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末世的哀歌——《红楼梦》批判

2024-12-18 来源:东饰资讯网

      《红楼梦》毫无疑问是一部文学艺术巨著,然而从许多别的方面来看,却是一部十足的现实讽刺小说,或是末世的哀歌。

        全书故事情节全在情理之中,却又在合理之外,悲剧的根源就在这儿,悲剧的高潮不是某个人的推动,人人却都脱不了干系。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人格,没有脸谱化,或铁口直断下定论,这是曹雪芹高明的地方,即便是八面玲珑、刻薄阴毒的凤辣子也不掩其美和能干过人之处。

        多数人具有病态的美,如主角之一林黛玉尽管出身名门,天生丽质,无奈从小就弱不禁风,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这就是一种病态美,不是正常、健康的美。

        贾宝玉也一样,尽管生来就讨人喜爱,聪明绝顶,却没有用于经世致用,而是终日与一帮青年姑娘厮混,失去了阳刚之气,对自己命运没有把控能力,只能坐视事态发展,也没有选择自己婚姻伴侣的能力,任由大人们摆布。

        变态的感情也充斥其中,秦可卿之死就是例证,公公与儿媳之间的不伦之恋,所引起的恶果,预言了整个贾府的衰败。

        没有一个人拥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健全的人格,贾府的命运固然是历史大趋势造成,但贾府主宰者,贾政、贾母、王熙凤、王夫人、贾琏等,甚至整个社会的所作所为,都被个人情绪和主观意气所左右,没有共同价值观,更没有科学、逻辑以及民主思维。

        这样,整个家族以及整个王朝悲剧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了。

      《红楼梦》中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推动,现在看来全是由不起眼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推动,一个不起眼的绣春囊事件就把整个贾府搅了个天翻地覆,甚至把晴雯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固然此事由于晴雯平时锋芒毕露,得罪了周围许多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她是贾府上层贾母王夫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故而,《红楼梦》是一部青春的挽歌,也是一部弘大的社会预言史诗,预言着末世的到来。

        俗话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红楼梦》大观园中的诸多人物的悲惨命运,与其说是由于外部条件造成,倒不如说是由于内部自作自受,自取灭亡,由于腐朽的贵族家庭生活方式造成。

        全书的主线放在男男女女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上面,很少涉及劳动和价值创造场景,最多就是才子才女赋文作诗,例如黛玉葬花等吟风弄月的情节,余下的就是各种破坏,宝玉摔玉、晴雯撕扇摔箱等等。

        这些不事劳作的公子哥儿、公主姐儿闲来无事,就只有争风吃醋,无事生非,整个大观园和家族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消耗浪费的多,收入的少,最终只有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所以即便没有被抄家,贾府的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反,作者肯定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刘姥姥,这样一个朴实的农家妇女和普通劳动人民形象受到了作者有意无意的点赞。

        尽管在贾府受到取笑,刘姥姥并不为意,反而以取悦大伙儿为乐。这正是刘姥姥难得糊涂的聪明之处。尤其最后,贾府倾颓,只有刘姥姥知恩图报,出手相救,将巧姐救出火坑。

      可见刘姥姥不仅聪明能干,还情深意重,心地善良,身上具有典型中国劳吸取动人民的所有善良品格。

        堡垒都是先从内部攻破的,内部首先离心离德,外部才趁虚而入。

        自我封闭,不思进取,是最快的灭亡之道。

        好在,我们已经吸取了历史教训,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