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原则》第四天

2024-12-18 来源:东饰资讯网
拍摄于2020年1月22日 玉龙雪山

2020年2月12日星期三 晴 梨园

1.“在我看来,一个管理者能够实现的最大成功就是能够组织其他人在没有你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次好的情况是你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最糟糕的是连你自己都做不好。”

个人感觉这是关于胸怀气量大小的问题。遇到过这样的事儿:某同事要休长假,将关键信息全部带走甚至破坏,导致来接班的同事无法开展工作,被领导责骂后说出原因:怕休这么久的假回来后得不到重用。还常常听到这种气话:现在不被重视,等到离职之后工作开展不下去了,领导就后悔了……。

我承认我曾经有过极端的想法,但还没有到达上述那种的地步,即使当时我已经很冲动了,也会清醒地知道,工作离开任何人都不可能陷入僵局,唯一的区别是渡过这个时期的长短不同而已。所以,不管是一个组织的负责人还是成员,遇事首先想合作,从长远打算,都是省时省力,毕竟论功行赏的时候,你也不好意思说军功章都是你的吧。

2.“但假如我们从一开始就以这种态度对待投资的话,我们肯定不可能存活下来,也不可能保持长久的成功……”

这段话的背景是作者公司以稳妥的方式管理客户的资金,躲过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并在其他机构都损失的情况下自己仍然有较高的收益,作者说假如以全押注的方式投资,得到的收益会更多。

小时候看影视作品,我总是把关注点聚焦在主角经过一次性冒险便收获了多少多少,而对主角后期的维稳思想表示不赞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大后的我的一些行为,比如我常常异想天开让自己成绩提高到前几名,却忽视了平时听课和做题的积累,总是在最终在乎成绩而忘记该如何学会解题思路。工作的前几年也会觉得怀才不遇却不曾想过自己在专业方面有哪些超出常人之处(没有)。

经过了多次的捶打才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像我这种笨人,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跳一步都容易摔跤,与其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稳稳妥妥地走好每一步,而这每一小步积少成多也会带我走上更高的级别。

3.“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情绪障碍,不愿坦率地面对自身的问题和弱点。他们不愿意面临扑朔迷离的形势和艰难的挑战,在遇到这些情况时,人们通常会觉得不舒服。兼具常识、创造性和主动寻求改变个性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当初写日记就是在读了曾国藩之后受到的启发,他从一个笨小孩儿到文正公,初看是极大的蜕变,实际是体现在每篇日记对自己的反省和后来的改正中,他也体验过“说是容易做时难”的苦恼,却最终在“犯了再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改”中修正了自己。

如今,自己的日记仍在写,却感觉一些存在了很久的毛病仍然没有改彻底,看来是对自己不够坦率呀,对自己下手不狠呀,如果做到足够坦率,下手足够狠,是否自己将来面对困难时会更主动一些呢?

4.“学会快刀斩乱麻也是不容易的。”

时刻记住一条:犹豫不决时先清除内心之“鬼”。

5.“我做事的方式是:试错,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出新的原则,最终成功。”

这是作者之前提到的“提出目标——出错——改错并形成原则——成功后提出更高的目标”循环法,这也是作者追求卓越的做法,不断挑战并提高自己的极限。这个过程确实很纠结,因为这期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会扰乱你的心绪,强者怀疑却坚持,弱者怀疑并后退。这是一道送分题,却有相当多的人不得分。

6.“每当面对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是取悦他人(或不让他人失望时),他们都会选择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是作者打算隐退时,给一些成功企业的“塑造者”做的一次测评,这些“塑造者”都对其中的一项“顾及他人”打了低分,作者发现,虽然这些成功人士对社会的慈善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但都是在工作之外,在工作中,他们的态度出奇的坚决,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会因顾及他人感受而分散精力或采取退一步的策略。

曾经看到一个心理学结论:一个人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其实是情商低的表现。其实很好想,只要是领导者,做任何决策都是要有一部分人收益大有一部分人收益小(或者有损失)的,为了大方向是前进的,总是要拍板的,拍板就要得罪人,如果真的过分在意每一个人,迟迟不能决定,不仅是情商低了,能力和智商也是不够用的。

我之前总想当个好人,就是那种任何人都说不出我不是的人,以为这样就是正确的处事原则,但好好地读一读史书就会发现,这种人非但做不成大事,而且还会坏事,想当个谁都说“好”的人最终却没啥好命。为了有个好命,也得守住自己的底线,该忍时忍,该刚时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