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0:41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5 13:17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来自泌尿系统,并以可见形式渗出、排出、脱落和浓缩结晶所形成的物质的总称。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是指用显微镜或专用设备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检查,识别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
检查前注意事项: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2)有尿路感染者取尿液前,注意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3)避免运动、饮食、用药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取清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最佳,门急诊的患者可取中段尿。成人尿液标本应大于10ml,婴幼儿标本量应大于5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3 21:45
鉴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学术界非常注意尿液检查方法学的标准化、规范化。早在1827年,Bright首次发现管型,Bird(1854年)Purdy(1900年)进一步证明了尿沉渣检查的临床价值,Addis(1948年)建立了尿沉渣物定量检查法,美国NCCLS(1991年)提出了“尿常规分析”的推荐标准(GP16-P),经过四年实践以后提出了“尿液分析和尿液标本采集、转运和保存”(1995年)的标准文件(GP-16A),日本JCCLS(1995年)制定了“尿沉渣检查标准”我国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1983年会议)提出了尿常规检查标准化问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血液学检验与尿液分析专题研讨会提出了我国尿沉渣的推荐标准(1995年武夷山会议),2002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尿液检查的行业标准首次规范了我国医学实验室尿液常规检查方法,2009年8月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血液与尿液检验学组召开了尿液有形成分检验高峰论坛对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标准化(见图1)和应用自动化仪器对镜检筛选等方面取得了共识。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推荐使用Sternheimer-Malbin染色法,在1951年Sternheimer R 和Malbin B共同推出的尿沉渣染色方法,简称SM染色法(见图3),属于结晶紫-沙黄染色法。利用结晶紫和沙黄两种色素对尿沉渣进行染色,使得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染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其形态、结构显示清晰,易于辨认,尤其是对白细胞与各种管型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Sternheimer R在1975年推出了一种阿利新蓝-派洛宁染色法,简称S染色法(见图4),此法对尿液的有形成分染色效果也比较好。原理是阿利新蓝可以与尿液中细胞核类和管型基质作用呈蓝色,派洛宁可以与细胞浆及核糖核酸类作用呈红色,从而对各种成分进行鉴别。