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衅钟(xìn) 数罟(cù ɡǔ) 忖度(cǔn duó) 彼恶知之(è) ......
B.供养(ɡōnɡ) 便嬖(biàn bì) 赴愬(sù) ....
弃甲曳兵(yè) .
C.商贾(ɡǔ) .饿莩(piǎo) 放辟(pì) ..邪侈(chǐ) ..
D.赡养(zhān) 衣帛(yì) 庠序(xiánɡ) ...孝悌(tì) .
【解析】 C。A项“恶”读wū,B项“便”读pián,D项“赡”读shà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龁(hé) .觳觫(hú sù) 衅钟(xìn) ...
B.褊小(biǎn) .忖度(cǔn dù) 便嬖(pián bì) ....
C.吾惛(hūn) 邪侈(chǐ) ..庠序(yánɡ) .
D.赴愬(sù) 莅临(wèi) ..厌恶(wù) .
【解析】 A。B项忖度(cǔn duó)。C项庠序(xiánɡ)。D项莅临(lì)。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B.①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 ..
C.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②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
D.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②莅中国而抚四夷 ..
【解析】A。A项“固”①②都是副词,相当于“本来”。B项“以”:①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②连词,同“而”。C项“于”: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②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D项“而”:①连词,相当于“却”;②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
4、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若是其甚与?
【解析】BD。例句是主谓倒装。A宾语前置。B主谓倒装。C状语后置。D主谓倒装。
5、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B.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
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D.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解析】B.“若”是“如果”。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则废衅钟与 .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
D.盖亦反其本矣 ..
【解析】C。A项与,通“欤”,疑问语气词,吗。B项说,通“悦”,高兴,喜悦。D项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
7、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 .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 .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
【解析】B。B侈:放荡。
8、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语气助词。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张以伺,犹言陷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黑白相间。
D.则盍反其本矣! 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
【解析】D。D盍不是通假字。
9、下面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的是( )
A.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轻暖不足于体与 ...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弱固不可以敌强 ..
C.欲辟土地,朝秦楚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
D.权,然后知轻重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
【解析】 B 。A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轻暖的衣服”。B形容词用作动词“孝敬”;形容词用作名词“弱的势力”。C名词使动用法,“使——朝拜”; 名词使动用法,“使……危险”。D名词用作动词“用秤称一称”;名词用作动词“示范”。
10、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①无以,则王乎?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①盖亦反其本矣 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C.①皆欲赴愬于王 ②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①愿夫子辅吾志 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解析】 D 。A①“以”通“已”,止。② “颁”通“斑”。B①“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反”通“返”。②“刑”通“型”,做榜样。C①“愬”通“诉”,申诉。②“罔”通“网”,张开网罗捕捉。D①无通假现象。②“涂”通“途”,道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 ..
C.度,然后知长短 度:衡量长短 D.无恒产而有恒心 恒;长久 ..
【解析】 B。“超”在文中是“越过”的意思。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B.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
C.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无伤也,是乃仁术 ....
【解析】 B 。A.“无道”:古,不说;今,暴虐,没有德政。C“无异”:古,莫怪;今,没有不同。D.“无伤”:古,没有关系;今,没有受到伤害。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
A.故民之从之也轻 B.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
C.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D.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解析】 B。A、C、D三项“之”字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出。B项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1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于是:在这件事上 ..
B.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
C.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反而:反过来却 ..
D.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何如:为什么 ..
【解析】 D.“何如”,疑问副词,相当于“怎么样”。
15、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C.盖亦反其本矣!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解析】 B。A做。B随即/跟随。C何不。D.舒缓语气。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 ..B.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
C.俯足以畜妻子 ..
D.则牛羊何择焉 ..
【解析】D。A项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示因果的连词。B项于是,古:两个词。于,对;是,代词,这。今:连词,表示承接。C项妻子,古:老婆孩子。今:男子的配偶。
17、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②臣请为王言乐 ..
①若无罪而就死地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
A.两个“请”字相同,两个“若”字不同 B.两个“请”字相同,两个“若”字相同
C.两个“请”字不同,两个“若”字相同 D.两个“请”字不同,两个“若”字不同
【解析】A “请”:请允许我。“若”:①代词,如此,这样;②连词,如果。
18、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不聪慧。 ..
B.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
C.申之以孝悌..
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D.是故..
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解析】 D。“是故”:所以。
19、下列句子均出自课文,其中书写无误的一句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长。
B.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帮。”——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C.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源木而求鱼也。”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D。A项长—掌。B项帮—邦。C项源—缘。
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挟太山以超.
北海 超:跳过
B.刑.
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施加刑罚
C.欲辟土地,朝.
秦楚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
D.莅.
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临,这里指统治
【解析】B。B.刑,通“型”,典范,用作动词,做榜样。
2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 )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
者,无他焉 C.商贾皆欲藏.
于王之市 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而抚四夷 【解析】B。A项妻子,古:老婆孩子。今:男子的配偶。C项藏,古:储存货物。今:藏匿。项中国,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2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全都表示动作的一项是( )
①为.长者折枝 ②不为.
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③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④物皆然,心为.
甚 D
⑤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
⑦吾不为是也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⑦
【解析】C。①替,给,介词,⑤⑦为了,因为,介词,首先排除;②③⑥,都是“做”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故选。④尤为,表示判断,排除。
2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D.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解析】C。A项罔,通“网”,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用做动词。B项颁,通“斑”,一种颜色中夹杂别的颜色。D项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
B.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解析】B。B.仰,对上,用做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做动词。
2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无以,则王乎? .
B.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D.朝秦楚 .
【解析】B。A项王,行王道统一天下,名词用作动词。C项远,远离,疏远,不接近。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朝,“使……朝见”,名词用作使动词。
2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至于,连词) .
B.若无罪而就死地(好像,动词) .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如果,连词) .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样,代词) .
【解析】A。A.像,动词。
27、对下列句中“之”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②臣未之闻也 ..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④王见之,曰:“牛何之?” ..
⑤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A.①②都是助词,③⑤都是代词,④是动词
B.①⑤都是助词,②③都是代词,④是动词
C.①②③都是代词,④⑤都是动词
D.①④都是助词,②③都是代词,⑤是动词
【解析】B。之:①的,结构助词。②指桓、文之事,代词。③指保民而王的人,代词。④往,到,动词。⑤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无实义。
28、对下列句子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B.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C.臣闻之胡龁曰(“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D.将以衅钟(“以衅钟”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解析】D。D.本句是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29、“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牛何之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④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⑤未之有也 ⑥莫之能御也 ⑦王之不王
A.①⑦/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①③/②/④⑥/⑤/⑦ D.①③/②⑥/④/⑤/⑦
【解析】B。①③④结构助词“的”\\②动词 往、到⑤⑥代词\\⑦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30、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统治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C.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服从约束、行为不端的事,没有不做的了。
【解析】 A.“戚戚”是心生共鸣的意思。
31、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
——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易:换。宜:适宜
——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乃:是。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解析】D。D独,副词,却。
3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齐宣王的心里已经没有了以武力争霸的想法。
D.孟子不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解析】C。C.从“王笑而不言”来看,此时他的主要的想法还是要以武力来称霸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