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0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0:36
左都御史这个职位,最早诞生于明朝时期,当时专门用来行使监督权,清朝沿用了明朝这项制度,早在皇太极还未入关前就用它来监察文武百官,只不过顺治时期“左都御史”这一名字才正式确立起来。
而要了解左都御史,就必须先弄清楚都察院是干什么的。清朝的都察院与历朝历代的检察机关都有所不同,它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因此对于帝王几乎没有约束力,仅仅是用来监督文武百官。
不过清朝都察院的监督范围很广,上至宗人府、内务府、皇权贵族,下至六部九卿、京都*、地方*全都归属他管辖。
而都察院的职能还远远不止是检举各级*贪污*的情况,*的礼仪问题同样由他们负责,上至祭祀天地、祖先这样隆重的典例,下至日常朝见皇帝,只要有*的言行举止不符合礼仪规范就会遭到都察院之人的*。
除此之外,钱粮赋税、*选拔、军政民生、司法刑事、科举吏治等事务,这些都是都察院的职权范围。就连文官的政绩考核、武将的评定,都察院同样必须参与其中,甚至于是否按时上班干活、干活是否有效率也需要接受都察院的监督。
为了达到监察的效率,都察院的人在常规监察的基础上,还会不定期临时进行突击抽查,内容包括文书档案的监察与实地处理。一旦发现猫腻,他们就有权直接处罚*,将他们逮捕入狱,清朝还规定除了重大刑事案件以外的案件,监察人员可以直接审查卷宗亦或是参与审理的整个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小事自理,大事请奏”,这充分体现出都察院*的权力有大。
然而最终的boss还是左都御史,都察院所做这么多事最后都要经历左都御史的考核,这也就是其监督职权的体现。与此同时,左都御史还位列九卿之一,这使得它拥有参与“九卿议”和“廷议”的资格。
所谓“九卿议”,就是指由左都御史、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通政使司这些人一起对皇帝下达的重大政事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后送交给皇帝审定的会议。而“廷议”则是涉及边患军务事宜,相较之下更具有分量,很显然,左都御史这一职位拥有很大的权力。
再来看看右都御史是什么。右都御史是明代及清代前期都察院的职官,在明朝时期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均为都察院长官,并且品级均为正二品;到了清代前期,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的事情,下手左副都御史起协助的作用,而此时右都御史变成外省总督、巡抚的加封头衔,也就是说某个*成为一省的总督或者巡抚,他就会自动增加右都御史的头衔。
定义区别。左都御史是封建社会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右都御史则为明清两代的官职。品级区别。起初左都御史的品级是正二品,但是经过一系列升级降级,最后确定为从一品;而右都御史一直都是正二品。职能区别。左都御史除了负责考核都察院的各项工作以外,还负责参与“九卿议”和“廷议”;而右都御史起先相当于都察院的直系副领导(仅仅比左都御史小一级),后来演变为外省总督、巡抚的加封头衔。
综上所述,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前者一直都是监察机构——都察院的直系boss,后者在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变成一种荣誉职位,而受古代“以左为尊”思想的影响,左都御史的品级是要高于右都御史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0:37
明都是正二品,清都是从一品。不过明朝的都御史不怕死,不怕打架,不怕骂架怼天怼地,连皇帝都礼让三分。到清朝后虽然官位更高了,但是没有明朝那么嚣张,毕竟敢说话的都被皇帝砍了。明清时期以左为尊,左都御史比右都御史地位高。左都御史主持都察院全面工作,右都御史协助主持都察院工作。左都御史监管全国,右都御史只监管某个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0:37
这两个官职其实就皇帝的左右侍卫,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就是平常辅助皇帝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0:38
都察院的长官是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是总督坐衔。一个是在京部院大臣,一个是在外封疆大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0:38
两者都是明清两代特有的官职。明代都是正二品,清代定格为从一品。两者品级相同,但古代以左为尊,左都御史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