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
XXXX年XX月
目 录
前 言 ......................................................................................................... 1 一、基本要求............................................................................................. 2 (一)总体思路 .................................................................................. 2 (二)实施原则 .................................................................................. 2 (三) 示范任务 ...................................................................................... 4 (四)战略定位 .................................................................................. 6 (五)主要目标 .................................................................................. 6 二、承接转移发展的重点产业 .............................................................. 11 (一)原材料产业 ............................................................................ 11 (二)机械装备工业 ........................................................................ 13 (三)轻纺化工 ................................................................................ 14 (四)高技术产业 ............................................................................ 16 (五)现代服务业 ............................................................................ 18 (六)现代农业 ................................................................................ 20 三、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 .............................................. 22 (一)总体布局 ................................................................................ 22 (二)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 25 (三)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 27 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 29 (一)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 29 (二)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 31 (三)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 ............................................................ 32
五、保障措施........................................................................................... 34 (一)加快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推进机制 ................................ 34 (二)创新体制机制 ........................................................................ 34 (三)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 ............................................................ 36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37 (五)完善支持政策 ........................................................................ 38 (六)加强区域合作 ........................................................................ 40 (七)加强组织实施 ........................................................................ 41 附件一 ....................................................................................................... 43 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分解 ............................................. 43 (一) 加强组织领导 ............................................................................ 43 (二)科学规划布局 .............................................................................. 43 (三)完善产业政策 .............................................................................. 44 (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 44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45 (六)加强财税扶持 .............................................................................. 45 (七)加强金融支持 .............................................................................. 47 (八)保障土地供给 .............................................................................. 47 (九)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 48 (十)强化科技支撑 .............................................................................. 48 (十一)加快保税区建设 ...................................................................... 49 (十二)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 49
(十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 50 (十四)引进高层次人才 ...................................................................... 50 (十五)加强文化体系建设 .................................................................. 51 (十六)落实目标责任考核 .................................................................. 51 附件二 ....................................................................................................... 52 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责任分解一览表 ................................. 52
前 言
为进一步拓展XXX承接产业转移空间,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承载能力,主动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整合我市西江经济带核心区沿江产业发展轴,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XX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
1
一、基本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为总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进粤桂合作、东部沿海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承接平台,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主动接轨珠三角和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深化和对接泛珠三角地区发展分工,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产业调整优化升级。创新区域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努力把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珠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为桂东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二)实施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先行先试,强化政策扶持,通过搭建转移平台、构建转移通道等方式,建立完善产业转移推进机制,促进各类企业及要素资源向示范区有序转移,强化政府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作用。
——科学承接,优化发展。坚持产业承接与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相结合,把产业转移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承接优质产业优化现有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不断提高XX经济社会整体竞争力。
——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加强区域分工合作结合起来,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调动承接方与转移方两个积极性,注重区域内科学布局、有序承接,促进与珠三角良性竞争。
——立足优势,互利共赢。充分发挥XXX现有的资源、区位、综合成本等优势,结合珠三角等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方向,加强与转移地对接转移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提高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与产业转移地的利益共享机制,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共赢发展。
——分步实施,有序开发。编制推进与转移地产业对接实施意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以西江经济带核心区为先导,采用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局部起步,分期建设,有序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影响力,提高示范作
3
用。
(三) 示范任务
——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示范。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迫切需要,并且在承接产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存在承接产业质量不高、地方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模式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在当前条件下,如何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机制和途径,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是众多中西部地区谋求快速发展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建设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推进有序承接、产业融合、集聚发展,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重点在设施对接、利益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积极探索转移地与承接地双方共建、整体委托、异地办园、异地开发等多种发展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
——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体系建设示范。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许多地方为加快转移产业的承接,一哄而起,盲目圈地布点、重复建设产业园区,形成恶性竞争局面。通过设立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统筹产业园区建设,合理确定各产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条件特色鲜明的园区集聚,形
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体系,为中西部地区在园区体系建设方面提供示范。
——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XXX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连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泛珠三角经济圈”与“泛北部湾经济圈”两个活跃板块相互促进的战略通道;是珠三角吸纳西南资源和向西南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门户,是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建设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加速西江经济带形成,促进西江流域协调发展和东西部互动发展,实现东西融合,对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提高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发展示范。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应该双管齐下。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既要顺应当前产业转移的潮流,做大做强工业,夯实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又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趋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服务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做精做细农业产业,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发展方面提供示范。
5
(四)战略定位
——合作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合作机制,深化与珠三角分工合作,在设施对接、园区共建、信息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在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先行探索,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示范区建成珠三角产业拓展优选区,形成与珠三角地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科学发展的试验区。探索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统筹发展新思路,推进承接产业创新提升,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强化与珠三角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探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途径,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缩小发展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体制改革新举措,强化政策支持,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先导区。加快产业集聚,加速规模扩张,推进结构升级,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使示范区成为承接珠三角、辐射中西部的重要平台,成为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五)主要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要求,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年打基础。XXXX年是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要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为实施《示范区实施方案》开好局、起好步。要深入开展示范区宣传推介,形成全社会参与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产业园区扩容升级,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年见成效。到2013年,初步建立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示范区的产业承载、自主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确立,一批重大项目发挥效益,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五年大发展。到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体制机制与沿海发达地区全面对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位全面确立,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扩大到650亿元以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中等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非农产业尤其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陶瓷、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医药、食品、林产林化、造船、人工宝石、日用轻工等优势产业在西江经济带和广西的地位进一步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强优企业。到2015年,三产结构比例调整为9:60:3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江黄金水道XX段通航能力明显提高,港口和综合口岸功能大幅度增强和优化。东通粤港澳、南至沿海港口、西接大西南、北往华中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完善,国内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能源、水利、市政、物流、信息、环保、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体制创新和开放合作深化拓展。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发展等与粤港澳等东部发达地区实现对接,形成一批特色化、集约化、外向型发展的产业开发园区,外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承接产业转移资金年均增长20%左右。
——园区承接与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在国家级承接产业园区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着力培育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百亿元的园区,力争到2015年,XX进口再
生资源加工园区产值超1000亿元,XX工业园区、XX陶瓷产业园区、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产值超500亿元,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9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专栏1: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规划目标值
指 标 经 济 发 展 产 业 结 构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城镇化率 R&D经费占GDP比重 非农产业比重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园区所占% 比重 家 亿元 元 元 % 435 270 16427 4879 90 1500 650 29000 9000 95 40.5 72 单 位 亿元 亿元 % % % % 2010年 579.3 56.1 46 0.75 86.1 52.5 2015年 1100 110 52 2.2 91 55 承接产承接转移企业(累计) 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资金 公共 服务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
环境 保护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 % % 83 95 87 99
二、承接转移发展的重点产业
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瞄准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速壮大轻纺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原材料产业
以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原材料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原材料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大力发展下游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确保原材料资源供应。
——有色金属及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依托XX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立足由资源类初级产品开发向深加工转化,积极承接以铜、铝、锌、铅、镍、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形成回收、拆解、分选、熔炼体系,推动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支持广西有色金属集团XX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拥有铅锌、再生铜铝、钛业和稀土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等产业的大型高科技企业。依托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大力承接不锈钢新型材料,重
11
点发展高强度钢、管材、薄型材、冷连扎宽钢,积极引进下游制品产业,发展制药机械、食品机械、船舶机械、耐腐蚀化工机械、包装机械以及厨具、炊具、洁具等,重点支持金海不锈钢有限公司、新盈特钢有限公司、永达钢铁公司、丰盈不锈钢公司等企业。
——林产林化。依托本地及周边丰富的林产资源和林产工业基础,发挥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推进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形成林板、林浆纸、竹浆纸协同发展新格局。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速发展特色人造板、造纸、木地板、建筑装饰板材等系列产品,引导龙头企业向集散中心聚集,重点建设以XX工业园港口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林化林化产业项目,建设差别化纤维生产基地。积极而有选择地接纳我国东部和国际家具制造业的转移,提高家具设计水平,打造家具品牌。加快推进以XX松脂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开展松脂深加工技术研究,大力研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加快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把示范区打造成为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林产林化加工基地。
——建材陶瓷。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与示范区企业重组,推进节能、降耗、环保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推进XX陶瓷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建筑陶瓷企业转移,支持研发新产品,开发高强、多功能、配套化的环保、抗污、抗菌的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培育知名品牌,鼓励增加高科技、高档次、高附加值的
产品比重,培育发展建筑陶瓷产业集群。支持XX市工业集中区发展花岗岩石材项目,提升XX花岗岩产品质量和档次,建设形成国内知名的花岗岩石材加工销售基地。
——钛白化工。依托钛矿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金红石型钛白粉、纳米钛白粉,发展钛白粉深加工、钛金属提炼等高技术含量系列产品,做深做精钛白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扩大以钛品为原材料的各种新型材料的生产规模。
(二)机械装备工业
抓住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和XX港开发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配套企业,走以大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集群式发展路径,大力承接发展船舶修造、船用机械、港口机械、起重机械、矿山机械、锻压设备、锅炉、汽车零部件等。
——船舶修造。整合示范区造船企业资源,把握未来10年西江造船业成长期,依托现有的内河重要造船基地及江海工程设备及船舶配套行业,合作发展制造三千吨以下近海、内河的集装箱船、中型交通船、油船、化学品船、液化天然汽船和各种军用船舶,修造高档次船舶,开发冷藏集装箱船、公务船、游艇和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讯导航及自动控制等高附加值产品。以资本合作与技术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优势配套产品的引进和发展,重点发展大型船用货物起重机、甲板
13
机械、船用换热器、船用电机电器和海洋平台吊等产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打造标准化船舶制造新模式。推动中船桂江公司发展成为广西造船业首强,推进示范区“华南地区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吸引粤穗大型船厂迁建XX。
——机械设备制造。加快推进机械装备骨干企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农用和采矿设备制造技术水平,争取在大型工程机械、大型农用机械等领域实现突破。推进示范区企业与国内外产业资本、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机构合资合作和兼并重组,支持发展设备成套公司和系统化工程公司。加大技术改造,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环保节能锅炉和大吨位锅炉等生产制造方面取得突破。
——汽车配件。整合现有零部件制造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汽配企业和零部件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发展铅酸蓄电池、电动车电池等产品。以引进美国最先进的蓄电池生产线为契机,加快天鹅蓄电池公司产品升级换代,深化与通用五菱公司合作,争取与广汽集团、一汽集团合作取得突破,打进高端汽车制造行业。同时致力开发混合动力型汽车蓄电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轻纺化工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培育发展轻纺工业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动轻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日用轻工。依托产业基础优势,以广西索芙特公司、奥奇丽公司、XX新华电池公司为龙头,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承接发展化工原料、塑料制品、日化产品等。鼓励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承接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日用轻工产品;加强与国内外发达日用轻工基地及骨干企业对接,承接发展日用轻工关键配套产品,提升主要配套产品本地化率,发展各类知名品牌日用轻工产品,鼓励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重点支持XX工业园区日用化工生产基地、化妆品生产项目建设,带动包装印刷企业等配套产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产业资本和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立健全以食品工业为重点、特色行业和品牌产品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重点承接发展粮油加工、肉制品、乳制品、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和八角、玉桂等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工业,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积极推行食品国际注册,打造神冠蛋白肠衣、XX龟苓膏、XX冰泉豆浆、XX六堡茶等一批知名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优质专用原料基地,打造以神冠集团、中恒集团等龙头企业为骨干、专业农户为基础、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组织体系。建设与东部地区对接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以品牌服装加工为突破口,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引进珠三角服装加工企业,承接高档精梳纱线、色
15
纺纱线和混纺纱线的先进技术,推进企业整体上规模,设备上水平、产品上档次,重点发展交织织物、无梭布、装饰用布、产业用布等产品;支持棉纺业走发展竹纤维、碳纤维、多种混纺棉纱等产品之路;适时引进化纤业,拓宽产业领域。在服装加工业较发达的XX工业园承接品牌服装贴牌生产,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服装辅料产业的发展,扩展产业链,逐步培育发展本土服装品牌。发展地毯地垫等高档织物产品及毛巾、超细纤维产品等纺织制品。扩大化纤产能,提高纺纱、捻线生产能力,提升织造产品档次。
——茧丝绸产业。以XX县桑蚕资源以及茧丝绸的基础结构为依托,加快引进东部丝绸加工企业,吸纳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强丝绸、丝织品、服装等蚕丝下游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完善桑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及丝织品产业体系,开展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集蚕生产、收烘、缫丝加工农工贸一体化的蚕丝生产龙头企业,培育丝绸产业集群。
(四)高技术产业
提升优势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整合资源,扩大合作,突破高端核心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现代中医药制造。以建设“国家级基本药物和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为发展目标,依托示范区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优
势和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依据生物医药的“临床前研究—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产业链条,按照“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聚集区”三个层次规划逐层推进,不断发展壮大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吸引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医药企业集团到示范区投资设厂。鼓励示范区内的优势企业积极与境外企业合资合作和开展代理加工业务,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中药加工产业创新体系,促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完善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及制剂质量标准体系的发展,拓展医药工业领域,重点建设XX中恒制药产业园项目。
——光伏产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引进光伏产业企业,逐步建设从高纯硅料铸锭、拉晶、切片、电池片生产、电池组件生产、光伏系统生产和安装的光伏产业中下游产业链。在有电力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建设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和单晶硅等原料基地。以XX工业园为载体,重点支持中晖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俪福节能灯生产项目、星普节能灯生产项目、睿奕电子仪器仪表生产等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加强与粤港澳区域合作,推进以掌上多媒体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建设,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及电子配件生产,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全市重要的千亿元支柱产业,把XX建
17
设成为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中心。 (五)现代服务业
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强化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服务;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金融服务业,建设与粤港澳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引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规划建设及整合一批功能齐备的综合物流园区和特色专业物流园区(中心)。依托铁路、公路特别是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布局多式联运的、对接粤港澳市场的物流基地和专业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各类物流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豪德现代物流城、赤水港综合服务物流园区、红岭商贸物流园区三大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中恒国际医药、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等4大商贸物流城,以及汽车、钢材、机电、纺织、零部件等30多个商贸物流专业市场,依托各县(市)特色产业和交通优势,重点建设农副产品物流配送、XX市石材物流中心等项目,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广西西江经济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商贸业。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
强、主业突出的本地商贸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业集团。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
现代商贸业。打造3个商业圈,即以鸳江丽港为中心的河东老城区商业圈、以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中心的红岭商业圈及以南广铁路XX站为中心的苍海商业圈。建立7条特色街区,即珠宝饰品服务街区、科学文化艺术街区、滨江休闲餐饮街区、骑楼民俗文化街区、旅游购物街区、新加坡商贸街区、石鼓冲商业特色街。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构建以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支撑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大力建设综合贸易中心、专业市场,加快形成区域性商贸中心。
——金融服务业。建立完善西江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着
力培育多元化金融主体,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加强“引银入梧”工作,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到XX创业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导各类资金参与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壮大融资担保机构规模,提高担保再担保能力。设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中小企业互相担保。构建完善保险业务体系。更新发展观念,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工具和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提高西江经济带的金融服务能力。力争设立西江银行。争取引入股份制银行2-3家,新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3-4家,成立1-2家农村商业银行。
——电子信息服务业。以西江黄金水道信息枢纽港和西
江经济区域服务业中心为目标,重点推进信息传输服务业、互联网服务业和信息资源产业三大类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强宽带
19
网络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发挥移动互联网网络能力聚合、数据聚合和应用聚合的作用,推动宽带应用和创新,推进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把XX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宽带XX” 建设,支持通信运营商开展核心网、传输网和无线接入网扩容工程,推动移动建设“无线城市”、电信建设“光网城市”、联通建设“东盟XX分中心”,实现信息通道全开放、互联网链接全方位、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全到位,为企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到2013 年,力求全市具备光纤到小区能力,接入带宽能力达10M—100M,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全市城乡。实现三网融合,建成“西江无线数字航道”,全面提升信息基础服务水平。
(六)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布局调整,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订单农业,搭建合作交流、高技术引进和高端产品培育三大平台,建设具有特色的良种繁育体系、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不断壮大六堡茶、砂糖桔、中草药、桑树以及蔬菜等特色优势种植业,努力形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优先发展鸡、猪、兔、蚕、鱼、蜂等特色养殖业,大幅提高养殖业比重。保持和提升林业的传统
优势,扩大八角、玉桂、软枝油茶以及工业原料林和林下经济规模。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口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无公害种植基地,打造西江经济带XX特色农业示范区。
21
三、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
充分发挥示范区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和东向快速通道,按照“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组团发展”的原则,推进产业集聚,加大园区开发力度,推进园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增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承载能力,推进产业发展重心向产业园区转移。增强中心城区功能,构建中心城区和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整合重点空间、优化特色空间、拓展区域空间、打造经济发展平台”的基本思路,以加快XXX承接产业转移为目的,以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依托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构建黄金水道产业带;依托南广高速公路和南广铁路,构建高速通道产业带;以XXX城区和XX县为中心,XX市、XX和XX县为副中心,以“五园八区”为节点,构建城乡一体工业经济圈,形成“两带一圈”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西江经济带核心区产业群。依托西江主航道和便捷的陆路交通干线,加快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条件,发展内河航运业、现代物流业和临港工业,规划建设若干
个特色产业集中区。重点承接发展船舶为主的装备制造、建材、有色、化工、造纸、能源、冶金等产业,打造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配套发展临港物流、商贸、金融服务等服务业,带动特色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西江经济带核心区产业群。
1.XXX区。以旺甫、东出口、塘源为依托,优先承接发展造船、林产化工、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日用轻工、纺织以及宝石加工等产业,主要布局西江造船基地、塘源化工基地、林产产品升级优化系列技改、松香松节油深加工系列产品、新药产业化二期技改、胶原及肠衣生产、化妆品生产基地、电路板生产等项目,打造西江经济带新兴工业龙头城市、粤桂合作示范基地。
2.XX。加快推进XX工业园区港口工业区、XX陶瓷产业园区、XX工业集中区等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的建设。优先承接发展化工、中高档陶瓷、造船、农产品深加工、电力等资源优势产业。推进10万吨差别化纤维、XX生物质发电、XX火电、电子信息项目、钛白粉扩产、铝材深加工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高速通道产业带。依托南广高速公路和南广铁路,主动融入广州“1小时经济圈”,对接粤港澳大市场,利用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高速公路、铁路站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相关产业向通道沿线聚集,重点承接珠三角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金属加工等产业,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商贸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全力打造高速通道产业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1.XXX区。以XX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长洲不锈钢制品
23
产业园区、长洲区工业集中区为依托,优先承接发展有色金属、冶金、不锈钢、电子机械、食品等产业,主要布局再生铜冶炼、再生铝冶炼、特种钢、数字音响及视听电子配套系统加工基地、大型数控机械金属加工生产基地等项目。
2.XX县。依托XX工业区和石桥工业集中区,优先承接发展林产林化、冶金、建材等资源优势产业和宝石加工产业。主要布局林脂一体化、六堡茶加工、水泥粉磨站、镀膜玻璃、电解铅及资源综合利用、宝石工艺品等项目。
3.XX市。依托建材原材料资源,优先发展花岗岩石材、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等资源优势产业和承接东部的电子、皮革、毛织、建筑陶瓷等产业转移。培育以石材、建筑陶瓷为主导的建材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导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4.XX县。以垌油坪和古家坪工业集中区为重点,优先发展蚕丝绸等农产品加工及水电产业。主要布局真丝绸面料生产、肉兔深加工、变性淀粉等项目。
——城乡一体工业经济圈。以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南广高速公路、南广铁路和洛湛铁路、XX机场等交通干线、节点为骨架,加快建设和完善XX城区与县(市)及各县(市)间的路网,形成连接内外、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以黄金水道产业带、高速通道产业带为发展主轴,以“五园八区”为主要载体,加强规划引导,突出园区特色,强化产业和区域分工,协同整合产业优势,培育若干竞争力强的产业群,促进各工业园区从“点轴式”到“组
团式”、从“摊饼式”到“功能式”发展。加快培育以XXX、XX县为核心,以XX市、XX、XX县为副中心的“一核三副”发展格局,依托各地的优势,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强化互动发展,形成产业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工业经济圈”,实现示范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
(二)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按照“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突出”的原则,加强开发园区管理,加快转型升级,将现有的开发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促进园区规范化发展。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示范区产业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规范开发园区的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实现有序发展。制定各类产业开发园区建设规划,优化布局,集约发展,着力提高现有开发园区产业聚集度。适应发展需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开发园区扩区、整合,支持园区向高新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自治区级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
——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立足承接产业转移需要,依托自身优势,明确开发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完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园区
25
品牌,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
——实现园区集约化发展。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提高入区项目档次和质量。加强用地调控,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推行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认真落实开发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的要求,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推行公司开发管理模式,创新融资方式,实行市场化资本运作,拓宽融资渠道,高起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为产业转移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2:示范区特色园区(集中区)
特色园区(集中区) 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金属再生资源加工回收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建设成为较为完善的金属拆解、冶炼、加工的废旧金属加工区。 以XX中和集中区为支柱,XX市大业集中区为支撑,XX陶瓷产业园区 重点发展各种档次的建筑陶瓷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产品交易市场和配套产业。 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大力发展不锈钢制品及配套产业。 园区 重点发展以茧丝绸、肉类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农(林)产XX县工业集中区 品加工产业。 XX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
(三)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粤桂交界适宜开发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重点围绕装备制造、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珠三角和国外产业转移,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带新兴的现代产业密集区,加快推进示范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合作共建开发园区。引进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鼓励示范区与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和中央直属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开发园区,推进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鼓励示范区内有条件的县(市、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跨区域合作共建开发园区。
——创新合作共建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共建开发园区:在现有开发园区内划出部分土地,建设园中园,按照统一规划,由开发方组织实施,具体运作;将开发园区整体委托,建设托管园区,由受托方进行规划和开发建设;合作各方联合建设共管园,共同规划,联合开发。
——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合作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协商议定合作方式,明确责任义务和经营期限。合作共建园区的发
27
展成果由合作方分享,合作共建期间,引进项目投产后新增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成,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按比例分别计入。
专栏3:共建工业园区项目
与广东省南海共建XX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与广东省佛山市共建XX陶瓷产业园区—陶瓷专业型产业园区;与广东省广州市共建XX工业园区皮革工业集中区;与浙江省共建丝绸深加工创业园区。
专栏4:特别合作实验区
广东肇庆与广西XX两市经多次磋商,共同提出了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构想,即以XX和肇庆封开两地边界为轴心,在靠近西江和321国道的100平方公里区域(两地各50平方公里)建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享受国家和两省区叠加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共建,利益共享,实现XX一肇庆经济一体化,形成联动两省区、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的粤桂合作的先导区、示范区。
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构建与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强示范区能源供应水平,加快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力基础支撑与保障。
(一)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通过建设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高效、快捷、安全、的运输大通道,通过铁、公、水、空联运,高效联结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服务粤港澳,辐射华中、华南地区,通江达海的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枢纽城市和西南出海大通道东大门。
——建设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西江一级航道整治、桂江航道整治、无线数字航道、绣江复航和绣江枢纽等工程,推进赤水圩作业区码头(二期)、李家庄作业区码头三期、XX东胜作业区码头(一期)、XX三坡码头、塘源综合码头、大利口综合码头、中储粮专用码头、紫金村综合码头、表水作业区码头、赤水散装水泥专用码头、赤水煤炭专用码头。形成以主要港口和高等级航道为核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西江水运体系。
——完善外通内畅的公路网络。充分发挥高速公路体系中短距离的比较优势,构建与两广重要节点城市之间“三小时交
29
通圈”。构建“一环七射三连”的市域高速公路网体系,适时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市域内干线公路的建设,以一级公路构建“二纵二横四连线”为主骨架,以二级公路构建“六纵六横九连线”的公路网络,提高通达能力,实现高速公路网和县乡公路网的有效衔接,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市域主要节点间“45分钟交通圈”,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主的干线公路网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加快“丰字型”铁路枢纽建设,积极配合自治区提升通往云南、贵州、珠三角以及华中地区的铁路通道等级,强化XX作为区域性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加快南宁—贵港—XX—广州、XX—罗定铁路项目施工,推进柳州—XX—肇庆、柳州—XX(XX)—韶关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加快洛湛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及货场扩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北海—玉林—XX城际快速铁路前期工作,建设完善通往重点园区、重点港口的铁路专用线,实现水铁、公铁无缝衔接。加强洛湛铁路与南广铁路联络线及我市铁路枢纽建设的规划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市铁路运输网络,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机场建设。加快XX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机场迁建的编制工作和优化选址,尽早开工建设。抓好航空港规划,推进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内国际航线,扩大航空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提高机场吞吐服务能力。
专栏5:“一环七射三连线”高速公路网
“一环”就是由马梧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环城西线、柳梧高速公路环城北线、柳梧高速公路环城东线、环城高速公路南线组成。“七射”一射——北向包茂高速公路经贺州至湖南永州、长沙;二射——柳梧高速公路经柳州至贵阳达重庆;三射——XX至龙邦高速公路到达百色、田林,延伸至贵州兴义,接规划中的云贵高速,连接西南经济圈;四射——岑梧高速公路-岑水高速公路至广东茂名、湛江,连接珠三角,接受东部经济辐射;五射——广梧高速公路(苍郁高速公路)至肇庆广州;六射——广梧高速公路(梧封高速),连接入珠三角外环高速,融入广佛肇经济圈;七射——XX至信都高速公路,向北增加一条通道,经XX至贺州连接湖南和广东北部等地区;“三连”一连——岑兴高速公路-岑罗高速公路;二连——荔浦-铁山港高速公路;三连——巴马至贺州高速公路。 (二)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充分发挥示范区水资源优势,深度开发水电,加快旺村水利枢纽电站项目建设;结合西江黄金水道布局建设XX煤炭储运配送基地,根据示范区内负荷需求,优化发展火电,加快推进XX火电项目,保障我市电力供给。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建设分布式能源、余热余压发电、垃圾发电等工程;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建成XX、XX等生物质发电项目;完善各级输配电网,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新建XX二
31
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形成以500 千伏XX变、XX二变和长洲水利枢纽电站为电源中心的环网结构,全力推进红岭、XX二、XX二、XX等220千伏项目,加快构建XX中部220千伏双回链式网络,加大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加快推进110千伏钱鉴、莲花、向阳等项目的建设,保障输电供电可靠性,建立安全可靠的输配电网络。进一步加大农村电网投入,完善农村电网架构。利用“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华南支干线XX线段及气场布局建设,保障示范区气源供气。按照“节约优先、保护环境、优化结构、多元发展”的原则,完善能源结构和输配电网络建设,构建多元、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
(三)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
——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造、升级、扩容宽带互联网络,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积极开展基于无线宽带的城市信息化应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建设示范区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加快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构建示范区信息共享体系,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区域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区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示范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政府网站和政务热线,实现政务移动办公和远程办公。推进大中型企业光纤网络全覆盖,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加快建立安全、
方便的网上支付体系,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集中发布。积极建设“数字城管”、“应急联动”和城市“一卡通”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与珠三角地区信息共享。加快与珠三角网络基础设施对接,加强在电子口岸、信用建设、交通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应急指挥联动等多个领域内的合作,推进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共享。
33
五、保障措施
争取上级给予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要的政策支持,加强方案实施的组织协调,强化检查监督,确保方案顺利实现。
(一)加快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推进机制
积极争取自治区人民政府支持,加快推动成立桂东(XXX)承接产业转移领导小组,对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共建模式、税收分成、统计核算机制进行深入对接。根据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各种不同层次、范围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充分调动XXX与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肇庆市、云浮市、佛山市已建立的经济合作平台关系,设立专门联络机构,依托相应的战略合作框架和相关合作协议,以产业转移为主导,大力加强XX至广东相关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完善相应的挂职干部考核机制,充分利用XX与广东地市级干部交流挂职机会,积极推动产业合作转移。
(二)创新体制机制
在示范区开展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完善政府服务,建立高效运作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加快构建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赋予示范区先行先试权。争取自治区允许示范区在经济
社会发展的相关领域先行先试,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积累经验;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跨区域合作新途径,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优化产业发展空间;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加强土地管理的有效办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用地需求;试行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环保政策,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开展价格改革试点,试行大用户直供电;建立适应转移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着力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和中介组织分开,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步伐,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继续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构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领域和行业限制,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提高民间资本的准入效率,合理引导非公资本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改革,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非公有制企业。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注册条件,放宽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比例;允许
35
企业经营范围按大类申请核定;改革企业登记管理方式,试行告知承诺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公平竞争。
(三)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XX职业学院,建立与承接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岗职工技能培训;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并逐步实行免费。鼓励示范区内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对符合条件的学生,享受国家统一助学政策。切实落实民办教育优惠政策,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为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公平机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跨省区转移接续工作。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大力推进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兴办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通过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构建和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依法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城镇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救灾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加强人才开发和就业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多边合作,依托XX学院、XX职业学院和骨干企业,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建立示范区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支持示范区参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工程,推动高级人才柔性流动,加大海外人才吸引力度。积极探索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力资源优先发展积累机制。对部分紧缺或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示范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制度。逐步放宽户籍限制,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进行专利技术、核心技术、技术标准的交叉授权许可,组建平等的技术战略联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建设一批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突出解决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37
——努力构建技术创新示范平台。争取自治区批准在XX工业园内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实施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完善产学研中介服务机构,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建立自主创新服务平台的共享制度,加强对重大科技设备、重点实验室等公共创新平台的使用管理和考核评估,促进公共科技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开放性和社会化。积极扶持示范区内的孵化基地、科技园、工业园等风险投资机制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鼓励各投资主体增大对科技中间实验、定型生产、规模经营等资金投入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五)完善支持政策
——投资政策。争取自治区出台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对目录内的投资项目,享受国家鼓励类产业产品相关支持政策。争取对示范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国家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审批核准及投资安排、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
——财税政策。规划期内,争取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自主创新和环境建设。对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切实落实好新税法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金融政策。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内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等产业转移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为示范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的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进入创业板融资,鼓励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支持示范区在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支持示范区按照有关管理办法规定,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担保风险基金。探索开放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争取批准设立西江银行。
——土地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统筹协调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园区(集中区)的用地需求。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园区(集中区)等各类建设用地统筹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新增耕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有偿调剂使用制度。继续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量与农村建设用地减量挂钩试点,允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示范区内调剂使用。
——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世界500 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在示范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采购中心和产业基地。鼓励在华外资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机构在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外资并购示范区内企业,参与示范区内企业改
39
造。引导和鼓励海内外优秀人才到示范区创业、投资。支持示范区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帮助企业境外上市和融资。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和利润再投资。争取设立XX出口加工区,大力推进示范区口岸与珠三角等沿海省份区域通关改革。健全透明稳定的商业制度和规范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培育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法律、会计等方面专业人才队伍。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六)加强区域合作
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区域合作,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扩大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密切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辐射带动桂东和广西区内其他地区发展,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加强与珠三角全面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构建示范区与珠三角地区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建设面向珠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交通物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基地。推进与珠三角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金融、信息平台、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加快构筑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相对稳定的能源供需关系。推进与珠三角在科技要素、人力资源、信用体系、市场准入、质量互认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对接,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大力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肇庆、云浮等市定期磋商,研究决定重大合作内容,协调落实重要合作事项。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活动。完善跨区域融资平台,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转移企业发展。鼓励示范区内县、开发园区与珠三角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
——加强与沿海其他地区互动。进一步加强面向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层次。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合作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北部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沿江城市合作,定期举办西江经济发展论坛,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增强合作实效。
——加强与桂东三市合作。XX、贵港、玉林、贺州同属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XX应加强与其它三市的合作,尽快成立桂东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具体推进桂东地区的内部协调与合作,从桂东的整体、全局利益出发,对承接产业转移进行规划,指导四市依托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加强桂东四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政府间的合作,化解区域内经济矛盾,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七)加强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各县(市、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联系,协调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制重点领域专
41
项规划,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产业承接重点,密切与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联系,抓紧推进相关项目实施,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围绕规划目标及时开展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工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方案的实施和监督。
要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与玉林市、贵港市、贺州市的联合与协作,不断深化桂东区域发展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
附件一
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分解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XX任组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XXX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财政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招商局、各产业园区管委会等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协调、处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日常工作。 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
(二)科学规划布局
结合我市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规划,编制我市承接重点产业转移规划。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编制各自承接重点产业转移规划。 牵头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承办单位:市工信委、国土资源局、住建委、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43
(三)完善产业政策
一是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适当降低鼓励类产业规模门槛。鼓励承接国家鼓励、扶持的产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转移项目,根据权限优先办理行政审批。
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
二是全面落实环境、节能、节水、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安全、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等监测。 牵头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承办单位:市水利局、卫生局、安监局、工信委、环保局
(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创新园区建设新模式,积极引导东部省市参与园区建设,可以在园区中划定一定区域作为“飞地经济园区”整体承接产业链转移。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园区水、电、气、通讯等生产要素保障水平,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二五”要将XX高新技术开发区(XX工业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XX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XX陶瓷产业园区、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XX钛品产业园区、濛江钛白粉产业园区、XX稀土产业园区、XX丝绸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园区予以重点
支持。同时,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承接方向明确、发展空间大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予以支持,提高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牵头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
配合承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发挥“东盟博览会”、“宝石节”、“茶博会”等区、市内会展平台及市外大型投资贸易会展活动的平台作用,建立市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加大产权转让和经营权转让力度,鼓励市内外特大型企业对市内相关企业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积极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我市有序转移。
承办单位:市招商局、工信委、国资委、商务局
(六)加强财税扶持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在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化承接产业环境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研究出台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财政政策。自治区级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 牵头承办单位:市财政局
配合承办单位:市工信委、发展改革委、商务局
45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贴息资金支持。 承办单位:市财政局
三是对内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的国家鼓励类产业,进口自用设备,按规定减征关税。
承办单位:XX海关,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四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XXXX年1月1日至2020年XX月31日10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投资项目为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则所需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从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从事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纺织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企业6年内由财政返还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从事化工、有色、冶金、建材产业的企业第一年至第三年由财政全额返还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第四年至第六年由财政返还50%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从事涉农产品和服务取得的营业收入的企业免征营业税。试点物流企业按其差额征收营业税。
牵头承办单位:市地税局、市国税局
配合承办单位:市财政局
(七)加强金融支持
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东部地区企业并购、重组中西部地区企业提供支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鼓励和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对承接节能环保项目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品质的环保型企业实施优惠贷款利率。对转入企业在异地贷款、委托贷款、银团贷款、电子结算等方面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牵头承办单位:市金融办,人行XX中心支行
配合承办单位:XX银监分局、各金融机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工信委
(八)保障土地供给
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在符合工业用地最低
价标准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承接项目发展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标
准,将重点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产业承接项目建设用地。鼓励转移产业项目利用国有未利用地进行建设,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使用国有未利用地建设的工
47
业项目,土地出让最低价可按所在地土地等级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
承办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九)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市区间高速干线通道和与省(自治区)公路高速化、通县二级公路建设,加快干线公路连接产业承接区道路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牵头承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桂东公路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承办单位:商务局、财政局
(十)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制定和实施《XXX重大科技行动计划》,加强产业承接区公共信息、担保体系、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
牵头承办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金融办、质检局,各县(市、区)政府、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二是出台相关科技支撑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鼓励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我市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我市建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大力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牵头承办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承办单位:市教育局、工信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
(十一)加快保税区建设
加大申报XX出口加工区的力度。在申报成功的基础上,加大对XX出口加工区设立仓储物流保税区的支持力度,推进我市与东部省份的区域通关改革。 牵头承办单位:XX海关
配合承办单位:市商务局(市口岸办)
(十二)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实现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并实施严格审核。
49
牵头承办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承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各县(市、区)政府、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十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把XXX职教中心建设成为一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壮大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在XXX组建一所面向产业转移和循环经济的XX科技学院,在XX学院、XX职业学院和XX科技学院设立特色专业,加大专业建设和调整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承接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加大农民工培训补贴支持力度,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牵头承办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承办单位:市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工信委
(十四)引进高层次人才
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根据产业转移需要,实施有计划、分层次的人才引进工程。以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才合理流动。
牵头承办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承办单位:市教育局
(十五)加强文化体系建设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突出特色,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建设以XX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的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图书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园区。充分挖掘西江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人工宝石文化、六堡茶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突出文化产业发展导向,打造一批区域文化品牌。 承办单位:市文化新闻出版局
(十六)落实目标责任考核
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按照成员单位分工,定期进行督办督查,确保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稳步推进。 牵头承办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
配合承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51
附件二
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责任分解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举行示范区挂牌仪式,邀请自治区及广东有关省市领导参加 市级责 任领导 XX 责任单位 及责任人 发改委 (XXX) 配合单位 及责任人 进度要求 1 示范区挂牌 各产业园区管委XXXX年XX月底前 会 2 规划布局产业转确定各园区产业移示范区 布局及规模 制定产业转移示完成XX、广东各范区财税分成方市转移企业财政案 分成方案设计 制定产业转移示完成XX、广东各范区统计核算方市转移企业统计案 核算方案设计 完成XX、广东各制定行政许可跨市行政许可跨区区域互认方案 域互认方案设计 XX 市住建委(XX) 各产业园区管委XXXX年XX月底前 市国土局() 会 3 XXX 财政局 (XX) 统计局 (XXX) 工商局 (XXX) 地税局(XX) 国税局(XXX) 发改委(XX) 工信委(XXX) 商务局(XXX) 农业局(XXX) XXXX年XX月底前 4 XXX XXXX年XX月底前 5 XXX 政务服务中心XXXX年XX月底前 (XX)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市级责 任领导 责任单位 及责任人 配合单位 及责任人 进度要求 6 赴广东各市对接 由市领导带队赴广东对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签订产业转移合作协议 制定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设立XXX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出台专门针对广东转移企业的财税、金融、土地、人力保障等优惠政策 在XX、广东开展“产业转移示范区”宣传活动 XXX 招商局 (XX) 统计局(XXX) 工信委(XXX) XXXX年XX月底前 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7 配套政策设计 XXX 发改委(X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商务局(XXX) 人社局(XXX) 财政局() XXXX年XX月底前 8 宣传报道 XXX 9 10 引进5家以上投资引进电子信息及10000万元以上的相关配套产业项项目5个以上入驻目 电子信息产业园 XX高新技术开发引进10家以上投区(XX工业园区) 资5000万元以上XXX 宣传部 (XXX) 电视台 (XXX) 工业园区管委会 (XXX) 招商局(XX) 发改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商务局(XXX) XXXX年XX月底前 发改委(XXX)工20XX年6月底前 信委(XXX) 20XX年6月底前 XXX 工业园区管委会 招商局(XX) (XXX) 工信委(XXX) 53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的项目入驻 市级责 任领导 责任单位 及责任人 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管委会 (XXX ) XX政府 (XXX ) 不锈钢产业园区管委会 (XXX) XX市政府 (XX) XX县政府 (XXX) XX县政府 (XXX) XX政府 (XXX ) 配合单位 及责任人 进度要求 11 城市矿产示范基引进20家以上投地(XX进口再生资5000万元以上资源加工园区) 的项目入驻 引进10家以上投XX中和陶瓷园区 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长洲不锈钢制品引进10家以上投产业园区 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XX稀土产业园区 引进5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XX丝绸产业园区 引进5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XX社学工业集中引进5家以上投资区 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XX工业集中区 引进10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XXX XXX (联系XX) XXX XXX (联系长洲) XXX XXX (联系XX) XXX XXX (联系XX) XXX XX (联系XX) XXX XXX (联系XX) 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20XX年6月底前 XX 20XX年6月底前 20XX年XX月底前 13 14 20XX年XX月底前 15 20XX年XX月底前 16 20XX年XX月底前 20XX年XX月底前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17 序号 18 项目名称 XX钛品产业园 建设内容 19 20 21 22 23 引进10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龙潭工业集中区 引进10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表水机械装备工引进10家以上投业集中区 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红岭物流园区 引进20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粤桂特别合作试引进10家以上投验区 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引进10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医药产业园区 的项目入驻 引进10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市级责 任领导 XXX (联系XX) XXX XXX (联系XX) XXX XXX (联系XX) XXX XXX 责任单位 及责任人 XX政府 (XXX ) XX政府 (XXX ) XX政府 (XXX ) 配合单位 及责任人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进度要求 2013年XX月底前 2015年XX月底前 2015年XX月底前 招商局(XX) 物流园区管委会 工信委(XXX) () 商务局(XXX) 万秀区政府 (XXX) 蝶山区政府 (XXX) 工业园区管委会 (XXX) 工业园区管委会 (XXX) 万秀区政府 (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20XX年XX月底前 XXX XXX 2013年XX月底前 2013年XX月底前 24 食品产业园区 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2013年XX月底前 25 引进10家以上投礼品饰品产业园资5000万元以上区 的项目入驻 XXX 工业园区管委会 招商局(XX) (XXX) 工信委(XXX) 2014年XX月底前 55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引进5家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市级责 任领导 责任单位 及责任人 26 西江经济带XX特色农业示范区 XX 农业局 (XXX) 配合单位 及责任人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农业局(XXX) 市水产畜牧局 (XXX) 市林业局 (XXX) 招商局(XX) 工信委(XXX) 进度要求 2013年XX月底前 27 引进10家以上投文化创意产业园资5000万元以上区 的项目入驻 XXX 文新局 (XX) 2013年XX月底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