报展示,确保过程扎实有效。2008年秋,在县教研室开展的教研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我校青年骨干教师、县级教学新秀祁丽花同志作了《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发现》教学模式经验展示,受到表彰奖励;2009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分片教研展示活动中,我校青年骨干苗子教师任文昌、杨青华代表全镇教师上了示范课,受到教研室同志的肯定。“四个培训” 是:教育科研方法培训、远程教育运用培训、新课改培训、先进教学方法培训。经过系列活动,教师的视线拉长、视野拉宽、位置拉高,激情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引爆,创新得到迸发。近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70余篇教研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学校完成了《以读为主、主动探究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成果报告、《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六是学习优秀案例、名人课例。教师需要跳出自我,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的课,我们可以去听优秀教师怎样上课,阅读优秀教师的教案,倾听优秀教师的备课思路,并与自己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比较。通过学习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并且找出教学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不断提升自己。在实验中,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每人至少要能对一篇以上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地评价、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动地将其中的精华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形式
4
包括自选主题的专题研究活动,以及观摩、研讨由教师独立设计执教的课堂教学活动,广大教师能够将案例研究方法、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例如:高思才上的《平移与旋转》就学了吴正宪老师的备课思路、教学理念;赵有余老师上的《分数的认识》学习了张齐华老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三、给教师专业发展架桥铺路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师走向成功的“试验田”。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为着力点,把管理重心向课堂降低,管理视角向课堂延伸,管理决策向课堂集中,管理思维向课堂倾斜,通过骨干引领和同伴互助,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 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给教师专业发展架桥铺路。学校重点打好“三张牌”: 第一张牌:搞好“磨课” 活动。“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动,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的境界和教师的成长,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一直坚持“抓教学,重实践”,积极组织课题组教师深钻教材,分析教材编排意图;教学中要求课题组实验老师积极创设快乐教育教学情境,使教学能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新服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校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体,精心组织“汇报课”、“ 提高课”、“ 优质课” 为内容的“三课” 活动。通过反复“磨课”, 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架桥。课题实验教师、县级教学新秀张丽荣同志通过探索、实践、提炼、升华,总结出小学语文“古诗文配乐朗读教学法”, 在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全县广泛推广;马艳霞同志总结的“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尝试” 荣获2008年宝鸡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壹等奖,她撰写的《创设快乐学习情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被评为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 规划2006——2007年度重点课题“陕西省义务教育段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子课题优秀成果贰等奖,她撰写的《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渗透方法之我见》在2005年陇县小学快乐教育教改实验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闫彩霞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总结出课堂导入五法——故事导入、活动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例文导入,不仅使自己的课堂生机盎然,而且引领其他教师在课堂导入上“做文章”, 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张牌:
5
全面实施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引导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马艳霞同志将实践、反思、改进、提高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改进课堂教学的“四部曲”。2008年9月,根据学校安排,她认真拜读了洋思经验解读、多次观看了洋思教师课堂实录视频,反复琢磨、认真实践、感悟提炼,终于从自己担任的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建构出符合校情、师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开展的赛教活动中多次被评为优质课;她借鉴外地经验,与其他语文老师一起总结的《课堂教学激励评价用语100句》,对全校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你听得真认真!”“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己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被教师广为运用。第三张牌:专家的参与是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培训资源。离开了专家等“局外人”的参与,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家、名师的指点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他们的现场指导是最有效、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为了进一步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针对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我校先后多次邀请西大街小学名师朱宝华、韩黎扬、县教研室副主任王晓堂、教研员孙保刚、王仁凯、巴琼、李红等莅临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作专题讲座;多次选派骨干苗子教师赴省、市、县参观学习,聆听专家指导,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指点迷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走出了一条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加强学习是基础,营造氛围是动力,群教群研是阶梯,课堂试验是阵地,同伴互助齐发展。2005年学校被评为县级《快乐教育与教改实验》先进学校,2005年、2007年、2008年学校先后被镇政府授于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2008年度学校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县级优秀教研组,2010年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学会确定为“省基础教育质量工程” 实验学校。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