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4:01
有嗅觉;鱼类的嗅囊能感觉由食物所发生的气味刺激,寻找食物,也能协助识别同种鱼类和不同种鱼体的气味,避免受敌害侵扰,此外尚能借之辨别水质,进行回归移动等;
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鱼类是人类的重要食物。
扩展资料
营养成分
1、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
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较低,大多数只有1%~4%,如黄鱼含0.8%、带鱼含3.8%、鲐鱼含4%、鲢鱼含4.3%、鲤鱼含5%鲫鱼含1.1%鳙鱼(胖头鱼)只含0.9%、墨斗鱼只含0.7%。
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特异功能
1、会飞的鱼
燕鳐鱼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1500克。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头短,吻短,眼大,口小。
牙细,上下颌成狭带状。背鳍一个于体的后部与臀鳍相对。胸鳍特长且宽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后位,可达臀鳍末端。两鳍伸展如同蜻蜓翅膀。
2、会走路的鱼
当水体干涸或环境不适时,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
龟壳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龟壳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4:01
有嗅觉。
鱼类的嗅觉、味觉、触觉和其它的脊椎动物一样,都是由特殊的感觉细胞接受刺激而产生的。鱼儿的触觉细胞能接受水压或固体物的刺激。
嗅觉细胞能发觉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浓度很低的物体,味觉细胞就必须碰到浓度很高的东西才有感觉。不过,这三种细胞却有相同的式样,就是每个感觉细胞的前端有一簇感觉纤毛。
细胞的基部伸长,和神经系统相连。 其实各种鱼儿生活在水里,周身都能感到压力,只不过鱼不同的部分其触觉细胞聚集的多少也不同。
如鲶鱼嘴的周围有很长的须,上面密布着无数个触觉细胞。一般来说,生活在黑暗地方的鱼类,它们都有比较发达的触觉。
鱼类的味觉细胞分布在舌上、嘴边和触须上。甚至有的鱼类连皮肤上都分布着味觉细胞。所以当食物碰到身体时,它也能分辨出其酸、甜、苦、辣的味道。
例如幼小的八目鳗的皮肤就能感到盐、酸、碱和奎宁的刺激。 鱼类的嗅觉器官主要集中在鼻腔里。八目鳗的鼻腔最为奇特,只有一个,而且生在头的背部,两眼的中间。
一般的鱼类都有一对鼻腔位于头的前方。在这里要提出的是,鱼类的鼻腔和人的鼻腔不一样,它不和口腔相通。
鱼类每一个鼻腔有两个孔,中间有一薄膜分开,成为前后两个鼻孔。前面的孔叫入水孔,后面的孔叫出水孔。
当鱼游动时,水从入水孔流进,然后再由出水孔流出,这样,鱼类就能嗅到水中有气味的物质了。 鱼类的嗅觉和味觉的发达程度,恰巧和视觉成反比。
一般来说,鱼儿白天觅食利用视觉,而夜晚觅食则靠嗅觉了。大鲨鱼在海底游动,它的头总左右摇摆不停,虽然有些食物能逃得过它的眼睛,却逃不过它的鼻子。
鱼类的嗅觉器官与垂钓关系:
在鱼头两侧一边一个小孔状的东西,那就是退化了的鱼鼻子。一般的鱼类都有一对鼻腔位于头的前方,嗅觉器官主要集中在这里。
不同的是,鱼类的鼻腔和人的鼻腔可不一样。人的鼻子主要用来呼吸,而鱼的呼吸依靠的是--鱼鳃,鱼鼻子只能起到"闻"的作用。它不和口腔相通,鱼类每一个鼻腔有两个孔。
中间有一薄膜分开,成为前后两个鼻孔。前面的孔叫入水孔,后面的孔叫出水孔。当鱼游动时,水从入水孔流入,然后再由出水孔流出,这样,鱼类就能嗅到水中的气味了。
鱼类的嗅觉器官是重要的化学感受器之一,由鼻孔、鼻腔和位于鼻腔内的嗅囊构成,鱼类嗅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鱼类的嗅觉器官在鱼类的生活中,诸如摄食、御敌、生殖和集群等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们对于同种鱼类在受到重创时,发出溶解于水的特殊气味极为敏感。对未受到重创的同类鱼同样有阻吓作用,其它鱼闻到后便会迅速逃之夭夭。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能引起鱼类嗅觉的物质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对于喜食植物性饵料鱼类。
饵料应作到:容易挥发、能溶解于水中。而对于攻击性肉食性鱼类其饵料,则应反其道而行为宜。当我们停留在具有某种特殊气味的地方,过一段时间之后,对此种气味就会完全适应。
当闻到另一种特殊气味则需要适应过程。水中鱼类同样对气味,会作出不同反映。甲地鱼已习惯某种气味会放松警惕。
但到乙地此种气味未必奏效、特别对曾经中钩鱼会进一步加强警惕。因此在垂钓中应根据各地鱼的特点,制造饵料同时不断地提高垂钓技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脊椎动物
百度百科-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4:01
鱼类的嗅觉、味觉、触觉和其它的脊椎动物一样,都是由特殊的感觉细胞接受刺激而产生的。鱼儿的触觉细胞能接受水压或固体物的刺激,嗅觉细胞能发觉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浓度很低的物体,味觉细胞就必须碰到浓度很高的东西才有感觉。不过,这三种细胞却有相同的式样,就是每个感觉细胞的前端有一簇感觉纤毛,细胞的基部伸长,和神经系统相连。 其实各种鱼儿生活在水里,周身都能感到压力,只不过鱼不同的部分其触觉细胞聚集的多少也不同。如鲶鱼嘴的周围有很长的须,上面密布着无数个触觉细胞。一般来说,生活在黑暗地方的鱼类,它们都有比较发达的触觉。 鱼类的味觉细胞分布在舌上、嘴边和触须上。甚至有的鱼类连皮肤上都分布着味觉细胞。所以当食物碰到身体时,它也能分辨出其酸、甜、苦、辣的味道。例如幼小的八目鳗的皮肤就能感到盐、酸、碱和奎宁的刺激。 鱼类的嗅觉器官主要集中在鼻腔里。八目鳗的鼻腔最为奇特,只有一个,而且生在头的背部,两眼的中间。一般的鱼类都有一对鼻腔位于头的前方。在这里要提出的是,鱼类的鼻腔和人的鼻腔不一样,它不和口腔相通。鱼类每一个鼻腔有两个孔,中间有一薄膜分开,成为前后两个鼻孔。前面的孔叫入水孔,后面的孔叫出水孔。当鱼游动时,水从入水孔流进,然后再由出水孔流出,这样,鱼类就能嗅到水中有气味的物质了。 鱼类的嗅觉和味觉的发达程度,恰巧和视觉成反比。一般来说,鱼儿白天觅食利用视觉,而夜晚觅食则靠嗅觉了。大鲨鱼在海底游动,它的头总左右摇摆不停,虽然有些食物能逃得过它的眼睛,却逃不过它的鼻子。还有一种银鲛鱼,可以一点不费力气地找到隐藏在海藻中的蟹,破了壳的蟹更容易被银鲛鱼发现,这是因为蟹的肉汁扩散到水里的缘故。这说明有些鱼类完全靠嗅觉来寻找食物。 鱼儿的嗅觉器官除了用来辨别食物外,它还可以用来侦察敌情,鉴别水质及追求异性。 鱼类有没有痛觉,这是人们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一种格陵兰鲨鱼,它在吃鲸鱼的尸体时,试验者猛击鲨鱼的头部,但它还不离去,并一个劲地撕咬着鲸鱼。由此看来,鱼在感觉疼痛这方面不太敏感,这是由于鱼类的脑部结构比较原始。其实鱼类也具有结构复杂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所以有时可以看出,它们也有痛觉的表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4:02
有嗅觉。
鱼类的嗅囊能感觉由食物所发生的气味刺激,寻找食物,也能协助识别同种鱼类和不同种鱼体的气味,避免受敌害侵扰,此外尚能借之辨别水质,进行回归移动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4:03
那肯定有拉,如果没有嗅觉就不能吃东西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