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1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6:27
1、《春暮西园》明代: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释义:
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话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2、《发淮安》明代:杨士奇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释义: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3、《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4、《枕石》明代: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释义:
我的心同流水一般纯净,我的身体如同云一般轻盈。我陶醉在那迷人的晚景之中,只听到了断续的微弱的钟声。
5、《渡易水》明代: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释义:
昨天夜里,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慷慨悲歌,意气难平。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
6、《江宿》明代:汤显祖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释义: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7、《出郊》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释义:
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8、《长安遇冯著》唐代: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释义: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9、《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释义: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10、《赠卫八处士》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释义:
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11、《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释义: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12、《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代: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释义:
*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13、《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释义: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14、《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释义: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15、《送别》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释义: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外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6:27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徐永端)
1.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 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乱.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宣传。“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过秦论》的开篇,直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段十二句,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先揭发其骊山修墓奢靡之事。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五年,发宫刑罪犯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挥霍恣肆,穷极民力。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此即“采不死药”事。“茫然使心哀”是担心贪欲未必能满足的恐惧和空虚。这四句对于前段,笔锋陡转,真如骏马注坡。写始皇既期不死又筑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欲令智昏的内心世界。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在写其求仙最终破产之前,又掀起一个波澜。据史载徐市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发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附近海面射死一条鲸。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声如雷霆,它鬐鬣张开时竟遮蔽了青天……。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长鲸征服了,不死之药总可求到吧。结果不然,此后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最后的反跌之笔,使九霄云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惊心动魄,以此二句收束筑陵、求仙事,笔力陡健,而口吻冷隽。想当初那样“明断”的英主,竟会一再被方士欺骗,仙人没做成,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而“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让方士大讨其便宜。历史的嘲弄是多么无情啊。
此诗虽属咏史,但并不仅仅为秦始皇而发。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颇相类似:两人都曾励精图治,而后来又变得骄侈无度,最后迷信方士妄求长生。据《资治通鉴》载:“(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这种蠢举,结果必然是贻害于国家。可见李白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他七言绝句中脍炙人口的一篇佳作。
杜甫与李龟年久别重逢,本来是一件快事,而杜甫此诗却以叹息出之,这是为什么呢?细味文词,可知究竟。
起联,以对偶起,想当年李龟年曾以动人的歌艺,经常出入于岐王、崔九之家。两句以一“见”一“闻”,显出两人的关系;以“寻常”、“几度”,写李氏每与皇亲、达官交往,盛极一时。先作一顿,以起下文。
前人论诗,认为绝句要纡曲回环,婉转变化,句绝而意不绝。本诗就是这样。末联“正是”一转,以“又”字收束。诗以转而意深,从“江南好风景”,可以想象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大好境界。然而花飞春去,好景不长,于这个“时节”偏“又逢君”,“落花”象征李的身世,这里已不是“岐王宅里”,又不是“崔九堂前”,更不是李特承恩遇时唐玄宗的宫中,而是远离京师的“江南”——潭州(今之长沙),怎不令人低徊叹息!
杜甫对李的遭遇深表同情,原因何在?由于他“往时文采动人主,今日饥寒趋路旁”,出峡浮江,依亲靠友,无家可归,与李之名重昔时,此际流浪“江南”,卖唱自给,处境正复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重逢“悲君亦自悲”,借他人的遭遇,抒自己的怀抱,寄义深远,又妙在不肯道破。有人认为白居易的《琵琶行》,假商妇之琵琶,浇胸中之块垒,是从此诗脱胎而来。但此诗用绝句体,“含意未申”,而白诗则用歌行体,畅发其旨,同中有异,这又是不可不知的。
这诗仅仅是感伤两人的际遇吗?不,它更饶有深意。开元盛世,歌舞承平,自经安史之乱,大唐帝国转趋衰微,李与作者身世的变化,正是时代兴替的缩影,“落花时节”隐喻世乱时艰,弥觉可痛。四十年后,两人再会,年华老去,人事已非,盛极而衰,国难民困,目睹花落春残,抚今思昔,能不慨然!用一个“又”字,寄无穷的时世今昔之感,又岂只在怜君亦自怜而已。
总的来说,全诗寥寥四句,辞短韵长,时代之治乱,人世之沧桑,境遇之否泰,已藏于其中,诗中无一字明表其情,却已隐示其意,“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凝重沉郁,而又不失之晦涩,的确耐人回味。昔人评此诗为“藏咏”。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
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
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
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
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
《桃花溪》
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
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
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
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
心。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
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
闺阁中的*,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
“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
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
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
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
《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
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
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
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
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
��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
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
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
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
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
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
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
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
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
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
悟。
=============================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
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
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
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
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韵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评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
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
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6:28
江清背静无纤角,已识幽忧独自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6:29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徐永端)
1.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 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乱.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宣传。“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过秦论》的开篇,直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段十二句,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先揭发其骊山修墓奢靡之事。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五年,发宫刑罪犯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挥霍恣肆,穷极民力。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此即“采不死药”事。“茫然使心哀”是担心贪欲未必能满足的恐惧和空虚。这四句对于前段,笔锋陡转,真如骏马注坡。写始皇既期不死又筑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欲令智昏的内心世界。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在写其求仙最终破产之前,又掀起一个波澜。据史载徐市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发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附近海面射死一条鲸。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声如雷霆,它鬐鬣张开时竟遮蔽了青天……。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长鲸征服了,不死之药总可求到吧。结果不然,此后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最后的反跌之笔,使九霄云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惊心动魄,以此二句收束筑陵、求仙事,笔力陡健,而口吻冷隽。想当初那样“明断”的英主,竟会一再被方士欺骗,仙人没做成,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而“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让方士大讨其便宜。历史的嘲弄是多么无情啊。
此诗虽属咏史,但并不仅仅为秦始皇而发。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颇相类似:两人都曾励精图治,而后来又变得骄侈无度,最后迷信方士妄求长生。据《资治通鉴》载:“(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这种蠢举,结果必然是贻害于国家。可见李白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他七言绝句中脍炙人口的一篇佳作。
杜甫与李龟年久别重逢,本来是一件快事,而杜甫此诗却以叹息出之,这是为什么呢?细味文词,可知究竟。
起联,以对偶起,想当年李龟年曾以动人的歌艺,经常出入于岐王、崔九之家。两句以一“见”一“闻”,显出两人的关系;以“寻常”、“几度”,写李氏每与皇亲、达官交往,盛极一时。先作一顿,以起下文。
前人论诗,认为绝句要纡曲回环,婉转变化,句绝而意不绝。本诗就是这样。末联“正是”一转,以“又”字收束。诗以转而意深,从“江南好风景”,可以想象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大好境界。然而花飞春去,好景不长,于这个“时节”偏“又逢君”,“落花”象征李的身世,这里已不是“岐王宅里”,又不是“崔九堂前”,更不是李特承恩遇时唐玄宗的宫中,而是远离京师的“江南”——潭州(今之长沙),怎不令人低徊叹息!
杜甫对李的遭遇深表同情,原因何在?由于他“往时文采动人主,今日饥寒趋路旁”,出峡浮江,依亲靠友,无家可归,与李之名重昔时,此际流浪“江南”,卖唱自给,处境正复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重逢“悲君亦自悲”,借他人的遭遇,抒自己的怀抱,寄义深远,又妙在不肯道破。有人认为白居易的《琵琶行》,假商妇之琵琶,浇胸中之块垒,是从此诗脱胎而来。但此诗用绝句体,“含意未申”,而白诗则用歌行体,畅发其旨,同中有异,这又是不可不知的。
这诗仅仅是感伤两人的际遇吗?不,它更饶有深意。开元盛世,歌舞承平,自经安史之乱,大唐帝国转趋衰微,李与作者身世的变化,正是时代兴替的缩影,“落花时节”隐喻世乱时艰,弥觉可痛。四十年后,两人再会,年华老去,人事已非,盛极而衰,国难民困,目睹花落春残,抚今思昔,能不慨然!用一个“又”字,寄无穷的时世今昔之感,又岂只在怜君亦自怜而已。
总的来说,全诗寥寥四句,辞短韵长,时代之治乱,人世之沧桑,境遇之否泰,已藏于其中,诗中无一字明表其情,却已隐示其意,“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凝重沉郁,而又不失之晦涩,的确耐人回味。昔人评此诗为“藏咏”。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
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
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
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
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
《桃花溪》
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
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
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
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
心。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
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
闺阁中的*,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
“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
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
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
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
《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
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
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
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
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
??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
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
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
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
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
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
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
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
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
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
悟。
=============================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
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
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
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
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韵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评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
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
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